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沈宗瀚自述(上中下)
内容
编辑推荐

沈宗瀚是台湾地区“土改”设计师、经济起飞奠基人之一。其自传《沈宗瀚自述(上中下)》五十年来再版超过二十次,万千青少年的励志好书!台湾地区“政坛四公子”沈君山之父!困厄不改其志,苦学终成大器!这部自述一生的文学传记,几乎可以当做“二十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读。

内容推荐

《沈宗瀚自述(套装上中下册)》由三册组成:《克难苦学记》《中年自述》《晚年自述》。《克难苦学记》是作者自述其由艰困的环境中,一路奋发苦学,终于卓然有成的经历。近五十年来,在台湾地区已再版超过二十刷次,鼓舞数以万计的青少年,是一本历久弥新、最能激动人心的励志书籍。《中年自述》和《晚年自述》展现了他忠于职守、兢兢业业、治学有道、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忘我工作的精神。这部自述一生的文学传记,几乎可以当做“二十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读。

目录

沈序

自序

第一部 克难苦学记

第二部 中年自述

第三部 晚年自述

试读章节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月二十九日(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十五日),余生于浙江余姚沈湾村。村隶凤亭乡,距县城三十里,水路约四十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为四明山脉,水成衣带,迂回曲折,绕成数湾,名日姚江。江通东海,随海潮而涨退,其流澄碧。山上松柏桧栎成林,山岙多修竹杨梅,野猪与獐,杂生其问。自山脚至江边,不过一二里,村傍江湾,诚山明水秀之村也。在清末民初时,全村约有二百户,七百人,村中均为沈族,有少数异姓者居村之首尾,多以耕读为业。全村耕地长五里,宽一里,砂质壤土颇称肥沃,江水灌溉尤为便利。夏种水稻,冬则苜蓿、紫云英、蚕豆、豌豆、油菜、小麦、大麦。稻有早中晚之别,早稻行间多种晚稻,早稻于五月中旬移种,株间稍宽,六月中旬插栽晚稻于其间,七月中旬早稻收获,晚稻始大长。十一月初刈之。江水涨潮时,水低田岸一丈余,用牛车汲水灌田甚易,退潮时水低岸几二丈,故灌溉排水均极便利,岁无水旱,年获丰收。

村人贫富颇均,民国初年最富者田地不过二百亩许,贫者亦有七八亩。农家每日三饭,全村无乞丐。百年来无讼事。人心团结,道不拾遗,有无相通,守望相助,诚世外桃源也。

交通多赖水路,有航船通余姚县城,早去晚归,每人铜元三四枚,晚近有小汽轮行驶于上虞、余姚之间,经过沈湾,轮资每人二角。惟乡人仍喜航船。盖船均族人,可以高谈阔论,费又省也。一般农夫则多早起,步行进城,全程不过三十里,二时半可达,较之航船既省时而又省钱。

家世

高祖父禹东公种田起家,曾累积四百馀亩。曾祖乐伦公及祖父水香公皆读书,曾祖早逝,祖父读书,举秀才,开我村读书之风,急公好义,村有争执者辄平之,不许兴讼,村事重心,自此即集吾家。祖母刘氏,生伯父、邵钱二姑母及吾父。父四岁,祖母即逝世。祖父继配黄袁戚诸祖母,均不数年而卒。袁祖母生三叔父及叶邵二姑母。祖父最后乃纳妾焦氏,生四叔父。家人既多,祖父素性不善理财,遂致家道中落。

伯父少香公善读书,有大志,于十七岁举秀才,二十馀岁人岁贡生。文章清逸,颇负盛名,时人均料彼终得举人,然数试未中,颇自失望。遂受聘授馆。教书重讲解,善改文。光绪末年,人姚城达善堂教授经史,人才辈出。伯父五子二女,长子椿年,为前清廪生,二子桐年(宗株),为秀才,品学才能均佳,在姚颇负声望,三子务农,四五二子经商。伯父子女既多,负担自重。因善教书,且极认真,人争聘之。授馆至七十岁。民国九年三月某日为其生日,子婿强之返家祝寿,正午寿筵,午后稍睡,五时未醒,长女省视,始知已溘然长逝矣。余悲其遭遇,敬佩其勤苦,教书,自力谋生,死而始已,一反乎世俗之年老享福心理,洵属难能可贵也。

