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1~1949~1978年,农村是中国走向独立和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双重大背景下,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的演进是透视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核心子集,它既给各种思想试验提供了历史舞台,又关系到个人、集体和国家权益的调整,同时又是一个不断吸收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并加以中国化的发展过程。
张俊编著的这本《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研究》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重点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经济思想变迁。
图书 | 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研究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从1921~1949~1978年,农村是中国走向独立和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双重大背景下,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的演进是透视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核心子集,它既给各种思想试验提供了历史舞台,又关系到个人、集体和国家权益的调整,同时又是一个不断吸收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并加以中国化的发展过程。 张俊编著的这本《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研究》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重点考察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经济思想变迁。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若干重要概念的界定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研究现状 四、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第三节 研究假设与研究思路 一、研究假设 二、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主要创新之处 三、不足之处 第二章 西方公共品供给理论的演进 第一节 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的嬗变 一、前古典时期:公共品供给思想的滥觞 二、古典时期:公共品供给思想的形成 三、公共品供给思想的经典转换 第二节 现代公共品供给理论的发展 一、公共品供给的静态均衡理论:从财政支出的角度 二、公共品供给的动态均衡:公共需求表达与选择 三、公共品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节 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特质 一、农村公共品的内涵与分类 二、中国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特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949年以前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的历史遗产 第一节 传统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思想及其经济后果 一、养民范式: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的参照系 二、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的先导性 三、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的制度化 四、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经济效果 五、农村公共品供给低效的内在思想根源 六、传统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经济思想史价值 第二节 近代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思想的转换 一、“大同”思想的现代转换 二、农村政策性公共品供给思想的转换 三、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的转换:合作社供给思想 四、近代中国的农村经济停滞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计划体制下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的探索 第一节 中央决策层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探索 一、新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初始经济稟赋 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形成 三、中央决策层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认识 第二节 阐释与诉求:学术界与民间的农村公共政策思想 一、顾准对农产品价格政策的探索 二、学术界对公共积累与农村公共品供给关系的诠释 三、民间对农村公共政策的诉求 第三节 对传统“大同”思想的不同运用:我国台湾地区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经济思想 一、从均富到共同富裕的经济政策 二、以经济手段实施农村土地改革 三、推进农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服务型公共品供给水平 四、台湾地区农村政策型公共品供给的启示 第四节 计划体制下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绩效 一、从财政支农的角度分析国家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水平 二、人民公社制度的农村公共品供给特征 三、计划体制下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绩效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的转型 第一节 农村公共政策供给思想的历史性转变 一、农村公共政策思想转变的可能性 二、邓小平、万里的农村公共政策改革思想 三、学术界对农村公共政策供给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变迁的学理分析 一、农村公共品供给分析的微观基础:市场失灵 二、家庭经营承包制下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变迁的逻辑 三、市场化转型与农村公共品供给机制的变迁 第三节 构建农村社会保障型公共品供给制度的理论思考 一、社会保障型公共品供给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二、构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型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条件分析 三、农村社会保障型公共品供给制度安排的思考 第四节 “三农”问题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讨论 一、中央决策层对“三农”问题的表述 二、“三农”问题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理论分析 三、农村公共品供给困境的解释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理论共识:公共品有效供给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内生要求 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必要性 二、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水平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突破口 三、逐步理顺国家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支出责任 第二节 农村公共品供给对经济发展的引致效应 一、农村公共品供给的长期经济增长效应 二、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民的增收效应 三、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民消费的影响效应 四、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就业效应 五、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再分配效应 第三节 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改进的逻辑与理论 一、公共品供给效率与公平的经济学含义 二、对农村公共品供给低效失衡的探讨 三、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选择的行为逻辑 四、农村公共品供给结构的优化 第七章 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的深化 第一节 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基础: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转型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思想演进 二、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相关性 第二节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品供给思想 一、新农村建设需要解决主体性和参与性问题 二、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三、农村基层治理与公共品有效供给的思想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历史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历史启示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英文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经济思想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俊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414599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50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02 |
CIP核字 | 2014084461 |
中图分类号 | F299.2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