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道法自然(至善至美的道学智慧)/品读国学
内容
编辑推荐

杜大宁编著的《道法自然:至善至美的道学智慧》以“道法自然”为主题,从生活、为人、工作、成败、管理、用人、财富、进取、社交、治家、修德、养生十二个方面,阐述了为人处世之方法、修身养性之原则,指引我们与大自然对话,从而得到大解脱、大自在。

内容推荐

《道德经》是“东方哲学的经典”。道家把天看作自然,人只是自然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人不能脱离自然,只能顺应自然并效法自然,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本书《道法自然:至善至美的道学智慧》介绍的就是两千多年都在用的东方智慧精华,为人处世进退之方法,修身养性健康长寿之术。

《道法自然:至善至美的道学智慧》由杜大宁编著。

目录

第一章 生活之道:顺其自然.知足常乐

培养一颗平常心

遇到急事,不慌不乱

知足者常乐

物质生活要淡泊

让心灵自由

率性地投入生活

强扭的瓜不甜

第二章 为人之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做人应谦虚如水

做人要本分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人贵有自知之明

施恩,不求回报

低调是一种智慧

不争,即是争

第三章 工作之道:脚踏实地,付幽有报

脚踏实地创业绩

找准自己的位置

扬长避短地工作

力戒逞强逞勇

持之以恒,目标始终如一

成绩从一点一滴做起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第四章 成败之道: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成功就是战胜自己

从容淡定,有助于事业成功

宠辱不惊是成功的前提

成功是忍出来的

失败乃成功之母

换个角度看问题

柔能克刚,弱能胜强

第五章 财富之道: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知足者是最富有的人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辱而不发,百忍成金

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冷眼看得失,财富皆云烟

把握时机,取得财富

第六章 进取之道:以退为进,以静制动

言必信,行必果

顺水行舟,以退为进

好将军打仗不用兵

大智若愚

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在嘲笑中前进

抱着与人为善的想法做事

第七章 管理之道: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管理者要善于倾听

领导者应关爱下属

“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顺应自然,能使管理更有执行力

管理不是管得越多越好

诚信的领导最受人尊敬

第八章 用人之道:知人善任,放权于人

领导者应善于放权于人

领导者对下属要指令明确

“知人善任”方可“人尽其才”

用人要赏罚分明

推己及人,待人如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第九章 社交之道:善于付出,常结善缘

谦虚永远不会过时

事不关己,切勿高高挂起

委曲可以求全

人格平等,尊重他人

与人交往,心存友善

做聪明的“傻子”

慈爱的力量

第十章 治家之道:修身养德,家兴业旺

治家须修身

勤俭可持家

家以和为贵

治家须克己

和谐理家多关爱

以德治家

持家倡清廉

第十一章 修德之道:严于律己,爱物爱人

做人厚道是根本

修德当与人为善

心底无私天地宽

谦下有容

放下欲望,解脱自己

付出就是得到

拒绝诱惑

第十二章 养生之道:乐观豁达,身心超然

心态好才有好身体

放下包袱,追寻心灵的自由

安静——不花钱的药方

乐观豁达者长寿

清心寡欲,健康常在

顺应自然地养生

人生在世,勿大悲大喜

试读章节

人生之旅,犹如漫漫长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成功与失败、幸运和挫折好似一对孪生姊妹,时常在不经意间叩响门扉,直闯进来。常怀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你将领悟到不一样的人生风景。

平常心是一种境界。人的一生能平静地面对一切,做到浮沉不乱,荣辱不惊,坦然接受社会对自己的评价,是一种极高的生活境界;反之,好高骛远地做不切实际的空想或者追名逐利,只能使人劳心伤神,疲惫不堪。

保持一份平常心,快乐便会永远伴随自己。

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一天,有一个美国老太太到巴黎旅览,看到一个老头在一个别墅的花园里勤恳地工作。

老太太想,这样的人,在美国实在难找,今天既然碰到了,为什么不把他请到美国去呢?

于是,她对老头说:“到美国给我家做园丁吧,我愿意出三倍的工资请你,还可以为你解决旅费和住宿。”

“夫人,”那个老头静静地听完老太太的话后,非常礼貌地回答道,“谢谢你的好意,但是对不起,我还有一个工作,暂时还不能离开这里。”

“你还有什么工作?打扫卫生?养鸡?统统辞掉吧!我会给你补偿的。”

“都不是,我希望下次他们不选我做总统,我就能接受你的美差了。”老头微笑着说。

“选你做什么呀?”

