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年记忆--民谣里的中国/人民联盟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走进百年

在数千年中国历史上,很早就发育成熟的农耕经济不仅保证了民族的生息繁衍,也使中国文化表现为农耕文明的累积。高度发达的皇权和完备严密的专制体系,使政治成为中国社会统摄一切的权威,也对千百万民众造成了最酷毒的戕害。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原则贯穿于各个社会等级,使伦理道德成为国家、群体和个人行为的最高准则。

这一切,勾画出中国社会的基本轮廓。今天的人们习惯把秦汉以来的中国社会称为传统社会,表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段里,中国社会维持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保持了一种恒定而缓慢的演变状态。

当历史的长河流淌进19世纪的时候,变革的时代才真正到来。

千年流变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按照人们职业、身份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士、农、工、商四种人。以劳心为业、作为官僚阶级后备队伍的读书人地位最高,以农耕为业的农人其次,操持工商谋生者,社会地位最低下。职业等级的进一步细分,体现在民间对于九流——各种社会行业和角色的描述上。不过,他们对各色人物的排序与上层社会公认的标准多少有些不同:

上九流:

一流佛祖二流仙,

三流天子四流官,

五流公卿六流相,

七买八卖九庄田。

中九流:

一流举子二流医,

三流地理四流推,

五流丹青六流相,

七僧八道九琴棋。

下九流:

一流修脚二流头,

三流娼妓四流游,

五流吹手六流轿,

七奴八婢九茶壶。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天津卷

各色人等纷纷纭纭的活动,构成了中国民众纷繁而形态各异的生活面相,也构成了他们的得意与失意。在传统社会中,四大得意之事是: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四大失意之事则是:

寡妇携儿泣,

将军被敌擒,

失恩宫女面,

下第举人心。

——《古谣谚》卷八十五

在中国,以力田为业的农民始终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的生存方式构成了社会流变最主要的内容,也决定了中国社会基本的轮廓和色调。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简单再生产中,农人们相信世界是恒久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春种秋收的稼穑功夫中,他们懂得了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农耕文明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与性格的基本依据。几千年漫长岁月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少有改变,同样的故事被一再重复。在歌谣中,他们如此描述自己的生活:

乡下农人,田内存身;

一双泥腿,满身汗淋。

终朝劳苦,忘却时辰;

直至日落,始得暂停!

三季巴巴,惟望冬临,

黄烟一袋,闲话收成。

乡下农夫,田内去做;

终朝乐少,满身汗多。

忘却时辰,不知辛苦;

直至日融,始得归窝。

春耕夏耘,秋收其果;

倘得年丰,一曲山歌。

——《民间歌谣全集》

对田间劳作生涯的感叹,饱含着几分无奈,又可见对土地的深深眷恋和对生活的一丝自得。在小农经济时代,无缘进入社会上层的人们,把种地看做是最可靠的职业。有谓:

著衣看家当,

吃食看来方,

种田钱,万万年;

做工钱,后代延;

经商钱,三十年;

衙门钱,一蓬烟。

——《绘图童谣大观》

历史上的中国社会,虽然战乱频仍,灾荒不断,但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某些政治安定、风调雨顺的年代创造出较为丰富的物质财富,辛苦劳作的民众,在某些时代也有机会获得温饱有余、相对安逸的生活,这使得乐天安命始终是民众基本的精神趋向。有的时候,这种满足感表现为一种闲适与无所求的生活态度:

小棉袄儿,紧身靠儿,

稳垂家中不出门儿,

吃饱了,捡泡粪儿,

逢五排十,赶个集儿,

闲来了,没有事儿,

去到庙台儿听讲古迹儿,

就便是大皇帝,

不如我们庄稼人儿。

——《民间歌谣全集》

不过,倘若我们把这看做是农村社会的常态,也许会对民众的生活产生误读。换个角度看,农人的这种叙说其实仍然不脱理想化的痕迹。安逸的时代毕竟是少数,在现实中,农人的生活同样充满得意与失意。令他们焦虑的是:

小孩没有奶,

放羊崩了群,

黑夜迷了路,

炕上有病人。  令他们欢悦的则是:

天旱下透雨,

家里盖新房,

绝户生儿子,

光棍做新郎。

——《风俗通》

P44-48

目录

导言 属于民众的记忆

 以娱乐为主题:文学意义上的民谣

 民意与妖言:民谣与社会政治

 作为教化的工具:民谣与文人

 还原大众精神:民谣与历史重构

第一章 走进百年

 千年流变

 盛世的终结

 交会时代

第二章 激变

 关于咸丰的预言

 骚动

 革命的时代

 天国悲歌

 故事没有完

第三章 洋世界:沾染与对立

 西洋印象

 洋烟歌

 两个世界之间

 屈辱与抗争:心态解读

 红灯照:蒙昧时代的冲突

第四章 阿Q的年代

 裂变中的社会

 革命与辫子风波

 物质的变迁

 变与不变:女性的视角

第五章 动荡岁月

 兵祸与匪患

 道德的失落

 贫民社会一瞥

 流离之歌:南洋、西口与关东

第六章 吾乡与吾族

 鬼子来了

 苦难岁月

 觉醒与抗争

 两种不同的感受

第七章 乡村里的革命

 灰暗的乡村

 基层结构:劣绅政治

 败落年代

 翻声的日子

结语 一点说明

附录 本书征引歌谣出处

序言

导言:属于民众的记忆

相信大家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多数人都会想起那首充满亲情的江南童谣:

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外婆夸我好宝宝,

又有团子又有糕。

……

在这一刻,清脆的童声从耳边飘过,宛如初夏晨曦中一束明丽的阳光,透过河面的氤氲和树影的婆娑,照射进我们最深的那一层心田,恬静而温和地抚慰着我们的灵魂。

它让我们想起从前的日子,那种为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重复,但却永远不曾写进历史教科书的日子。多少年了,我们在这种乡土温情中长大,又把这种温情传递给自己的后代。它延伸了我们的生活,也延伸了属于大众那绵长的记忆。

让我们走进民谣,打开这一段记忆。

以娱乐为主题:文学意义上的民谣

我们熟知的童谣,其实只是民谣的一部分。在一般的文学意义上,通常把流行于民间、由民众口耳相传的短篇韵文称做歌谣,其中能唱的是歌——诸如民歌、儿歌;另一类不能唱只能说的是谣——诸如民谣、童谣,童谣往往又被包含在民谣里。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可以给民谣下一个文学上的定义,但事实上,谣与歌之间经常很难划定一个具体的界限。

民谣可以被看成一种文学,但却不能用传统的文学经验来衡量它的长短——在传统的士大夫眼里,学术与文章或者是延续道统的载体,或者是经邦济世的工具,无意义的民谣显然不合乎这一标准。因此,一般读书人对于民谣,大多视之为鄙俚芜杂。曾经倡导了新乐府运动的大诗人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定位为抒发民众与社会的疾苦,以贩夫走卒能够吟诵而欣慰,但即使在他耳中,乡野与市井之音也不是清雅可听的:“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这里所表露的,不仅是知识阶层对民众文化的鄙薄态度,也反映出文人趣味与民众精神世界的隔阂。以知识传承者和创造者自居的士大夫,把劳心与劳力视为一道天然的沟堑,不屑于承认文人世界之外任何文化产品的价值,借此来维护他们对知识的垄断。在文人的话语霸权下,作为乡土社会朴素意识的民谣无从登上大雅之堂,只能长久地附着在街头巷尾,以其原始的形态作为民众生活的点缀,在岁月的侵蚀下循环往复地经历着自生自灭的轮回。

民谣并不是依据严格的文学规范打造出来的精神产品,也远非一种精致的和成熟的艺术。就文学角度而言,民谣讲求的主要是两点:趣味与音韵。民众在生活中任意撷取片段的内容,觉其琅琅上口,又满足了某种特定的情绪需求,就成为约定俗成的诵读词句。本性上追求趣味的民谣,是大众闲暇时的娱乐品。具备了趣味,也就具备了流传的基本条件。正如风雅唱和之作是文人的玩物一样,民谣事实上是民众的玩物。

清末民初,北京有一首以地名连缀而成的民谣:

东直门挂着匾,界边就是俄罗斯馆;

俄罗斯馆照电影,界边就是四眼井;

四眼井不打钟,界边就是雍和宫;

雍和宫有大殿,界边就是国子监;

国子监一关门,界边就是安定门;

安定门一甩手,界边就是交道口;

交道口跳三条,界边就是土地庙;  土地庙求灵签,界边就是大兴县;

大兴县不问事,界边就是隆福寺;

隆福寺卖葫芦,界边就是四牌楼;

四牌楼南,四牌楼北,四牌楼底下

喝凉水;

喝凉水,怕人瞧,界边就是康熙桥;

康熙桥不白来,界边就是钓鱼台;

钓鱼台,没有人,界边就是齐化门;

齐化门修铁道,南行北走不绕道。

——《北平歌谣》

把它看成是当时北京状貌的述说,自然可以。但仔细体会,它并不是要把这些地名展示给别人,不过是把人所共知的东西,串联成一段琅琅上口的韵文。

就其本性而言,民谣是一种无意识的娱乐,是个体或群体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发生成的韵语。纯粹的民谣,很少会预设一个功利性的目的,绝大多数的民谣不是被“创作”出来的,而是在不知不觉间从生活中浮现出来的。它的形成和流传是如此自然,毫无做作之态,在人们还无从察觉之时,它就已经浸润到我们的生活之中。

对于民众而言,民谣是表达情趣最常用的工具,无所谓内容或者意义,甚至也不需要具备基本的逻辑,只要有声调,读来顺口有趣,大家喜欢吟诵就行。比如这首童谣:

一二三四五,我要学打鼓;

打鼓怕使力,要学织斗笠;

斗笠孔孔多,要去学补锅;

补锅难得铲,要去学补碗;

补碗难钻通,要去学端公;

端公难跳神,要去学女人;

女人要做鞋,要去学秀才;

秀才难教书,要去学宰猪;

宰猪宰不死,生了白胡子。

——《歌谣》卷二第十五期

民谣有其形成的场景和流传的条件,但与这种场景或条件往往只有简单的联系,甚至毫无关联:

天上一把镰,

下来是你娘。

天上一把刀,

下来卖切糕。

——《歌谣》卷二第二十期

正话反说是娱乐性歌谣中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歌谣的吟诵就是为了带来愉悦:

听我来唱扯谎歌,

风吹石头滚上坡,

走时看见牛下蛋,

转来又见马长角,

四两棉花沉了水,

一副石磨漂过河。

——《中国歌谣集成》甘肃卷

又如下面这首河北歌谣:

忽听门外人咬狗,

拿起门来开开手。  拾起狗来打砖头,

又被砖头咬了手。

——《歌谣》卷二第八期

这种说颠倒话的歌谣,意义就在于有趣。民谣的娱乐性,主要就来自于它与生活毫无距离、真切生动而不乏诙谐的语言。有时,它会叙述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老儿本姓顾,

夹袖夹的土机布,

手里提的麻油醋,

望见一个鹰捉兔。

飞掉鹰,溜掉兔,

少掉布,泼掉醋,

回去告诉老婆被她打屁股。

——《中国民歌千首》

“命里穷,注定穷,拾着黄金会变铜。”千百年来,中国民众虽然始终没有摆脱艰难困苦的生活,但这并不能扼杀生命本身对欢娱的追求。在劳作的闲暇,他们以游戏的态度看世间万物,人生纷纭,看自己,也看别人。这里有面对滑稽世相的戏谑与作乐,也有豁达中透出无奈的自嘲与幽默。

自嘲与嘲笑他人,是娱乐性民谣中最常见的内容:

做一梦,真可笑,

扛着铁锹跟镐头。

一出城,往南跑,

跑到荒郊野外,

又把土来刨。

一刨刨出元宝窖,

珊瑚子二丈高,

还有珍珠和玛瑙。

要置房,怕火烧,

要置地,怕旱潦。

要买人,怕逃跑。

要放账,没有人保。

思想南柯梦,

拿着黄竹竿烟袋当金条。

——《民间歌谣全集》

把自己作为嘲笑的对象,使人们能够暂时忘却生活的不如意,卸下生命所承受的重负,享受片刻的精神欢娱。实际上,这些自我嘲弄,从来都不是出自于个体的情感与经验,而是集体的共同体验,这正是它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心理基础。

以他人为嘲讽对象的民谣,尽管时而杂有鄙薄之意,但大体上也可用同样的眼光来看。比如对麻子、对秃子的嘲笑:

麻子麻一颗,

我是麻子的哥。

麻子麻一点,

我是麻子的爹爹。

——《歌谣》卷三第十二期

小秃子,上庙台,

拾个秃大钱,

买个秃烧饼,

秃子吃,秃子看,  秃子打架秃子劝,

秃衙门,秃板子,

单打小秃子屁股眼子。

——《歌谣》卷二第十二期

产生于乡土社会的民谣,其实并不一定需要意义,无论是自嘲,还是嘲弄他人,似乎更应该看做是无恶意的玩笑。正是在这些口头游戏里,民众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放松,这使民谣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品。作为民间文学和大众精神生活的一种形式,民谣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的娱乐性。

内容推荐

相信大家打开这《百年记忆:民谣里的中国》的时候,多数人都会想起那首充满亲情的江南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夸我好宝宝,又有团子又有糕。……在这刻,清脆的童声从耳边飘过,宛如初夏晨曦中一束明丽的阳光,透过河面的氤氲和树影的婆娑,照射进我们最深的那一层心田,恬静而温和地抚慰着我们的灵魂。

它让我们想起从前的日子,那种为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重复,但却永远不曾写进历史书的日子。多少年了,我们在这种乡土温情中长大,又把这种温情传递给自己的后代。它延伸了我们的生活,也延伸了属于大众那绵长的记忆。让我们走进民谣,打开这一段记忆。

《百年记忆:民谣里的中国》由田涛所著。

编辑推荐

谣与歌之间很难划定一个具体的界限,田涛所著的《百年记忆:民谣里的中国》以歌谣为主体材料,以竹枝词、民歌、民间小曲、文人诗歌等其他材料为辅,勾勒民从众记忆中的百年中国世相,捕捉和展现民众的生活细节及情感世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年记忆--民谣里的中国/人民联盟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00876
开本 16开
页数 4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6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50.9
丛书名
印张 2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9
16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3: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