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也说李白与杜甫
内容
编辑推荐

《也说李白与杜甫》是一部讲坛的录音整理稿。全书由听课者做出电子初稿,由专人编订,作者张炜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补充和订改,成为现在的书稿。

这算不得一部古典文学研究专著,而仅仅是一部阅读者的“感言”。还由于它是与听课者“对谈”中形成的文字,所以口语化较重,所涉猎的问题也十分繁杂。

全书分为七讲,各讲内容分别如下:李杜望长安,嗜酒和炼丹,李杜之异同,浪漫和现实,遭遇网络时代,批评的左右眼,苦境和晚境。书中有很多作者发前人之未发之处,并且和当下知识人的道德取向等也提出了拷问,是一部今天的知识人读后深受启发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说,时间是有利息的。再说李白与杜甫,时间的沉淀后给了我们丰厚的汇报,不仅仅是诗文,还有人文思想的建设。

内容推荐

诗为何物?诗人何为?当李、杜遭遇网络时代,会出现哪些荒诞离奇的事情?李、杜的爱情诗,今天又会有哪些奇妙的解释?李、杜之间的同性之谊,怎么到许多学者那里竟成了“断背之谊”?“杜甫很忙”、“大唐第一古惑仔(李白)”,李、杜是不是也需要打扮一番?……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先生在万松浦书院,通过“对话辩难”的方式,给您讲述“不一样的李白和杜甫”。《也说李白与杜甫》一书中作者不断抛出许多惊人之语:李白,形只影单的文化猛人;杜甫,隐伏了血性的好男儿;没有什么所谓的“现实主义”,一切诗歌都是“浪漫主义”的;凡尖音必疑之,网络化时代的“李杜们”,收起你们的爪牙,别太嚣张了……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讲:李杜望长安

 独孤明

 两次进长安

 不可忍受

 非虚构的力与美

 孟子与国王的谈话

 精神的太阳

 李杜与孔孟求仕之别

 思君

 大用是书生

 从政与为文

 人性的角度

 人性的变与不变

 拾起理性

 杜甫的绯鱼袋

 比较陶渊明

 足够大的树

 幻想和追求

 公德与私德

 不同的“机会主义”

第二讲:嗜酒和炼丹

 李白炼丹

 现代丹炉

 炼丹与艺术

 李白与东莱

 东夷与道教

 “性”与“命”李白的“走神”

 我舞影零乱

 迂回趋近

 “灵媒”

 诗仙与诗佛

 李白的爱情诗

 懂得异趣

 女性的宽容和浪漫

 贵夫人

 隐性的榜样

 浩然之气

第三讲:李杜之异同

 两个不同的符号

 来自碎叶城

 杜甫是皇亲国戚

 难以直面出身

 拔地而起的天才

 李白的口碑

 齐鲁青未了

 常人与异人

 隐伏的血性

 放纵和克制

 自然天成

 大舞者

 常有双璧

 古人重情谊

 同性之谊

 干谒

 天才和时代

 气杰旺

 大寂寞

第四讲:浪漫和现实

 变得锋利

 顽皮和自由

 两种状态的衔接

 才华的来处

 不能炫耀和骄傲

 致命的吸引

 只有浪漫主义

 再一次说酒

 发现和遮蔽

 全都多趣和浪漫

 现代学术的标准

 大自然的诗篇

 杰作与神品

 天赋

 一片静静的树林

 模仿和瓦解

 演变和偏移

 诗的特质

 诗的悲剧性格

 矛盾和悖论

第五讲:遭遇网络时代

 李杜遭遇网络时代

 诗媒体

 卓异的个体

 不能讳言精神的高贵

 对话的能力对文化的敌意

 喧哗的传媒

 网络不能兼容

 阅读和反思

 如何消受这一切

 近在咫尺

 艺术:流脉和归属

 一步一步抵达

 从一个词汇开始

 古人的心情和故事

 文字面前的呆子

 危险的迁就

第六讲:批评的左右眼

 有一部书

 书的内外

 苛责

 门槛与牺牲

 万夫莫挡之势

 完全不着边际

 关于“诗史”

