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平/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内容
编辑推荐

乌玛尔哈孜·艾坦编著的《天平》体现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内容推荐

乌玛尔哈孜·艾坦编著的《天平》主要描述的是20世纪八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几对哈萨克青年男女的恋情和五组人物关系网,来深刻揭示出现实社会中的人性及对权利与欲望的追求,同时也凸显出人物命运是由人物的选择的道路决定的。同时书稿在描写历时时代的同时,反映了哈萨克民族的特有性格、道德观和大量民族习俗等丰富的内容。

目录

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春天(代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编后记

试读章节

“时而拥有,时而又失去;时而枝繁叶茂,时而又残叶败落。唉!生活啊!这是怎么了?难道残垣断壁上的土坯都朽了吗?”夏克依达心里这么想着。

当年,能工巧匠们曾经精心抹上去的墙坯已经面目全非了,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戈壁滩上的厉风啊!你一刻也没有歇息过,成天呼啸个不停,你是不是长着一副钢嘴铁牙呢?你连坚硬的墙坯都能啃噬掉,只留下黏附在墙面上的那些细小的石子儿。

只有经过风雪雨霜洗礼的坟冢,才会呈现这种破败的样子。当然,躺在那里面的人,早已经死了,已经失去了反抗能力,任由狂风侵蚀,雨水冲刷,积雪掩埋,他哪儿有能力抱怨,并做出些许反应?

总有那么一股风从这儿呼啸地刮过,也不知道是几级风。风是什么东西啊?是什么模样?谁见过它?但是,只要看到草尖瑟瑟发抖,我们就可以知道风的存在。这时,突然有什么东西在自己身后“啪啪”作响,她扭头去看,原来是前边那扇敞开的矮门栏上的一根破旧的横木条,犹如手风琴的琴键,开开合合地在风中歌唱。校园里一片狼藉,一团团乱糟糟的棉花和烂布条在地上飞舞旋转。真主啊!窗户玻璃居然能变成这个样子!雨水和阳光给它涂上了一层灰不溜秋的颜色,窗框的木条也耷拉了下来,墙面上满是斑驳的痕迹,院子一隅长着的十来棵小树,也只剩下了一些枯瘦的枝条。那些枝条哪儿会安静地待着,它们就像一条条毒蛇一般扭动着身躯。多么萧条啊!她突然想起刚才坐在拖拉机上时,曾经看见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佝偻着身子颤颤巍巍地拐进了一扇大门里。

这时,一个骑着马的人向这边飞奔过来了。那匹马的额头上有块白斑。这不是那匹玉顶枣红马吗?夏克依达想起来了。骑在马背上的是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身下是一副质地很好的马鞍。一眨眼的工夫,他已经飞奔而过!“这可怜的生灵是一匹好走马啊!”她心想。从这户那户的院子里跑出来的狗也没有能追上他。

“这个年轻人究竟是谁呢?可能是个头头儿吧!”她一直以为只有公社和队里的干部才能骑上这样的好走马。“这个野小子多年轻啊!”她心里想道,但马上又后悔了,因为库德热也曾经是个“野小子”啊!这时,她已经走到了一户院子的门口,院子里会不会有狗啊?她想起刚才有一只长着一身长毛的狗,就像被人抢走了自家的东西一样,声嘶力竭地追着骑马的人奔出了这个院子。它该不会跑回来了吧?她转身朝后看去,只见那个乘骑的人犹如天上的一颗流星,正从自己的视线中消失。刚才还在自己的身后,现在已经跃到了自己的前面,并变成了一个小黑点儿,越来越远。他会回来吗?面前依旧是满目萧条,不远处,弥漫在树林前边十字路口上方的灰尘已经在渐渐飘散。那群狗毫无收获,三三两两地各自走开了。而那只花狗好像找到了什么东西,正低着头蹲在芨芨草丛前面拼命地啃咬着。  夏克依达走进了院子,来到敞开的房门前时,看见拄着拐杖,低着头,坐在屋外床榻边上的一个老奶奶。对她的到来,老奶奶毫无察觉,像一棵歪斜的老枯树,只靠枝干支撑主干一样,靠那根拐杖支撑着身体。按照哈萨克民族的礼仪,女人是不能站在门口的,她又不能唐突地问是否可以进去,但她还是轻手轻脚地迈进了房门。毕竟是活人,可怜的老奶奶好像感觉到了什么似的抬起了头。

