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奔向湄公河--从滇西南到老挝/走遍亚洲自助旅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沿着漫长的滇西南国境线,跨过史迪威公路,穿越秘地阿佤山,从磨憨出境,一路向南,赶赴那一场与佛的约会……

小重山编写的这本《奔向湄公河——从滇西南到老挝》将以闲适的散文笔法,辅以图片,带你浏览湄公河沿岸,从滇西南到老挝一路上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和历史人文。

内容推荐

《奔向湄公河——从滇西南到老挝》作者小重山沿湄公河自驾游,采用游记的形式,详细描述独自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行走时间和路线为脉络,配以图片,再现了滇西南的大理、腾冲、瑞丽、芒市、龙陵、镇康、沧源、澜沧、孟连和老挝万象、万荣和佛都琅勃拉邦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和历史人文,着重讲述该地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和风土人情,如腾冲抗战、龙陵战役等多年尘封的一页。作者用冲淡散漫的笔法,今古对照、情感真挚,展现一种纯净自然、浪漫写意的生活,字里行间真实流露旅程中的喜怒哀乐,以及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思考。

《奔向湄公河——从滇西南到老挝》中附有知识点和旅行提示,对以后的旅行者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目录

大理:蓝波兴洱海 白雪点苍山

腾冲:烽火高黎贡 边城腾越州

瑞丽:烟花边地色 春酒国门香

芒市:阿鸾初报晓 孔雀欲开屏

龙陵:众人歌盛世 唯我祭龙陵

镇康:镇康无风景 果敢有遗民

沧源:人出司岗里 春来阿佤山

澜沧:一个仙人洞 几家拉枯人

孟连:傣城风物在 刀氏木楼空

万象:佛种檀香木 人归月亮城

万荣:我欲题山色 谁来钓水声

琅勃拉邦:河声开斋鼓 日色染僧衣

试读章节

离开崇圣寺,沿214国道(大理到丽江)前行十几公里即到喜洲镇。喜洲东临洱海,西枕苍山,距今有1000多年历史,属南诏古城,当时是军事要塞,也是佛教和商业贸易重镇。喜洲也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原为大理河蛮的城邑,隋朝名将史万岁曾驻兵于此,因而称“史城”或“史赕”,唐时南诏王筑宫殿于此,时称大厘城,当时已是“邑居人户尤众”,为南诏时期“十睑之一”。传说南诏国君经常离开王都,携全家到此小住。

喜洲镇确实是保存比较完好的白族村落,村子外面现代化的商业文明尚没有完全侵入。当点苍山收去晚霞的最后一缕光芒时,镇子里便愈发显得安静,只有人家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在慢悠悠地飘散着,飘散着。我慢慢进了村子,东拐西转,着实费了一番工夫,才找到一家叫“杨家祥云居”的客栈,是典型的白族民居,对面有个小学,可以停车,便喜滋滋地安顿下来。

客栈的主人姓杨,是恬静娴雅女子。没有司空见惯的生意人的狡黠和计较,眉目间的笑意让人倍感温暖。攀谈中我得知小杨曾在深圳工作。因为她心爱的人留守故乡。所以最终回来经营家庭事业。我没看到小杨的爱人和孩子,只见过她的爸爸妈妈。晚餐就是她妈妈的手艺,几样当地的特产,有腊肉、土鸡蛋、素菜、饵块之类,算得上是物美价廉。印象中,喜洲小杨家的食宿是我旅途所见性价比最高的了。

老舍曾在《滇行短记》中说:“喜洲镇却是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的剑桥,街旁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有图书馆,馆前立着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贴金的!有警察局。有像王宫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画栋。有许多祠堂,也都金碧辉煌。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一座市镇。真是世外桃源啊!”

