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两地思量共此心/民国才女美文
内容
编辑推荐

庐隐(1898~1934),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出生于福建闽侯南屿乡,五四时期著名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称“福州三大才女”。

《两地思量共此心》以庐隐的小说为主,在作品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意气凌云的庐隐,一个在感伤颓废道路上徘徊的庐隐。作品感情细腻,思想深沉,文笔优美,极富个性化。

内容推荐

《两地思量共此心》(作者:庐隐)是“民国才女美文”系列之一。

《两地思量共此心》简介:

庐隐文集,《海滨故人》《象牙戒指》书写了五四时期知识女性的生命体验和心路历程,散文《云鸥情书集》《东京小品》系列则更为充分和个性化地表现出作家的才情,大量表达现实关怀的杂文也可以作为我们了解那一时代的透镜。

目录

一个著作家

灵魂可以卖吗

或人的悲哀

丽石的日记

海滨故人

曼丽

雨夜

东京小品

象牙戒指

忆庐隐

关于庐隐的回忆

庐隐的死及其生活片断

试读章节

灵魂可以卖吗

荷姑她是我的邻居张诚的女儿,她从十五岁上,就在城里那所大绵纱工厂里,作一个纺纱的女工,现在已经四年了。

当夏天熹微的晨光,笼罩着万物的时候,那铿锵悠扬地工厂开门的钟声,常常唤醒这城里居民的晓梦,告诉工人们作工的时间到了。那时我推开临街的玻璃窗,向外张望,必定看见荷姑拿着一个小盒子,里边装着几块烧饼,或是还有两片咸肉——这就是工厂里的午饭;从这里匆匆地走过,我常喜欢看着她,她也时常注视我,所以我们总算是一个相识的朋友呢!

初时我和她遇见的时候,只不过彼此对望着,仅在这两双视线里,打个照会。后来日子长了,我们也更熟悉了,不象从前那种拘束冷淡了;每次遇见的时候,彼此都含着温和地微笑,表示我们无限的情意。

今天我照常推开窗户,向下看去,荷姑推开柴门,匆匆地向这边来了,她来到我的窗下,便停住了,满脸露着很愁闷和怀疑的神气,仰着头,含着乞求的眼神颤巍巍地道:“你愿意帮助我吗?”说完俯下头去,静待我的回答,我虽不知道她要我帮助她作甚么,但是我的确很愿意尽我的力量帮助她,我更不忍看她那可怜的状态,我竟顾不得思索,急忙地应道:“能够!能够!凡是你所要我作的事,我都愿意帮助你!”

“呵!谢上帝!你肯帮助我了!”荷姑极诚恳的这么说着,眼睛里露出欣悦的光彩来,那两颊温和的笑痕,在我的灵魂里,又增了一层更深的印象,甜美、神秘,使人永远不易忘记呢!过了些时,她又对我说:“今天下午六点钟的时候,我们再会吧!现在我还须到工厂里去,”我也说道:“再会吧!”她便回转身子,匆匆地向工厂的那条路上去了。

荷姑走了!连影子都看不见了!但是我还怔怔地俯在窗子上,回想她那种可怜的神情,不禁使我生出一种神秘微妙的情感,和激昂慷慨的壮气;我觉得世界上可怜的人实在太多,但是象荷姑那种委曲沈痛的可怜,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呢!她现在要求我帮助她,我的能力大约总有胜过她的,这是上帝给我为善的机会,实在是很难得而可贵的机会!我应当怎样地利用呵!

我决定帮助她了!那末我所帮助她的,必要使她满足,所以我现在应该预备了。她若果和我借钱,我一定尽我所有的帮助她,她若是有一种大需要我直接不能给他,也要和母亲商量把我下月应得的费用,一齐给她,一定使她满足她所需要的。人们生活在世界上,缺乏金钱,实在是不幸的运命呢!但是能济人之急,才是人类互助的精神,可贵的德性!我有绝大的自尊心,不愿意作个自私自利的动物。我不住的这么想,我豪侠的壮气,也不住的增加,恨不得荷姑立刻就来,我不要她向我乞求,便把我所有的钱,好好地递给她,使她可以少受些疑难和愁虑的苦!

我自从荷姑走后,我心里没有一刻宁贴,那一股勇于为善的壮气,直使我的心容留不下,时时流露在我的行动里,说话的声音特别沈着,走路都不象平日了。今天的我仿佛是古时候的虬髯客和红拂那一流的人,“气概不可一世”。

今天的日子,过得特别慢,往日那太阳射在绵纱厂的烟筒尖上。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是今天,我至少总有十几次,从这窗外看过去,日影总没到那里,现在还差一寸呢!

