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卢瑟经济学
内容
编辑推荐

穷人的《国富论》,经济学中的《君主论》;穷人看钱途;资本主义内生不平衡性;对市场的另类解读;经济学的通俗演义;暴力建立规则,市场登台唱戏;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博弈力量决定市场中的分配结果。《卢瑟经济学》由安生著,用另类观点分析经济危机,间杂地叙述了资本之间的兼并,产业资本和土地资本的对抗。并让弱势群体尽快熟悉经济学要义,好及时面对经济危机做好应对之策。

内容推荐

《卢瑟经济学》由安生著,是一本穷人必须了解的经济学,多数人为什么越来越穷?多数人越来越穷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件事情,有什么必然关系?如何解构现实中的经济谜题?《卢瑟经济学》详解了欧美经济危机之根源或渊薮,剖析了从泡沫到崩盘的经济逻辑过程。您有权利知道自己贫穷的真相!世界是场生存游戏,睁开你的双眼,看清经济学的幻境与人类的未来,这是看清世界的第一课。《卢瑟经济学》还探寻了权利与繁荣的秘密联系,并帮你构建与当前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个人策略体系。

目录

楔子

开始的话: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经济与信仰:经济学的阶级性

经济学的教义:阶级利益在经济学中的反映

魔教的来历:经济学的历史传承

卢瑟的信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1章

资本的危机:几种经济危机的解释

经济黑死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

绝育集中营:马尔萨斯的“绝对人口过剩论”

谁说卖不掉:萨伊定律与“产品过剩”

自愿的失业:新古典对失业问题的解释

公器私用的凯恩斯主义

圣骑士:弗里德曼打了个补丁

小资有话说:中小资产阶级对经济危机的解释

本章小结

第2章

资产的属性:资本“魔鬼”的罪与罚

暴力的兄弟:资产与暴力的关系

熙熙攘攘为利趋往:资产运动的目的

帕累托最优:资产运动的极限状态

多收了三五斗:资产优势在博弈中的趋利避害功能

通天塔:财富集中与社会分化

小猪跟着大猪跑:大资本对中小资本行为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3章

切大饼:社会总产品在各个阶级之间的分配

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

拉锯战:争夺社会总产品分配份额的博弈

劳资博弈:剩余价值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财富之母:剩余价值中的地租部分

金融为王:金融在社会总大饼分割中的份额

元要素:暴力在社会总产品分配中的作用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产与实现: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与销售的过程

必然的恶果:消费不足导致经济危机的必然性

蟹堡王:再生产循环

自然失业率:简单再生产循环的就业率

卢积累与扩张:扩大再生产循环

大崩溃: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

不患寡而患不均: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长期停滞

本章小结

第5章

垄断帝国:垄断资本主义

春去春回来:经济危机的复苏过程

你死我活:资本的内部兼并

超级帝国:垄断企业对经济的统治

统一战线:产业垄断资本与金融和暴力的联盟

人造饥荒:垄断资本抑制产能获得最大利润

无尽的冬天: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长期的经济停滞

终极征服者:帝国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张

物极必反:垄断资本主义的最终趋势

本章小结

后记

试读章节

经济与信仰:经济学的阶级性

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应该超越政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应该是统一的,不同历史时期,应该有统一的经济学。其实每个阶级都有每个阶级的经济学。哪个阶级掌权,哪个阶级的经济学就流行。

我们所能确定的是,人类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产,利用生产工具,获得一定产品,然后这些产品在全社会分配,用于消费或投资。至于这些产品为什么这样生产,这样分配是否合理,这就需要有人来解释。

当某人饿得要死,旁边的人撑得要吐的时候,怎么能让快饿死的人安心呢?这时就需要有一个权威的力量告诉他,你饿死是上天的安排,是因为你自身的原因没有获得上天的赐福。那个撑得要吐的人由于种种善行,获得上天的垂青。所以,你不应该嫉妒撑得要吐的人,不应怨恨社会,不应考虑现有的分配方式,不应该有任何“非分”的想法,而应该不断按照上天的意志躬身自省,争取早日获得上天的赐福。

