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火炉上的湖泊/中国当代小说少年读库/明天文学馆
内容
编辑推荐

选入《火炉上的湖泊》的中国当代作家的散文,均为名篇佳作,风格各异,多姿多彩。散发着中国当代作家独有的气质,也饱含着中国当代作家孜孜以求的人文精神,值得今天的少年儿童读者细心品读。

散文就是自由文。以自由言之,并非没有章法,而是章法蕴于自由之间。文字自由自在,行到水穷,坐看云起,便自成一格,所谓水落石出。这本散文集的编选,若说有什么尺度,那可能只有一个:自由。本书由韩琛、宋春丽编著。

内容推荐

散文就是自由文。以自由言之,并非没有章法,而是章法蕴于自由之间。

选入《火炉上的湖泊》的中国当代作家的散文,均为名篇佳作,风格各异,多姿多彩。学者们的散文,难免掉点书袋,说些道理,谈点主义,这是学者腔。诗人的散文,难免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带点诗人气质。小说家爱讲故事,散文也是小说,字里行间不失小说家本色。画家的散文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就是画家写的散文。

《火炉上的湖泊》中这些散文,散发着中国当代作家独有的气质,也饱含着中国当代作家孜孜以求的人文精神,值得今天的少年儿童读者细心品读。本书由韩琛、宋春丽编著。

目录

编者的话

关于这本书…韩琛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

七里茶坊…汪曾祺

我与地坛…史铁生

弈人…贾平凹

融入野地…张炜

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乡关何处…余秋雨

火炉上的湖泊…于坚

梦巴黎…张清华

老村与老屋…王兆胜

我的画室…陈丹青

月圆之夜及其他…张悦然

破碎的美丽…乔叶

村庄…素素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陈平原

试读章节

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恋爱。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的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有极少数的猪和牛,它们的生活另有安排。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就我所见,它们对这些安排也不大喜欢。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猪却要把猪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以下谈到的一只猪有些与众不同。我喂猪时,它已经有四五岁了。从名分上说,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把它当宠儿来对待。它也是我的宠儿,因为它只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之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它是公的,原本该劁掉。不过你去试试看,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嗷嗷地吼起来。我总是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吃够了以后,才把糠兑到野草里喂别的猪。其他的猪看了嫉妒,一起嚷起来。这时候整个猪场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它会学汽车响、拖拉机响,学得都很像。有时整天不见踪影,我估计它到附近的村寨里找母猪去了。我们这里也有母猪,都关在圈里,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脏又臭,它对它们不感兴趣。村寨里的母猪好看一些。它有很多精彩的事迹,但我喂猪的时间短,知道得有限,索性就不写了。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还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领导则痛恨它,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做“猪兄”。如前所述,这位猪兄会模仿各种声音。我想它也学过人说话,但没有学会。假如学会了,我们就可以做倾心之谈。但这不能怪它,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

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坦白地说,这不能全怪猪兄,它毕竟不是锅炉,叫起来和汽笛还有些区别,但老乡们却硬说听不出来。领导因此开了一个会,把它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对它采取专政手段。会议的精神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为它担忧,因为假如专政是指绳索和杀猪刀的话,那是一点门都没有的。以前的领导也不是没试过,一百人也抓不住它。狗也没用,猪兄跑起来像颗鱼雷,能把狗撞出一丈开外。谁知这回是动了真格的,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总之,我在一边看着。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之极。它很冷静地躲在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这样,拿手枪的人开火就会把拿火枪的打死,反之亦然;两头同时开火,两头都会被打死。至于它,因为目标小,多半没事。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之极。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P1-4

