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东编著的《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1-6岁儿童选书阅读全方略》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基础,旁征博引的范例举证,也有细致入微的实用讲解,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儿童阅读指导读物。作为国内顶尖的儿童文学研究学者、阅读推广人,都具有相当的权威性。
《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1-6岁儿童选书阅读全方略》是一本很有针对性的亲子阅读指导读物,相对于市场上一样光在理论上绕来绕去,让家长读了也不知所云的理论读物,和大而化之的指导意见不同,全书针对1-6的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相应详尽细微的阅读方案,可操作性强的细则指导,以及很容易就能买到的指导书目,非常实用。
亲子阅读,是亲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亲子阅读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带领孩子走进书籍的浩瀚海洋,能为孩子的精神成长提供了优质的“软件”,对于孩子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谭旭东编著的《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1-6岁儿童选书阅读全方略》针对当前中国家庭亲子阅读现状,旨在帮助1-6孩子的家长,帮他们解答为什么要亲子阅读、亲子阅读该读哪些书、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亲子阅读等棘手问题。全书由亲子阅读的价值、让幼儿亲近这些图书、亲子阅读方案、精彩亲子阅读案例等部分组成,尤其对家长有帮助的是,《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1-6岁儿童选书阅读全方略》后还分年龄段,对1-6岁的孩子分别列有参考书目,家长大可按照书目购买,不至于无从下手。
一、亲子阅读的实质、内涵和重要性
儿童并不是一个只能从外表观察的毫不相关的人。更确切一点来说,一个人的形成是从他的早期就开始了,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意]蒙台梭利
亲子阅读的实质和内涵是什么呢?很多人只把亲子阅读当做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甚至把亲子阅读当做是幼儿园老师给孩子读书或小学的阅读课,这其实把亲子阅读简单化了。亲子阅读的内涵,可以从五个层面来解读:
1.亲子阅读的行动者是父母亲和孩子。父母亲在亲子阅读过程中是主导者,他们掌握着阅读主动权和选择权,也掌控着阅读的技巧,还控制着阅读的过程,调节孩子的阅读情绪。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审美能力、阅读素养和耐心、毅力等直接决定亲子阅读的质量。虽然父母亲和孩子从生命价值来说都是平等的生命主体.但是亲子阅读过程中父母亲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2.亲子阅读体现的主体关系是亲缘关系。这种关系只有父母亲和孩子之间才具有,爷爷奶奶和孩子之间不是直接的亲子关系。爷爷奶奶没有抚育培养孙辈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父母亲也不应该把培育孩子的责任推给上一辈,也就是说亲子阅读是父母亲应该尽的家庭责任和义务。幼儿园的老师和孩子之间是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职业道德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再亲密。也不能取代亲子关系,孩子的父母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无法取代的。
3.亲子阅读的场所主要是家庭。现在社会上对“亲子阅读”场所的理解比较宽泛,认为幼儿园、学校、图书馆、公园和社区.甚至火车上、飞机上等地方,只要能容纳父母和子女一起读书,都可以成为亲子阅读的场所,其实亲子阅读真正最理想的场所还是家庭。父母亲虽然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幼儿园、学校、社区和公其图书馆等地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但家才是父母亲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地方,家才可能真正保证孩子的心灵安静。亲子阅读具有私密性,而这种私密性和家庭化才能真正促进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只有在家庭这个温馨的、充满亲情的场所里,才能够得到强化.并使亲子阅读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
4.亲子阅读的主要资源是幼儿文学类图书。长期以来,幼儿教育界一些人过分地强调玩具、游戏和活动的重要性。甚至把知识教育过多地引入早期教育。但现在很多人认识到了幼儿文学不可替代的价值,开始把幼儿文学当做幼儿教育的重要材料,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幼儿文学包含了儿歌、童话、散文、生活故事和图画书等多种文体,也具备着一切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审美特点,如趣味性、审美性、教育性、启蒙性等,都在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有的幼儿文学作家和研究者把幼儿文学比作“艺术的妈妈语”、“美德的种子”、“母亲给孩子说的悄悄话”,等等.这些命名都证明了幼儿文学是最适合亲子阅读的。其他的知识性读物,包括手工类、益智类和动漫类的图书可以在亲子阅读中使用,但不应是亲子阅读最主要的材料。亲子阅读的教育效果的产生,主要依赖于幼儿文学。
