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
内容
编辑推荐

《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作者张邦梅是张幼仪的侄孙女,生长于传统中国家庭,接受美国式教育。两代女性相遇,娓娓道出“中国第一桩西式离婚案”——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异始末。平实的叙述中,蕴藏着张幼仪摆脱“小脚”桎梏的动人勇气和智慧,也拨开作者内心的中西文化迷雾,找到自我的定位。

内容推荐

张邦梅编著的《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中内容叙述中国现代史上第一对以“西方形式”离婚的怨偶七年的婚姻生活。由张幼仪的小时候讲起,穿插张邦梅对张幼仪的印象及本身的观感,一直描述到离婚、徐志摩逝世为止。本书对于研究徐志摩及中国妇女解放历程都有所影响。

民国初年,才华洋溢的现代诗人徐志摩、林徽因、陆小曼的恋情成为社会话题,到几十年后看来,仍然有其时代意义。相形下,遭受与徐志摩离婚家变的元配张幼仪,始终听不到声音,《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揭开了历史尘封的一角。

这桩媒妁之言的婚姻维持了七年,在徐志摩以“小脚”“西服”不匹配的情况下以离婚收场。

张幼仪在不重视女性的传统中国社会长大,离婚后力争上游,成为上海的银行家、服装公司的总经理;而他的后辈,在上一代在东、西方冲突的恩怨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张幼仪和张邦梅各自为中国妇女的经历书写了值得记忆的一页,对生活在现代的女性而言,更是一件宝贵的礼物。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摇一文不值

第二章 摇三寸金莲

第三章 摇福禄寿喜

第四章 摇嘉国邦明

第五章 摇女子的教育

第六章 摇腊雪寒梅

第七章 摇不三不四

第八章 摇如君之意

第九章 摇小脚与西服

第十章 摇贤贤妻子

第十一章 摇诗人哟!

第十二章 摇感伤之旅

第十三章 摇尴尬地位

第十四章 摇尾声

后记

附录: 纪事表

简体字版编后记

试读章节

我是你爷爷的姐姐张幼仪。在告诉你我的故事以前,我要你记住一件事:在中国,女人家是一文不值的。她出生以后,得听父亲的话;结婚以后,得服从丈夫;守寡以后,又得顺着儿子。你瞧,女人就是不值钱。这是我要给你上的第一课,这样你才会理解我后面讲的。

我生在宝山县淤的一个小村子里,那地方离上海不远。家里有十二个孩子,八男四女;可是我妈妈,也就是你曾祖母,老是告诉人家,她有八个孩子,因为只有儿子才算数。儿子将来要继承香火,而女儿以后会出嫁,挑起夫家的责任。家里生男孩时,用人把他的脐带收在妈妈床底下的一个坛子里;生女孩时,就把她的脐带埋在屋子外头,因为女孩子一长大成人,很快就要离开娘家,所以没必要把一个外人的脐带留下。我和你爷爷是姐弟,我们年纪没差多少。我是1900 年生,他是1902 年生。我们中间还夹了另外一个兄弟———七弟,他只比我晚出生十一个月。因为家里小孩子太多了,所以我一直到六岁才断奶。每次想喝东西的时候,我会走到奶水充足的阿嬷跟前,凑近她的乳房。喝了这么久的人奶,所以我从不生病,就连活到现在这把年纪也一样,我一直相信这是我身子这么硬朗的原因。

家里人说,我天生强若男子,比我晚出生十一个月的七弟却恰恰相反,软弱得像个女人。家人还说,我出生的时候,妈妈身上的男子气概都被我拿走了,只剩下女性的柔弱留给七弟。这说法虽然让我好笑,不过我可不敢苟同。我想,是生活把我变得坚强的。想想看:我在你这个年纪,十八岁,已经结婚三年喽!我十五岁结婚,二十二岁离婚,这么年轻就经历了这么多事。