“呵!那烟筒的尖上,现在不是射着太阳,放在闪烁的光来吗?荷姑就要来了!”我俯在窗子上,不禁喜欢得自言自语起来。

远远地一队工人,从工厂里络绎着出来了,他们有的向南边的大街上去;有的到东边那广场里去,顷刻间便都散尽了。但是荷姑还不见出来,我急切地盼望着,又过了些时,那工厂的大铁门,才又“呀”的一声开了,荷姑忙忙地往我们这条胡同里来,她脸上满了汗珠,好似雨点般滴下来,两颊红得直象胭脂,头筋一根根从皮肤里隐隐地印出来,表示那工厂里恶浊的空气,和疲劳的压迫。

她渐渐地走近了,我们的视线彼此接触上了,她微微地笑着走到我的书房里来,我等不得和她说什么话,我便跑到我的卧室里,把那早已预备好的一包钱,送到荷姑面前很高兴的向她说:“你拿回去吧!若果还有需用,我更想法子帮助你!,,

荷姑起先似乎很不明白地向我凝视着,后来她忽叹了一口气.冷笑道:“世界上应该还有比钱更为需要的东西吧!,,

我真不明白,也没有想到,荷姑为什么竞有这种出人意料的情形?但是我不能不后悔,我未曾料到她的需要,就造次把含侮辱人类的金钱,也可以说是万恶的金钱给她,竞致刺激得她感伤,唉!这真是一种极大的羞耻!我的眼睛不敢抬起来了!羞和急的情绪,激成无数的泪水,从我深邃的心里流出来!

我们彼此各自伤心寂静着,好久好久,荷姑才拭干她的眼泪和我说道:“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件小故事,或者可以说是我四年以来的历史;这个就是我要求你帮助的。”我就点头应许她,以下的话,便是她所告诉我的故事了。

“在四年前,我实在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现在自然是不象了!但是那时候我在中学预科里念书,无论谁不能想象我会有今天这种沉闷呢?”P8-11

序言

庐隐(1898~1934),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出生于福建闽侯南屿乡,五四时期著名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称“福州三大才女”。

然而,作为天资聪慧的民国才女,庐隐却命途多舛,身世坎坷。其父是前清举人,出任湖南长沙知县;母亲是未受教育的传统女性。庐隐出生于祖母去世当日,因而,她一出世便被视为不吉。6岁时,任职仅三年的父亲因心脏病去世,为了生存,家人带着她前往北京投靠舅父。1909年,庐隐进入由美国教会创办的慕贞书院小学部就读,并信仰基督教,三年后考入女子师范学校就读,1917年毕业,先后在北平、安庆、开封等地担任教职。

1919年,22岁的庐隐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做旁听生,同学中有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苏雪林。不久,升为正班生。在校期间,庐隐积极参加群众集会和游行活动,是活跃的学生代表。1922年大学毕业,庐隐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半年后回到北京,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次年夏,庐隐不顾双方亲友反对,与北京大学学生代表、无政府主义者郭梦良结婚,1924年生下女儿郭薇萱,但丈夫却在第二年因病逝世。庐隐和女儿处境艰难,先后在福州、上海、北京等地谋职求生。

自幼酷爱阅读,被人视为“小说迷”的庐隐,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在众多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新诗和杂文,在文坛崭露头角,并于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成为第13号会员。1925年,短篇小说集《海滨故人》的出版,奠定了庐隐在文坛上的地位,使其成为知名女作家。1928年,庐隐经林宰平教授认识了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学生、青年诗人李唯建,1930年秋,两人婚后短暂蛰居东京郊外。庐隐著名散文《东京小品》,就是这段生活的记录。回国后,庐隐夫妇先后在杭州西湖和上海居留、任教。1934年5月13日,庐隐在上海因难产导致子宫破裂,在大华医院不幸弃世。

