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了硝烟四起的正面厮杀,还进行着另一场没有硝烟却依然惊心动魄的“暗战”——间谍战。吴琼编著的《二战著名间谍》以独特的视角和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介绍了二战中的著名间谍和他们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读者讲述战争幕后惊险激烈的故事,是很好的军事历史读物。
本书从客观的角度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间谍及其参与的相关历史事件,展现了这些隐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之外的精英战士不同寻常的战斗经历,从而映射出当时敌对双方的精彩较量,再现了幕后战场上精彩的智慧交锋。
图书 | 二战著名间谍/荣耀二战 |
内容 |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了硝烟四起的正面厮杀,还进行着另一场没有硝烟却依然惊心动魄的“暗战”——间谍战。吴琼编著的《二战著名间谍》以独特的视角和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介绍了二战中的著名间谍和他们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读者讲述战争幕后惊险激烈的故事,是很好的军事历史读物。 本书从客观的角度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间谍及其参与的相关历史事件,展现了这些隐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之外的精英战士不同寻常的战斗经历,从而映射出当时敌对双方的精彩较量,再现了幕后战场上精彩的智慧交锋。 内容推荐 他们或谍术高超,凭一己之力改变国家的命运;或美貌惊人,轻易俘获男人而获取无数人渴望的情报;或冷静智慧,在敌人的监控下收集线索;或装备先进,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获得对方信息。这些在电影中上演的故事真真实实地发生了,也的的确确改变了二战的整个进程。 你知道007的原型达斯科·波波夫吗?知道珍珠港事件背后的谍战真相吗?其实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背后,还有着更加惊心动魄、更加血雨腥风的间谍战。无数名问谍与对方斗智斗勇,甚至不惜牺牲自我来获取对方情报、破坏敌人的计划,以此来帮助己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为了全力对敌,纳粹德国、日本法西斯、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情报机构:苏联克格勃,美国联邦调查局、中情局,英国军情五处、军情六处,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等机构纷纷登场,大批优秀特工如雨后春笋,在战火硝烟的战场幕后,演绎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片断,制造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吴琼编著的《二战著名间谍》讲述了二战时期活跃于隐秘战场的著名间谍们的精彩故事。选取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间谍活动材料,以历史资料为依据,用纪实的手法进行描述,展现了他们在这样一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与走向。 目录 理查德·佐尔格——挽救苏联的二战谍王 辛西娅——征服男人即征服世界 吉川猛夫——偷袭珍珠港的引路人 达斯科·波波夫——巴尔干的花花公子 川岛芳子——从清朝格格到东方妖花 弗里茨·科尔贝——一个人的战斗 南希·韦克——盟军第一美女间谍 马塞尔·勒鲁瓦——法国第一间谍 鲁道夫·阿贝尔——20世纪苏联王牌间谍 艾琳·格里菲斯——助力“龙骑兵行动”的红衣女谍 哈罗德·菲尔比——好运气的间谍 克里斯蒂娜·斯卡贝克——邦德女郎原型 武尔夫·施密特——身不由己的双面间谍 唐生明——汪伪政府中的卧底 希特勒的间谍情人们 试读章节 要嫁就嫁外交官 辛西娅原名艾米·伊丽莎白·索普,家人和朋友叫她“贝蒂”。辛西娅是加入英国情报机关后的化名。辛西娅1910年11月22日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因为辛西娅的父母先祖们来自欧美各地,包括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法国、加拿大、德国等地,作为混血儿的辛西娅稍大一点儿时,就出落得容光照人。辛西娅的父亲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官,曾被派赴世界各地任职,辛西娅小时候是在古巴长大的,后来搬到美国。辛西娅从小就喜欢冒险、刺激,做大家不敢做的事,而且几乎什么都能做得很好。