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本书读通中外艺术
内容
编辑推荐

人文素养丛书编写组主编的这本《一本书读通中外艺术》是拓展知识、了解世界、博古通今的权威专业家藏本。它以通俗的语言,通过介绍国画、书法、工艺、建筑、曲艺、音乐舞蹈、雕塑等方面的知识,输理了中外艺术的关键脉络。

内容推荐

《一本书读通中外艺术》的内容提要如下: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了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还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而人们只有在一种精神游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功利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还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一切都应该具有功利性,艺术也不例外,这从史前洞穴壁画中动物的美丽图案便可以看出,在当时,它们都带有严肃的巫术动机。中国有些学者则认为艺术来源于语言,因为最古老的绘画就是象形文字,人们在记录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事物美的感受,从而逐渐形成艺术。

《一本书读通中外艺术》由人文素养丛书编写组主编。

目录

上篇 中国艺术

第一章 国画:世界艺坛的奇葩/003

国画三大科:山水、人物、花鸟/004

六法,演绎画技的巅峰/005

乘龙御风:中国最古老的绘画作品/006

古今独步的画圣吴道子/008

唐朝国画:人物尽收笔下/009

水墨山水画的发扬光大/010

《清明上河图》:古代绘画之大成/012

八大山人:墨点无多泪点多/013

辉煌于明代的版画/014

繁荣于清代的年画/016

洋画师在中国/017

画坛巨匠齐白石/018

将中西画法融会贯通的徐悲鸿/020

“画中李白”张大千/021

第二章 书法:一曲无行之舞/023

从甲骨文到篆体的演变/024

隶书的诞生:书法界的大变革/025

书圣王羲之:将中国书法推向顶峰/026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027

千变万化又不失法度的颠张狂素/029

“楷书四大家”之颜真卿/030

行楷兼修的赵孟頫/031

书法工具之“文房四宝”的起源/032

中国传统名笔/034

用墨的传统讲究/035

四大名砚/036

古代所用名纸/037

“蚕头燕尾”及“永字八法”/038

第三章 工艺:艺术中的中国元素/040

最早的红山玉龙/041

乾隆皇帝与玉器/042

鼎:古代青铜器艺术/043

东周青铜的人性化到汉代青铜的世俗化/044

石雕与陶塑之追踪觅源/045

雕塑之秦风楚韵/047

屋顶上的雕塑艺术/048

敦煌彩塑与闻名遐迩的唐三彩/049

绚烂的彩陶艺术/051

青花瓷,不仅仅是一种瓷器/052

典雅的紫砂壶/053

景泰蓝:融入外来工艺的雕塑艺术/055

“四大名绣”及传统刺绣的起源/056

中国结:凝聚着中国人的情致与智慧/057

荷包:绣只荷包,送与心上人/058

出神入化的中国竹编/060

窗花:民间剪纸的奇葩/061

泥人张:巧夺天工的泥塑/062

民间各地面塑荟萃/063

鬼斧神工的果核雕塑/065

第四章 建筑:一幅山水画卷/067

宫殿艺术:从阿房宫到紫禁城/068

天圆地方的设坛祝庙/069

陵墓的建造:古人事死如事生/071

皇家园林颐和园/072

私家园林:苏州拙政园/073

布达拉宫:政教合一的特色宫殿/074

别具风格的清真寺建筑/075

天主教堂:西方建筑走进中国/077

楼、阁、轩、舍、斋、寝/078

牌坊:中华文化的象征/079

北京胡同走出来的艺术/080

四合院:中国民居建筑的奇葩/081

第五章 戏曲曲艺:民间走出的艺术/083

戏曲的源头:百兽率舞之傩/084

汉代的《东汉黄公》和《总会仙倡》/085

大唐盛世之载歌载舞把戏唱/086

宋杂剧:宋代也有戏曲/088

元曲:中国戏曲成熟了/089

闻名中外的国粹京剧/1990

“百戏之祖”昆曲/092

乡土剧评剧/093

委婉悠扬的黄梅戏/094

江南名剧越剧/095

幽默风趣的东北二人转/096

“电影始祖”皮影戏及木偶戏/098

口头艺术:相声/099

第六章 乐舞:音乐舞蹈不离家/101

从远古吹来的埙音/102

“乐”在西东周/103

绕梁至今的古曲《广陵散》/104

《梅花三弄》:清雅之声回响至今/106

法曲:尽显大唐盛世貌/107

八音克谐的宋代器乐/108

居庙堂之高的宫廷音乐/110

民俗之音:只为自己乐/111

文人不离音与乐/112

庄重清远的宗教音乐/114

人为何翩翩起舞/115

载歌载舞:中国歌舞不离家/117

《霓裳羽衣舞》舞出盛世繁华/118

舞蹈与戏曲的融合/119

独特的民族之舞/121

下篇 外国艺术

第一章 绘画:色彩是永恒的主题/125

古希腊瓶画/126

早期基督教绘画/127

佛罗伦萨画派与文艺复兴美术三杰/128

威尼斯画派与四大名家/130

神秘的微笑《蒙娜丽莎》/131

扬名世界的《最后的晚餐》/132

超逸曼妙的枫丹白露画派/133

巴洛克绘画艺术与洛可可绘画艺术/134

《自由引导人民》:绘画走向浪漫主义/136

印象派的诞生:《日出·印象》/137