这就是宗教的作用。

问题是,有人不信宗教,而且随着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不那么好欺骗了。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理论出现,这个理论要能让饿得要死的人自惭形秽,安心当牛作马,能让撑得要吐的老爷们心安理得。这种理论就是经济学。

所以,经济学也是一种统治工具。

同样一门基督教,大家都承认上帝的存在。但是,都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解释。教皇是上帝的代言人,君王的权力来自上天,这是一种解释。每个人只要相信上帝的存在,就都有权解释宗教,这也是一种解释。两者都认同上帝的存在,却对解释权有不同的阐释。上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解释。如果教皇是上帝的代言人,那么教皇就是上帝。如果每个人都有权解释,那么人人都是上帝。

怎么能把思想统一起来呢?就需要宗教裁判所。所以,最终的解释权,还是要和暴力结合,尽管许多时候铁腕隐藏在天鹅绒的手套里。换一个角度,看哪种价值观流行,什么分配理论流行,就知道大约是哪个阶级在掌权。

回到经济学。经济理论数不清,经济学家车载斗量,各种论文浩如烟海,让人眼花缭乱。实际上,用阶级利益一划线,立即一目了然:符合地主阶级利益的经济学、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符合金融资本家(也就是食利者)利益的经济学、符合官僚利益的经济学等等。  经济学中,价值的概念如同物理中的力的概念,是最基本的概念。力的存在才能解释物体运动,价值存在才能解释一切经济行为。大家都承认价值的存在,对价值的解释五花八门。不同阶级掌权,对经济的解释就完全不同。

曾经有一个金融学硕士向我抱怨,经济学中价值的概念太复杂,只能死记硬背。我说,你换个方式去看,其实就很简单了。

大地主掌权的时候,流行的经济学就是重农主义,产品的价值都来自土地。大地主嘛,当然要把自己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中国没有重农主义,中国有五蠹之说,商人是五蠹之一。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里,也排斥商人,因为农业为主的经济,地主和自耕农必然反对要和自己分一杯羹的商人。

商人地位高,流行的经济学说就是重商主义,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在那个时代就是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到亚当-斯密的时代,新兴资产阶级要挑战贵族(封建地主)和僧侣,这个时候就要提出自由市场和劳动价值论。在自由市场条件下,社会充分分工,社会财富就能极大丰富。劳动创造价值,商业促进流通,大地主和僧侣都是白吃饱。

到马克思的时代,工人阶级要造反,于是坚持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干得最多的必然是工人,资本家虽然也劳动,但是凭什么拿那么多啊?资本家拿得多,不是因为他们干得多,而是因为他们拥有资产剥削工人。所以全世界无产阶级要联合起来,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奈尔(“共产主义”的翻译)就一定要实现!

资产阶级利用无产阶级斗倒了大地主阶级,就要让经济学为自己辩护,要让工人安心。这就需要新的价值论替代劳动价值论,于是就开始青睐边际效用价值论。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用的,都是稀缺的,资本家拿出资产,工人提供劳动力,资产比劳动力稀缺,所以资本家分大头,是理所当然的。每一样自愿交易都是互利互惠的,都是有利于增加双方价值的。工人获得的少,是因为工人的劳动力不值钱,没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斗地主的时候,是劳动价值论;坐天下的时候,是边际效用价值论。此一时,彼一时。夺权与掌权的过程需要不同的价值论,于是经济学就不断的进化。当然,也可以说是退化。

一般来说,统治阶级都喜欢边际效用价值论,而被统治阶级都喜欢劳动价值论。劳动者创造了社会总产品,这些总产品在各个阶级之间分配,垄断核心资源的人获得最大的分配份额,这是生产与分配的过程。区别是对这个过程的解释。如果是边际效用论,那么垄断核心资源的人提供了稀缺的资源,自然有资格获得最大的份额。如果按照劳动价值论,那么垄断了核心资源的人往往游手好闲,并不参与社会产品的生产过程,或者作出的贡献有限,但是因为他们垄断了核心资源,所以可以分到大部分的产品,比如地主和掌握暴力的贵族,但是他们却有资格获得产品中的绝大多数。或者,即使参与生产过程,获得的收入也与他们付出的劳动不成比例。这时如果用劳动价值论,显然会推导出他们是寄生虫的结论。提出水和钻石价值对比理论的约翰·劳,本人就是职业赌徒,很长一段时间靠赌博的收入过日子,他自然不会承认自己是游惰阶级。反过来,被统治阶级日夜劳作,勉强糊口,自然愿意接受统治阶级都是寄生虫的结论。