辛西娅11岁的时候,写过一篇小说,故事发生在她从未去过的意大利那不勒斯,一个14岁的女孩被2l岁的男人勾引并且深陷情网。辛西娅的同学说:“如果真是勾引,那也是辛西娅主动勾引那个男人!” 辛西娅十几岁时在瑞士一所社交礼仪贵族学校接受教育,回国前还在欧洲游历了一圈。1928年,辛西娅在明尼苏达州女子学院上学,在此期间,她经常利用周末和同学一起到附近的英国领事馆文化处看电影,结识了英国驻美国大使馆商务处的二等秘书亚瑟·帕克。不久之后,正值芳龄的辛西娅,拒绝了身边众多年轻帅气的小伙子的求爱,突然宣布要嫁给比她大20岁的帕克。 帕克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负过伤,健康状况一直欠佳,并且非常自负、浮夸,反应也很迟钝,不要说谈情说爱了,就是与人交往也让人很难接受。也许心理年龄超出同龄人的辛西娅喜欢成熟的男人,然而帕克的职业对辛西娅更具有吸引力——跟着外交官帕克,她可以更方便地游历世界了。后来果然是因为帕克各处任职,外交界的精彩才展现在辛西娅眼前。 1930年4月,20岁的辛西娅与帕克正式结婚,同年10月,随夫到英国的辛西娅产下一子。20世纪初的风气还比较保守,自私虚荣的帕克担心未婚先孕的孩子会招人议论而影响自己的仕途,’硬是把儿子送人了。初为人母的辛西娅伤心至极,真正领略到了什么是冷酷、自私和虚伪。这件事深深地影响了辛西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可以说没有这次失子之痛,就没有后来的辛西娅了。 1931年,当帕克被调到智利时,辛西娅同一个富有的智利大亨打得火热。尔后,当帕克调到西班牙任职时,她和西班牙空军的一位高级军官也有过私情。她在随夫四处游走的过程中,到处留情。1934年,辛西娅终于又有了一个女儿。第二年,辛西娅成了一个天主教徒。从其惯常的行事作风上看,这实在令人诧异。后来辛西娅自己解释说是为了丈夫,因为帕克是天主教徒。 后来,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辛西娅设法使被捕入狱的一些飞行员获得释放,并帮了不少佛朗哥将军的支持者逃跑。辛西娅的亲佛朗哥行动惹了不少麻烦,英国大使馆不得不让帕克离开西班牙,调到波兰去任职。但辛西娅却因此得到了英国情报机关的关注,这位风华绝代的业余间谍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恩尼格码密码机 1937年夏天,辛西娅随帕克到华沙任职,辛西娅迅即成为华沙社交界的风流人物。当时英国在波兰的谍报工作比较薄弱,英国情报机关驻华沙的头目秘密找到辛西娅,希望她能提供一些波兰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资料。辛西娅很高兴地接受了这一新的冒险。 辛西娅的武器就是她的色相,虽然这样说可能太刻薄了一点儿,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她自己吐露说:“在床上是多么容易让一个训练有素、守口如瓶的爱国者泄露机密啊。因而,我发誓不听我们这边的任何机密……最大的欢乐就是一男一女在一起,调情做爱会使郁积在内心深处的思想统统倾诉出来。在这种感情猝然奔放的时候,什么都会说出来,一点儿没有保留。” 辛西娅周旋在华沙上流社会的各色男人之间,把一切可能有用的情报记录下来,发给英国情报部门。而抢着献殷勤的男人们,为了取悦辛西娅,往往会主动说一些秘密试图引起佳人的注意。其中,波兰外交部长约瑟夫·贝克上校的机要副官引起了辛西娅的格外注意。她后来在自己的传记中提到:“我一听说他的职务,就决定全力以赴去勾引他,哪怕他长得像撒旦那么丑。但是,我很高兴,情况并非如此。”这位副官哪里是辛西娅的对手,他被辛西娅的双眼勾得魂飞魄散,立即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他从贝克的办公室里拿出机密文件,送给辛西娅,复制后再送回去。他干这一手十分出色,也很卖力,但他并没有白费心机,在帕克因病离开华沙的一段时间里,这个家伙得以独享美色,甚至去布拉格和柏林执行秘密任务的时候,都带着辛西娅。辛西娅自然工作娱乐两不误,带回了不少有用的情报,其中就有恩尼格码密码机的图纸。 恩尼格码密码机是当时德国最先进的密码机,用于无线电传输情报时,把情报转换为毫无意义及关联的句子,这样,即使敌方截获了加密后的情报也无法破解。英国和其他国家都在研究恩尼格码密码机的原理,而波兰人不知通过什么手段,得到了一台恩尼格码密码机原型机。就这样,波兰的工程师、数学家们经过不懈努力绘制出的密码机图纸,轻而易举地被辛西娅得到了。 辛西娅将图纸拍照后迅速传到了英国。“起初,我们简直不敢相信我们的眼睛。”秘密情报局一位在研究并试图掌握这种纳粹新型密码机的特工人员说,“这正是我们关于这种密码机情报整个链条中所缺少的最重要的一环。”之后,辛西娅还获得了德国国防军密码系统的索引,这更让英国情报机关心花怒放。 辛西娅得到的情报有许多是英国情报机关从别的渠道已经获得的,但依然很有价值,可以用来判断已获情报的真伪。辛西娅在华沙的成功,引起了英国情报部门安全协调局大头目威廉·斯蒂芬孙的注意。他毫不犹豫地断定,辛西娅是一个有价值的、可胜任更重要工作的兼职间谍。鉴于在波兰没有更重要的情报,英国情报局考虑把她派到更大的舞台上去。他们编出一套谎言,以使她能顺理成章地离开波兰,而又不至于惹上她是在为英国人工作的嫌疑。 流言很快就在华沙流传开来。流言说,辛西娅有向纳粹外交官传递情报之嫌,她的情报是通过波兰外长的机要副官传递给德国人的。