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摩洛哥/中国公民出游宝典
内容
编辑推荐

被誉为“北非花园”的摩洛哥是位于非洲大陆西北端的一个阿拉伯国家。它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有很大区别。在某些方面,又同西亚尤其是阿拉伯半岛和海湾的阿拉伯国家有所不同。

去摩洛哥旅游,既可探知这个阿拉伯世界最西端的文明,又可了解阿拉伯文化与地中海、欧洲和非洲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影响。《摩洛哥》这本小册子力图为去摩洛哥旅游的人们提供全面准确的资讯。本书由中国公民出游宝典编委会编著。

内容推荐

摩洛哥是位于非洲大陆西北端的一个阿拉伯国家。它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有很大区别。在某些方面,又同西亚尤其是阿拉伯半岛和海湾的阿拉伯国家有所不同。被誉为“北非花园”的摩洛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不仅有积淀厚重的历史和古都皇城,还有浪漫迷人的地中海和大西洋海滨沙滩。既有光滑波动的沙丘,又有干旱的荒漠高原。既有隐秘深邃的峡谷,又有清丽明媚的河滩。它的雪松蔚然成林,软木树干幽然漆黑,酷似一幅幅中国水墨画。在这里,你既可赞美大自然的富有,又可欣赏它的纯真。北部的里夫山脉,为痴迷攀岩的人们准备了各种难度的崖壁。东部的高原、森林和碎砾荒漠,又给徒步爱好者提供了敞开漫游的机会。南方,有盐湖,有沙漠,你尽可赤足而行,和衣而睡,或骑骑单峰骆驼,实现期冀已久的露营梦想,领略撒哈拉沙漠的独特风光。总之,不管你来自何方,皆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去摩洛哥旅游,既可探知这个阿拉伯世界最西端的文明,又可了解阿拉伯文化与地中海、欧洲和非洲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影响。《摩洛哥》这本小册子力图为去摩洛哥旅游的人们提供全面准确的资讯。

《摩洛哥》由中国公民出游宝典编委会编著。

目录

PART 1

人文地理

基本国情

地理气候

气候特征

悠久历史

人种构成

经济概况

主要资源

几种特产

人文风情

民俗民风

社交礼仪

盛大婚礼

绚烂文化

城市介绍

精神首都——非斯

南方明珠——马拉喀什

小马拉喀什——达胡当

古城——梅克内斯

政治首都——拉巴特

海上明珠——丹吉尔

经济首都——卡萨布兰卡

蓝色小城——索维拉

度假胜地——阿加迪尔

沙漠之门——瓦尔扎扎特

大漠门槛——丹福

玫瑰之乡——蒙哥那镇

主要名胜

旅游导览

拉巴特王宫

乌达亚宫

巴迪宫

巴希亚皇宫

舍拉废墟遗址(摩洛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罗马古城废墟

穆罕默德五世墓

沃吕比利斯古罗马遗址

哈桑塔及哈桑大清真寺遗址

卡拉万纳清真寺

昂达吕西昂清真寺

库图比亚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

艺术博物馆(达西赛义德博物馆)

考古博物馆

陶瓷博物馆

马格里布银行博物馆

马若尔花园

莫纳哈花园(Menara Gardens)

马纳拉(La Menara)橄榄园

阿盖达尔橄榄园

杰玛福纳广场

“阿里之家”的马术表演

非斯最大的皮具制造作坊

木质工艺品作坊

手工艺品市场

羊毛毛毯的“国有”店铺

撒哈拉沙漠之旅

大染缸

大力神洞

海市蜃楼

水族馆

穆罕默德亚海滩

瑞克咖啡馆

摩莱坞

圣城“伊德里斯”

