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56部中国文学经典/百年经典成长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56部中国文学经典》由百年经典成长文库编委会编著,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能改变生命的宽度。

每一个时代都可能诞生经典,但每一部经典永远不会只影响一个时代。与经典同行,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鸿沟,倾听古来圣贤的智慧。走近大师,站在巨人肩膀上,登高而望远!

内容推荐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56部中国文学经典》由百年经典成长文库编委会编著,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每一个个体的真正成长,都需要重复前人经历的过程,都需要重新拿起书本来阅读,阅读那些经受住时间考验和让亿万读者能从中得到启迪的经典图书。

歌德有一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其实,不仅是莎土比亚,古往今来所有文学大家都“说不尽”。文学经典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并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受了考验。她能够让我们了解一个时代,认识社会和世界,给我们以启迪,也能够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56部中国文学经典》选取《诗经》《李太白全集》《红楼梦》《水浒传》《人间词话》《子夜》《呐喊》《平凡的世界》等56部从古代到近代的中国文学经典著作,用浅显的文字诠释大师们的深邃思想,用简洁的语言阐述作品的精华。

目录

1.《诗经》

2.《乐府诗集》

3.《三曹诗选》

4.《搜神记》

5.《文选》

6.《李太白全集》

7.《王右丞诗集》

8.《杜工部诗集》

9.《韩昌黎文集》

10.《白氏长庆集》

11.《李煜词集》

12.《李义山诗集》

13.《乐章集》

14.《欧阳修全集》

15.《山谷诗集注》

16.《漱玉词》

17.《辛稼轩词集》

18.《窦娥冤》

19.《汉宫秋》

20.《西厢记》

21.《水浒传》

22.《三国演义》

23.《西游记》

24.《震川先生集》

25.《牡丹亭》

26.《三言》

27.《闲情偶寄》

28.《聊斋志异》

29.《长生殿》

30.《桃花扇》

31.《儒林外史》

32.《红楼梦》

33.《镜花缘》

34.《老残游记》

3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6.《官场现形记》

37.《人间词话》

38.《呐喊》

39.《京华烟云》

40.《金粉世家》

41.《子夜》

42.《沉沦》

43.《缘缘堂随笔》

44.《四世同堂》

45.《上海屋檐下》

46.《边城》

47.《雅舍小品》

48.《激流三部曲》

49.《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50.《雷雨》

51.《围城》

52.《呼兰河传》

53.《白洋淀纪事》

54.《十八春》

55.《射雕英雄传》

56.《平凡的世界》

试读章节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别人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也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在的歌儿,就可借他人酒怀,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式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式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乐器在中国似乎早就有了,《礼记》里说的土鼓土槌儿、芦管儿,也许是我们乐器的老祖宗。到了《诗经》时代,有了琴瑟钟鼓,已是洋洋大观了。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艺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了主要的地位。

有了文字以后,才有人将那些歌谣记录下来,便是最初的写的诗了。但记录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他们大概是些乐工,乐工的职务是奏乐和唱歌;唱歌得有词儿,一面是口头传授,一面也就有了唱本儿。歌谣便是这么写下来的。我们知道春秋时的乐工就和后世阔人家的戏班子一样,老板叫作太师。那时各国都养着一班乐工,各国使臣来往,宴会时都得奏乐唱歌。太师们不但得搜集本国乐歌,还得搜集别国乐歌。不但搜集乐词,还得搜集乐谱。那时的社会有贵族与平民两级。太师们是伺候贵族的,所搜集的歌儿自然得合贵族们的口味;平民的作品是不会人选的。他们搜得的歌谣,有些是乐歌,有些是徒歌。徒歌得合乐才好用。合乐的时候,往往得增加重叠的字句或章节,便不能保存歌词的原来样子。除了这种搜集的歌谣以外,太师们所保存的还有贵族们为了特种事情,如祭祖、宴客、房屋落成、出兵、打猎等等作的诗。这些可以说是典礼的诗。又有讽谏、颂美等等的献诗;献诗是臣下作了献给君上,准备让乐工唱给君上听的,可以说是政治的诗。太师们保存下这些唱本儿,带着乐谱,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平民渐渐抬头,新乐代替了古乐,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亡失,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词儿流传下来,便是后来的《诗经》了。