我现在一个人住在纽约———儿孙都在附近,可是不住在一起———这是美国作风。在宝山,我们一大家子都按中国习俗住在一个大合院,那合院邻近镇中心,有两个院子,一处做府邸,一处闲居,还有一间开了八扇桃花心木门的前厅。当地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院子和开了四扇前门的正厅,不过我们家在当地拥有许多土地,你高祖父,也就是我祖父,又是清廷的高官。我虽然没见过他,可是他的画像高挂在客厅内祖宗供桌的上方,还有前院一间特别的小屋里。小屋里还摆着两顶轿子,是一位朝官送给祖父的礼物,当时没有一个人家拥有私家轿子,因此它们成了贵重的私产,只在特殊场合使用。后来这两顶轿子牵扯出一个不幸的故事,我等后面再告诉你。除此之外,这座大宅的风水好得不得了,充满吉兆。房子朝北会招风引敌,向南可以朝阳纳吉,而我们的合院坐北朝南,也就是背对北方。我们运气很好,找得到这种方位的房子。我爸爸有两个哥哥,我们和他们的家人,还有祖母,住在后院的后厅房。三代同堂,人丁众多,所以大家各有各的厨房和用人,甚至还有一个只替张家做鞋的用人。那时候,人人都穿布鞋,而我们一大家子每天都需要新鞋。家里还养了只德国牧羊犬,有个放洋留学的堂哥在它小时候把它带回家,从此成了我们的宠物。后来我们不得不解决它的性命,因为用人不懂得怎么照顾这只狗,喂它吃了太多残羹剩饭,搞得它身上的毛全掉了,接着就开始流血、起疱,一直到我们给它喂了毒药,它才在睡梦中死去。

P7-9

后记

我在幼仪去世前一夜还看到她,那是1988年元月20日。虽然她还待在家里,可是大半时间都躺在床上受支气管炎的折磨。孙女安琪拉不眠不休地照顾她。由于安琪拉生日将至,我便事先作好陪伴幼仪的安排,好让她和先生、儿子一块儿出去吃顿晚饭。

在这前一年,我曾经梦到幼仪死去。那是一场噩梦。梦中的她缩在床边,为了吸取空气,弄得喉咙哽塞、喘息不止。而看到她此时虚弱与萎缩的形貌,我却惊得目瞪口呆。我还记得我们聊天的时候,她眼中曾经透出犀利的目光,此时却淌满泪水。当她不断以面纸轻按双眼之时,我分不清她是在哭,还是在忍受病痛。她又经常咳个不停,每回气管一抽搐,就涌出大量黏痰。

我们坐在进行访谈时常坐的那张柚木桌旁,我的身形显得比她大得多。她胃口很小,只吃下半碗饭。吞服药丸也费尽她九牛二虎之力。我不得不把药丸放在她舌头上,并握着一杯水贴在她唇边。进食的时候,她被一粒米哽到喉咙。那情景是那么的可怕,那么的真实,就像从我梦中跳出来一般。那阵痉挛耗去她那么多体力,我生怕她会当场死在桌旁。

那顿饭剩余的时间,好像在伤感地提醒我们共度的时光。我洗碗的时候,她无精打采地坐在一旁。然后,我引领她扶着助行支架走到浴室,最后是床边。她已经没办法轻而易举地更换衣服了,于是我慢慢帮她套上睡衣,她也小心翼翼地努力抬起胳臂和双腿配合。她坐在床上让我为她扣好上衣扣子的时候,我感觉得到她已筋疲力尽,完全顺从。

当我谨慎移动她的身体,好将被盖拉开,协助她躺进被窝的时候,她拉着我的手,以沙哑却是当晚最有力的声音对我说:“你晓得,我真高兴你在这儿。”

我对她点点头,亲了她一下,向她道晚安。然后我让自己舒服地躺在她那单房公寓另一边的沙发上,听到她最后一次滑入梦乡,发出深沉、吃力的呼吸声。

几天以后,幼仪的丧礼在九十一街(Ninety-first street)和公园路(Park Avenue)交叉口的红砖教堂(Brick Church)举行。出席的人数之多(大约二百人)令我吃惊。我看到她的家人,还有来自公寓大厦的熟面孔——和她一起用餐、练习德文的邻居。素来与幼仪亲近的安琪拉指出其他一些人,包括幼仪的麻将朋友以及聚会教友。丧礼的气氛庄严却有朝气,仿佛每位出席者都知道幼仪走过的是长寿又成功的一生。

书评(媒体评论)

张邦梅的作品展示了艺术技巧,忆旧的天资,唱和的细腻,动人甚至令人伤怀的情感,以及得体、谦和的文风——并非将人们的注意力牵扯到图书本身,而是引向它的主旨。

——《华盛顿邮报》

在这部动人的二重回忆中,在20世纪行将结束之时,在瞬息万变的美国,面对自己的侄孙女,文化与性别角色的转变经由一个女人的奋斗揭示出来。

——《旧金山纪事报书评》

这本由两代在美华裔写就的回忆录,是一部打动人心、苦乐交织的中国映像。

——《纽约时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邦梅
译者 谭家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18697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5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0: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