我没去过剑桥。看老舍描述,和喜洲相若,倒出乎意料。相对于外面世界“赶英超美”的势头,喜洲的发展并不算太快,原野依旧,老屋犹存。可谓:田陌纵横,屋舍俨然。

白族民间建筑,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等白族聚居区为众,多为两层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呈前出廊格局。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山墙屋角习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

大概为了经营之便。小杨家的院落与传统的白族民居略有不同。小楼共三层。三楼阳台尤其空阔,可作观景台,远眺喜洲镇,目极苍山洱海。小杨的父亲年过五旬,是能工巧匠,能做一手漂亮的木工活。小杨说,她家的房子系父亲一手造成,屋檐窗户漂亮的木雕艺术都是她父亲的杰作。实际上,小院还在不断添加新的内容,我看过后院里的工具坊,里面有许多半成的雕刻作品散发着木头的气息,似襁褓中的孩子,嗷嗷待哺,急于成器。

我见过北京端庄方正的四合院,徽州傲然昂首的马头墙,苗家竹木结构的吊脚楼,客家粮仓似的围屋,开平堡垒一样的碉楼,陇东冬暖夏凉的窑洞。而在喜洲,充满水墨情韵的民居群落,整齐坐落于石头巷子两边。不论三房一照壁,还是四合五天井,独具特色的造型,几近完美的结构,庄重雄浑不失轻巧灵透,古朴典雅不乏自由洒脱。照壁和山墙上的粉画、墙头的石雕、屋檐和窗子上的木刻。都让人叹为观止。尤其大门的两侧,镶有天然的大理石,山水纹路,栩栩如生。徐霞客说:“故知造物之愈出愈奇,从此丹青一家,皆为俗笔,而画苑可废矣。”

第二日早起,依小杨的指点骑了她家的自行车去看洱海的海舌。喜洲距洱海西岸三五公里,出门东行即可。清晨的村子还沉浸在宁静的氤氲里,田埂上早起的人,脚步轻轻,即使摇尾的狗儿,也悄无声息。小路两边田陌纵横。葱绿的大豆、茁壮的蚕豆、浓密的土豆,毫不掩饰它们旺盛的斗志,争先恐后地疯长,茎叶间的露珠儿,似乎说明它们刚刚经历过一场激烈的赛事。

天蓝蓝,海蓝蓝。山水青睐早起的人,远山空蒙,水面迷茫,波平如镜,烟波无际。靠近岸边的水里有稀稀疏疏的树木,倒影在迷蒙的水面上,似线条疏朗的钢笔画,有几只渔船正向树林深处摇去,如梦如幻,山水欺乃,不觉痴了,甚至一时忘记按下相机的快门。我喜欢极了这种线条分明的山水,真想钻进去,成为其间的一个元素。

洱海是高原明珠,系西洱河断陷形成的构造湖,东面多崖壁,北西南三面为沙洲。古称叶榆水、西洱河,形如人耳。据说湖底有一棵硕大的玉白菜,碧玉般的湖水来自玉白菜心田,所以湖水清澈、沁人心脾。当地人称之为母亲湖,倒也名副其实。洱海月是苍洱四大名景之一,因为有宝镜沉底,金盆镇妖,是以光华四射,不过要在农历的十五夜。《滇西记略》云“日月与星,比别处倍大而更明”,也有说月圆之夜,苍山雪倒影于洱海,与倍大于别处之洱海皎月构成银苍玉洱奇观。看来,我是无缘消受十五夜的银苍玉洱,只得叹一声“银苍看不见,玉洱未曾来”。

旭日初升。霞光斜射,海面上烟水澹澹,波光粼粼。沙滩上有几只搁浅的船。此时显得古老洪荒,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野渡无人舟自横”。再前行,见有几个渔民穿着长及胸口的皮裤在岸边劳作,便蹲下来和他们攀谈。原来岸边有圈起来的鱼塘。因为涨潮,冲走了鱼儿,他们前来打理。从渔网和旧船上繁复的器具来看,这真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

别过渔民,去寻找海舌尖儿。海舌是一绺延伸到水里的陆地,好像调皮的孩子吐舌扮了个鬼脸,与古诗词中“蒹葭杨柳似汀洲”、“肠断白蓣洲”之“洲”相若,或者有与陆地是否相连之分罢?小杨说,喜洲开发了一半,因故停止,海舌卖给一位房地产商,传言要建一座奢华的酒店。与来此旅行的游客想法不同,小杨希望加大开发的力度,届时会带动她的旅馆兴旺发达。而旅人如我们,则希望喜洲少一些商业味儿。能保留一些古朴的习俗和风情。正如文献楼上的对联“莫让文献遗风暗消在新潮流外……但愿妙香古国常住于大世界中”,发展与保护存在着天然的矛盾。

