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玺编著的《胡适论历史》是“胡适经典论丛”系列之一,从《胡适全集》中精选胡适关于历史研究的相关文章,为胡适文章的分类精选,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力求体现胡适在此一方面的思考与心得,为当今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入选篇目力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图书 | 胡适论历史/胡适经典论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传玺编著的《胡适论历史》是“胡适经典论丛”系列之一,从《胡适全集》中精选胡适关于历史研究的相关文章,为胡适文章的分类精选,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力求体现胡适在此一方面的思考与心得,为当今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入选篇目力求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目录 前言 中国思想史纲要 论输入学理的方法 《吴淞月刊》发刊词 《文史》的引子 说史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个看法 禅宗史的一个新看法 古史讨论的读后感 搜集史料重于修史 历史科学的方法 春秋战国时代哲人思想的勃兴 老子 说儒(五、六) 道家 论墨学——我的第二书 所谓法家 读《吕氏春秋》 汉初儒道之争 两汉魏晋的思想趋势 董仲舒与司马迁——干涉论与放任论 王莽——一千九百年前的一个社会主义者 王充的哲学 曹操创立的“校事制” 曹魏外官的“任子”制 读《北史》杂记 姓族之门不与王侯婚 《白话文学史》引子 《词选》自序 词的起原 书院制史略 记李觏的学说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九百年前范仲淹争自由的名言 王荆公的有为主义 建文逊国传说的演变 《西洋现代史》序 考作象棋的年代 论《春秋》答钱玄同 论观象制器的学说与颉刚书 答关仲豪(1941年3月31日) 致傅斯年(1942年5月17日) 中国教育史料——与陈世棻书 中国人思想中的不朽观念 中国和日本的现代化运动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胡适论历史/胡适经典论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传玺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367662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70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首版时间 | 2013-09-01 |
印刷时间 | 201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4 |
CIP核字 | 2013183392 |
中图分类号 | K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安徽 |
长 | 227 |
宽 | 155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