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清照词传
内容
编辑推荐

海晓红编著的《李清照词传》内容介绍:李清照词传,以词为引,以散文化的笔法点评,结合李清照的生平,向世人展现一位女词人的喜乐哀愁、命运多舛、才高运蹇。她生活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一切尽在作者的笔下,让我们随着书页的翻动,去和词人一起感受那年那月的美丽和清愁。

内容推荐

海晓红编著的《李清照词传》内容介绍:李清照对于人生、爱情和艺术近乎完美的追求,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纯美的执著、一种对理想的坚守、一种对家园的守望。隔千年之后的我们依然阅读她、走近她的理由。

李清照的一生,几度流离。命运多舛。曾经有过两次婚姻,但都以悲剧结束。在这两次婚姻中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李清照干净纯洁的生命诉求。

李清照干净纯洁的生命诉求,已经外化为其诗词创作的主要内容。李清照的词,因为对女性内心体验、情感世界的深刻把握,因为对离乱之世、世道人心的深入开掘,细腻而不失雄浑,敏感而不失深刻,悲凉而不失慷慨,在中国词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体。一起来翻阅《李清照词传》吧!

目录

第一章 此花不与群花比:书香门风

 一、家父之学识

 二、丧母之痛与幸

 三、迷蒙中的外公与外曾祖父

 四、养母之淑慧

 五、赏玩于溪亭莲湖之间

 六、相伴于李迥和李迒

 七、生父之爱

 八、敏感多思之性格

第二章 学诗谩有惊人句:待字少女

 一、深闺少女初学诗

 二、师从父亲为文之道

 三、相国寺之游

 四、少女之思春情怀

 五、惊鸿一瞥客来到

 六、名震汴京

 七、结识忘年交晁补之

 八、步张耒之韵,和诗两首

第三章 造化可能偏有意:新婚燕尔

 一、明诚之昼梦

 二、李清照之愿景

 三、父辈政见之异

 四、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五、甜蜜新婚

 六、夫妇共享诗文金石之乐

 七、节俭购文物

 八、风云突变

第四章 何况人间父子情:两难处境

 一、身陷党争,路在何方?

 二、炙手可热心可寒

 三、朝廷争斗何时了

 四、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五、异地鸳鸯,人似黄花

 六、坐等云开日出

 七、赵挺之被罢

 八、灾难降临赵家

第五章 屏居青州“归来堂”:祸福相依

 一、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二、斗茶赋诗之趣

 三、整理文物之乐

 四、患难见真情

 五、具青蓝之胜的《词论》

 六、屏居笃学的明诚

 七、“欲说还休”之隐衷

 八、萧条庭院之孤寂

第六章 恨萧萧无情风雨:风云变幻

 一、明诚连守两郡

 二、明诚奔母丧

 三、李清照连舻渡江

 四、南渡江宁

 五、庭院深几许之叹

 六、忧心悄悄之隐忧

 七、李清照抒写忧国情愫

 八、明诚“缒城宵遁”

第七章 吹箫人去玉楼空:明诚离世

 一、生当人杰,死亦鬼雄

 二、明诚奔赴湖州赴命

 三、李清照昼夜兼程探夫

 四、千里追随献文物

 五、杞妇之悲深

 六、“玉壶颁金”始末

 七、悼亡夫之情怀

 八、金石失窃

第八章 物是人非事事休:人心乖违

 一、病中嫁匪人

 二、离异始末

 三、坦然面对谤语

 四、爱国之情溢于诗词

 五、忆夫君之貌,挥笔撰《后序》

 六、深闺雅戏,“打马”寄志

 七、登八咏楼,抒江山愁

 八、茕独凄惶,舟轻愁浓

第九章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垂暮凄景

 一、缴进《哲宗皇帝实录》

 二、重逢旧友朱敦儒

 三、代撰帖子词

 四、忆京洛之事

 五、思今夕,两重天

 六、求跋于米芾长子

 七、好为人师却讨没趣

 八、文坛巨星香消玉殒

第十章 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其人谁有知

 一、幼时冷暖心灵知

 二、伉俪深情诗词知

 三、党争株连牛女知

 四、婕妤之叹白菊知

 五、流寓之艰心自知

 六、思夫之痛岁月知

 七、爱国情愫江山知

 八、一代词宗世人知

附录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在李清照嗷嗷待哺的时候,生母就离开了人世,这对于一个年幼的孩子而言,确实是一件残酷的事情。李格非工作繁忙,加上当时对官吏职守的严格要求,从宋真宗起就下令官员不得离任。于是,咿呀学语的李清照不得不暂时由伯母代养,和善的伯母担负起了母亲的职责。这时的李格非虽然一时间还难以摆脱丧妻的痛苦,可是将小女儿寄养在山清水秀、人情淳朴的家乡,心里的一块石头也算落了地。叔伯们对李清照的呵护,加上不久前致仕还乡的祖父的宠爱,生母的离世之痛并没有彻底遮蔽李清照人生的阳光。相反,吮吸着亲人们爱的乳汁,她人生的初期也算无忧无虑。在李清照三四岁的时候,她的智力已经不亚于六七岁的堂兄李迥。而在汴京任职的父亲也不时地来信问询李清照的生活与学习情况。