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呐喊》/139

一代奇才梵·高及他的《向日葵》/140

第二章 雕塑:将生命从石块中解放出来/142

最早的古埃及雕塑:艺术创造了神/143

断臂维纳斯:古希腊雕塑界的神话/144

宗教笼罩下的罗马式风格雕塑/145

哥特风格雕塑艺术/146

《大卫》:一代大师米开朗基罗的名作/148

巴洛克式与洛可可式的雕塑艺术/149

新古典主义雕塑大师卡诺瓦和《三个极乐少女》/150

浪漫主义雕塑名家罗丹及其《思想者》/151

美国的象征:自由女神像/153

第三章 建筑:古典的就是经典的/154

金字塔:古老而神秘的远古智慧/155

帕特农神庙:古希腊纪念性建筑的巅峰/156

古罗马竞技场:浓缩的罗马精神/157

沙特尔大教堂:哥特武建筑的圣殿/158

“天使的设计”万神庙/160

凡尔赛宫:欧洲最宏大美丽的宫殿/161

人类的艺术宝殿卢浮宫/162

印度珍珠“泰姬陵”/163

圣家堂:未完成的旷世奇迹/165

第四章 音乐:将艺术演绎到美的极致/167

音乐的旨意:唤起心中的情感/168

西方早期音乐:断层期的声音/169

“新艺术”的兴起与其代表马肖/170

音乐走上文艺复兴之路/172

意大利牧歌:西方音乐也通俗/173

巴赫:巴洛克音乐的辉煌终点/174

奏起古典交响乐/176

“音乐神童”莫扎特/177

“乐圣”贝多芬/179

由古典转向浪漫/180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先锋/181

浪漫主义民族乐派/183

“钢琴诗人”肖邦/184

圆舞曲:世界流行至今的舞曲/185

歌剧流行于西方各国/186

第五章 舞蹈:人体挥洒出的艺术/189

民间舞蹈:大家一起来欢跳/190

具有民族风情的印度古典舞/191

高尚典雅的交谊舞:扔掉武器,我们来比舞吧/192

脚尖下的艺术:芭蕾/194

《皇后喜剧芭蕾》:第一部真正的芭蕾/196

流行于世的俄罗斯芭蕾舞剧《天鹅湖》/197

从足尖解放出来的现代舞/198

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199

扭摆、迪斯科、街舞:新一代的自我主张/201

试读章节

关于中国绘画的起源问题,就像中国历史的起源一样,始终不可捉摸。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将中国绘画追溯到上古传说时代,指出当时的象形文字与绘画是一个统一体。但随着文明的进步,图形与文字逐渐脱离,这才使得绘画成了一门专门的艺术。至于绘画技巧的研究问题,恐怕要追溯到秦汉时期了,而到了魏晋时期,才出现了真正的绘画名家,如吴道子、顾恺之等,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绘画终于走向了成熟。

以上是一千多年前的艺术大师对早期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做的一个理论性的总结,在今天看来,它依然成立。只是经过考古发现,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一定的造型艺术的功底,而彩陶上的绘画以及岩画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绘画之先河。从那以后,中国绘画形成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科系,到了盛唐则出现了绘画的全面繁荣。

唐代的帝王十分重视绘画,认为它能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因此,在唐朝政权还不很稳固的初期,便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政治为题材的图画,它用来为帝王歌功颂德从而稳定外交关系。

因此,唐代是人物画的鼎盛时期,它以帝王画为先驱,而后又出现了大量的仕女画,除了反应宫廷贵族生活外,以宗教为题材的绘画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除此之外,山水画、花鸟画以及界画也都在唐朝时期开始独立发展起来。总体来说,中国绘画在唐朝出现了一个鼎盛的局面,从此便沿承着自己的特点长盛不衰。

中国画在世界绘画史上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它在艺术手法及用笔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征。按照艺术的手法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地描绘物象;写意则是相对于“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是以含蓄的意境取胜,意到笔到;兼工带写则是将这两种技法很好地结合起来运用。

中国早就有“书画同源”一说,这说的其实就是用笔和用墨两方面,这也是同西洋画完全不同的。在用笔上,中国画讲究通过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来体现物体的质感。古有勾线十八描之说,这是中国画在用笔上的经验总结。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来达到效果。中国书法用墨,作画也用墨,但作画用墨之妙全在于浓淡相生,用墨就相当于西洋画的用色,用得浓淡相宜,层次相生才好,而这都是中国画独有的用笔之法,也因此才能画出一幅幅意境幽远的中国魂。

