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丽编著的《当代北京散文》对1949~2010年间北京籍散文家以及长期在北京居住、其散文在北京产生重大影响的外地散文家的散文创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主要谈及这个群体的散文创作特点及成就。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北京散文家的第一次艺术巡礼,本书对当代北京散文的总体发展面貌进行了全面展示,这样一个北京散文的群像可以引起散文研究界对于北京散文这个整体的更多关注。
图书 | 当代北京散文/京华学术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陈亚丽编著的《当代北京散文》对1949~2010年间北京籍散文家以及长期在北京居住、其散文在北京产生重大影响的外地散文家的散文创作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主要谈及这个群体的散文创作特点及成就。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北京散文家的第一次艺术巡礼,本书对当代北京散文的总体发展面貌进行了全面展示,这样一个北京散文的群像可以引起散文研究界对于北京散文这个整体的更多关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老作家”的散文创作 第一节 横跨现当代的老作家的散文创作 第二节 职业作家的散文创作 · 第三节 资深学者的散文创作 第二章 戴着“镣铐”跳舞 ——“归来者”散文 第一节 王蒙、从维熙、邓友梅的散文 第二节 刘心武、李国文、刘绍堂的散文 第三节 赵大年、林斤澜、张守仁的散文 第三章 在广阔田野里品昧人生的“知青一代” 第一节 “叩问生命”的史铁生 第二节 信仰的捍卫者:张承志 第三节 “特立独行”的王小波 第四节 陈建功与季红真的散文 第四章 北京文化的守望者和传承者 第一节 苏叔阳与韩静霆的散文 第二节 帝都遗韵的咏叹调——徐城北的散文 第三节 “执著地追求优美意境”——韩少华的散文 第四节 “精心应该融于清新自然之中”——肖复兴的散文 第五节 “才掣鲸鱼碧海中”——“人杰鬼雄”的梁衡 第五章 悄然崛起的北京女散文作家群 第一节 北京女散文作家群概览 第二节 以传统话语方式抒写爱与美的内心图景 第三节 女性散文创作的新变 第六章 学者的散文 第一节 周国平、谢冕、陈平原的散文 第二节 余树森、赵园、楼肇明的散文 第三节 林非、肖凤、王兆胜的散文 第七章 艺术殿堂里的徜徉 第一节 寓绚烂于平淡、简洁之中 第二节 两栖于画坛与文坛的无双伉俪 第三节 诙谐幽默、汪洋恣肆——黄永玉的散文 第四节 新凤霞和韩美林的散文 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当代北京散文/京华学术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亚丽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418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0 |
出版时间 | 2012-12-01 |
首版时间 | 2012-12-01 |
印刷时间 | 2012-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72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