在李清照四五岁的时候,父亲再娶王拱辰的孙女王氏为妻。王氏的祖父王拱辰,曾经是宋仁宗时期的状元,先后担任翰林学士、吏部尚书、三司使等重要官职。成长于这样的家庭,王氏自然具有较好的文学修养。在李清照的成长过程中,王氏十分关心李清照的生活和教养。在李清照五岁的时候,恰逢七夕,在王氏看来,李清照已经到了接受德言工容、针黹女工等教养的时候了。这一天,王氏特意布置了“乞巧”的仪式,彩棚之下的圆桌上摆满了各种新鲜的瓜果和鲜花,李家的几个女孩儿每人一枚银针和彩色针线,让她们默念心愿以乞巧……李清照对这种仪式和摆设感到非常有趣,母亲问她:“你想叫织女姐姐教你做什么女工?”李清照眨了眨眼睛说:“我想像哥哥那样读书写宇。”这让王氏想起了伯母告诉她的话,在李清照一周岁抓周的时候,她不抓脂粉,不抓玉佩,不抓针线,也不抓钱币,唯独抓起毛笔在书卷上乱画。

王氏陷入了深思,乞巧结束之后,她将这件事告知了李格非。闻知李清照对读书这么感兴趣,李格非喜不自胜。此后,在李清照读书这件事上,他更加上心。于是,从四五岁开始,李清照就随同从兄们一起读书,聪颖过人的李清照常常一目十行,过目不忘。她兴趣广泛,每每出了书房,便进了绣房,期间还学会了一些刺绣女工,深得伯母和王氏的疼爱。邻里亲戚也都赞叹李格非有个聪明的女儿。

在李清照九岁左右的时候,她听说父亲被外放广信军担任通判,年幼的她尚且不懂得父亲被贬所带来的家庭变故,可是她隐隐约约觉得有一种感伤的迷雾笼罩在这个大家庭的上空。但是,伯父伯母们的乐观很快感染了她,并且父亲的勇敢也让李清照自豪不已,这些变故也让年幼的李清照对世事人情开始重新思考。她敏感多思的性格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所强化。P12-13

序言

前几日,晓红寄来了她的书稿《李清照词传》,嘱我浏览一下,写一点东西。这于我而言是义不容辞的,能为学生做点事情,本来就是老师的本分。

最初知道晓红在写这样一本书时,我多少有些意外。晓红读的硕士、博士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居然会写起李清照的传记来。依照常理,不能不使人心生意外。

但仔细想想,又不觉得意外。真正的学问和对学问的探究,是从不画地为牢、自我设限的。这正如真正的文学和对文学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古今中外之分一样。因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最真挚的情感永远都是相通的。

李清照如歌的生命中既有欢歌也有悲歌,如梦的人生里既有好梦也有噩梦。这位旷世奇绝的才女,以自己的文字点亮了一团明亮的火光,以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部苍凉悲壮的史诗。

逝者如斯。当李清照成了一个苍凉的背影,成了一个遥远的绝唱的时候,她的生命、她的艺术依然像一缕阳光,穿越时空的阻隔,照亮了我们的心田。

李清照对于人生、爱情和艺术近乎完美的追求,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对纯美的执著、一种对理想的坚守、一种对家园的守望。隔千年之后的我们依然阅读她、走近她的理由。

李清照的一生,几度流离。命运多舛。曾经有过两次婚姻,但都以悲剧结束。在这两次婚姻中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李清照干净纯洁的生命诉求。

李清照干净纯洁的生命诉求,已经外化为其诗词创作的主要内容。李清照的词,因为对女性内心体验、情感世界的深刻把握,因为对离乱之世、世道人心的深入开掘,细腻而不失雄浑,敏感而不失深刻,悲凉而不失慷慨,在中国词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体。

或许干净纯洁的生命诉求和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才是我们必须记住李清照的最为本质的原因。文学是人学。正是人性之光,赋予了文学以历久弥新的生命。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是晓红学术之旅的起步之作。既然是起步之作,就难免稚嫩、粗疏。我想,读者是会原谅一个刚刚开始自己学术之旅的学子的这种稚嫩和粗疏的。

学术之旅是辛苦的,它需要才情、学问、胆略和识见。当然,也需要能耐得住冷清与寂寞。晓红聪慧、勘勉,不浮躁,又正年轻,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假以时日,当会在学问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我期待着。

王岩森

2012年5月1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清照词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海晓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0984087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5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9: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