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在新文化史的研究路径上力图描述和复原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建构过程。作者宇文所安认为,一般文学史上对汉魏诗的权威而稳定的叙事实际上是齐梁时期在对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复制”基础上的重新建构。因此,本书的研究对象并非古典诗歌本身,而是诗歌文本的历史变形和其“内在运作机制”,目的是打破对中国早期古典诗歌刻板固化的文学史认知,探寻原本修辞等级低俗的诗歌如何被保存下来,并成为“古典”。
图书 |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精)/宇文所安作品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在新文化史的研究路径上力图描述和复原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建构过程。作者宇文所安认为,一般文学史上对汉魏诗的权威而稳定的叙事实际上是齐梁时期在对古典诗歌各种形式的“复制”基础上的重新建构。因此,本书的研究对象并非古典诗歌本身,而是诗歌文本的历史变形和其“内在运作机制”,目的是打破对中国早期古典诗歌刻板固化的文学史认知,探寻原本修辞等级低俗的诗歌如何被保存下来,并成为“古典”。 内容推荐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由宇文所安编著。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展现了文学研究不那么可爱的一个方面:研究诗歌的内在运作机制,以及它的断片是如何被挑出来,组合为一个美丽的整体。 “西方”学者和东亚学者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惯,也即将文本当作其创作时刻的本来状态对待。但在理解早期诗歌中没有比这更加误导的观念了:早期诗歌是一个存在于复制状态中并通过复制而为我们所接受的诗歌系统。知道和传播诗歌的人、表演诗歌的乐师以及后代的抄写者和文学选集的编者都会对它们进行复制。而在复制的时候,所有这些人都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改动文本。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改动的痕迹常常十分明显,诗歌的扩张和缩短都有较大的自由度。 目录 第一章 “汉诗”与六朝 第二章 早期诗歌的“语法” 第三章 游仙 第四章 死亡与宴会 第五章 作者和叙述者(代) 第六章 拟作 附录 一 作为体裁名称的“乐府” 二 音乐传统 三 选集和五言诗 四 “晋乐所奏” 五 话题的例子:“人生苦短” 六 “古诗”中的《诗经》:一个个案 七 模拟、重述和改写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精)/宇文所安作品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宇文所安 |
译者 | 胡秋蕾//王宇根//田晓菲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8048066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02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71 |
出版时间 | 2014-03-01 |
首版时间 | 2014-03-01 |
印刷时间 | 201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2 |
CIP核字 | 2013274116 |
中图分类号 | I207.2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7 |
宽 | 154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