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意见中国(高端经济学家访谈)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领先的门户网站,网易一直保持着与国内外经济学家的良性互动,持续缔造在中国严肃新闻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其中《意见中国——经济学家访谈录》栏目已成功的邀请了国内外30多名经济学家与我们的网民面对面探讨中国经济问题。

网易财经中心主编的《意见中国(高端经济学家访谈)》集合了包括张维迎、毛寿龙、张曙光在内的国内一线经济学家,他们的研究、意见以及在政策方面直接的参与都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影响,和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紧密相伴。本书收录了他们直面中国经济中的热点、难点话题时的种种观点。

内容推荐

网易财经的《意见中国——经济学家访谈录》节目就是一个宣扬市场理念和解读中国经济问题的平台。很多杰出的经济学家来这里普及经济常识,讨论社会热点问题。他们讨论的话题非常广泛,包括:收入分配和官员腐败、通胀与货币政策、楼市限购政策、土地问题、财税问题、民营企业、国有垄断与产业政策、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等等。《意见中国(高端经济学家访谈)》是该栏目的内容集结,《意见中国(高端经济学家访谈)》拨开经济迷雾,洞察改革风云。

目录

张维迎(上):不能搞二次刺激

 ◎对政府大规模花钱救市非常担心

 ◎搞二次刺激就是延续错误

 ◎房价猛涨让有门路的人赚钱

 ◎市场化缩小贫富差距

(下):中国企业家的能力被扭曲

 ◎权力与干预导致腐败

 ◎政府干预扭曲了企业家的行为

 ◎坚持市场信念不怕被攻击

 ◎经济学者不能奉行机会主义

刘伟:中国为政府干预付出的代价太高

 ◎治理通胀不宜下猛药

 ◎中国需要要素市场化改革

 ◎政府干预导致权钱交易

 ◎转变政府职能才能给百姓让利

 ◎改变发展方式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毛寿龙:不应放弃GDP考核指标

 ◎政府刺激越多失业越多

 ◎让地方政府多发挥职能

 ◎政府管老百姓的钱问题很大

 ◎GDP是一个好的考核指标

 ◎自主治理胜过政府治理

盛洪:应减少收入增长障碍

 ◎国企垄断导致分配不公

 ◎土地政策不利于人们提高收入

 ◎教育市场化要减少公权力的干预

 ◎保障房不如购房补贴

 ◎以“士”的心态发言

张曙光:应停止财富逆转移

 ◎千万别再加税

 ◎中国正在发生三大财富转移

 ◎负利率让百姓财富流失

 ◎政府钱太多改革动力不足

胡祖六:负利率拖累中国经济

 ◎拒绝汇改将有负面效果

 ◎负利率相当于政府收税

 ◎应继续强调市场化改革

 ◎限购令不可能解决房价虚高问题

 ◎通过投资加深理解经济问题

华生:改革就是摸索中国前进的道路

 ◎改革是伟大的转折

 ◎还没有“中国模式”

 ◎应加快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

 ◎改革年代的领导人非常开明

保育钧:中国发展靠民企

 ◎财税收入高支出不透明

 ◎改变土地财政才能压房价

 ◎经济必须民营化

 ◎为民营企业和农民松绑

梁小民:国企强大不利中国经济

 ◎凯恩斯主义会带来灾难

 ◎政府越小经济越繁荣

 ◎垄断导致巨大收入差距

 ◎富二代要学习古代的大家氏族

 ◎经济学家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高善文:通胀在不断上升

 ◎中国通胀歇不下来

 ◎通胀让老年人受损

 ◎央行不能对经济调控收发自如

 ◎放开市场促进增长

 ◎投行经济学家的工作是一门生意

张礼卿:治通胀须升值人民币

 ◎人民币低估造成畸形经济结构

 ◎美国人在搞“阳谋”

 ◎外汇储备越多,通胀越严重

 ◎尽快改变出口导向战略

 ◎中国应采取紧缩货币政策

赵晓:中国缺乏现代土地产权制度

 ◎不大可能出现滞涨

 ◎宏观调控不是伪科学

 ◎富人以钱换权

 ◎政府是最大的开发商

 ◎网络议政意气风发

董藩:限购限贷使中国楼市更扭曲

 ◎户籍歧视是最大的不公平

 ◎房产税是违法的

 ◎房价并不高

 ◎房地产是计划手段回潮重灾区

 ◎我不是“人民公敌”

