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尚未至死,网络至死的危机已然闪现!
《娱乐至死》之后,最震撼人心的媒介经典!
《网络至死》(作者弗兰克·施尔玛赫)以网络时代人类异化现象为依托,以悲天悯人的情怀,重新审视人与电脑、网络的关系,关注网络统治时代人的境遇,探寻人类心灵的困境和脱困之途。
图书 | 网络至死 |
内容 | 编辑推荐 娱乐尚未至死,网络至死的危机已然闪现! 《娱乐至死》之后,最震撼人心的媒介经典! 《网络至死》(作者弗兰克·施尔玛赫)以网络时代人类异化现象为依托,以悲天悯人的情怀,重新审视人与电脑、网络的关系,关注网络统治时代人的境遇,探寻人类心灵的困境和脱困之途。 内容推荐 我们也许已经晓悟,但也许并未察觉,我们正陷入空前的“网络统治一切”的危机之中,就像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忧虑的那样,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技术,而现在这技术等同于网络。 我们越来越依赖虚拟世界——网络所创造的一切,人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生活,我们好像患上了某种强迫症,一遍遍地刷新网页,而短暂的断网也使我们心绪不宁。注意力极易分散,记忆力严重退化,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极度扼杀……我们在网络越来越强大的信息世界面前,越来越措手不及,越来越被机器所主宰。 “网络至死”,绝不是危言耸听,人类为机器、网络所异化已经不是简单的玩笑,而是深入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精神之中的世界难题了。怎么办?我们被迫在信息时代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我们该如何重新掌控我们自己的思想,并最终赢得这场人与机器的网络之战? 《网络至死》以网络时代人类异化现象为依托,以悲天悯人的情怀,重新审视人与电脑、网络的关系,关注网络统治时代人的境遇,探寻人类心灵的困境和脱困之途。与此同时,《网络至死》作者弗兰克·施尔玛赫文笔幽默而轻松,让读者得以在会心一笑之余,思考我们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现状和未来。 目录 Ⅰ 为什么我们要做我们不想做的事情 我的大脑已经落伍了 全新的大脑 思考机器变形记 为什么医生束手无策? 数字泰勒主义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多地去适应机器? 我们是如何忘记飞翔的艺术的? 短时记忆的混乱 多任务处理是对身体的损害 电脑认识我们 电脑不会讲故事 我们想和它们一样 电脑一生中最大的失望 人在数学中的变形 ”肢解”和“烹煮”人类的方法 当人类不再思考 数字达尔文主义 当电脑开启,人脑便停止转动了吗? 工具如何改变着它的发明者 属于温和而有用的统治者的时代 Ⅱ 我们该如何重新控制自己的思想? 让人丧失意志力的香味 关于疲惫与自我耗竭的科学 对于意料之外的事物,我们是盲目的 逆时针方向实验 时尚、潮流、泡沫与狂热 什么都不是的偶然 教育的未来 玻璃球游戏 致谢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网络至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弗兰克·施尔玛赫 |
译者 | 邱袁炜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龙门书局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83207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8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5 |
出版时间 | 2011-08-01 |
首版时间 | 2011-08-01 |
印刷时间 | 2014-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01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5 |
宽 | 151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01-2010-5250 |
版权提供者 | Frank Schirrmacher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