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国谈心录
内容
编辑推荐

《三国谈心录》(作者金性尧)于2002年12月由台湾实学社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出版,竖排繁体字本;2006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横排简体字本。均受到读者、学界的欢迎与好评。现由中西书局再次出版,以飨读者。

《三国谈心录》收录了《曹操杀孔融》、《曹操与张绣的恩怨》、《三国风云》、《魏吴的“血滴子”:校事》、《董卓与吕布恩仇记》、《蔡邕的诗文与晚节》等文章。

内容推荐

《三国谈心录》系台湾出版人黄验先生从作者金性尧已出版的《炉边诗话》、《奸佞春秋》、《伸脚录》、《饮河录》、《不殇录》等随笔集中,挑选出有关三国时期的人物和事件的文字共33篇结集出版,取名为“三国谈心录”。其中18篇在收入时题目作了改动。

《三国谈心录》前附傅月庵先生导读《一分明月一分书》,对作者的生平著作,尤其是文史随笔写作的特色,多有介绍评述。

本书于2002年12月由台湾实学社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出版,竖排繁体字本;2006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横排简体字本。均受到读者、学界的欢迎与好评。现由中西书局再次出版,以飨读者。

目录

导读一分明月一分书

曹操心事

魏明帝生父之谜

曹操难管家务事

曹操的临终告白

曹操的一流文才

曹操为何杀杨修

曹操杀孔融

曹操与张绣的恩怨

三国风云

魏吴的“血滴子”:校事

华歆出卖伏皇后?

董卓与吕布恩仇记

蔡邕的诗文与晚节

祢衡与《鹦鹉赋》

司马懿的伪装术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魏延无反骨

刘备孙策托孤语

关羽之谥

关羽的神化之路

羊陆之交

陆机与周处

陶渊明的“肉麻”赋

嵇康论管蔡

嵇康阮籍的至交

幸运的阮步兵

伯仁由我而死

王献之终身之憾

绝代美女

甄氏与曹操父子

貂蝉形象的蜕变

李夫人与李延年

卓文君的归宿

昭君出塞的真相

小乔夫婿是英雄

刘备与灵泽夫人

试读章节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当时的遗令本有一定的格式,且多言身后当葬于何处,或葬于某某名人的墓旁,操独不然,他的遗令不但没有依着格式,内容竟讲到遗下的衣服和伎女怎样处置等问题。”曹操卒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年六十六。这篇遗令,不能说是文学作品,但有文人的才情,又值人之将死,上自军国大计,下至后宫生计,款款写来,如见其人,也是他生死之际的最后内心独白。他自己不写,别人是绝对不会考虑到的。历代遗令中,写得这样坦率别致而富于生活感的,曹公之外,即无他人。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忿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著帻。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吾婢妾与伎入皆勤苦,使着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缌帐,朝晡上脯精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着藏中。吾余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神智如此清明,当是逝世之前早就写的,病时服的是当归汤,却也不忌讳。

在此之前,曹操已下令说:“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西门豹任邺令时,有贤名,民不敢欺。他将其墓选择在西门豹祠附近,大概是这个原因。  ,

当时的伎人,指有技艺的乐户歌女之类,原是良家儿女,与后世的娼妓不同,曹操的正室卞夫人就是倡家出身。又如婢妾,陆机文作婕妤(详后)。当是魏国建立后,其内官亦与汉廷相类,下文又说“诸夫人”。曹公内宠之多,于此可见,临终犹殷殷以闺闼为念,生怕她们闲着没事,于是有的守铜雀台,有的织鞋子。刘商《铜雀伎》所谓“仍令身殁后,尚足平生欲”。

曹公好色而不喜香,内诫令云:“昔天下初定,吾使禁家内不得熏香。后诸女醌(当作“配”)国家,因此得烧香。吾不烧香,恨不遂初禁,令复禁不得烧香。其所藏衣,香着身亦不得。”但铜雀诸姬,岂能无香?故有不遂初禁之恨,这一回只得分赠了。说来也真怪,他连香料之微也成为遗令的内容。

《三国志·武帝纪》末所载遗令,只有“天下尚未安定”等十句话,卢弼《三国志集解》引赵一清曰:“孙能传《剡溪漫笔》云:‘司马温公语刘元城:昨看《三国志》,识破一事。曹操身后事,孰有大于禅代?遗令谆谆百言,下至分香卖履、家人婢妾,无不处置详尽,而无一语及禅代事,是实以天子遗子孙,而身享汉臣之名。操心直为温公剖出。’今《魏志》所载遗令,寥寥数语,其分香卖履,处置家人婢妾皆无之,裴松之注亦不载,岂所见有别本邪?”卢弼案语云:“魏武遗令,陈志仅摘录关系军国数语,观陆机序,见魏武遗令,慨然叹息伤怀者久之,则当时自有全文,后乃散见各书,非温公所见有别本也。”