贾康:中国已进入财税收入的收获期

 ◎房产税应逐步向全国铺开

 ◎推进结构性减税

 ◎个税起征点不宜太高

 ◎完善分税制

周天勇:中国应减少养公务员支出

 ◎警惕中国式陷阱

 ◎现行土地体制推高房价

 ◎公务员支出占财政支出过大

 ◎企业税费重管制多

 ◎基层官员也有各种难处

孙立坚:应给地方更大财权

 ◎买日本国债是好选择

 ◎给地方政府更多财权

 ◎市场上钱太多使房租上涨

 ◎日本学者不如中国学者大气

杨瑞龙:政治企业家与经济企业家合作推动中国改革

 ◎应积极推动资本的自由流动

 ◎地方竞争推动改革

 ◎行政权力退出 以产权配置资源

 ◎价格干预会使权力借机回潮

黄益平:中国错误总结了日本的教训

 ◎中国经济的三难

 ◎通胀预期很严峻不要被CPI误导

 ◎中国走向日本式资产泡沫陷阱

 ◎房价问题其实是货币问题

 ◎投行经济学家既是对手也是朋友

曹远征:中国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中国的GDP质量不高

 ◎中国比日本潜力大

 ◎不会出现二次探底

 ◎全球的货币刺激都无效

 ◎投行经济学家由市场排名

试读章节

搞二次刺激就是延续错误

网易财经:在政府出手救市以后,很多官员和学者认为经济危机已经过去了,但是到了2010年6月份的时候,一些先行的经济数据又出现大幅下滑,现在有很多学者在探讨经济“二次探底”的问题,从您的角度来看,您认为这种现象应该怎么解释?

张维迎:其实应该这样讲:靠人为投资带动的经济肯定是不可持续的。我套用哈耶克在分析通货膨胀时说的一句话,政府有时候经受不住通货膨胀的诱惑,他的比喻就是,你抓住一个老虎的尾巴,只有两种选择:一种就是你放开,这时候老虎会把你吃掉;另一种就是你紧紧地抓住,跟着它跑,直到老虎把你累死。我们的投资很类似这种情况。我现在不再追加投资了,那么经济马上就会掉下来;另一个办法呢?“面多了掺水,水多了加面”,不断地增加投资,就是抓住老虎的尾巴跑,最后累死。

网易财经:现在又有很多学者呼吁,要进行二次刺激,如果政府真的采取二次刺激政策的话,那会出现怎样的情况?

张维迎:我还是坚持自己一贯的主张,当你犯过第一个错误之后,不要再犯第二个错误。犯了错误就会受到惩罚,你想避免这个惩罚,可能将来会积累更多的惩罚。你靠政府采取的刺激,二次、三次、四次、五次,一直刺激下去吗?

网易财经:但是他们也说,如果当初没有政府出手救市的话,经济早就完了,对这样一种论调,您怎么看?

张维迎:我不相信这一点。像我刚才讲的,其实早在2001年,如果不是美国政府出手救市的话,就不会有现在的问题。在2009年这种情况下,大家可能想的比较严重,实际上好多危机的严重程度本身是我们创造出来的。政府要给钱,谁的窟窿捅得大给谁的钱就多,所以本来是一个小窟窿,好多企业就把它弄成一个大窟窿。抗震救灾的时候,我就知道有一些地方,房子本来没有震坏,还可以住的,安全性都没有问题,但是政府说“谁家的房子震坏了就给钱,谁家的房子没震塌就不给钱”,农民就故意把房子推倒。政府来了一看,房子都坏了,然后政府就给钱。

危机的时候我们有一种典型的道德风险问题。政府拿出一种姿态去救市的本身,就会使得这种危机的表现性增强。本来好多企业也有好多自救的措施,包括银行之间、公司之间相互会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协议。政府一出手,大家都依靠政府了,就不寻找自救的办法了。

我再打个比方,好比你坐过山车一样,会吱哩哇啦乱叫。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害怕了,“不行了,完蛋了”,他赶快往下跳,那他就会摔死。其实这个吱哩哇啦叫的胆战心惊,最后慢慢平稳了,可能就过来了。就是看你有没有这个耐心。

房价猛涨让有门路的人赚钱

网易财经:您刚才说,2008年的时候房价本来是在下跌的,但是到了2009年的时候突然又猛涨,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涨的还凶,在您看来,房价的变化完全是一种周期现象?