“选我做总统啊。”

“什么,你是——”

“我的名字叫安里,我这个园丁现在还兼任着法国的总统。”

十八世纪法国贝尼斯大主教曾断言:“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获得权利和幸福。”安里却以行动表示权力和幸福是可以共存的。堂堂一国总统,还能勤恳地在花园工作,这是怎样的一颗平常之心呀。

有学问不摆架子,在高处不耍威风,处于低谷不消极气馁,一帆风顺不得意忘形,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不为闲言碎语所扰,这便是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是一种淡泊自适、宁静超然的人生态度。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常过高地要求自己,事事与他人比较,越比越不知足,越是陷入痛苦深渊而不能自拨。如果事事抱着平常心,便能在现代紧张生活的压力之下,感受那份宠辱不惊的悠然。

著名歌唱家关牧村谈到她的人生感悟时,说过这样一番话:“平常心是道,简单生活是福,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是先做人,做好人才能做好事。”

袁隆平大功至伟,但却拥有一腔凡人情怀:“我觉得,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这其实是袁隆平多年的人生感悟,从一位普通的学生到世界农学泰斗,他一路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林海峰堪称棋界的“不死鸟”、“长青树”。23岁那年,林海峰在名人战中挑战坂田荣男,首局败北后,他失去自信,去找老师吴清源请教。吴清源说:“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老天对你已经很厚爱了,23岁就挑战名人,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也达不到的成就啊,你还有什么放不开的呢?”言毕,吴清源题写一幅“平常心”送给弟子。林海峰由此大悟,随后连胜三局,坂田扳回一局后,林海峰再胜一局,挑战成功,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名人。林海峰说:“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为输了棋而难过了。”  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平常心是一种不为感情所左右、不为名利所牵引、洞悉事物本质、完全实事求是的心理状态。它不是仰视,不是俯视,而是平视——平淡、平等、平凡、平静地看问题。

拥有平常心的人往往宽宏大量,对待别人的错误或是误解淡然一笑,不予理睬,这不是看轻对方,而是一种无声的谅解。

拥有平常心的人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坦坦荡荡,不虚假也不掩饰,不会在名利面前乱了手脚,去做一些有损名誉的事情。

拥有平常心的人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世界上不管什么东西都不是永恒的,平常心能让我们很快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去追求下一个目标。

那么,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呢?首先,对自己不要过分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对自己要求过高,根本无力所及,于是终日郁郁不得志,这无异于自寻烦恼。把目标定得低一些,懂得欣赏自己的成就,自然就会心情舒畅了。

其次,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尤其是妻望夫飞黄腾达、父母望子女成龙。假如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感失望。其实,人各有志,何必非得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最后,不要时时处处与人竞争,要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忘记烦恼、忘记忧愁、忘记苦涩、忘记昨天……

人生短暂,万事但应想得开,随时随地保持心理平衡,守住平常心,处变不惊,自会快快乐乐地过一生。

P2-5

序言

道家学说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学说,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人类历史上被翻译最多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就是老子的《道德经》。国外许多哲学家称赞《道德经》是“东方哲学的经典”。道家把天看作自然,人只是自然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人不能脱离自然,只能顺应自然并效法自然,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关于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有个小故事:

有一天,有名学者去拜访老子。他常常听到有人称赞老子,觉得很好奇,难道老子的道德和学识果真如此超然?于是他千里迢迢地找到老子的家。老子的居家环境很简陋,房子很破烂,看起来也很脏乱。

这位学者一看,心里很不高兴,开口就对老子说:“我听说你学识高又有智慧,是一位道德家,所以慕名千里而来。但是来到这里却很失望,你家简直是个老鼠洞,和牛、马、猪舍也差不多。我不知道这样还有什么值得让我请教的?真是失望!”

说完,看看老子似乎浑然不觉,这位学者就转头走了。回程途中,他的心却静不下来,一直想:“照理说,老子的名望如此超然,我到他面前,为何觉得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而我用这么直接的话讽刺他,看他也没什么反应;如果说是我对了,我应该很高兴,为什么反而觉得心里空空的呢?”

他再三思考,隔天忍不住又回去见老子,对老子说:“奇怪,昨天我来请教你,对你这么不客气,说了一些话辱骂你,为什么你都没有反应,你不生气?”

老子很自在地回答:“什么圣人不圣人,我早就将它当成一双破鞋仍得远远的,名分与我毫不相干。如果我是一个真正有道的人,不论你叫我牛、马或者老鼠,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学者听了内心很震撼,马上向老子道歉,并低下头对老子说:“我错了,我想求道,请你指教,怎样才能不被这种虚浮的名相所动?”

老子回答他:“你昨天来的时候,那种态度和眼神好像要找人打架似的,非常骄傲,就好比一匹在乱闯的野马,忽然踩到了陷井,在慌乱中完全失去本性。其实,清净的本性就存在于大自然间,如果你要学道,就要赶快回归自然的本性,这就是道。”

回归自然的本性就是道,就是老子的道。道法自然,是老子为我们提供的最高级的方法论,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受其自身规律的支配。王安石在《临川集·老子》中说:“本者,出之自然,故不假乎人之力而万物以生也。”由此也可以看出,“道”是天然的,而非人为。

大自然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并且无时不与我们用它的语言来交流,告诉我们想要知道的一切。老子提出的“道法自然”,不仅揭示了宇宙中事物间的关系,而且指出了人们处事必须遵循的原则。本书以“道法自然”为主题,从生活、为人、工作、成败、管理、用人、财富、进取、社交、治家、修德、养生十二个方面,阐述了为人处世之方法、修身养性之原则,指引我们与大自然对话,从而得到大解脱、大自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道法自然(至善至美的道学智慧)/品读国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大宁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22546
开本 16开
页数 2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49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5: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