陈寿比陆机大三十余岁,是否看到过遗令全文,不详。也可能以为分香卖履之事太猥琐,只录军国大事。陆机却是看到过全文的,时在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他任著作郎时游秘阁见到,距曹操之卒已七十余年,但他在《吊魏武帝》文中所引的也是摘录的,约只十七八句。今天我们能看到的遗令全文,只有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所录,他是从《北堂书钞》、陆机文、《太平御览》等上面汇集的,是否为遗令全文,已不可知。

值得一提的是陆氏兄弟的眼福:陆机既在洛阳看到曹操的遗令,陆云又在铜雀台看到曹操父子的遗物,时间约在永康元年(300年)任中书侍郎巡视时,云与机书云:“一日案行并视曹公器物,床荐席具,有寒夏被七枚,介帻如吴帻,平天冠、远游冠具在。严器方七八寸,高四寸余,中无鬲(隔),如吴小人严具状。刷腻处尚可识,梳枇剔齿纤绠皆在,拭目黄絮二在,有垢黑,目泪所沾污。……扇如吴扇,要(腰)扇亦在。书箱,想兄识彦高书箱,甚似之。笔亦如吴笔,砚亦尔。书刀五枚,琉璃笔一枚,所希闻。景初三年七月七日,刘婕好折之,见此期,复使人怅然有感处。器物皆素。”

这封信是兄弟之间随意而写,所以文字拙朴,如同口语。二陆本是吴人,吴亡人洛,所以信中多处以吴中之物来比拟。严器即妆具,信中说“如吴小人严具状”,不知当时的妆具,小人(儿童)另有一套,还是指儿童玩具?剔齿纤□,当即今之牙签。这些东西上的污垢泪痕,却还残留着,陆云居然观察得这样仔细,仿佛当作文物来鉴赏。

《太平御览》引王羲之《笔经》,说象牙笔、琉璃笔只是为了美观,却不实用,因为作书之笔需要轻便。陆云信中又提到景初三年,这是魏明帝年号,那末,这些遗物中还混杂着文帝曹丕的东西,此刘婕好当也是文帝姬妾,她于七月七日之折琉璃笔,当是因感伤而故意折断,所以陆信有“见此期”云云。

曹操生前,原是要铜雀诸姬为他守台望陵,结果如何,且让我引一则《世说新语·贤媛》篇:“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后出看疾。太后人户,见直侍并是昔日所爱幸者。太后问:‘何时来邪?’云:‘正伏魄时(当指月夜)过。’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这一故事,《世说》所以列于《贤□》篇,也便是对卞太后的表彰。而文帝之病,自因纵欲之故,故为卞太后骂成禽兽不如。文帝比卞氏早卒,所以下葬时卞氏愤而未去。

到明帝时,曹爽“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先帝婕好教习为乐”(《魏书·曹爽传》)。曹爽是曹氏族人,比曹丕小一辈,所谓“先帝才人”,则是指曹丕姬妾。

二帝仙去,风云已变,然而铜雀春深,曹家依然有人上台作乐。由魏人晋,众芳摇落,士龙所见到的只有这些遗物,凭吊之余,函告其兄,家书之中别有乡心,这一点也是大可玩味的。P12-17

序言

人的阅读习惯,往往随着年纪的增长而不断改变。少年岁月多惨绿,读诗读文,总希望越浓越洌越新奇多变越得我心。中年伤于哀乐,渐知世路多艰,做人实难,情到深处浓转薄之后,读史读论,曲径通幽,平淡见真的文章竟成了最爱。两岸开放以来,图籍互通,硕学大儒如陈寅恪、钱锺书的“惊世”文章固不必论,真正让人心折而又每每有“惊艳”之感的文史随笔作家,数来数去,我的最后名单中,竟不外乎金性尧、黄裳、张中行、谷林、常风这几位老先生。其中尤以金性尧先生的论史文章,最是让人钦佩,捧读之余,想见其人,总有无限的仰慕。

金先生是浙江定海人,今年已经高龄九十岁了。他一辈子没有跨进过学校的门槛,连小学文凭都拿不出来。真正的求学经验,就是在两间私塾启蒙识字后,全凭自修而成。说是“自修”,很大一部分跟天性、环境都有关系。金先生从小爱看书,家中业商,不甚管束,因此从(《三国》、《水浒》、《红楼》,公案小说直直看到鸳鸯蝴蝶派。为了买书,还曾冒用父亲账户暗中“偷买”,闯出祸来。最后一路读进新文学领域,边读边写,书缘际会认识了阿英、郑振铎、傅东华、赵景深这些文坛前辈,甚至还跟鲁迅通信请益过,如此几已注定走上“吃文字饭”一途了。不过,他并没有以写作为业,而是当了一辈子的编辑。