P14-19

序言

微雨初晴,带着花香味儿的东风软绵绵地吹过,室内潮湿的空气便有了泥土的芬芳。窗外的英雄花开得正闹,仿佛一树跳动的火焰;老榕树新生的嫩叶,闪着亮绿的流光。一片黄叶掉到遮阳棚上,滴溜溜打个旋儿。随即轻飘飘地滑落到地面。

花城的春天柔媚绮丽,欲笑还颦,像风情的女子,总能撩拨到您的某一根神经。

整理完相片和票据,心潮起伏,思绪又被拉回到漫长曲折的西南边境和风情旖旎的中南半岛。大理的钟灵毓秀、喜洲的水墨情韵、苍山斑驳的雪意、洱海疏朗的柳影、双廊精致的屋舍、国殇墓园的英灵、腾冲火山的记忆、和顺壮阔的文澜、瑞丽绚烂的烟花、滇缅公路的过往、黎明之城的佛迹、龙陵抗战的烽火、南伞镇的遗民风潮、司岗里的创世史诗、拉祜族的芦笙恋歌、娜允镇的傣家风情、月亮城的兴衰成败、湄公河的归帆争棹、南松河的落日山色,以及琅勃拉邦南传佛教秉承千年的习俗……

所有的风景和故事,像重新回放的慢镜头,让人如醉如痴,如梦如幻。这是一条尚未被商业文明完全侵蚀的路线,昔日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滇藏茶马古道在此交错纵横。行进在这条线上,沿着石板路上马帮留下的踪迹,一路向南,奔向湄公河,甚至可以遥想当年“南掌”王朝进贡大清帝国的辚辚车马辗过中南半岛的景象。或者寄情山水,放浪形骸;或者俯仰古今,祭奠英灵;或者把酒国门,漫谈风月;或者指点成败,感慨兴亡。

有人说,记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其实,生活就像数码相机里的记忆卡,从头至尾,我们总是在不停地拍摄。不断地存储新的内容。每一次旅行,都会增加一些不同色彩的内容。我们所希望的,无非是不要让太多的废片充斥其间,或者在翻阅老照片的时候,尚能够记得些虚化了的背景。而每一次旅行的记忆,铺设成我们生活的轨迹。

但是,生活是立体的、多元的,并不都是由简洁的线条组成。人类骄傲地站在地球上,高唱岁月的赞歌;人类孤独地站在地球上,感叹着来日无多。这是一个充满浮躁和欲望的时代,我们生活在利益至上的社会里,传统的道德观念正被来势汹涌的功利主义所代替。我们无法抵御心中的贪婪和欲念,我们的灵魂,在咏唱的诗句中变得污秽不堪。我们站在古老的文明面前,呼喊着、咆哮着、诉说着苍白无据的正当理由。

既然不能诗意地栖居,不妨扔掉背上的十字架。姑且去追寻心灵的归属,描摹生活中最亮丽的色彩。因为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于沿途的风景。贴近自然,才能呼吸三春的气息;融入江河。才能沐浴仲夏的温柔;采摘硕果,才能品尝秋天的味道;经历霜雪,才能感知冬日的萧瑟。

旅行是地理学、是建筑学、是历史学。旅行是美学、是文学、是艺术。旅行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旅行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翻越关山,走尽春秋,踏过北地的朔雪,拾尽南国的繁花,饱览异域的风情,我们才能参透人生的真谛。

走出户外,才知道世界是多么美好。寄情山水,追求一份纯粹简单的快乐,并不是消极的人生。旅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深思熟虑,做个长途的旅程;抑或随心所欲,背包上路。采菊东篱,可见悠然南山;把酒黄昏,自有暗香盈袖。或远足,或郊游,寻山问水,吟风颂月。“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所以,如果您心在远方,就背上行囊出发吧。在路上。寻找生命的底色,探求生活的本质,把远方气象高远的风景和无所羁绊的故事塞到行囊里,将自己变成一本奇趣的书,让别人来阅读。

或者,即使您不愿意跋山涉水、栉风沐雨,也一定要看看别人的旅途。那么。现在就和我一道环行滇西南、奔向湄公河。

小重山于花城  2012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奔向湄公河--从滇西南到老挝/走遍亚洲自助旅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小重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619889
开本 32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7.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9
15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