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独立书店你好(第3季)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沿袭第一第二风格的基础上,加入独立书店坚守与创新的内容,更深刻地探讨实体书店的未来。薛原等编著的《独立书店你好(第3季)》图文并茂,介绍世界各地书店特色,是书友尝试开店的必备书,研究独立书店不可缺少的一手资料。读者可从从世界各地有特色的独立书店的经验中学习,给中国独立书店以借鉴。

新浪网董事汪延、知名书评人杨小洲、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读易洞创始人邱小石、青苑书店创始人万国英,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独立书店是反映一座城市独特风景的窗口,也是体现一座城市文化内涵的缩影。书店的生存状态能反映出文化形态。《独立书店你好(第3季)》延续第一季、第二季的风格,除了收录国内优秀的独立书店,从“主题书店”“书吧”“艺文空间”“阅读体验”“书店联盟”等创新经营的角度深入地探讨独立书店的生存与未来。并且此次的触角更是延伸至海外,从海外吸取独立书店的生存和创新的经验,试图为独立书店的未来和出路给出答案。

《独立书店你好(第3季)》由薛原等编著的。

目录

001 另一种可能:主题书店

台湾的几家主题书店 003

英国伦敦的主题书店 011

台湾的儿童书店 017

青少年阅读体验大世界 027

夜上海的主题书店 033

南宁书巢 041

韩国宝水洞书房胡同 049

英国伦敦查令十字街 053

惠州的旧书店 057

台湾胡思二手书店 063

071 书香+咖啡香:书吧

台湾小艺埕—1920书店 073

成都毓秀苑 083

合肥的书吧 089

青岛的“繁花”与“雨枫” 099

南昌化文书舍 107

义乌湖畔书榭 115

深圳与木书房 125

书店的10杯咖啡 133

139 我们不止卖书:多功能艺文空间

台湾信鸽法国书店 141

湖南弘道书店 149

广州唐宁书店 155

西安今日阅读书店 167

时尚廊?诚品?方所 173

181 体验式阅读生活:关于书店设计

MI:书店的灵魂 183

VI:书店文化精髓的体现 189

布局与陈设:阅读体验的关键因素 201

217 独立书店的坚守与创新

独立书店的生存与解决之道 219

我所见的独立书店 231

2012城市人文风景:致意民营独立书店 237

台湾独立书店联盟 249

台湾独立书店扶持计划探讨 255

试读章节

台湾的几家主题书店

文/周郁文

超级市场取代了传统市场,便利商店取代了柑仔店,早期罗列在台北独一无二的咖啡店,现在变成星巴克与各种连锁咖啡店,甚至化成一张随行卡,你走到哪都可以喝得到它。

书店亦是如此。1989年,台湾出现了诚品,用精致的中产阶级品味吸引了大众。1995年,博客来网络书店推出,几乎与Amazon的出现同时,买书完全不必受时空限制。到了2004年,诚品宣布转亏为盈,其时已经拥有全台湾四十几家分店,成为知识分子与普罗大众最重要的见面据点、观光客来到台湾必定朝拜的圣地。一年一度的国际书展,在近几年我们甚至不用亲临现场,因为经营成熟的博客来早巳推出网络国际书展共襄盛举,不必塞车停车提款赶时间,就可以在家里轻松享受超低折扣的购书乐趣。

我们都知道诚品的确是个好空间。我们也无法抵抗博客来每日一书6.6折的诱惑。

全球书籍大连锁Amazon,世界最大的网际网络搜寻引擎Google,这十年的科技发展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我们在电脑屏幕上阅读(而数字出版正要开始),科技改变了人性。在我们手端一杯连锁平价咖啡,接收着E-mail转寄信件中网络书展上的折扣优惠时,手机短息忽然传来,通知到巷口便利商店取几天前在网络上买的书。我们几乎忘了还有几家独立书店如何走过这变化甚巨的十年。