P21-22

序言

传记,包括自传在内,是一种兼具文学性与历史性的作品,而却比纯历史或纯文学都难写。纯文学是作者的自由创造,他可以虚构某些类型的人物,多种奇特的景色,和各样极复杂的故事,而从心所欲地加以组织,只要言之成理,便可成佳构。传记中的人与事都是真实的,不能随意使其戏剧化,要写得信雅动人,自是大难。纯历史是纪事的,只要作者能精于考证史料,便不难立论公允。传记以人为主,而知人贵在知心。故论事必须先明其意,观过必须能知其仁。但历来纪事之文有征可信者尚多,而论人之言则表里如一者甚少。谀墓之碑志,文过之日记,党同伐异之书札,出奴人主之论辩,诸如此类之所谓直接材料,俱须参众说而一一加以核证,方能知其情伪,定其真假。为人作传之第一步工作——鉴定材料——就这样的难,则动笔以后的情形可想而知了。作自传或自述,自然没有这种困扰,但却另有它的难处。(一)自己所极其珍惜的资料是否能为后人所同样重视,其为本人所舍去不录的又焉知不正是后人所急欲寻求的史料呢?这是取材之难。(二)描写穷困奋斗的经过易于感人,叙述成功的情形则很难着笔。因为敷陈详尽,则近乎自夸,过于含蓄则又嫌脱略。这是叙事之难。(三)作者的私生活当然不愿暴露,且认为这些都与世无关,实无公开之必要。因此老人欢聚常有“此乐莫教儿辈觉”的安排。哪晓得这类行乐图不独可表现出人们真性情,而且正好展示出当时习俗风尚,确是传记中的上好资料咧!这是作自传时最难突破的一关。

如上所说,传记,包括自传的写作很难,但用处却极广。司马子长的不朽之作大部分用列传构成,而更以自序——即后世之所谓自传——终结全书。从此,官书私书莫不有传,然皆不如太史公所作之生动。宋明以后,独立成书之传与自序平生之传更是汗牛充栋,然而佳作甚少。更有人认为平凡的人值不得一写,有资格被人为之作传的不是尽善尽美的圣贤豪杰,便是全无人性的大奸巨慝。于是把传中人都刻画成一些略具形态毫无血肉的天神或妖魔。其作自传者则总要向立德立言两方面牵强附会,若曾入仕途,更必有功可纪;陈腔滥调,不独失去了历史价值,且毫无文学意味了。

近百年来,正当我国史传之学极为衰敝之时,西方史学却有长足的进展,传记作品亦随之突飞猛进,远过我国。因此有识之士,如丁在君、胡适之诸先生乃多方介绍欧美诸传记名著,而鼓吹国人致力于新式传记的写作。一时闻风兴起而从事于此类工作者颇不乏人。沈宗瀚先生所著之“克难苦学记”即为此时佳作之一。此后沈先生又陆续写了中年及晚年两种自述,均成为畅销一时之书。

沈先生今年满八十岁,特应朋辈之请,将三书编印为一巨册,名之日“沈宗瀚自述”,以为退休之纪念。这三书中第一部是作者攻读农学的追述,第二部是他教授并研究农学的经过,第三部是他计划并执行新农业政策的情形。这种幼而学之,壮而行之,老而推广之的工作原是一贯的,时间也是连接的,故三书合一,毫无杂凑之嫌。况且沈先生之为人,毕生未曾改变过志趣,赤子之心,老而弥真,乐天之情,久而愈笃。

书评(媒体评论)

近二十年来出版的许多自传之中最有趣味,最能说老实话,最可以鼓励青年人立志向上的一本自传。

——胡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沈宗瀚自述(上中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瑞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黄山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116730
开本 32开
页数 54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5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3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50
3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18: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