由于世人皆知波兰正在试图与希特勒交好,所以这一谎话很快就被华沙人接受。英国外交部立即决定,必须把辛西娅调离华沙。正在这时,遭受大病折磨的帕克已完全恢复,外交部遂把帕克调到智利,并叫辛西娅陪同前往。辛西娅对此事的内幕一无所知,当她受命离开华沙时,她还以为是那些令人厌恶的爱嚼舌头的大使夫人搞的鬼呢。离开之际,那位痴情的机要秘书还表示要和自己妻子离婚而与辛西娅结合,辛西娅虽难舍波兰情人,但还是渴望有更大的舞台去展现自己的才能,于是从容地离开了华沙。 P22-25 序言 您知道007的原型达斯科·波波夫吗?知道珍珠港事件背后的谍战真相吗?其实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背后,还有着更加惊心动魄、更加血雨腥风的间谍战。正是无数名间谍与对方斗智斗勇,甚至不惜牺牲自我来获取对方情报、破坏敌人计划,以此来帮助己方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了全力对敌,纳粹德国、日本法西斯、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纷纷组建了自己的情报机构:苏联克格勃,美国联邦调查局、中情局,英国军情五处、军情六处,法国国外情报和反间谍局等机构纷纷登场,大批优秀特工如雨后春笋,在战火硝烟的战场幕后,演绎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片断,制造一段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间谍,就是从事秘密侦察活动的人。他们的工作任务,或是暗中窥视上至政要、下至平民的隐私,窃取重要情报;或是进行挑拨离间,栽赃陷害,造谣诬陷,甚至是绑架暗杀。他们往往单枪匹马,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施展各种手段;有的是集体行动,吸收各种人员,组成一个战无不胜的工作小组。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二战的档案纷纷解密,当年的那些扑朔迷离、惊险刺激的间谍战也浮出水面。一个个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间谍走入我们的视野:佐尔格、辛西娅、吉川猛夫、马塞尔·勒鲁瓦、斯卡贝克……他们或者谍术高超,如苏联第一间谍佐尔格,凭一己之力改变苏联的命运;或者美貌惊人,如辛西娅,在床上就能获取到无数人渴望的情报;或者冷静智慧,如吉川猛夫,在敌人的监控下收集情报;或者装备先进,如马塞尔·勒鲁瓦,利用各种先进装备获得对方信息。这些难以置信的故事真真实实地发生了,的的确确改变了二战的进程。 间谍,作为国家与国家或集团与集团之间进行军事、政治、外交斗争,乃至经济、科技竞争的有效手段,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间谍以隐蔽的方式打入对方营垒以至高级机关,发展组织、窃取机密及进行其他各种破坏活动,以颠覆对方国家政权。利用间谍搞离间和颠覆活动,消灭异国,扩大势力范围,是一种不动兵戈、制伏政敌的有效方法。 本书精选了二战期间的十余位著名间谍,选取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问谍活动材料,以历史资料为依据,用纪实的手法进行描述,力求真实展现一幕幕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间谍与反间谍事件,凸显众多间谍活跃在台前幕后的智慧和作用,帮助读者拭去历史的尘埃。同时,书中穿插图片,向读者展示各位神秘间谍的真实面目和匪夷所思的精巧装备。沿着间谍秘密行动的踪迹,我们将走近这个特殊群体,领略他们的功勋罪恶、生死博弈。相信读者通过他们的间谍活动,可以初步了解谍报活动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并得到某些启迪。时至今日,虽然世界战争已经向新型的战争模式转变,但是,间谍仍旧活跃在世界舞台上,谍战还在继续。许多间谍把自己的魅力与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继续以莫测的踪影、非凡的智慧、诡诈的手段创造着新的扑朔迷离、惊心动魄、诡秘刺激的间谍传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二战著名间谍/荣耀二战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吴琼 |
绘者 |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84174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15-05-01 |
首版时间 | 2015-05-01 |
印刷时间 | 2015-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6 |
CIP核字 | 2015031426 |
中图分类号 | D526-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40 |
宽 | 168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