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家宁编著的《史记商周史事新证图补——殷、周、秦<本纪>新证图补(壹)》充分利用出土古文字文献,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玺印、兵器、货币、石刻、陶文、简帛以及考古遗迹等,对《史记》中的殷、周、秦三篇《本纪》进行了新证,收集文献全面宏富,论证分析细密周详。这一“立体”的新证无疑会大大促进关于《史记》和上古史的研究。
图书 | 史记商周史事新证图补--殷周秦本纪新证图补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陈家宁编著的《史记商周史事新证图补——殷、周、秦<本纪>新证图补(壹)》充分利用出土古文字文献,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玺印、兵器、货币、石刻、陶文、简帛以及考古遗迹等,对《史记》中的殷、周、秦三篇《本纪》进行了新证,收集文献全面宏富,论证分析细密周详。这一“立体”的新证无疑会大大促进关于《史记》和上古史的研究。 内容推荐 《史记》是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迁倾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伟大著作,是中国历史学上的一座里程碑。历代研究《史记》者众多,使“史记学”成为一项专门学问。自清末甲骨文出土以来,众多出土文献层出不穷,给《史记》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书《史记商周史事新证图补——殷、周、秦<本纪>新证图补(壹)》即以出土文献为主要依据,对《史记》中殷、周、秦三篇《本纪》进行解释阐发。利用甲骨文、金文、战国秦汉玺印、陶文、石器和简牍帛书等资料,讨论商、周、秦三族的传说、来源、姓氏、祖先、世系、名臣、地望、诸侯国及相关史事等内容。多引证前人时贤的高论,参以己见。通过总结周代以来对商人尤其是纣王行迹的夸张歪曲,说明史书不能全信,必须经过可靠证据的检验;总结商周、蛮夷及其後秦晋等国间的征伐战争,说明由於所处的立场不同,同一类事件可以被定以截然相反的性质,自身的利益是其定性的根本依据。 《史记商周史事新证图补——殷、周、秦<本纪>新证图补(壹)》由陈家宁编著。 目录 内容提要 序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史记》及新证研究 第三节 关于本书 第二章 《殷本纪》新证 第一节 小引 第二节 商族先世 第三节 先王中期 第四节 先王后期 第五节 殷商前期 第六节 殷商后期 第七节 小结 第三章 《周本纪》新证 第一节 小引 第二节 姬周先世 第三节 武王克商 第四节 西周世系 第五节 春秋世系 第六节 战国世系 第七节 小结 第四章 《秦本纪》新证 第一节 小引 第二节 赢秦先世 第三节 春秋前期 第四节 春秋中期 第五节 春秋战国之际 第六节 战国中期 第七节 战国至秦 第八节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传世典籍 著 作 论文(集) 致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史记商周史事新证图补--殷周秦本纪新证图补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家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107065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4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1-05-01 |
首版时间 | 2011-05-01 |
印刷时间 | 2011-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04.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天津 |
长 | 210 |
宽 | 143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