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趁未老做快乐的自己--如何停止焦虑找回幸福生活
内容
编辑推荐

内心强大,才能淡定生活。趁一切都还来得及,找回最真实的自己;只有千锤百炼的人生,才能照亮你五光十色的愿景。

奥里森·马登编著的《趁未老做快乐的自己--如何停止焦虑找回幸福生活》倡导的是一种生活理念:幸福,不在过去,不在未来,而在每一个可以把握的当下,我们应该从容享受当下的每一种幸福。

内容推荐

一本书,改变了美国六任总统的命运,直接影响了欧美3亿年轻人。

一本书,改变了世界巨富洛克菲勒、索罗斯、比尔。盖茨,甚至让他们到今天也放在枕边!

一本书,让影视巨星阿诺德。施瓦辛格走上演艺之路,闪耀全球至今不衰!

一本书,让足球巨星大卫。贝克汉姆一次次走出失败的阴影,铸就球王的辉煌。

《趁未老做快乐的自己--如何停止焦虑找回幸福生活》是一本解除烦恼的心灵觉醒之书,从心理学角度帮你剖析自己,完成自我救赎,获得美满的幸福人生。

《趁未老做快乐的自己--如何停止焦虑找回幸福生活》由奥里森·马登编著。

目录

篇一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感知决定幸福)

1.快乐密码:感知决定幸福深度/002

2.幸福境界取决于思想境界/009

3.境随心转,你心怎样,世界就怎样/0t9

4.知内心所求,才知何谓快乐/029

5.心无阴霾,便是晴天/040

篇二 内心无恶则无苦/

(不要让自己被情绪折磨)

1.做情绪的主人/048

2.悦从安生,不妄求则心安/058

3.心无挂碍则无恐惧/067

4.不要给自己制造障碍/083

5.伤人如仰天而唾,逆风扬尘/089

篇三 别跟自己博弈,学会无条件接纳自己

(幸福要行动)

1.行动快一拍,心慢一拍/102

2.幸福之花是培养出来的/111

3.莫待幸福失去后才懂得怀念/121

4.知行合一才有快乐人生/132

5.拒绝懒惰,人生不容荒芜/138

篇四 安守生命的本分,用心灵来感受一切

(不妄求则心安)

1.幻想是心灵的旅行/144

2.书是心灵的阳光/150

3.友谊是人生的避风港/162

4.唯工作的价值能让你与众不同/172

5.享用胜于占有,用接受的心看待一切/179

篇五 坦然地接受,淡定地幸福

(接受的心)

1.不念过往,学会享受当下的快乐/188

2.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203

3.像希望永远在一起一样喜欢,像立即会失去一样珍惜/209

4.自足,自得其乐,享受时光的味道/217

5.做个传播快乐的人/227

6.亲爱的,我有一本快乐之书/238

试读章节

1.快乐密码:感知决定幸福深度

我们经常听到从某处游玩归来的人会说“玩得好开心”、“今天真是很高兴”等话语。但这两个句子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快乐应该是精神上的愉悦,是心灵上的满足。

我紧跟幸福的脚步,揽她入怀,

越过高耸的橡树,摇摆的常青藤,

我穿洋涉海,为之追寻。

人,生来就是要追寻幸福与快乐的。每个普通人都对享受愉悦之感、追求生活乐趣、获得人生幸福有着强烈的欲望。

若是请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说出他们最重要的三个愿望,那么应该是健康、财富与幸福。若请他们再从这里面选出一个最重要的愿望,那么,多数人会选择幸福。

每个正常人都在不停地追寻幸福,他们可能没有觉察到这一点,但这却是每个人行为的最高动机。我们努力地创造美好环境,为的就是让自己过得更舒适一点。我们极想从日常工作的劳累与束缚中一点一点地解脱出来。

虽然,人类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寻找幸福,但真正能感悟到幸福真谛的人实在屈指可数啊。