序言

古人重视文章,以为是经天纬地之业。其实,哪有这么厉害,不过是文人自己夸张罢了。一生别无所长,只好把一项荣身小技说成经国大业。不过,这无中生有、空穴来风的本事,却也正是借助了文字的魔法。文人们道听途说,文过饰非,于是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除了帝王将相,就是一把一把的才子还有他们的佳人了。现代之后,教育普及,人人能写会道,捉笔码字不算难事,也不再讲究什么章法制度,信笔写去,皆成文章。因其不合法度,便以散文风行。及至网络时代到来,博客、论坛上写手云集,文图间杂,泥沙俱下,什么舌尖上、眼球中、床笫间,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有的没的,都不在话下。洋洋洒洒写完了,还要弱弱地问一句:元芳,你怎么看?这样一个大众书写的时代,便是一个散文的时代。

散文就是自由文。以自由言之,并非没有章法,而是章法蕴于自由之间。文字自由自在,行到水穷,坐看云起,便自成一格,所谓水落石出。流水漫散,却得有坚硬河床作底,才可自在得意,随物赋形,一往情深,奔流到海。自由是风仪,也是骨骼,没有自由的骨骼,亦不成自由的文字。就此来看,这本散文集的编选,若说有什么尺度,那可能只有一个:自由。其实,散文在今日的流行,并非偶然,而是现代的后果。古代是神话时代。现代之后,上帝、国王坠落尘埃,“神”及其“纹章”一并死亡,个人、大众崛起世间,自由、平等之意识,让神话褪色,偶像坍塌。大众时代的神话,就是散文、小说。对于现代自由民来说,“散”和“小”就是大众的自我意识——“我”虽然渺小如沙,却生而自由。

自由事大,却不可言道,往往相时而成,因人而异,而成就不同腔调。革命时代战天斗地,豪气凌云,便是看朵茶花,登个泰山,也要小中见大,平中有奇,不是人民公社万岁,就是集体力量伟大,即如汪曾祺念及一辈子的标语:天寒地冻百不咋,心里装着全天下。这是革命年代的腔调。如今时代,老调子自然落魄,乌托邦凋零,见山是山,临水是水,山水风物间,都有一个“我”在。又或者谈吃食,谈花鸟,谈电影,谈云游,谈心境,谈男女,谈柴米油盐酱醋茶,便是王阳明说过的: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化前。这是日用的美学。时代不同,有关自由的想象不同,于是散文的腔调也不同。这里可以比较的,不是好坏,而是时势。散文便是自由文,也抵不过时势的修剪,从而让一时代的散文,自带有一时代的腔调。

腔调这个东西,如味道,如颜色。人当少年时,单纯如白纸一张,却常做惊世骇俗之想。喜欢的味道一定是辛辣浓烈,中意的颜色一定是描金重彩,做人做事作文常带别样腔调,以为这样才算有形有色,不负少年意气。等到年长,被生活的墨汁染得通体厚黑,却又向往天真的境界,以为清水出芙蓉,要赛过烟霞满画楼,对带腔调的文艺一概以为末流。可是,散文如水,自由如风,不往低处流,又向哪里走?却原来,没有腔调的文章,是腔调高到了无痕迹,仿佛没有腔调一般。如此不得了境界,王安忆形容得最贴切,就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写散文能自成一格,成就自己的腔调,是了不起的成就。然后铅华洗尽,更上层楼,朴实内敛却精力弥满,却需格外的天才与际遇。这么一说,神平其神,大概又是神话了,关于散文的神话。这个境界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既然是神话,想想就好,且不谈它。

这本散文集里的文章,大抵都是带点腔调的。学者们的散文,总会掉点书袋,说些道理,谈点主义,这是学者腔。诗人的散文,难免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带点诗人气质。小说家爱讲故事,散文也是小说,字里行间不失小说家本色。本以为画家的散文也许有些特别,看来看去,却也没有什么,不过就是散文,画家写的散文。

