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拉开了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序幕。此后,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改革措施,投入了大量资金,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等机构先后进行改革。农村金融市场开放迈出了重要步伐,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的产品和抵押方式等创新也层出不穷。
到2013年,这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取得了很大成绩,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更有大量经验教训需要总结。我们认为,在这个时点上,有必要认真梳理、回答三个问题:这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改革的实际效果如何?下一步改革如何进行?作为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谢平、徐忠编著的《新世纪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研究》汇编了我们新世纪以来对农村金融改革的五篇研究报告和论文,其中前四篇均已公开发表。
《新世纪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研究》由谢平、徐忠编著。
农村金融是支持和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但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最薄弱环节。2003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拉开了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序幕。到2013年,这一轮农村金融改革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取得了很大成绩,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更有大量经验教训需要总结。《新世纪以来农村金融改革研究》汇编了我们新世纪以来对农村金融改革的五篇研究报告和论文,目标是梳理、回答三个问题:这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改革的实际效果如何?下一步改革如何进行?
第一篇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2001年)
一、合作制要不要坚持?
二、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要兼顾解决农村金融体制一揽子问题
三、农村信用社组织模式是否需要全国统一?
四、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体制选择
五、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多元目标冲突
六、如何看待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
七、破产约束失灵和道德风险
八、如何理顺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的关系
第二篇 农村信用社改革:我们做了什么?我们还需要做什么?(2006年)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与“花钱买机制”
二、资料来源
三、农村信用社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改革试点的实施
四、农村信用社的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
五、农村信用社的绩效
六、支持“三农”与农村信用社改革
七、农村信用社的监督和管理
八、农村信用社改革方案总体评价
九、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
十、初步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三篇 大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模式研究(2010年)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分析
四、实证分析
五、小结及政策建议
第四篇 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2006年)
一、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
三、金融支农的实际效率
四、政策建议
第五篇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十年得失(2013年)
一、农村金融改革历史回顾
二、2003年后的农村金融改革实践及评价
三、农村金融改革的评价与分析
四、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农村金融论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