金先生的编写生涯大约可分为两阶段。三四十年代,以杂志为主,编过《鲁迅风》、《萧萧》、《文史》等刊物,并为《文汇报》、《古今》杂志写稿。解放前,出版过《星屋小文》、《文抄》、《风土小记》等书,颇为时重。五十年代。金先生分发进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后改名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其后,与时浮沉,跟千万人的命运一样,被卷入时代风暴之中。“文化大革命”时期,人靠边站,书全没收,一家人都成了“黑五类”,已怀身孕的长女更含冤惨死异乡。八十年代之后,路渐平,入渐老,却因所编注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宋诗三百首》、《明诗三百首》这三本书,编选得当,注解详尽,雅俗共赏,而广受瞩目。与此同时,老先生也不忘抽空笔耕,钩沉史料,絮述掌故,写出了《清代笔祸录》、《伸脚录》、《不殇录》、《饮河录》、《土中录》等书,知识之广博、趣味之盎然,同样使他获得海内外众多读者的爱戴。

金先生老年所写文章,除了少数怀旧忆往者之外,几乎都是考评史事、议论诗文的随笔文章。时间可从上古一直到晚清,范围则自《诗经》以降,无所不谈。所论大约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题目,却总能从细微处着墨,评骘古今得失,别有所得。同样为我所敬重心仪的大陆文史学者扬之水女士论及他的文章特色,曾这样说道:

先生之文,不以文采胜,亦非以材料见长,最教人喜欢的,是平和与通达。见解新奇,固亦文章之妙,但总以偶然得之为妙;平和通达却是文章的气象,要须磨砺功夫,乃成境界,其实是极难的。这一评论,堪称公允。博学之士,识多往往气盛,恃才转以傲人。前如钱锺书,晚似李敖,都不免此讥。金先生自学出身,谅无“名门”负担;编辑为业,折冲协调是务。或许因此而能以“情”衡“识”,在故纸堆中析理出更多的趣味来。“随笔”这一“随”字,在其文字里,可说尽情发挥到了极致。他却称自己的文风,“古板而笨重,铅华弗御而终伤枯槁,已经到了僵化地步了”——没有这份由衷的谦逊,想来也积累不出那样平和通达的气象!

三国,毋宁是中国历史上最迷人的时代。英雄美人谋士名将辈出,引领一时风骚;阴谋策略阵仗杀戮,苦此生民数十年。滚滚长江,清浊本就难分,日后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出现,更让原本已经紊乱的史实,平添几分浪漫而迷离的色彩。到底孰真孰假?孰是孰非?孰得孰失?孰功孰过?千载以下,竟抟成“三国学”一门大学问出来。金先生在此书中,所论人物,无甚稀奇,不外乎曹操、刘备、关羽、吕布等。然其撰述却实实在在焕发着“平和通达”的特色。  以貂蝉为例,金先生先是一步步比对《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诸史料,把貂蝉这一角色的来龙去脉,衍化合理经过,说得一清二楚。并点出了旧小说以传播忠义为宗旨,“王允对国家尽忠,貂蝉对王允尽义。王允是司徒,大人物,貂蝉是家伎,小人物。反过来,董卓对国家不忠,吕布对国家不义”这一紧要关节。再以毛宗岗、金圣叹的评论,拉出“关公月下斩貂蝉”这一说法,金先生也不就此论断“以貂蝉为女祸”的对错,而是呼应前文,平心静气地告诉我们,“关羽是英雄好汉,在这里代表忠义,因而成为貂蝉的克星”。同时不忘记补上一句“后人也有替貂蝉不平的,故亦作‘关公月下赞貂蝉…,如此文字,得勿谓其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乎?

满地江湖旧石苔,东南到处费徘徊。

三更忽报冬前雨,万点芦花入梦来。

颓龄犹苦索枯鱼,笑我无聊百不如。

何事世间情最切,一分明月一分书。

灯花最苦不永挑,邂逅陈编亨可聊。

秋水满河才一腹,空教雨露到中宵。

这是一九八六年金先生为其新书《饮河录·后记》所写的三首七绝,谦冲自适,悠然自得之情,洋溢字里行间。如今,岁月匆匆又过去了二十年,但愿天公更与入寿,为此神州留达人,老先生还多留些文字,明月清风,让天地悠悠更加开阔宽广一些。

傅月庵

台湾前远流博识网主编,资深文字工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国谈心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性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502914
开本 32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2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36.07-53
丛书名
印张 5.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184
13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9: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