天不假年,庐隐虽然生命短暂,但笔耕不辍,留下的作品非常丰富,且影响巨大。2003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女作家在现代中国》一书中,庐隐与萧红、苏雪林、石评梅等人,并列为现代中国18个最为重要的女作家。在前后两次婚姻之间的数年间,庐隐先后不得不面对母亲、丈夫、哥哥和挚友石评梅的逝世,以及自身不堪承受的生存境遇。悲哀的情绪、灰颓的色调浸染在产生于此时的诸多文字中。而此期也是庐隐创作的一个高峰期。因而,其作品常给人以伤感甚至虚无的情调就并非偶然。有人认为,庐隐是一位感伤的悲观主义者,除早期若干篇作品外,都没有摆脱悲哀的色调。她追求人生的意义,但看不到人生的前途,在悲哀的苦海里,几乎苦苦挣扎了一生。这自然言过其实,但也确实道出了庐隐创作的某些特质。苏雪林在《二三十年代作家与作品》一书中亦谈到,庐隐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悲哀,苦闷,愤世,嫉邪,视世间事无一当意,世间人无一惬心”。而在《关于庐隐的回忆》一文中,她更谈出对这位同时代女作家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庐隐的苦闷,现代有几个人不曾感觉到?经验过?但别人讳莫如深,唯恐人知,庐隐却很坦白地暴露出来,又能从世俗非笑中毅然决然找寻她苦闷的出路;这就是她的天真可爱和伟大处。”

收入本书的十篇作品,产生于庐隐生命中不同时期,但其共同之处,却在于这些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作为现代知识女性的庐隐的另一面。她深切地关注着现实,积极思考社会问题,探求女性的出路,流露出强烈而动人的女性意识,充分彰显一代新女性的本色。重读这些有些感伤,但绝不灰颓的文字,即便在今天,同样令人在感奋之余,深长思之。

以文学探究人生的诸种问题,是五四时期“为人生派”的文学研究会最为鲜明的创作主旨。而作为文学研究会最初的成员之一,庐隐自然是这一主旨的有力践行者。《一个著作家》对当时一心想有所作为的青年的人生出路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呈现了女性无法自主选择爱情的悲剧。小说虽以悲剧结束,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源于新的价值取向的昂奋、向上的社会情绪。因对社会问题的热切关注,五四时期的文学作品,常常以反问句作为小说的标题,庐隐的《灵魂可以卖吗》显然打上了鲜明的“问题小说”的印记。只不过,她对社会问题的观照,常常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灵魂可以卖吗》追问的是,一个附着于现代流水线的产业女工的生存质量问题。被流水线完全异化的工人,为了工资和福利的回报,由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女性变成了与纺车没有区别的“一副很好的机器”。面对这样的社会悲剧,庐隐借笔下人物之口.发出了痛切的追问:“我想我自从进了工厂以后,我便不是我了!唉!我们的灵魂可以卖吗?”醒豁的追问,传达出作者希望社会关注城市底层工人的生存状态,让每个人都能有一种更合乎人性的生存与发展。

新文学之初,书信和日记常是作家们用以结构小说的体式。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便于倾诉感情,传达思想,提出“问题”的文学体式。《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曼丽》,便是这种带有“五四”时代印记的书信体和日记体小说。三篇小说亦可视为三颗年轻而敏感的心灵的独语或倾诉,诉说青春期关于爱情、理想、信仰和人生出路的苦闷。特别是《丽石的日记》所涉及的话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感问题,而是关于女性同性爱的困惑。除了关注女性的同性爱之外,《父亲》同样是日记体小说,所涉及的却是“我”对年轻继母跨越伦理的爱恋,控诉了古老的婚姻制度对一个美好女性的窒息与扼杀。由此可以见出,庐隐笔触所涉及的层面之广阔、深入。

中篇小说《海滨故人》是庐隐代表作之一,写到露沙等五个天真浪漫的女大学生,用幻想编织未来,及至梦醒的无比失落。作为知识女性,“她们都是很有抱负的人,和那醉生梦死的不同”。她们是觉醒者,抱着美丽的幻想,天真而轻松地步入社会,却显露出她们那刚刚从狭小的家庭桎梏里挣扎出来的印记——热情而敏感,貌似刚强实则软弱无依,耽于空想而怯于行动。露沙很大程度上是庐隐的自我写照,她从小未曾得到父母的关爱,在教会学校亦遭歧视,追求爱情失败,而难得的几个好友,却又不得不天各一方。她深感世界的寂寞和人生的不幸。基于露沙视角的观照与宣泄,小说的情绪因之渲染得格外感伤、悲观。但整部作品的感染力却十分巨大,很大程度上,写出了“五四”退潮期。尤其是知识女性的苦闷与彷徨——她们一方面已然觉醒,但仍负荷着数千年传统思想的重压。她们的徘徊歧路,成了这一代女性的共同生存境遇。这篇小说当时引起广泛共鸣亦非偶然。

