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经典名著
内容
编辑推荐

恩格斯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这部翻译自兰姆姐弟改写本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基本囊括了莎翁悲剧与喜剧的代表作,如《无事生非》、《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前文所提到的《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暴风雨》等。

内容推荐

这部翻译自兰姆姐弟改写本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基本囊括了莎翁悲剧与喜剧的代表作,如《无事生非》、《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前文所提到的《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暴风雨》等,只有四篇作品没有收入,分别为:《维罗纳二绅士》、《辛白林》、《一报还一报》、《泰尔亲王》。

莎士比亚的剧作原是为舞台量身定做的,也因此在舞台上最能品味出莎翁的巧思与匠心独具。当剧本被改编成文本来阅读时,该如何捕捉其中的神韵,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一本好的插图本,正好可以补足欠缺的视觉效果,藉由插画的引导建构出视觉意象,增强故事的张力。我们也希望能由《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让读者们——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们,再度感受一个闪耀在舞台上的奇妙世界,还有莎剧语言那永恒的魅力。

目录

译者序:舞台上的孩子——威蔗·莎士比亚

暴风雨

仲夏夜之梦

冬天的故事

无事生非

皆大欢喜

威尼斯商人

李尔王

麦克白

终成眷属

驯悍记

错中错

第十二夜

雅典的泰门

罗密欧与朱商叶

哈姆雷特

奥瑟罗

试读章节

仲夏夜之梦

在雅典曾经有一条法律,规定年轻姑娘必须按照父母的意愿来选择自己的配偶,如果有一个姑娘不愿意和自己父亲看中的男子结婚,父亲就可以将她杀死。不过这条法律并不是常常会被执行的,因为尽管女儿们常常会违背父亲的意愿,可父亲们也不会真的就忍心杀死她们的。只是雅典城的父母常常会用这条法律来吓唬自己的女儿,好叫她们顺从听话而已。

有一次,一个叫伊吉斯的老人,却真的来到雅典公爵忒修斯面前,请求用这条法律来制裁自己的女儿赫米娅,因为她拒绝和父亲看中的贵族青年狄米特律斯结婚,反而爱上了另一个叫做拉山德的雅典公民。伊吉斯请忒修斯为他处死他那不听父命的女儿。

赫米娅为自己辩解说,狄米特律斯曾经发誓要忠于她亲密的好友海丽娜,而海丽娜也热烈地爱着狄米特律斯。可这个理由并不能打动她铁石心肠的父亲,也不能更改雅典城的法律,即使是富有同情心的忒修斯对此也爱莫能助。他只得给赫米娅四天的时间来考虑自己的选择,如果她坚持不肯嫁给狄米特律斯,她最终将被处死。

赫米娅从公爵那里离开之后,便去找她的情人拉山德,向他述说自己遇到的困境。拉山德听到这个坏消息也苦恼不已,但他忽然想起自己有一个伯母住在雅典城外,而在雅典城之外,那条残酷的法律就不再生效了。于是他向赫米娅提议,在夜里两个人一起逃跑,去他伯母那里结婚。“我会等着你,”拉山德说道,“就在离郊外三里路的地方——那个我曾经遇见你和海丽娜一同散步的美丽森林里。”

赫米娅欣然应允。她本应该对所有人守口如瓶,却把这计划告诉了自己的亲密女友海丽娜。海丽娜因为爱着狄米特律斯,便偷偷去将这个秘密告诉了他,满心希望因此得到自己心上人的一点报答,可狄米特律斯却看也不看她一眼,就去森林追赶赫米娅了,而痴心的海丽娜却还是苦苦地追在他的身后。

……

P15-16

序言

舞台上的孩子—威廉·莎士比亚

恩格斯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如今,“莎士比亚化”已经成为我们论及戏剧艺术时的一个代名词,意指“不从抽象概念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去塑造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不过,大多数人也只是知道莎士比亚作为戏剧家的一面,对他作品的认识也还停留在简单的“戏剧剧本”上,而对他作品中隐藏很深的“儿童情结”却是了解得少之又少。

实际上,作为出生于英国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中的孩子,威廉·莎士比亚(wilIiam ShakesDeare,1564——1616)的童年是很幸福的。但因为父亲破产,他少年时代未能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法学校”毕业,就不得不走上了独自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十八岁时就和一个比自己大八岁的农场主女儿结了婚,几年后就做了三个孩子的父亲。这些生活上的艰难都使得他对自己的童年时代充满了一种特殊的留恋之情。在他早期的一些剧本中,那种天真烂漫的描写几乎比比皆是。比如《仲夏夜之梦》,可说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那发生在梦幻仙境中的奇遇,几乎就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而顽皮的迫克、狡猾的仙王和自负的仙后,这些神奇而鲜活的形象也是来源于他童年时听到的民间故事。据说上演这部戏的时候,莎士比亚自己也担任了其中一个角色,而当时扮演森林中的小精灵的演员,大都是十几岁的男孩。可以想象,作者在这群少年之中,着实是过了一把当“孩子王”的瘾。

一五九六年,莎士比亚惟一的儿子哈姆特(Hamnet)死了。他于一五九六年八月十一日被安葬,仅仅在这个人世逗留了十二年。很多人相信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Hamlet)就是为了纪念他的儿子而写成的,因为Hamlet与Hamnet的写法类似。这是不是莎士比亚的创作动机,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孩子的离去对他的影响非常巨大,因为在一五九六年之后,他的创作就转为以悲剧为主了,即使是这时期所写的喜剧《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也同样具有悲剧色彩。