 无限的深邃

 属于所有人

 李杜和屈原的世界

 凡尖音必疑之

 关于底层和苦难“三吏”“三别”的分与合

 读懂这个人

 翻译及传统

 绝对真理当代的勇气和热情

第七讲:苦境和晚境

 思想灿烂的时代

 对思想的辖制

 阔大浩瀚的世界

 众口铄金

 疼得远远不够悲剧的根源

 国人的价值标准

 杜甫的营生

 皇帝手谕及其他

 自立与自尊

 诗人传记

 生命日历

 诗人的地位

 西域诗人

 文章骨骼

 济南名士多

 最后的折腾

 形单影只的独身猛人

 无物之阵

 假设与求证

附录

试读章节

李白的爱情诗

古代有人攻击李白的诗写得不好,主要的一条理由就是他的诗写喝酒和女人太多了。这样的理由有些牵强了,因为酒与女人不但可以入诗,而且同样会写出好诗。题材对艺术品质有决定力,但不会是全部。今天看李白的诗,尽管写了许多女性,但好像没有多少遣述个人情怀的爱情诗,这和李商隐等人是大不一样的。他写的许多女性诗,大部分是思夫的内容,是写她们的孤独寂寞与哀愁。这样的视角也许常见,但问题是李白总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什么东西一经他写就完全不同了。

李白的一些女性题材的诗作,并没有脱离中国大诗人屈原开辟的道路,就是将男女的爱情关系比喻为君臣的关系,这中间的艾怨嫉妒和离恨情愁,有了另一种意味。其中的一部分的确是借女人之口,写出了他自己的寂寞和愁苦。对于阴柔的艺术来说,权力有时候真的呈现出强烈的阳刚性质,这在许多类似的诗中都可以看得比较清楚,比如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是十分明显的。诗人有极大的幻想和浪漫性格,有改变一切事物的巨大能力,但诗的艺术总的来说还是具有“阴性”的品质,而权力和社会现实却有“阳性”的品质。

这样讲并不是说诗和一切艺术一定要处于软弱的地位、被支配的地位,而是说它们存在方式的区别。艺术也正因为其阴柔的性质,才更加韧忍和绵长,具有了培植生长的强大的母性功能。这一点“阳性”事物反而做不到。有人可能从李白的作品中感受其男性的强悍与力量,感受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并且再敏感一些,直接感受其整体基调和色谱:高亢和明亮。但这一切仍然只是一层外部的色彩,其内在的阴柔性质还是占主导地位的。它全部的滋生和成长、蔓延和孕化的过程,是在一个相对阴郁的空间里完成的。没有内向的沉吟,独自徘徊,对世俗强光的回避,就没有这样绵绵不绝的个人倾吐。

李白这样一个到处游走、嗜酒的人,肯定要跟很多歌伎接触。再就是李白这样的一个人物,照理说应该是常常招惹事情的,他有多方面的过往,走的地方多,见的人多,爱美,好奇,浪漫。这样的一个人很容易陷入情感之中。但他为什么很少从个人视角写出男女爱恋一类的诗,这就成了一个谜团。当然也不是绝对没有,只是不多也不够彰显。他的诗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关于自然风光、山川大地、酒、神仙与心志抒发这一类。女性诗歌数量不少,但给人深刻印象的,并不占多数。

好像杜甫这方面的作品也不多。他们两个都不够“缠绵”。

有人说李白是一个“永结无情游”的人。比如他怀念杜甫的诗不多,而杜甫写他的诗那么多。但是李白却写了那么多怀念道士、友人,还有怀念皇帝女婿的诗。有人说李白到处奔走,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男人,对妻子儿女家庭不能尽责。比如他的孩子生下来以后,一会儿寄养在这里,一会儿寄养在那里。刚刚与家人团聚了,官家或酒肉朋友一招呼,马上又要走。皇帝召见,李白很高兴,孩子拉住他的衣襟不放,他很痛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这时候仍然是大喜悦,因为有了发达的前景,并没有多少离开亲生骨肉的哀伤。起码从表面看,李白是这样一个人冲动漂浮的游人。