庐隐在多篇涉及女性婚恋与人生出路的小说里,流露出或隐或现的女性意识。这也是其作品即便在今天仍具重大意义的地方。而在小说《雨夜》里,她将内心所葆有的女性主义立场,通过侠影(一个极其男性化的名字)与一个旧日追求自己不成而今发迹为少年军官的同学的交往,表达得淋漓尽致。踌躇满志的少年军官,基于世俗的判断,自以为因为身份、地位的改变,可以轻易赢得侠影的青睐。而当一切并非如自己所想时,竟想强迫对方就范,并以为女人非“强迫”才感到趣味。侠影看穿了男人们表面上尊重女性,骨子里视女性为玩物的实质。少年军官对她,大而言之对女性的蔑视,激起她的愤怒痛斥:“野蛮的东西!……象你这种浅薄的人,也配讲恋爱,可惜了神圣的名辞,被你们糟蹋得可怜!……你要知道,恋爱是双双灵感上的交融,难道是拥抱着一吻,就算成功了吗?亏你还自夸,你很能交际,连女子的心理都不懂。”这是庐隐借侠影之口所表达的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还有对爱情基于女性主义立场的理解。

基于女性主义立场对女性命运的观照,常是庐隐作品中最为动人的文字。即便在《东京小品》这组散文里,在异国生活的见闻,亦常常触发她对女性的省思。而且,她的思考跨越了国家的界限,将女性视为一个整体。《樱花树头》一篇里,由现实遭遇进而想到中日女性对贞操全然不同的观念。作者随即议论道:“其实呢,讲到贞操本应男女两方面共同遵守才公平。”对于日本女性当时附属于男人的现状,作者也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同情。这是一种同为女性的知解:“女权的学说尽管象海潮般涌了起来,其实只是为人类的历史装些好看的幌子,谁曾受到实惠?——尤其是日本女人,到如今还只幽囚在十八层的地狱里呵!难怪社会永远呈露着畸形的病态了!……”这更是庐隐对日本女性那份“姐妹情谊”的动人表达。而在《那个怯弱的女人》里,面对一个中国女人受到做留学生的中国丈夫的毒打,“我”难以压抑愤怒,而且想到这还不只是女性的遭受凌辱,还有有辱国家尊严的耻辱,禁不住大声制止道:“野蛮的东西!住手!在这里打女人,太不顾国家体面了呀!……”在这一篇里,除了对男权的霸道、野蛮的谴责外,庐隐亦将女性自身困境形成的根源,即源于自身的软弱进行了深刻的省思。就正如“我”在听取了常遭丈夫凌辱的柯太太的倾诉之后,对其规训式的劝解。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庐隐极力为当时的知识女性所指明的一条出路,那便是经济上的独立:“你既是在国内受过相当的教育,自谋生计当然也不是绝对不可能,你就应当为了你自身的幸福,和中国女权的前途,具绝大的勇气,和这恶魔的环境奋斗,干脆找个出路。”只是,这却是“我”,某种意义上也是庐隐一厢情愿的愿望,就正如被其规训的柯太太,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即便继续她那常遭男性凌辱的生活,也不愿走出那追求自我独立的第一步。省思,让庐隐看到了怯弱是女性最大的敌人。毫无疑问,这样的省思,在今天仍然意义深广。庐隐对于爱情的省思,则体现在长篇小说《象牙戒指》里。这部小说以挚友、著名作家石评梅的爱情故事为原型,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想象与思考。真实动人的故事,加上哀怨秀丽的笔触,还有不时穿插的书信和日记,使之成为爱情小说的杰作。值得注意的是,庐隐在对挚友的爱情进行叙述时,并不只是泥执于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本身,而是同样融入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一种全新爱情观念的传达。

无论关于人生出路、女性的生存处境,还是女性同性爱与异性爱,庐隐都以略显哀婉的笔触,出于知识女性的理性,对之进行了深切的思考和动人的传达。文字背后有深深的忧患和思考,充分体现了一个写作者的担当与良知。庐隐于当下的意义,在于她当年所涉及的关于女性的诸多话题,至今仍有深入探讨的价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两地思量共此心/民国才女美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庐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732006
开本 32开
页数 3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3
出版时间 2014-01-01
首版时间 2014-01-01
印刷时间 2014-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2013261391
中图分类号 I26
丛书名
印张 11.1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10
14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