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改变带来医治
内容
编辑推荐

在这个痛苦的世界,随处可见心灵受伤的人。他们每天拖着沉重的包袱往前走,常感到力不能胜……

《改变带来医治》中充满作者亨利·克劳德博士多年经验累积的睿智洞察、丰富生动的例证和切实可行的建议,使无数挣扎的灵魂和残损的生命得到奇妙医治和改变。

内容推荐

《改变带来医治》作者亨利·克劳德博士是声名卓著的执业心理医师,辅导过大量遭遇情绪困扰和情感冲突的人。

在《改变带来医治》中,克劳德博士从各种情绪困扰的外在表现入手,顺由真诚的疑问引发出深刻的思考。他着重阐述了一个真正成熟的生命必须经历改变的四种能力:与人相连、与人分离、分别善恶、长大成人。每种能力都有条分细缕的展开分析和探讨,包括对该种能力的详细定义,不具备此能力的各种症状和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该种能力。

目录

第一篇 成长的三个因素

1 恩典与真理

2 时间

第二篇 与人相连

3 什么是相连

4 当我们不能与人相连时 

5 学习相连

第三篇 与人分离

6 何为界线

7 我们如何发展界线

8 越界

9 当我们没有界线

10 学习设限

第四篇 分辨善恶

11 问题在那里?

12 当我们不接纳善与恶

13 学习同时接受善与恶

第五篇 长大成人

14 什么是成人

15 当我们没有长大

16 学习长大成熟

结论

试读章节

爱与接纳

爱是解决善恶问题的答案。当我们在伊甸园时,完全被爱接纳,善恶不造成什么问题。但当我们悖逆时,善恶便成为主要的问题。

如果有足够的爱加上界线,或恩典加上真理,我们就会经历上帝与我们的关系,并学习“站在恩典中”(罗5:2),其中并无定罪论断可容身。当失败时,我们觉得难过,因为那会使我们失去爱人的机会。如果我们不必担心定罪的问题,我们就有更多精力去关心我们所伤害的人。这是依上帝的意思忧愁,而非使人站不住的罪恶感。

在第一章讲到相连时,我说过有时我会问参加研讨会的学生:“如果我给你一根球棒,让你打我的脸,你会打吗?”他们会说不会,因为“这是不好的事”。这样的回答并非基督徒的最高标准。真正的答案应该是:“不会,因为那会使你痛。”耶稣说律法的总纲都包括在爱人如己之中了。当我们视自己的失败和罪在于不够爱人,而非所谓的“坏”时,我们在善恶的事上就往成熟更迈进了一步。

这对我们自己也适用。当我们犯罪时,应从罪会伤害我们的角度来看,而非称自己为“恶人”,如此才可以脱离罪和死的律。只有当我们看出罪会带来怎样的毁坏伤害,我们才会开始改变。用罪恶感来操纵是不会使人改变的;它只会使我们犯更多的罪。“律法……

序言

在心理辅导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界线。在这个飞速运转、压力高强的社会,个人如何拥有明确合宜的界线,是保证生活的各个层面能平衡健全的核心要素。2003年,中国引进了第一本这个领域的开山之作《过犹不及》,反响出乎意料的热烈。自此之后,关于界线的一系列图书被陆续引进,如《为孩子立界线》《为婚姻立界线》 《界线对谈》等,均广受欢迎。人们对于什么时候说“好”,什么时候说“不”,对于身体、心理、情绪上和灵性上的界线,以及如何在工作、家庭、社交等不同人际互动场合中设立合理的界线,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体验。时至今日,《过犹不及》及界线系列书,不仅列入心理辅导从业者的必修书目,而且对一般喜欢阅读心理自助类图书的人而言,也成了爱不释手的案头必备。

有了这个背景,再来看手中这本与界线概念密切相关的进深之作《改变带来医治》,自然更会明白其内涵与价值。因为本书的作者跟《过犹不及》和界线系列书是同一个人,也就是发现和创立“界线”概念的美国著名执业心理医师亨利·克劳德博士,他同时也是拥有众多忠实读者和听众的知名作家和讲员。

在本书中,克劳德博士从各种情绪困扰的外在表现入手,顺由真诚的疑问引发出深刻的思考。他着重阐述了一个真正成熟的生命必须经历改变的四种能力:与人相连、与人分离、分别善恶、长大成人。每种能力都有条分细缕的展开分析和探讨,包括对该种能力的详细定义,不具备此能力的各种症状和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该种能力。诚如美国评论家所说,论到自我成长和心灵提升的历程,很少有心理辅导专家能够像克劳德博士一样描述得如此简明清晰,并提供切入实际的行动指南。书中充满丰富生动的案例和随处可见的睿智洞察,不少段落让人有茅塞顿开的欣喜。比如:

心理与灵性上的界线界定了我们是什么,不是什么。许多

人挣扎于发现、设定与防卫个人的界线。缺乏界线最具毁灭性

的结果,是在身体与情绪上遭到虐待。不能定界线的人容许自

己一再被人控制,甚至被人伤害。没有多少事,比见到一个有

爱心的人因不当的界线而不断受人虐待更令人心碎的了。

学习照着人们的本相接纳和爱别人。因为你不如此,就是

控制不属于你的。如果你愿意被接纳,你就要去接纳别人;如

果你愿意别人尊重你说不,你就要尊重别人说不。如果你不喜

欢别人对你说不,你就会想去控制别人。当人说不时,仍然爱

他,让他享有自由。只.有这样,你自己才会有自由。

当我们为自己的态度负责,就从别人的期望中释放得自

由。当我们因别人的期望受伤,必须分辨为何我们的态度使自

己感到压力。如果有人替我们的态度负责,我们永远不会成

长。事实上,这种压力感是一种同意对方态度的倾向。我们应

该设定自己的态度,查究为什么自己会被说动,而不要怪罪

别人。

由于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长背景不一样,不同的读者自然会对这四种能力有不同的感受;有人因缺乏与人相连,再成功也无人分享;有人却与人连得太紧,需要学习如何与人分离;有人是不能同时接受善恶的完美主义者;也有人虽到了成人的年龄还是过度需要别人的认同。其实如果你面对现实,就不得不忧愁地承认,在这个充满伤痛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患者。

但这本书为我们带来了充满盼望的好消息:改变可以带来医治。这确是一本已为很多人带来医治的好书。中国的读者们也完全可以对号入座,对症下药。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克劳德博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习惯引用《圣经》来探讨问题,字里行间也会自然地提及上帝,这在有着深厚基督教信仰底蕴的美国,实际上是人们最高理想和生活准则的代名词,跟我们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尽管有这些差异,人类的主要心理和情感经历却是非常相似的。为尊重原作者,体现原书内容的完整性,我们原则上对论及上帝和《圣经》的文字予以保留,相信聪明的读者自会分辨。惟愿本书的出版,能为许多痛苦挣扎的心灵带来突破性的改变和医治,让生命经历奇妙的成长,重新寻回心底的活力。

书评(媒体评论)

“除了《圣经》以外, 《改变带来医治》这本书对我的改变最大。”

——麦道卫(《6A的力量》《铁证待判》等畅销书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改变带来医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利·克劳德
译者 顾美芬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2700022
开本 32开
页数 28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9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10
14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3: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