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厢记/古典名著聚珍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实甫所著的《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可以说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人物形象生动饱满,情节结构紧凑合一,细节刻画入微,特别是其曲辞华美俊逸,异彩纷呈,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内容推荐

王实甫所著的《西厢记》是我国家喻户晓的古典戏剧名著,它叙述了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小姐崔莺莺邂逅相遇、一见钟情,经红娘的帮助,为争取婚姻自主,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爱情故事,《西厢记》表达了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反抗,以及对美好爱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

目录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第二本 崔莺莺夜听琴杂剧

第三本 张君瑞害相思杂剧

第四本 草桥店梦莺莺杂剧

第五本 张君瑞庆团困杂剧

附录一 唐元稹《莺莺传》

附录二 宋赵令畴《商调蝶恋花鼓子词》

附录三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试读章节

第一本 张君瑞闹道场杂剧

楔子

[外扮老夫人上开]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红娘。一个小厮儿,唤做欢郎。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冢,血泪洒杜鹃红。

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红娘何在?[旦俫扮红见科][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闲散心,耍一回去来。[红云]谨依严命。[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正旦扮莺莺上][红云]夫人着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旦唱]

【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并下]

第一折

[正末扮骑马引侏人上开]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先人拜礼部尚书,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后一年丧母。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即今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过蒲关上,有一故人姓杜名确,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暗想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根无线,如蓬转。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

【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人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

行路之间,早到蒲津。这黄河有九曲,此正古河内之地,你看好形势也呵!

【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这河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东西溃九州,南北串百川。归舟紧不紧如何见?却便似驽箭乍离弦。

【天下乐】只疑是银河落九天,渊泉、云外悬,人东洋不离此径穿。滋洛阳千种花,润梁园万顷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边。

话说间早到城中。这里一座店儿,琴童接下马者。店小二哥那里?[小二上云]自家是这状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末云]头房里下,先撒和那马者。小二哥你来,我问你,这里有甚么闲散心处?名山胜境、福地宝坊皆可。[小二云]俺这里有一座寺,名曰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盖造非俗:琉璃殿相近青霄,舍利塔直侵云汉。南来北往,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则除那里,可以君子游玩。[末云]琴童,料持下晌午饭,那里走一遭便回来也。[童云]安排下饭,撒和了马,等哥哥回家。[下][法聪上]小僧法聪,是这普救寺法本长老座下弟子。今日师父赴斋去了,着我在寺中,但有探长老的便记着,待师父回来报知。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末上云]却早来到也。[见聪了,聪问云]客官从何来?[末云]小生西洛至此,闻上刹幽雅清爽,一来瞻仰佛像,二来拜谒长老。敢问长老在么?[聪云]俺师父不在寺中,贫僧弟子法聪的便是。请先生方丈拜茶。[末云]即然长老不在呵,不必吃茶,敢烦和尚相引瞻仰一遭,幸甚![聪云]小僧取钥匙,开了佛殿、钟楼、塔院、罗汉堂、香积厨,盘桓一会,师父敢待回来。[末云]是盖造得好也呵!

【村里迓鼓】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行过厨房近西,法堂北,钟楼前面。游了洞房,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数了罗汉,参了菩萨,拜了圣贤。[莺莺引红娘拈花枝上云]红娘,俺去佛殿上耍去来。[末做见科]呀!正撞着五百年风流业冤。

【元和令】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他那里尽人调戏婵着香肩,只将花笑拈。

【上马娇】这的是兜率宫,休猜做了离恨天。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

【胜葫芦】则见他宫样眉儿新月偃,斜侵入鬓云边。(旦云]红娘,你觑:寂寂僧房人不到,满阶苔衬落花红。[末云]我死也!未语人前先腼腆。樱桃红绽,玉粳白露,半晌恰方言。

【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

[红云]那壁有人,咱家去来。[旦回顾觑末下][末云]和尚,恰怎么观音现来?[聪云]休胡说,这是河中开府崔相国的小姐。[末云]世间有这等女子,岂非天姿国色乎?休说那模样儿,则那一对小脚儿,价值百镒之金。[聪云]偌远地,他在那壁,你在这壁,系着长裙儿,你便怎知他脚儿小?[末云]法聪,来,来,来,你问我怎便知,你觑:

【后庭花】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且休题眼角儿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慢俄延,投至到栊门儿前面,刚那了一步远。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似神仙归洞天,空余下杨柳烟,只闻得鸟雀喧。

【柳叶儿】呀,门掩着梨花深院,粉墙儿高似青天。恨天、天不与人行方便,好着我难消遣,端的是怎留连。小姐呵,则被你兀的不引了人意马心猿!