5.亲子阅读的动力因素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父母之爱。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因素,就是一个老鼠妈妈也会疼爱自己的孩子。第二是父母的责任,父母的责任不是天然的,是社会的。作为社会角色的父母,有教育孩子、给孩子爱与关心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第三是幼儿的成长力量,每一个生命都有天然向上的力量,小花小草小树哪怕没人浇水施肥,它仍会尽量往上长,幼儿也一样。正是因为有了父母之爱、父母之责任、幼儿的成长智慧这三大因素,亲子阅读才包含了启蒙性,才包含了爱的精神内涵。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亲子阅读就可以大体定义为:在家庭场景里,在亲情关系牵引下.为了幼儿的心智成长,家长进行的幼儿文学阅读教育实践。P5-8
孩子是爱的结晶,是家庭的希望,中国的父母几乎无不愿意俯首甘为孺子牛,竭尽全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一掷千金买学区房,节衣缩食缴重点校赞助费,放学后带孩子穿梭于各种培训班……走进商场,儿童用品和儿童食品柜前,也永远是人气最旺的地方。
可是,我们孩子的成长因此顺利了吗?我们家长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了吗?面对丰富的物质和家长无所不包无微不至的爱,为什么那么多孩子却皱紧了眉头?
孩子成长需要物质上的“硬件”,更需要精神上的“软件”,否则,他们的情感是僵硬的,思想是萎缩的,眼神是麻木空洞的,他们感受不到童年的幸福。没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就很难有一个健康的、阳光的、蓬勃向上的人生。
为了孩子童年的幸福,为了奠定孩子一生的良好基础,需要我们家长把传统的“家长说孩子听”“家长指挥孩子做”的家庭教育模式,转变为现代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的亲子教育模式。和传统家庭教育模式强调家长权威、注重单向灌输不同。亲子教育强调父母和孩子一起活动,一起提升,强调家长注意对亲子关系的调适,在平等民主温馨的环境下,儿童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更好更和谐的发展。
而亲子阅读,是亲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亲子阅读形成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带领孩子走进书籍的浩瀚海洋,就是为孩子的精神成长提供了优质的“软件”。
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小学阅读非常重视。以美国为例,活跃着大量的阅读志愿者,帮助中小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前总统布什也经常参加中小学的读书活动。而且在日本、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幼儿阅读活动也很普遍,很多家庭把亲子阅读看得很重要,城市的社区里有很多“读书妈妈”。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也活跃着一大批“故事妈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亲子阅读大量事实证明.从小进行亲子阅读的孩子,眼界开阔。性格开朗,思维敏锐,情感丰富,想象力、沟通力、表达力强,为他们日后的学业和走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亲子阅读直接决定着孩子将来的成长。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认识并不足,很多具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却不会想到要买书和与孩子一起亲子阅读;很多父母即使学历比较高,但由于缺乏对幼儿教育知识的了解.缺乏对亲子阅读知识的了解,更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因此无法完成亲子阅读的任务。有些家长虽然认识到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也觉得应该用美好的文字世界给孩子的生命起点添上阳光与雨露。但却苦于不懂方法,不知道该怎么具体进行亲子阅读,怎么培养孩子对书籍的热爱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众所周知,书籍是哺育心灵的母乳,铸造灵魂的工具,启迪智慧的钥匙。读书使精神不再贫乏,生命不再贫弱。阅读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是却可以无限增加生命的宽度。一个人的精神成长,与他的阅读患息相关;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少年儿童身上寄托着民族的希望.他们的阅读更是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只有通过大量的读书,才能续接文化血脉,找到中国人的文化血缘,提高文化格调,强健文化人格。
因此,为了让你的孩子尽早接受到亲子阅读的阳光。尽早自由地邀游书海,请翻开这本书吧!前面说过,亲子阅读能为孩子的精神成长提供优质的“软件”,那么家长弄清了有关亲子阅读的问题,按照亲子阅读的要求身体力.行,就掌握了运行这个“软件”的程序。现在,你手中这本书,就是让你掌握运行程序的说明.让我们一起分享亲子阅读的快乐吧!