张维迎:任何现象都可能有一定的周期,但是我刚才是说,抬房市,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恰当的政策。这个不恰当还导致了一些房市本身的投机性。任何可投资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投机性,这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

还有一点,我觉得房子的问题应该好好研究,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是土地的供应量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我们现在讨论房价都有一个错误的理论:为什么房价高?是因为政府卖地,地价高,所以把房价抬上去了。这个是不符合经济学的基本常识的。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就是地价高是由于房价高,而不是房价高由于地价高。因为房价高,所以大家都竞标土地,竞标土地的人多了,在规定土地供应量的情况下就会把土地的价格提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你要解决房子的问题,只能从土地的供应量上解决。如果土地的供应量不解决,就是土地白送人,房价仍然压不下来,不过谁有门路得到这块土地,谁就把钱赚了。

这种土地的招标、拍卖本身不是房价上涨的原因,但是我们现在都把它归咎为房价上涨的原因,我觉得这是非常荒谬的事情,这本来是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常识。

网易财经:现在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控制房价,比如限制多套房贷、征税,这些措施对房价有什么样的效果呢?

张维迎:这个东西很难讲。短期内来讲当然可能会抑制一些需求,有一些效果。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长期执行这种政策?从我们国家过去的经验来看,今天这种政策会带来下一个反弹,所以我觉得这个本身是很危险的。大家的知识都很有限,我们不要以为自己高明得可以操纵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是以不变应万变。如果我们以为自己很高明,我们老想一会儿压下去,一会儿抬上来,好像我们可以人为的操纵这个市场,最后就会出现非常糟糕的情况。

网易财经:要不要采取类似加息等这样一些信贷紧缩的措施?

张维迎:要讨论加息不加息的问题,应该依赖于长期的经济的判断,我们现在宏观政策的最大毛病就是过分地被眼前的这些高、低来左右,结果我们迷失了大方向,这是最危险的事情。

市场化缩小贫富差距

网易财经:收入问题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一方面物价在很快地上涨,但是另一方面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却很少有增长。2010年政府出台了一些措施,比如提高最低工资,还有搞什么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呼吁要学当年的日本,搞收入倍增计划,您觉得这些措施对老百姓的收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张维迎:从长远来讲,对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什么正面的影响,可能还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好比北京的保姆,三四年前的工资只有800块钱。现在已经涨到2000了。有哪一个政府部门去为她们说过话?没有!这就是市场。市场有一个供求关系,它会指导一个平衡。我们的和谐社会,或者中庸之道,价格,包括工资,就是平衡各种利益的机制。我们过多的人为强制去干预他,不一定给当事人带来好处。因为很简单,如果我们可以人为的干预它,说现在把每个人的工资提到每年100万,中国就富有了?不会!恰恰可能就崩溃了!应该相信市场的力量。

P5-7

序言

这是一个需要思想的时代,也是思想最容易混乱的时代。

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人们也享有了更多的择业自由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社会越来越开放,但普通大众对市场经济的质疑似乎越来越强烈。与此相关,在过去几年里,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也似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来越强,国有部门控制的资源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和大众媒体有责任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大众理性思考中国面临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意见,推动改革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网易财经的《意见中国——经济学家访谈录》(http://money.163.com/economist/)节目就是一个宣扬市场理念和解读中国经济问题的平台。很多杰出的经济学家来这里普及经济常识,讨论社会热点问题。他们讨论的话题非常广泛,包括:收入分配和官员腐败、通胀与货币政策、楼市限购政策、土地问题、财税问题、民营企业、国有垄断与产业政策、中国发展模式与道路,等等。然而,所有这些主题都无一例外地由一条主线贯穿起来,那就是,只有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启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才能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积聚未来发展的能量,中国经济才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我希望这个平台能帮助公众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逻辑,希望大众能够明白天下并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个重要却容易遗忘的常识。中国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理念,包括普通大众的观念。因为,对政策具有最后影响力的正是千千万万的民意。楼市的限贷限购政策的出台并不仅仅是官员的主张,更多的是民意的呼唤。通货膨胀式的低利率政策也不只是源于政府的急功近利,也是老百姓对错误经济思维的迷信所致。从长远的角度看,任何政府都得迎合老百姓的愿望,所以,影响公众、让公众接受正确的经济常识与思维是至为关键的。  非常感谢网易财经能够提供这样一个经济学家与网友交流的平台,感谢网易财经工作人员的的辛勤努力,希望这个平台越办越好!

张维迎

2011年8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意见中国(高端经济学家访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网易财经中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573420
开本 16开
页数 2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1
丛书名
印张 1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