先来说说台湾的几家独立书店。

女书店的坚持

女书店成立于1994年,由当时推动妇女运动的重要组织“妇女新知”所创立,其时为台湾第二波妇女运动的高潮,郑至慧、苏芊玲、李元贞等重要的妇女运动领袖,以书店作为妇女运动的落实。当时女性主义尚被视为洪水猛兽,女书店以英国女性主义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为理念,在新生南路的巷子里开辟了一个女人的原地,创造了一个“女有、女治、女享”的书乡。女书店的创立,是华语地区妇女运动的重要里程碑,她是.华语地区第一家女性主义专业书店。如今,除了以同志为主题的晶晶书库之外,在亚洲,我们看不到第二家这样的主题书店。

开书店,是许多爱书人的梦想,女书店的经营者除了爱书之外,最重要的是理念的支撑。学者与妇女运动人士拥有专业理念,却没有连锁团队那样的专业经营,因此女书店这十二年来随性却坚持的经营模式,随着科技改变行销与经营技术,也吃了不少苦头。

温罗汀一带书店林立,本有着隐性的竞争,诚品也渐形成气候,1999年还加入网络书店的行列,书店业的竞争更激烈。女书店风雨飘摇,到了干禧年之后,仍然以古旧纸本的方式经营,却也令人发现许多宝藏。由于兼具出版部与实体书店,经营上更加复杂,如何做到小而美且专业,需要相当精英的人力。

2003年,SARS来袭,女书店爆发熄灯危机,妇女运动领袖李元贞以“女书店已完成阶段性任务”,说明女书店可能关闭。然而,她还是活了下来,许多读者的支持,书店的e化与营销手法的更新,使得女书店在2005年转亏为盈。

现在的女书店,依然躺着1994年开女台就未曾间断的留言本,里面藏有许多匿名的读者在自己房间里的心事。女书店网络书店与女书沙龙博客,也增加了不分时空与读者分享的可能,而实体的店面也增加了情趣用品与影音专柜。在激烈竞争之下,女书店还是有着一群不怕死的热血女青年,默默耕耘。期待女书店的故事永不止息。

华人首家同志书店:晶晶书库

走进晶晶书库,首先会被其中五颜六色的缤纷色彩所吸引,你不知道那究竟是哪里发出来的颜色,但就是知道,那炫目颜色从各处的精品与书籍散发,令人眩晕。

晶晶书库的阿哲,毕业于淡江建筑所,对于空间,他有自己的见解。旧址躲在罗斯福路的巷子里,三层楼、几坪(台湾面积单位,1坪=3.3平方米)大的窄小空间,阿哲竟有办法将它们安排得适妥——一楼开书店,二楼办活动并且不忘挂上几张炫目的海报,三楼是办公地点。沿着窄小的楼梯往上,你会感觉到那真是个桃花源。1999年,阿哲开了晶晶书库,他说,当时的确是受到女书店的感召,许多同志因为没有自己的空间,都会往女书店跑。多年前,同志相当受歧视,阿哲在心里早就埋下开同志书店的种子。P3-5

序言

2011年参与编选《独立书店,你好!》出版至今,有两个没想到:其一是目睹许多独立书店的倒掉,其二是2012年1月,《独立书店,你好!》一书出了“第二季”。吊诡的是,一本关于独立书店的书引起许多媒体和读者的关注,不是因为这本书本身,而是因为这本书收入的都是各地的独立书店,而且各地的一些有文化地标意义的独立书店在不断地倒闭。

《独立书店,你好!》出版后,收到许多读者的邮件,其中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书中没有他们所在城市的独立书店,或者是遗漏了某某书店,或者说为什么他们所在城市的独立书店没有入编者的“法眼”,等等。我当时的回答是:不是遗漏了这些城市的独立书店,也不是说某某书店不够收入的标准,而是因为没有作者写这些城市的独立书店。许多城市的独立书店没有收入书中,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作者愿意写。约稿时,许多作者的回答大同小异:要么是现在已经没有逛书店的兴趣了,平常都是在网上买书;要么是感慨自己生活的城市根本就没有好的独立书店……