阿特拉斯峡谷

玫瑰河谷

摩洛哥的世界遗产城市

PART 2

旅游资讯

最佳旅游季节

实用信息

旅游签证

货币

电源

时差

通讯

交通

饮食

住宿

购物

摩洛哥人的若干常用语

注意事项

试读章节

阿特拉斯山脉

横亘东西的阿特拉斯山脉将国土分为地中海南岸和近撒哈拉半沙漠两个部分。阿特拉斯山系由三个部分组成:非斯一塔扎线以南,自东北向西南伸展的是中阿特拉斯山,中部的是大阿特拉斯山,从西南方向的大西洋岸边向东北延伸,一直到阿尔及利亚边界,蜿蜒近700公里。大阿特拉斯山地势峻峭,大部分山峰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这里有北非的最高峰图卜卡勒(le Jbel Toubkal)山峰,海拔4165米。从阿加迪尔一瓦尔扎扎特一拉希迪那一线以南,是小阿特拉斯山,从小阿特拉斯山再往南就是前撒哈拉沙漠了。

由于上述情况,摩洛哥人自豪地说他们的国家“三面环海”:北面临地中海,西面靠大西洋,东面和东南面则由茫茫“沙海”包围。

大西洋沿岸有低缓的平原向内陆延伸,这就是里夫山以南的塞布平原,南方的苏斯平原和中部高原。

赛布平原

从首都拉巴特向北驱车去地中海岸边的丹吉尔,快到塞布河时,放眼临海一带,阳光和煦,草木青翠,成群的牛羊在那里自由自在地埋头啃草,一派法国布列塔尼的景象,这就是塞布平原。这里是摩洛哥最富庶的地方。法国殖民统治时期,这里的大片土地被法国农场主占领。今天,这里集中了包括皇家农场在内的许多大农庄,生产品质优良的粮食、葡萄、水果和橄榄,其中相当一部分出口国外。

苏斯平原是摩洛哥南方的一块平原,位于大小阿特拉斯山之间,向西延伸至大西洋岸边。这里有丰富的地下水层,靠井灌生产大量水果和蔬菜,大部分出口到欧洲。这里生长着一种珍贵树种一阿尔刚那(arganier),其果仁富含阿尔刚那油(argane),是上等的保健食用香油和美容护发产品。  中部高原是摩洛哥主要的磷酸盐矿区,这里也是世界磷酸盐储量最大的地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这里的磷酸盐就开始被开采。磷矿石及其加工品由此地运往海外许多国家。东南部为撒哈拉高原,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主要是石漠地区,其间有零星绿洲,往东往南过渡到撒哈拉大沙漠。

河流

摩洛哥境内较大的河流有10余条,均源于中部山地,流向大西洋、地中海和撒哈拉,形成一个近似辐射状的水系。最长的乌姆赖比阿河(长556公里)以及塞布河、坦西夫特河、苏斯河、代拉河等均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东北部的大河穆卢耶河(长520公里)则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流向撒哈拉沙漠的多是间歇性河流,雨季上游水量丰富,下游潜入沙漠。旱季全河断流,干涸见底,留下一道道沟壑。

气候特征

摩洛哥的气候差异较大,大致可分为三种气候类型。

北部地中海气候,摩洛哥北部包括首都拉巴特、卡萨布兰卡都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也称为旱季,干燥炎热,冬季称为雨季,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8℃上下,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最热的7月在22~24℃之间,年降水量约为700~800毫米。

中部属副热带山地气侯,包括大、中、小阿特拉斯山地一带,是比较温和湿润的副热带山地气候。气候的垂直分布明显,气温随地形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大阿特拉斯山以南占国土三分之一的地区受撒哈拉反气流的影响很大,夏季常有干燥炎热的“西洛可”风(沙漠风),“西洛可”一来,犹如热浪席卷,使气温高达40℃以上,将空气的湿度降至30%以下。

东部、南部为沙漠气候,全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南部不足100毫米,年平均气温约20℃,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夏季常有来自东南方的“西洛可”风,不仅炎热干燥,且带有大量沙尘,就像我国的沙尘暴从天而降,到处弥漫沙粒尘埃,能见度极低。即使关上门窗,室内也会扑满极细微的灰尘,致使呼吸道很不舒适。

悠久历史

古老的国度

摩洛哥是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历史上曾经强盛一时。据科学家分析推断,早在30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摩洛哥境内便有近似于尼安德特人的人群活动。他们已知道使用由石头打磨成的无柄斧、箭头和刮削器等,随后又开始使用燧石制的刀片和骨制的工具,如锥和针等。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这些人群逐渐离开沿海和山区,来到内陆平原居住下来,其生活方式从天然放牧转向人工饲养,从穴居变为有固定营地,并在不少河岸和湖边留下生活的痕迹。同一时期发掘的兽骨还表明,古代摩洛哥境内有大象、犀牛、河马、狮子、熊和鸵鸟这类大型动物,今天在摩洛哥境内它们已杳无踪迹。