国画三大科:山水、人物、花鸟

在中国绘画史上,画作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土生土长的中国画,简称国画;另一类传自西方,称为西洋画。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作画技法和所选用的材料之上。例如,中国有水墨画,西方则没有。

以画作内容划分,国画主要分为三大画科,一是山水画,二是人物画,三是花鸟画。山水画即是以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国画,例如隋朝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就是一幅很具有历史地位的山水画。

在思想层次上,山水画主要受中国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影响,追求清淡高远。观摩这类画作时,会给人一种忘却繁杂从而清心、去俗念,进而寡欲、追求至高至远的感悟。但是,这类画作并非完全摒弃世情,而是心中的思绪被沉淀下去了,但沉淀的思绪并不等于是没有,而是换了另一种方式存在。

人物画以描绘人物形象为主,力求通过画面人物的神态、动作和画中人之间的关系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情感。与西洋人物画不同的是,中国人物画多正面描绘人物,因此在人物的脸庞上,很少有阴影和明暗对比。

在中国画坛上,人物画占有不小的比重。在人物画中,描绘佛教、道教故事和人物的称为“佛道”画,描绘妇女的称为“仕女”画。魏晋时期的“佛道”画不仅多,而且好,它很好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审美观念和绘画水平。“仕女”画则多创作于唐朝,画作中的妇女丰腴,穿着开放,很能体现出大唐的风范。

在国画中,不能被归入山水画和人物画的,大多是花鸟画。花鸟画是一个统称,凡是以动物或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画作,都可以称为花鸟画。以蔬菜为主的可以称为花鸟画,以禽兽为主的可以称为花鸟画,甚至以鳞介为主的也可称为花鸟画。与山水画和人物画相比,花鸟画则更能体现中国古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这类画作多以写生为基础,以写意为依托,从而以花鸟虫鱼等寄托精神追求。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求精神追求的民族,这一点体现在画坛上,八大山人朱耷则是典型的代表。他的花鸟画虽然在形态上枝残叶败,宛如刚遭狂风暴雨摧折,但却给人以刚健骨感的神韵,并散发一种沉雄的劲力感。

自近现代社会起,尤其是进人当代社会后,中国画家无论是在国画上,还是在西洋画上,技法和个性都日渐成熟,画作足以与国际大师所作抗衡,这当然是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例证之一了。

西洋画

西方各种绘画的统称,于清朝正式传人中国,因绘画技法、选用材质和作画观念特殊而有别于国画,分钢笔画、铅笔画、油画,等等。

P3-5

序言

在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名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长着狮身人面,每天坐在路上拦截路人问一个谜语,如果回答不上来,就会被它给吃掉。

谜语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这个问题使所有的猜谜者丧命,直到英雄少年俄狄浦斯的出现。俄狄浦斯对怪兽说:“答案是‘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后,大叫了一声,立刻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俄狄浦斯猜中了。原来,人的一生就像一天,婴幼儿时代用四肢爬行,青壮年时代用两只脚行走,到了老年则用拐杖辅助,成了三只脚。斯芬克斯之谜原来就是人类之谜。

就像追寻人类之谜一样,艺术究竟从何起源依然迷惑着一代又一代艺术界的大师们,而这个问题就被称作“斯芬克斯之谜”。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了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可见,在他看来,艺术起源于模仿,在那之后,不少大师都追随他这一观点,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但直到了今天,这个答案依然是个谜。

还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而人们只有在一种精神游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功利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还有人认为艺术起源于巫术,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一切都应该具有功利性,艺术也不例外,这从史前洞穴壁画中动物的美丽图案便可以看出,在当时,它们都带有严肃的巫术动机。中国有些学者则认为艺术来源于语言,因为最古老的绘画就是象形文字,人们在记录语言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事物美的感受,从而逐渐形成艺术。

艺术是一门历经沧桑变化而沉淀下来的东西,至于它究竟起源于何处,恐怕也不是斯芬克斯能回答的。但是,从古至今,艺术从来没有离开过人类的生活和视野。艺术还有一个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对美的追求和反思。那么究竟什么是美的,每一个时代也都有自己的标准,这直接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可以假设,一旦艺术的起源之谜被解答了,艺术是否会像斯芬克斯一样跳入悬崖,粉身碎骨呢?

有时候,面纱一旦被揭开,一切就都失去了意义,还不如将面纱盖好,仔细品味在追求真相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乐趣。什么是美的,艺术就是美的;什么是艺术,美的就是艺术。明白了这一点,足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本书读通中外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人文素养丛书编写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95076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9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110.9-49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21: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