那些一心想找寻幸福的人可能会发现,在自己原本设定的情景下,是根本无法寻觅到幸福的。幸福并不是那样获得的,她应该是我们某种行为的产物,而不是像猎人猎杀动物那样,可以一击即中,幸福很有可能就在你当下的每一秒钟里。

真正的幸福其实如此简单,而许多人却熟视无睹。她源于世上最简单、最平和与最朴实的东西。

幸福,她不与低俗的追求、自私、懒散以及那些无尽的争吵相伴,她只与平和的内心、真诚、善良、俭朴以及对美的追求为伍。

许多人在聚集财富的时候,抹杀了自己享受这一过程的乐趣。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他很有钱,但却无福消受。”

有些人想在这个悲惨的世界中找到幸福,但幸福本身却不是他们这样能够找到的。  幸福不会赞赏不符合道德行为的人。所以自私的人,永远难以品尝到幸福的甜美滋味。自私的追寻者只会两手空空,因为自私与幸福从来就不能并存。

即使是富甲一方的人,自私地追求幸福都无异于缘木求鱼。因为自私并非是持久满足感的组成成分。任何人都不会喜欢自私的行为,因为这违背了人性的法则。所以,我们的内心时常会鄙视自私的行为。

只有对高尚事物具备客观而正确的认知能力的人,才能在生活中获益无穷。在生活的点滴中,若是能够珍惜生活的每个瞬间,无疑会增添无穷的幸福感。许多人无法享受真正的幸福。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学会如何去欣赏什么,只是简单地沉湎于感官刺激的快乐。

我们会发现,失望而归的幸福追寻者无非是以下几种人:一心只想着自己的人;一心只想找乐子的人;一心只想满足私欲的人。幸福其实是双向的,只有一心为善、为人着想,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其实,人的最大自我欺骗,就是在人生的青春年华中,忽视家庭,牺牲友情,忘记自我学习,丢掉所有值得珍惜的东西,一心扑在事业上,想这样找寻幸福。啊,这真是痴心妄想!

如果人们将自身的能力与机会都转化为金钱、财富,因而忽视了物质之外的幸福,那么,等到发达之后才去享受幸福,他就很难重新唤醒已经萎缩的领悟幸福的脑细胞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们对幸福的感受,取决于他之前对生活、对幸褊的定义和态度。在他从商场或官场上退下来的时候,他会发现,大半生养成的习性是非常难改变的。

如果你没能让自己欣赏美好、善良与真实的能力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那么,你就会像中年的达尔文一样,因为发觉自己失去了对莎士比亚与音乐的感知欣赏能力而无比震惊。

许多人都是以牺牲感知幸福的能力为代价去追求幸福的,这种追求方式本身已经将享受幸福的能力扼杀了。你可知道,这种追求途径是错误的,就像一个财迷心窍的罪犯,认为犯罪有助于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一样,偷窃的行为让他自觉得意,甚至在他杀人的时候,内心都觉得自己是在干掉一个通往幸福之门的天敌,没有半点内疚。

如果我们鄙视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就不可能有什么幸福感。当一个人心怀怨恨、嫉妒与烦忧之时,你说他能获得幸福感吗?所以必须要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才有可能感知幸福。因为,金钱与感官刺激都不能让人享受真正的幸福。即便在最为恶劣的环境中,只要我们内心无愧,就可感受到幸福暖流的涌动。若是没有了那颗无愧之心,即便是他可以满足世俗一切的欲望,也只能郁郁寡欢而终。

富基埃·坦维尔,法国恐怖统治时期革命委员会的审判官说,当自己看到那些贤人、勇者、青年人、老人家被处决时,心里油然而生的是无限的快感。据说,某位犯人最终无罪释放的消息会让他非常愤怒,而严酷的宣判词却可以让他“快乐一番”。在办公室里,看到对不幸之人的处决时,他那颗麻木的心灵才会获得一点儿快感。正如他所说的那样:“那个场景的确带给了我无限的乐趣。”P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趁未老做快乐的自己--如何停止焦虑找回幸福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奥里森·马登
译者 夏杨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81977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49.7-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8
14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