但李白在文章里经常讲起他的两个孩子,越是到了晚年越是如此。李白有没有别的孩子不知道,能够确定无疑的是有一个女儿叫平阳,一个儿子叫伯禽。经郭沫若先生考证,伯禽的这个“禽”字肯定是误写,他应该叫“伯离”。因为李白委托李阳冰为他的诗集作序的时候,跟对方交代了自己的身世和家庭。他说我的儿子叫“伯离”。也许在书写的时候“离”字加撇,误成了“伯禽”。周公旦的儿子名号“伯禽”,李白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不太可能拾人牙慧。但郭沫若先生也很有意思,他说千百年都叫下来了,都叫“伯禽”,那我们也这样叫吧。

唐诗里好的爱情诗太多了,《诗经》里面也特别多。但是李白和杜甫所写的最重要的诗,脍炙人口、令人不能忘怀、成为经典名句的,好像这方面的不多。李白有一首诗,题目忘记了,好像也是写了男女私情,但不能肯定在写谁、写了哪一段恋情。像李白这种无所顾忌、挥挥洒洒、背着宝剑到处游走的人,总会旁逸斜出一些个人的情感,没有反而是不可理解的。

比较李白和杜甫,前者更应该是一个情圣。爱情对于浪漫主义者是非常重要非常强大的一个推力。它有时候甚至是首先用强大的异性之爱笼罩了主体,然后再转移到植物、动物、朋友,所有的一切方面,产生一些变异,化为一些即时浪漫的思维。所以如果考察所谓的“浪漫主义”作家,无论是小说家还是诗人,他们都有真挚感人的爱恋生活。李煜是皇帝诗人,也是最能爱的一个人。

对于李白这样一个人物,有人恨不能发掘出一大批爱恋诗来。李白的诗现在存世的有一千首左右,如果剔掉存疑的部分,还不足一千首。他的文章留下一些,大家并不特别注意,对这些文章谈得较少,其实这些文章的重要,一点都不亚于诗,同样是他浩瀚艺术宝库中极其珍贵的部分。

古人留下的东西跟今人不一样,有时古人的一行字就相当于今人的一篇文章,它非常内敛和简约。杜甫留下的诗比李白几乎多一倍。有人说这与性格有关,李白挥挥洒洒,走到哪个地方随手一写就扔掉了,或者喝了酒就忘记了,保管积攒的能力较差。杜甫不一样,他规矩,内向,心细,所以会有严谨的文学操作,比如把作品及时装订起来。而且杜甫还说,每一次把诗改完,一定要长吟一遍,听听顺耳不顺耳。李白没有这方面的记录。所以李白遗失的那一部分诗里是不是有另一些爱情诗,也就不得而知了。有人认为李白总是写月亮,而月亮下面谈恋爱才是最为相宜的。

李白离开我们一千多年了,留下好多生活的空白让我们去想象。有些事情如果在当时突出,离得遥远了,常常会随着时间放大而不是湮灭。李白在爱情方面没有得到放大。有人说李白除了一生娶的四个女人之外还有别的女人,但失于考证,只属于某种大胆的假设。

P104-108

序言

这是一部“万松浦书院2013年春季讲坛”的录音整理稿。全书由听课者做出电子初稿,由陈沛、张洪浩二先生编订。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劳动。作者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补充和订改,成为现在的书稿。

这算不得一部古典文学研究专著,而仅仅是一部阅读者的“感言”。由于它是与听课者“对谈”中形成的文字,所以口语化较重,所涉猎的问题也十分繁杂。

为了阅读的方便,订改时将口语枝蔓加以删削,并核对增补引用的诗文;同时为每一节拟出标题,把相同或相近的问题集中到同一大题目下,仍保持原讲坛中形成的七个单元(七讲),等于做了一种“合并同类项”的处理。

尽管有了如上一些补拙的工作,但薄弱浮浅的质地仍旧难以改变,谬误肯定很多。作者期望通过这种方式与读者交流,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也说李白与杜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01430
开本 32开
页数 4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4
CIP核字 2014088214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6
152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2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