两种价值理论激烈争论是表象,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则是本质。那些说经济学发展了,所以边际效用论替代了劳动价值论的人,完全不了解边际效用论和劳动价值论的萌芽几乎是同时诞生的。封建地主阶级和高利贷者要用边际效用论为自己寻找合法性,产业资本家则用劳动价值论为自己的武器抗衡边际效用论。最终,资产阶级占据了统治地位。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于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开始捡起封建地主阶级和高利贷者的理论作为自己的辩护武器。不了解价值理论变迁背后的社会变迁,才会说出“经济学发展了”之类的话。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基础,如同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价值理论,这就如同不同的宗教信仰对善行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我们能确认的创造财富的过程是:一些人在一定条件下生产一定产品。至于怎么解释,就要看谁掌握话语权。无论哪个阶级,都要把自己解释为创造价值的阶级——没有哪个阶级会把自己解释为寄生虫。

再比如,不同的经济学,对最终理想社会的解释也不一样。大地主阶级奖励耕战,抑制商品流通,也就是重农抑商,追求的是编户齐民的社会;大资产阶级追求的社会,是大资产阶级高高在上,其他阶级老老实实贡献剩余价值的社会,所以要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发挥最大价值,提高效率,实现帕累托最优;官僚追求的社会必然是官僚权力无限扩张、不受约束的社会;社会底层追求的是没有压迫的社会,私有资本消亡了,国家也消亡了。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理想中的社会看起来都无限美好,其实并不像描述的那样,而且是互不兼容的。生活在大地主追求的理想社会,大商人就会很不舒服。生活在大资产阶级追求的社会,劳动者就会很不舒服,因为劳动力是最不稀缺的要素,劳动者的报酬注定很低。反之,在卢瑟追求的社会之中,人们要么按劳分配,要么按需分配,大资本家和大地主的私有财产就不能作为分配的依据,他们必然很不舒服。

这就如同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天堂。甲之天堂,乙之地狱。

不同阶级的经济学在衡量经济行为的尺度上与最终的追求目标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各阶级利益不统一甚至尖锐对立,不同的阶级必然有不同的经济学。于是,稳拿有稳拿的经济学,卢瑟有卢瑟的经济学。认为世界应该有统一的经济学的想法,是很幼稚的。

所以,为本阶级提供理论支持是每一种经济学最基本的功能。每一种经济学的背后,都隐藏着本阶级的诉求。把自己宣传为神圣的科学,不过是自我的掩饰。

认为经济学应该超越政治而统一的人,无非是暗示自己支持的经济学是唯一真理,其他经济学都是歪理邪说。换一个角度看,提出这样观点的人,往往推崇的是现任稳拿的经济学,潜在的目的就是封杀卢瑟和前任稳拿的经济学——尽管他自己未必意识到。

本书既然是卢瑟经济学,就要按照卢瑟的方式解释经济。卢瑟,一无所有,吃苦受累,是出力的一方,按照中国的说法,就是劳力者。既然是劳力者,所以必然认同劳动价值论。

历史上最有名的卢瑟经济学家,无疑是马克思。遗憾的是,马克思死后一百多年,卢瑟虽然震撼了世界,却没有建立起英特纳雄奈尔,卢瑟经济学也发展缓慢。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南斯拉夫著名政治活动家吉拉斯的《新阶级》一书。

P2-5

序言

卢瑟,英语中loser的音译。loser者,失败者,窝囊废,废物也。英国、美国的loser,日本的穷忙族,中国的席丝,基本都是一类人。稳拿,winner的音译。winner者,成功者,胜利者也。卢瑟相对稳拿,从社会地位来看,双方处于社会的两极,卢瑟是社会的底层,稳拿是社会的顶层。从数量来看,卢瑟远远多于稳拿。稳拿与卢瑟,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两者之间则是不太稳的拿和不太卢的瑟。