站在老奶奶面前,夏克依达没有说出什么像样的问候语。可怜的老奶奶自顾自地回答着,都是些套话:“真主保佑,托安拉的福,我还苟延残喘地活着。”然后,指指自己的右边示意她坐下。当夏克依达坐到那里时,老奶奶的话还没有说完。偶尔还会说:“托孩子们的福。”还不忘加上一句:“胃口不错。”要不是突然想起了自己手上还拄着拐杖,唠唠叨叨的问候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住。

“从去年开始,我也去不了夏牧场了,我这要命的膝盖啊……”

夏克依达以为老人认出了自己,想说点什么,却看见老人双手拄着拐杖,下巴枕在手背上,那双失去了光泽变得浑浊的眼睛通过敞开的大门凝视着远处的某个地方。

衰老怎么来得那么迅疾呢!

自从库德热离职后,他们就搬离了这里,迄今已有十年光景了。那个时候,这个老奶奶还是个成天忙于家务,手脚勤快利落的女人呢!谁能想到如今变成这样一个只能依靠拐杖挪动脚步,老态龙钟的老奶奶呢!脸还是那张脸,但只剩下一个轮廓了。脸上已经没有了曾经的红晕,已经变成了灰暗而且爬满皱纹的一张老脸。这就是无情的光阴啊!而自己的丈夫呢?十年前他又是什么样子呢?一个挺拔英俊的年轻人,如今膝盖也弯曲了,双鬓花白了,怎么会不老呢!她也把视线转到了老奶奶盯着看的朦朦胧胧的远方,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原野,那个野小子骑着枣红马准备去哪儿呢?……凌乱的思绪让她一时忘了坐在自己身边的老奶奶。

“孩子,你是谁啊?”这突如其来的话把她吓了一跳。

“奶奶,您不认识我了?”

“哎哟,孩子,”老人的嘴角抽搐了一下,眼角的皱纹也抖动起来,“好像有点印象。”

“我不是夏克依达吗?”

“夏克依达!……库德热队长的媳妇夏克依达?……”

“是啊!您难道忘了?”

老人朝前凑近身子说:“你看上去很憔悴啊!”夏克依达又不好说是因为肚子饿了才憔悴的,只好借口胃疼才勉强过了关。

“我在医院住了一个月,这才出院!”P1-3

序言

新疆,中国西部之灵壤,这片多情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众多的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唇齿相依、命运与共、团结和睦、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互相融合、流血流汗,共创璀璨文明,共同为祖国繁荣、金瓯永固、社会经济文化昌盛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新疆是历史上四大文明的唯一汇聚地,文化多元和文化交流是新疆文化的两大特质。在这块土地上,文学如山泉般汨汨溢出,自然流畅、清冽甘醇。汲取着这块土地精华的新疆各民族作家情不自禁地拿起手中的笔,书写这块土地的神奇,书写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书写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敏感细腻、宽广辽阔的心灵世界。