如此一说,却也是先入之见,未必确实。有的情形,恰恰相反。

比如很好玩的是,汪曾祺被称为最后的京派、最后的士大夫,但他的散文却明白如话,最最好读。既然是士大夫,文章做派当有古风,但他用一水口语点缀出言语的妙境,以日常生活涵养出无穷的意蕴。即便是白菜青豆、仨瓜俩枣,在他道来,也远比满汉全席更有味道。元人的山水枯木,寥落寂寞,却有无穷远意。八大山人的鱼乌,往往落于画面一角且都墨色惨淡,白眼向天却凭空生就乌飞鱼跃、烟波浩荡的无边境界。看汪曾祺的散文,当以元人的笔意、八大山人的自负度之,其格调的不同凡响,所谓“无腔之调”的神话,他的散文或者当有其实。与汪曾祺一样,贾平凹也是小说家,其文笔间的雅意,亦有文人气象,而来自农村生活的陶冶,却令他拥有秦腔般的乡野质感。张炜散文如其小说,又是另外一种风格,融入野地的出世想象,与现代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被他协调有致地融为一体。当然,张炜更像一个诗人,而不是小说家。

惯看寒来暑往、人生无常,却执着于生死、信仰的辩证,是《我与地坛》的立意所在。或者没有人比史铁生更能体会生命的荒凉与温暖了,正如他曾经日日前往地坛,不断天问于俯仰之间。而在《火炉上的湖泊》的最后,于坚神出天外,看着屈原的魂灵,在蓝色的暴雨中奔走呼号,这就是诗人的笔意了。小说家不能这样写,写了也会别扭:只有诗人这样写,才能恰如其分。史铁生的“地坛”和于坚的“抚仙湖”,是可以参照着看的。

张清华是学者,也是诗人,其散文蕴哲思于激情。曲折林中路上,是荷尔德林与兰波的魅影。身不由己的浪漫情怀,令他夜夜“梦巴黎”。一个有座铁塔的城市成就了他的《梦巴黎》。《听听那冷雨》当源自李煜的《浪淘沙》。心念旧国的忧愁中,却有着布衣王侯的骄傲。诗人余光中,也是一个文人。至于余秋雨的《乡关何处》,既是思乡,又是怀旧,纵横开阖,气度不凡,却与余光中的散文同出一脉:乡关何处?且听听那冷雨。

以陈平原的读书谈压卷,是为一个浅显的意思:读书或者读本书这件事,可以是一种快乐,一种自由,一种生活方式。编者的目的或浅,文章的立意却高。陈平原一上来,就搬出晋人王子猷的故事,以为尽兴尽情、心无牵挂,是读书的最高境界。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强调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理想的养成。

像学者谈读书一样,画家谈其画室,也算当行本色。《我的画室》,就是在说陈丹青自己的生活。画室是画家的世界,失去画室就像世界末日。之后?之后,绘画、生活依旧。就像真的读书人一样,真的画家,画画就是生活本身。至于在哪里画,其实没什么要紧的。

有一种美丽,单薄却尖锐,短暂而悠长。是的,我说的是青春。那样的日子,就像沼泽的春天,所有的东西都在发芽,都在流淌,都在惊慌失措地生长。热烈又忧伤,敏感又迟钝,愉悦又痛苦,热爱旅行更向往私奔,世界在脚下又在别处。这就是《月圆之夜及其他》,张悦然的自叙传。如果看过那些电影——《阿飞正传》、《春光乍泄》、《青春残酷物语》,就会知道张悦然来自何处,那是一个破碎如斯的我世界,一个每天都在发生的我青春。《破碎的美丽》是凡人故事,在乔叶看来,生命从不是完整如花,而是破碎如花。往事越千年,轻轻坠落案头间,就是素素的《村庄》——一个女人的也是所有女人的村庄。夜奔的张悦然,破碎的乔叶,思古的素素,以语言为帆,从一个村庄漂向另一个村庄。

最后,让我们来说说王小波吧。王小波很好很强大,然而除了自由,自由,自由,关于王小波我们还能再说些什么呢?既然如此,那就用王小波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导言好了:“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火炉上的湖泊/中国当代小说少年读库/明天文学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琛//宋春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明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274191
开本 16开
页数 2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6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中国当代小说少年读库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69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