当然,也有许多城市的读者发来关于所在城市的独立书店的消息,于是,便有了《独立书店,你好!》的续集——《独立书店,你好!(第二季)》。第二季刚出版,就传来消息:书中收入的几个书店已经关门了。但是,与第一季刚出版时一些独立书店的倒闭引起的媒体关注不同,这些书店的倒闭已经令人“见怪不怪”了。正如2012年1月北京书会“《独立书店,你好!(第二季)》首发式”上一位资深独立书店经营者所说:当下,独立书店倒闭是正常的,独立书店不倒闭反而不正常。

是的,各地独立书店的倒闭,在今天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现象。也许是组编《独立书店,你好!》的缘故,许多书友问我对独立书店的生存与未来的看法,其实,就像我回答编《独立书店,你好!》这本书的缘由一样,我本人就是喜欢逛书店的人,对于书店可以说情有独钟,但传统独立书店的未来,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独立书店面临困境,各种说法已经很多了,大家的看法基本一致:网络图书销售的冲击、房租涨价、书店人工成本增加的压力、读者阅读习惯和买书方式的改变,等等。

有些读者提出,政府应加大对实体书店尤其是独立书店的扶持,尤其是在政策和资金上应该给予切实的帮助和资助,例如,在税收和政策上给予减免或补贴。寄希望于政府政策l生支持和帮助,在我看来,有些困难。

先说一件往事。五六年前,我参加一次城市未来文化规划提建议的讨论会,会上有城市规划专家,还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也有我们这样在媒体一线的“文化工作者”。当时对未来的文化规划,大家的建议非常多,轮到我发言,我说,大家谈了半天,却没有一位提出在未来的城市文化建设中,对书店尤其是民营书店有什么样的规划和支持,然后我说了一番应该重视民营书店尤其是独立书店的理由,例如独立书店是城市的文化窗口,也是一座城市的文化体现,等等。但是,我的发言很快被大家否决,否决的原因主要是两条:其一,书店的建设是市场行为,有需要自然会产生这样的书店,不需要政府特意去做;其二,更主要的是,政府已经在一片新开发的城区有了关于书店的规划:要建立一座图书大厦。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新华书店不是已经有了一座“书城”了吗?难道我们这座城市还需要两座这样大型的“书城”?那位专家介绍,是在一处新区规划建立一座更大规模的“图书大厦”。当时我提了若干负面意见,觉得与其这样建一座图书大厦,不如在城区里建设若干家有特色的独立书店,尤其是还不需要花费巨资。但很显然,大家对我的“小儿科”的意见不以为然,几位负责领导更是宽厚地笑笑,就转到下一个项目的讨论了。

后来我问新华书店的一位朋友,我说在那片新区建图书大厦,有那么多读者吗?岂不会赔钱?朋友笑了,说:你真是书生之见。你知道我们费了多大力气才获得这个项目的,这是政府在政策上的特殊照顾,既是建设城市文化,也是对我们新华书店系统的扶持。原来所谓的图书大厦,其实更是一项城市开发项目,图书大厦的大部分,不会是用来开书店,而是做写字楼、酒店等,“图书”只是一个理由。

其实,这也道出一个现象:各地的新华书店,尽管也面临网络图书销售的冲击,但依然不影响“新华书店”的生存,各地商业黄金地段的新华书店,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的新华书店,出租柜台和多种经营已经成了不二的选择。即便是有些城市的新华书店的门市“关闭”,也不影响新华书店的业绩,无非是换一种经营内容,或者干脆直接出租营业场所,成了挂在新华书店招牌下的快餐和别的经营类别的营业场所。

因此,在谈实体书店的困境时,我所谈的只是独立书店,而不涉及新华书店系统,因为两者之间实在没有可比性。在这个认识基础上,再来看“政策”对独立书店的意义。

什么样的“政策”有益于独立书店?