“诗言志”是一句古话,“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春秋时通行赋诗。在外交的宴会里,各国使臣往往得点一篇诗或几篇诗叫乐工唱。这很像现在的请客点戏,不同处是所点的诗句必加上政治的意味。这可以表示这国对那国或这人对那人的愿意、感谢、责难等等,都从诗篇里断章取义。断章取义是不管上下文的意义,只将一章中一两句拉出来,就当前的环境,作政治的暗示。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郑伯宴晋使赵孟于垂陇,赵孟请大家赋诗,他想看看大家的“志”。子太叔赋的是《野有蔓草》。原诗首章云:“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子太叔只取末两句,借以表示郑国欢迎赵孟的意思;上文他就不管。全诗原是男女私情之作,他更不管了。可是这样办正是“诗言志”,在那回宴会里,赵孟就和子太叔说了“诗以言志”这句话。

到了孔子时代,赋诗的事已经不行了,孔子却采取了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来说的是治玉,将玉比人。他却用来教训学生做学问的工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本来说的是美人,所谓天生丽质。他却拉出末句来比方作画,说先有白底子,才会有画,是一步步进展的;作画还是比方,他说的是文化,人先是朴野的,后来才进展了文化——文化必须修养而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他如此解诗,所以说“思无邪”一句话可以包括“《诗》三百”的道理;又说诗可以鼓舞人,联合人,增加阅历,发泄牢骚,事父事君的道理都在里面。孔予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庄子》和《荀子》里都说到“诗言志”,那个“志”便指教化而言。

但春秋时列国的赋诗只是用诗,并非解诗;那时诗的主要作用还在乐歌,因乐歌而加以借用,不过是一种方便罢了。至于诗篇本来的意义,那时原很明白,用不着讨论。到了孔子时代,诗已经不常歌唱了,诗篇本来的意义,经过了多年的借用,也渐渐含糊了。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这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

P5-7

序言

只有真正懂得经典、渴望通过阅读经典提升自己的人,才能更快地喜欢上这套书。那到底何为经典呢?经典是指那些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的精髓、最具代表性、最完美的作品。

一个人的趣味,有好坏之分。一般而言,一个善于欣赏经典的人,必是一个丰富的人。只有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区分经典并且能更好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经典。叔本华说:“不如用宝贵的时间专读伟人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在我们的私人书橱里,应该给这些伟大的作品一席显赫之地。阅读这些经典,可以使我们放下浮躁,变得深沉。变得更加清醒、深刻,可以使我们的心灵不断提升,生命得以重塑。

孔子、莎士比亚、苏东坡、弗洛伊德、罗素……每个无比灿烂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无法跨越的文化的高峰,正是这些伟大的人物,创造出了成就人类文化的鸿篇巨制。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这是因为有了这些在当时各个领域创作出惊世之作的伟人,有了他们所留下的一份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孕育和滋养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些经典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既照亮了当时的人,在今天也同样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的确,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文化水平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书不仅仅能补充知识,还可以通过书籍,实现作者和读者的对话,从而产生生命的共鸣,共同重塑人生。

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真正的经典都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的为人处世。站在大师的肩上,我们能够看得更远;沿着他们开拓的道路,我们能够前进得更快。本丛书用最浅显的文字诠释大师们的深邃思想,用最易懂的字句传递原著中绞尽脑汁才能读懂的理论,以最简洁的话语阐述伟大作品的精华,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汲取大师身上沉淀出的宝贵经验与智慧,走进一个神圣的精神殿堂。

人们总是对博览群书的人推崇备至,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个这样的人,现在我们就要开始读书,只要开始了,永远都不会晚。而且,当我们沉浸其中,我们会发现,读书是一件无比快乐、让我们无比满足的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少年一定要读的56部中国文学经典/百年经典成长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百年经典成长文库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74968
开本 16开
页数 3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8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49
丛书名
印张 2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