在这民族文学的大花园中,各民族创作的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以昂扬的民族精神、独特的民族生活,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多民族文学创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融合促繁荣,交流添活力。在现阶段,如何将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及时翻译介绍给全国各地的广大读者以至世界各国的读者,如何将汉语文学作品翻译介绍给各兄弟民族,是各民族文化交流中影响深远的大事。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是沟通各族人民思想感情的重要桥梁与纽带,传承、交流、融合、创新,现代文化的引领,给盛世中华的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带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30卷本的《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以下简称《译丛》)就是献给这个绚丽春天的一束美丽的花朵,它是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的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同时又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重大出版工程项目。收录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等民族的母语翻译作品。这是第一部囊括了新疆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文学作品集。整套丛书包括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学由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转向并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与长足进步,同时成长起一支初具规模的优秀的民族文学翻译工作者队伍,向国内读者译介了一大批各少数民族优秀的民间、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其中有些作品还经由汉文译本转译为外文,广泛介绍给世界。这对于增进国内外对新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各民族繁荣进步的历史进程的认识,进而增进对党的民族政策成功实践的认识,都发挥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过去翻译力量的不足,民族间文化交流不够广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传播和发展。随着国家文化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这种现象逐步得到良好的改善,为少数民族文学翻译提供了契机,奠定了基础。

出版《译丛》,能够深入挖掘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使一大批用母语创作的少数民族作家在继承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与特色的同时,学习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不断提高创作能力、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激活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文学的繁荣。

少数民族作家用母语写作,可以原汁原味地反映本民族的生活,得心应手地表达本民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但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品因为语言的局限,不能有效地传播本民族文化,因此,将优秀的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翻译成汉文介绍给读者,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这批翻译作品会成为世界了解他们的一个窗口。对于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在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的同时又加强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跨文化传承,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与和睦、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期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国内图书市场上独具特色的品牌,成为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的“经典文库”,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评论家和学者们提供有价值的文本依据。

同时,我们还期望《译丛》的出版能团结起一大批有志于从事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专业和业余的作家、翻译家,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共同推进我国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与进步。我们更加期望广大读者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新疆的少数民族,从而使运用母语创作的作家,突破本民族读者范围,走出新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了遴选少数民族优秀文学作品,我们首先与自治区文联、自治区作家协会、自治区翻译家协会联合,筛选出近20位各民族作家的个人优秀作品和上百位作家的各民族多人作品合集,并集中了一批优秀的翻译队伍,力求在编辑出版30卷作品的基础上,对新疆少数民族母语创作的作家、作品进行深入调研,以掌握母语创作作家、作品、翻译、刊物的状况,进一步完善作品推荐程序、翻译作品的保障机制等工作,使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将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母语精品力作通过高质量的翻译呈现给广大读者。

《译丛》的出版能够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和编辑人才的培养,推动各民族的文学作品译介,推动文学作品的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互译工作。对于读者了解新疆,认识新疆,对于促进民族间的交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译丛》是繁荣新疆文化的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对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少数民族文学翻译队伍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第一次以新疆少数民族作品汉译本的形式出版,填补了新疆出版业的一项重要空白,也使少数民族作家亲身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就和党对少数民族的关怀。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继续策划、编选、翻译出版更多更优秀的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奉献于读者,奉献于社会。我们期待《译丛》一花引来百花开,一同汇入祖国百花齐放的春天。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套丛书使更多的人关注、关怀、关爱少数民族文学这块沃土,使其在共同辛勤的耕耘中欣欣向荣、生机盎然、繁花似锦。

后记

《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从策划、组稿、申报、审稿到出版,历时三年,时间跨度长,体裁多样,内容丰富。

《译丛》既体现了各民族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也同时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新疆生活和精神风貌;既有诗情画意般的浪漫主义情怀,又彰显了少数民族文学的现实主义力量;为了增强时代感,多人集中又着重收入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的新人新作,给人以亲切清新之感。

由于出版者和编者水平有限,《译丛》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我们也真诚希望,《译丛》的出版能架起新疆各民族间的心灵之桥,架起新疆和祖国各地之间的心灵之桥。

编者

2013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平/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原创文学精品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乌玛尔哈孜·艾坦
译者 哈依夏·塔巴热克//丽娜·夏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8168958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3-12-01
首版时间 2013-12-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2013169049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40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