这个世界究竟是和谐的乐园还是争斗的丛林?人类社会究竟是彼此相亲相爱的大家庭还是等级森严的金字塔?人与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是彼此平等合作互利互惠,还是一部分人奴役另一部分人?这样的世界究竟会如何发展?是安宁、稳定、永恒地存在下去,还是在运动中螺旋上升?稳拿和卢瑟有完全不同的解释。在稳拿的眼中,是安宁、稳定、永恒的美好大家庭。在卢瑟的眼中,是在螺旋运动中不断被重建和破坏的金字塔。

这是一本用卢瑟的眼睛观察世界的经济学普及读物,它描绘的是卢瑟眼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与人并不平等,少数人利用暴力和财产统治多数人。稳拿是统治者,他们靠肮脏的原始积累起家,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的子孙将继承他们的高贵地位和安逸的生活方式。卢瑟不同于稳拿,是吃苦受累贡献劳动力的人,为衣食住行而疲于奔命。从摇篮到坟墓,他们为徭役而生,忙碌一生仅仅温饱。每当他们稍微生活好一点的时候,就要背上更沉重的负担。他们将世代为奴。他们的使命是为稳拿提供劳动力,他们是自由的奴隶,是会说话的牲口,是吃粮食的机器。

《资本论》说明了三件事,解释了三种现象。

三件事是:资本家靠暴力完成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不断压榨劳动拉大贫富差距;资本对财富无尽的追求最终导致经济危机和自身的毁灭。

三种现象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少数人是怎么发家的,为什么他们的发家历程对多数人来说没有可复制性;为什么多数人当牛做马,却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老无所养,少无所依,居无定所,穷忙一生,难以发家;为什么多数人贫穷、少数人暴富的经济模式必然走进死胡同。

本书要尝试说明的也是这三件事情:第一,自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暴力而不是智力,更不是勤俭,是发家过程的决定性因素;第二,稳拿利用产权优势赢得稳稳当当,卢瑟吃苦受累输得一无所有;第三、这样的经济模式最终的注定陷入危机之中。

稳拿的富裕更多的是来自于压榨,这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常识:资本家压低工资,就能增加利润;垄断企业提高产品价格,上下游小企业的利润就要被挤压;地主提高地租,农民的收入就会被挤压;官僚集团提高税赋,非官僚集团的收入就会被挤压。

阅读本书的人要抛弃一切幻想,但他们应充满希望。因为在本书里,现实的世界虽然是残酷而无情的,但是人类社会是螺旋上升的。人类社会的运动可以是主动的,可以是被动的,却不可能不动。其运动轨迹,有时进步,有时反动,从长远看终将是进步的。

最后,阅读本书以前,请做一道选择题:有人当牛做马一辈子,有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种历史上常见的现象是:A.天经地义;B.岂有此理;C.不太合理,却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现实。

一般来说,选择“天经地义”的人和选择“岂有此理”的人往往是社会对立的两极,选择“不太合理”的人则在两极之间摇摆。两类人的矛盾并不是本书造成的,也不是本书所能弥合的。本书只是揭示两者一部分冲突的前因后果。

选“天经地义”的人,你们是稳拿,读这本书只会让你们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为了贵体安康,还是不要阅读的好,本书的内容对你们来说是歪理邪说。更适合你们的是“仁义道德”,或者“自由、公平、竞争、效率和费厄泼赖”。

选“岂有此理”的人,你们是卢瑟,读这本书可以让卢瑟知道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自己。你们虽然在经济上丧失了自由,但是在思想上却不甘心接受稳拿的奴役。希望本书能让你们看到自己早已意识到的却没有归纳总结出来的思想。