其一:税收。有读者提出,对独立书店,最好免税。其实,对于一家规模不大的独立书店来说,如果不是有相当营业规模或同时做图书“中盘批发”的话,税收的压力可以忽略不计。免税当然很好,但现在对于一般的独立书店来说,每年缴税的负担,绝非大问题。我想说的是,与其说在税收上减免,不如在书店房租等问题上给予扶持。

其二:房租。对于独立书店来说,若不是得到当地政府或房地产公司商业地产开发项目或其房屋产权机构的“政策”性优惠和房租上的减免扶持,一般纯商业意义的房屋租赁关系,房租是独立书店最大的“隐痛”。许多书店往往是在前一个房租租赁合同到期后,面对不断上涨的房租望“租”兴叹。独立书店的倒闭,往往与无法再承受上涨的房租有关。如果政府在独立书店的经营场所上能给予支持或扶持,让独立书店免于上涨房租之忧,对独立书店来说,当然是最大的利好。但是,当地政府或相关机构该给哪些独立书店以如此的支持,如何来选择,又有谁来经营,恐怕是个无法绕开的问题。如果依靠政府行为,相关单位如出版社和文化机构以及新华书店系统难道就不会根据政策的设定,推出绝非民间个人资本经营的“独立书店”吗?这与上面论及的独立书店,显然不是一个概念。

其三:资金。由当地政府出资,支持一些有特色的独立书店,但这与上一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处。如何选择?如何界定哪些书店应该给予资金的支持?或说白一些,为使一些有特色的独立书店持续生存下去,以保持其在当地的文化地标意义,也是为了摆脱困境,干脆由政府“包养”下来,但这样一来,还是民间的或独立的书店吗?由各地的新华书店集团统一收购“打包”经营岂不更方便?

其四:人员。对独立书店来说,抛开现在越来越硝烟弥漫的网络图书销售不说,房租和人工成本是两大压力,如果说政策上能给独立书店从业人员以工资上的补贴,接踵而至的问题是,新华书店的员工不需要补贴吗?这种由政府买单的行为,显然背离市场经济原则。

其五:法规。能否从当下最严重的网络图书销售对实体书店的冲击出发,由政府制定严格的法规,即网络图书销售与实体书店销售以何种价格上的“一致”或别的价格上的“平衡方式”来保护实体书店或独立书店的生存。但这样的法规制定出来,如何执行并杜绝网络图书销售的降价大战,则值得思考。

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不难看出,寄希望于“政策”对独立书店的拯救,还要多加思考。在我心里,独立书店有着永远生存的理由。独立书店的出路何在,我没有资格开出药方,但相信,独立书店改变以往的单纯图书销售的方式,步人多种经营的年代,应该说,已经到来了。例如广州的方所,当然,已经不是一家书店了,但其形态仍有着书店的外貌。不管方所未来的演变如何,至少方所给我们指出了一条独立书店未来发展的可能的道路之一。

另外,在《独立书店,你好!》和《独立书店,你好!(第二季)》中,分别收入了台北和香港非常有特色的人文书店,台北的书店自然以诚品书店为旗帜,但更多的是散布的一些小书店,而香港旺角的那些“二楼书店”,更是在狭窄的空间里以自身的坚持生存着,显然不是大都市鲜亮的一角,只是一扇扇角落里的寂寞的人文风景,却吸引着爱书人的脚步。台北和香港的“二楼书店”,对我们来说,也许有着隔岸的参照意义。

现在,《独立书店,你好!(第三季)》出版了。此次出版,除了介绍各地具有创新精神的独立书店,更收入海外一些有特色的书店,以期达到借鉴的意义。明显的变化是,有许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书店,而是变成了主题书店、书吧、人文空间,这或许也是我们眼里未来独立书店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独立书店你好(第3季)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原//西海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6555
开本 16开
页数 2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239.23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2: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