2007年下半年,重庆出版集团少儿出版中心在郭玉洁老师的主持下,决定要做一套“中国孩子阅读计划”的书,其目的是引导中国孩子的阅读,为社会倡导良好的阅读文化。为了做好这套书,该社的郭玉洁老师和杜虹老师在北京的办事处举办了一次图书论证会,邀请了高洪波、金波、樊发稼、王林、李东华、杨鹏和我,还有中国教育报刊杂志社的领导及几位小学语文老师,就这套书的编写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这个选题后来被重庆出版社定为重点图书,还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列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项目”。在落实具体编写人员的时候,杜虹老师认为我专门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且关注幼儿早期阅读,还是一位幼儿的爸爸,因此最有可能把“中国孩子阅读计划”的幼儿版写好,于是她几次电话邀请我,并给我诸多的具体指导,而郭老师也给予了我充分的信任。使我有了信心接下了这项任务。而且这些年来,我在幼儿教育方面下了很多工夫,也读过不少相关的理论书籍,有了一些知识储备,撰写过一些关于儿童阅读的文章,如,我的专著《重绘中国儿童文学地图》有专节论述电子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的文化价值及儿童阅读问题。我的博士论文《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重构:电子媒介时代的童年与儿童文学》(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就有专章论述电子媒介时代童年的生态及如何护卫童年的问题,也提出了“儿童阅读文化”这个概念。并就“儿童阅读文化”的塑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无疑是国内第一个提出这个概念的,后来我发表相关文章时也提到了这个概念,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一些专业人士在谈儿童阅读时就借用了这个名词,我感到特别欣喜。但这部著作,我尽量感性一些,把一些经验性的东西直接融合进去,使它更具有亲和力和可读性。
我可爱的女儿是2003年出生的,今年正好9岁,她的幼年阶段恰恰是我对幼儿文学和幼儿教育最感兴趣的几年,应该说,是这个小生命给予了我启发和力量。因为怀着一个幼儿的父亲的责任,因此这几年我主编了《幼儿经典朗诵诗301首》、《为我的宝贝大声读》和《新中国新童谣》等很受家长和孩子欢迎的幼儿图书,也翻译出版了《贝贝熊之父:斯坦·博丹传记》、《小王子》和《房龙故事精选》等多部童书;还应约在北京《幼儿画报》、天津《启蒙》和深圳《本色生活·娃娃》等幼儿名刊撰写了科学童话和儿歌专栏。也在重庆出版社出版了幼儿诗集《夏天的水果梦》。在《幼儿画报》主编张楠的热情邀请下,我在北京几家幼儿园做过早期阅读讲座,她还鼓励我参与幼儿阅读研究与阅读推广实践。这些也算是以实际行动来参与儿童阅读文化建设吧。幼年是人生的第一个阶段,幼儿的成长关系到一生,而爸爸妈妈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所以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认真为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做一点事情。写作本书算是一次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从事亲子阅读研究的第一步,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思考和行动。
在此,我衷心地感谢重庆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的眼光,他们在高度商业化运作的少儿出版格局中,选择了做这样不以经济效益为先的事情,是令人敬重的!尤其感谢郭玉洁、杜虹这两位编辑老师,她们给了我诸多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所有给予过我启发的师友,也感谢给予过我诸多灵感的妻子谢毓洁,我敢说她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妈妈,她经常给女儿读书,我们家是女儿和她的小朋友的乐园。这本书里有很多经验其实都是我从她那里借来的,因此著作权里其实有她一部分。而女儿谭扬子的好奇的目光和爱书的言行也是我最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