时间的流逝,让愤世嫉俗的莎翁性情变得越来越平和。他的晚年是宁静的,而他晚期作品的风格,更有一种返璞归真的倾向。《暴风雨》这部作品被视为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在一片驰骋着作者无穷想象力的大海上,爱丽儿,这个透明的精灵在舞蹈、歌唱。他是孤岛上的国王和公主的奴仆,而国王又是被兄弟和臣子们遗弃,禁锢在自己复仇欲望中的囚徒,可他们最后都在咒语和爱的魔力下重获自由,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这个以精灵的角色贯穿始终的故事,显然也是为某个孩子而写的,因为莎士比亚的晚年颇为富裕,已经无需再为生计去写那些讨好国王和王公大臣的剧本。而《暴风雨》中因为得到了爱而重获自由的描写,倒也颇符合这位做了外公的老人“既然有了幸福的结局,就让我们忘了不幸的过去”的恬淡心境。

兰姆姐弟,可以说是最早注意到莎士比亚作品中那份孩子气的读者和作家。兰姆家族有遗传性的精神病史,姐姐玛丽·兰姆(Mary Lamb,1764—1847)虽然聪慧异常,却未能幸免地患上了疯病。这种病时好时坏,为了照顾姐姐,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终身未婚。这姐弟两人以书为伴,以写作为乐,后来,查尔斯以《伊利亚随笔集》闻名,成为英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和评论家,但是他仍然谦虚地声称自己没有姐姐的文笔好。当时他们出版的部分作品,也都是以姐弟两人的名义合著的。为了让小读者们也可以欣赏莎士比亚的作品,他们决定动手改写莎翁的经典名著。这个改写的计划在当时是遭到不少非议的,甚至有人认为他们是在毁坏莎翁经典。兰姆姐弟的改写本最重视的,就是如何把原著的精华和神韵,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向孩子呈现。同时,考虑到过分复杂冗长的故事会影响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在情节上他们也做了一些删减选择。他们采用的删改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哈姆雷特》中,兰姆姐弟删除了原本以守卫的对话所作的开场,直接切人哈姆雷特面临的问题;而《威尼斯商人》在一开头,就呈现了夏洛克与安东尼的对立之处。也许是因为兰姆姐弟本来就和莎翁有着一种心灵上的默契,也许是因为他们深厚的语言表现功力,也许还是孩子们的喜爱和欣赏让大人们转变了看法,总之,他们的努力最终获得了肯定,并且,随着时间对这一改写本的验证,兰姆姐弟的改写本已经成为了和莎士比亚戏剧一样为人们所称道的经典之作。这种改写本受到和原著一样高度的评价、甚至比原著更受欢迎的情形,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这部翻译自兰姆姐弟改写本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基本囊括了莎翁悲剧与喜剧的代表作,如《无事生非》、《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前文所提到的《仲夏夜之梦》、《哈姆雷特》、《暴风雨》等,只有四篇作品没有收入,分别为:《维罗纳二绅士》、《辛白林》、《一报还一报》、《泰尔亲王》。

莎士比亚的剧作原是为舞台量身定做的,也因此在舞台上最能品味出莎翁的巧思与匠心独具。当剧本被改编成文本来阅读时,该如何捕捉其中的神韵,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一本好的插图本,正好可以补足欠缺的视觉效果,藉由插画的引导建构出视觉意象,增强故事的张力。我们也希望能由此书,让读者们——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们,再度感受一个闪耀在舞台上的奇妙世界,还有莎剧语言那永恒的魅力。

书评(媒体评论)

“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丛书所选的作品都是闻名世界的经典,原作者都是名家,改写者也多是知名作家,例如:黄得时、林文月、苏尚耀、许文心,胤姚萍,管家琪…他们都值得老师和家长信赖。青少年读者从这套丛书里选书阅读,等于在世界文学园地里周游一遭,对全世界的文学也就有了摹本的认识。除此之外,还可借着阅读,了解到世界各民族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更可以发现,各民族儿乎都有相似的善恶观念,而且会为相似的事情而感动。

——林良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看着这些熟悉的书名,唤起我对少年时代阅读生活的多少回忆啊一一这些在当年止我痴迷的书,让我废寝忘食地阅读的书!书巾所有的故事几乎都告诉我: 卟人活着就要向善,就要减实、正直、就要勤劳、勇敢,要永远追求美好的事物。少年时代的阅读,为我以后长长的人生路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这套“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在台湾历经六十年一版再版,已经成为台湾几代人共同的阅读记忆。我想我们的青少年读者们也会喜欢它。

——苏立康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这套改写的世界名著,虽然不能替代原著,但是,让青少年了解名著,包括作品内容,人物个性,作者所追求的理想,社会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跌宕的故事情节和感人至深的细节,都是有开启意义的改写者多是有文化底蕴的学者、作家,思想深邃,语占功底深厚,青少年町以从中习得语言,锤炼思想,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一定为青少年所喜爱。

——步根海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

经典阅读分两类,首先是阅读原典。但是青少年阅读原典有一定困难。而且还有时间问题,因此经典的改写就有非常大的意义——它是一个桥梁。是一个引路人,当然这个“引路人”必须是高手……挑选名家改写的经典读本。让孩子能够亲近名著。让经典阅读进入语文教育和家庭教育。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世界文学名著青少版经典名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查尔斯·兰姆//玛丽·兰姆
译者 漪然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147762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6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33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8: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