早期住民——柏柏尔人

柏柏尔人使用的语言和埃及人的语言接近。在菲吉格一带发现的动物图案里,已有人物和几何图形出现,证明当时的居民已有艺术方面的追求和探索。人类学家根据考古发现推断,3000年前的摩洛哥男子蓄着削尖的胡须,光秃的脑勺上只留一根辫子,他们胸前佩戴着用大象皮革制作的盾牌,身上穿着羊毛织的大衣,头上戴着用羽毛编制的花环,并且佩戴耳坠、手镯和项链。妇女除了这些装饰,还要在脚踝上戴上脚镯。在拉巴特的乌达亚历代服饰陈列馆里,人们会看到这些饰品,其中妇女的脚镯用金属制造,甚至有镀金的,足有好几斤重。当时的人们殡葬死者时,要将其遗体收拢起来,有时还要给他们的躯体涂抹上红色。墓室内放置一些首饰、食品和陶器作为陪葬,死者的坟头朝向太阳升起的方向。这些北非先民的部落由一个个父系家族组成,他们并非单一的人种,而是经过不同时期,由不同起源的人种在漫长的岁月里融合而成。柏柏尔人即是他们的后裔。P6-10

序言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也使中国人的眼界开阔起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想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有多精彩?在这种欲望的强烈刺激下,出境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并汇聚成一股潮流,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2012年中国出境游人数为8000万人次,他们的出境消费支出为690亿美元。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最新数据显示,在2012年全球十大出境游支出增幅最多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增幅最大,达到30%。全球知名的企业旅行服务公司豪格罗逊集团(HRG)预计,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务旅行市场。。

如果说前些年大多数出境旅游的中国人主要是去邻近国家和少数大国,那么今天这种情况已发生显著变化:线路从短线逐渐转向中长线,去欧美和非洲已占到出境游总数的三分之一;方式从走马观花转向仔细从容的深度游;目的从单一观光转向多角度、多主题,更加注重细化和个性化,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甚至不同性别的人,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目的地和旅游产品。

在上述情况下,非洲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日益受到中国人的关注。由于人们以往去得少,对它的了解相对要少一些,这使非洲的旅游市场更具潜力。中国与非洲国家的深厚友谊及各方面合作关系的迅速发展,又为国人去非洲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摩洛哥是位于非洲大陆西北端的一个阿拉伯国家。它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有很大区别。在某些方面,又同西亚尤其是阿拉伯半岛和海湾的阿拉伯国家有所不同。被誉为“北非花园”的摩洛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不仅有积淀厚重的历史和古都皇城,还有浪漫迷人的地中海和大西洋海滨沙滩。既有光滑波动的沙丘,又有干旱的荒漠高原。既有隐秘深邃的峡谷,又有清丽明媚的河滩。它的雪松蔚然成林,软木树干幽然漆黑,酷似一幅幅中国水墨画。在这里,你既可赞美大自然的富有,又可欣赏它的纯真。北部的里夫山脉,为痴迷攀岩的人们准备了各种难度的崖壁。东部的高原、森林和碎砾荒漠,又给徒步爱好者提供了敞开漫游的机会。南方,有盐湖,有沙漠,你尽可赤足而行,和衣而睡,或骑骑单峰骆驼,实现期冀已久的露营梦想,领略撒哈拉沙漠的独特风光。总之,不管你来自何方,皆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去摩洛哥旅游,既可探知这个阿拉伯世界最西端的文明,又可了解阿拉伯文化与地中海、欧洲和非洲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影响。这本小册子力图为去摩洛哥旅游的人们提供全面准确的资讯。

穆文

2013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摩洛哥/中国公民出游宝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公民出游宝典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测绘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031977
开本 32开
页数 13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2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图书小类
重量 0.174
CIP核字 2013263876
中图分类号 K941.69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2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3: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