[聪云]休惹事,河中开府的小姐去远了也。[末唱]

【寄生草】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现。

“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举也罢。[觑聪云]敢烦和尚对长老说知,有僧房借半间,早晚温习经史,胜如旅邸内冗杂:房金依例拜纳。小生明日自来也。

【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春光在眼前,争奈玉人不见,将一座梵王宫疑是武陵源。

[下]

P1-4

序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曾流传的典籍浩如烟海,虽然如今大部分已经散佚,但仍至少有数万种得以留存。这些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丰厚遗产,但由于数量实在太过庞大,一个人毕其一生也未必能够通读十分之一。怎样去了解它们的丰富内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难题。有鉴于此,我社特推出“古典名著聚珍文库”,帮助读者从经过历史长河千百年的汰选而仍熠熠生辉的古典名著中,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华茂丰赡,并从中汲取营养,去继承和发扬,去开拓和创新。

《西厢记》是以崔莺莺与张君瑞的爱情故事为题材的古典戏曲名著,共五本二十折。作者王实甫(一说名德信),元代大都(今北京)人。他生活的年代约与关汉卿同时而稍后。据元末明初人贾仲明的《凌波仙》吊词,王实甫大约是一位仕途失意、混迹青楼、熟悉勾栏生活的“书会才人”,其文章词采在当时即已誉满天下。其作品除《西厢记》外,另有杂剧十三种,现存《丽春堂》《破窑记》两种,《贩茶船》《芙蓉亭》残曲各一折,以及散曲数首。

《西厢记》成书于公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它取材于唐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莺莺传》中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已颇为生动、完备了,但其结局是一个“始乱之、终弃之”的悲剧,且张生骂莺莺为“尤物”、“妖孽”,为自己的薄幸粉饰,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北宋赵令畴把《莺莺传》改编成韵散相间、可说可唱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时,即对张生的背盟进行了批判。南宋为说话人提供蓝本的小说《张公子遇崔莺莺》则删除了丑诋莺莺的段落。宋、金对峙时期官本杂剧《莺莺六么》、院本《红娘子》和话本小说《莺莺传》等也都是描写崔、张故事的,可惜现都已失传。把崔、张爱情故事结局作关键性改变,并极大地丰富了原作、改造了原作的一些人物形象的是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简称《董西厢》)。《董西厢》在崔、张爱情故事的流传演进过程中起着里程碑性的作用。王实甫的《西厢记》正是在汲取了以往文学艺术作品的营养、尤其是借鉴了《董西厢》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在故事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它基本上沿袭《董西厢》,但其歌颂张生和莺莺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赞扬他们冲击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叛逆精神这个主题则更为集中突出,人物形象也更加生动饱满,情节结构更趋紧凑合一,细节刻画入微,特别是其曲辞华美俊逸,异彩纷呈,所以在艺术成就上超过了前者。

王实甫的《西厢记》版本很多,本书以近人刘世珩《暖红室汇刻西厢记》中所收的明凌漾初《西厢记五剧》(简称“凌本”)作为底本,以明弘治戊午刊本《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简称“弘本”)、明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简称“王本”)、《明何璧校本北西厢记》(简称“何本”)、《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简称“张本”)、明毛晋《六十种曲》中《北西厢记定本》(简称“毛本”)作为校本。为使读者对《西厢记》故事的嬗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特于文后附录了《莺莺传》《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董西厢》,以飨读者。疏漏之处,敬祈方家和读者指正。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1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厢记/古典名著聚珍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元)王实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57373
开本 32开
页数 1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9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37.1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29
152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