选“不太合理,却是不可避免”的人请选择性阅读本书,本书中部分内容让你们有同感,部分内容让你们反胃,请跳过反胃的内容。

本书将分析稳拿经济学隐藏的玄机,剖析资本主义的运转规律,解析为什么多数人永远处于不利的地位,说明经济危机的前因后果,解释经济危机为什么难以治愈,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书中内容以经济为主,却不局限于经济。稳拿为了在经济中取得优势,常常不择手段,但这些手段的绝大多数都不属于经济手段。分析这些手段,自然也不能局限于经济领域。也许有的读者会认为《卢瑟经济学》看似跨界,但他们并没理解阶级社会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经济行为起源于劫掠,从劫掠进化而来。进化的原因,对稳拿来说,是利用私有产权的交易占有别人物质利益的效率更高。

这本书今天能够面世,与许多读者的支持密不可分。他们的处境决定他们对书中的观点心有戚戚然。他们虽然有朴素的感受,却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这本书总结归纳了他们的认识,获得他们的支持。他们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他们在网上推动了这本书的传播,弓l起了出版社的注意。出版可以让这本书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传播。为了能让这本书出版,编辑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在此,深深地向每一个曾经给予这本书支持的读者和为本书出版反复修改的责任编辑表示由衷地谢意。

安生

2012年8月1日

后记

本书参考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希法亭、罗莎·卢森堡、亚当·斯密、李嘉图、西斯·蒙第、凯恩斯、弗里德曼等人的观点,提出资本主义运行方式存在固有的内在不稳定性。工业化时代,生产高度分工,所有产品都需要经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分配取决于博弈能力,少数人分配能力具有自我强化的倾向,多数人的分配能力则不断弱化。消费则与分配能力密切相关,反作用于生产。随着分配能力的分化,必然出现生产能力不断扩张、消费能力不断萎缩的趋势,导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不匹配,最终以经济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必然和固有现象,危机严重程度与贫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发生两次自我扬弃,经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经济危机则由周期性“复苏—高涨—崩溃—停滞”中的定期崩溃,进化为“崩溃一停滞”,即长期性经济大萧条。在国家干预之后,长期性大萧条再次进化为滞胀。分配不均并没有消失,所以经济危机也没有消失,而是不断变化形式。本书的观点是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本在于消除分配不均的现象。由于少数人群过强的博弈能力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所以必须由政府对贫富差距进行主动调节,削弱少数人群过强的分配权或者以财产税(遗产税)的形式征收其多余的财产。

归纳本书大概讲述了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学的政治属性;二是资产的属性及其在市场中的作用规律;三是前人对经济危机现象研究的综述;四是社会总产品分配博弈及各种要素所有者的分配权;五是社会化大生产与价值实现过程;六是资本的内部兼并及垄断资本的出现及垄断资本的运行规律;七是资本在时间维度上的扩张(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八是资本在空间维度上的扩张(资本主义制度下各国经贸关系、经济殖民地);九是工业革命和财政政策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十是以美国经济史简要验证本书观点,认为对资本主义来说,不扩张即死亡,生产过程不过是资本扩张的副产品。这样的经济制度具有内在的缺陷。最终必然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本书的内容以经济为主,但并不局限于市场交易。因为少数个人或团体为了获得优势,维持优势会不择手段。在马克思的时代体现为原始积累,在列宁的时代体现为帝国主义。如果抛开原始积累和帝国主义,必然难以看清优势的起源、决定因素和发展趋势。

本书既然用卢瑟的方式解释世界,必然完全不同于稳拿的经济学。本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运动方式是多方博弈;规律是强者恒强;最终结果是体系崩溃;具体应用是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只有这样的解读方式,才能解析你争我夺的现实世界。

《卢瑟经济学》中没有见好就收的边际效应递减,只有贪得无厌的资本为了追求自我增值不断积聚;没有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其乐融融的和谐社会,只有为了物质利益进行你争我夺的博弈。

《卢瑟经济学》中的社会不是起源于鲁滨逊的小岛,而是“抢钱、抢粮、抢地盘”的血淋淋的原始积累,而鲁滨逊不是主动放弃小农生活去和别人交换,是被强行剥夺了生产资料,不想饿死就要接受资本提出的交易条件。

《卢瑟经济学》中的交易,不是彼此互利互惠,皆大欢喜,而是强者占尽弱者的便宜,把弱者踩在脚下;不是人人平等,而是少数人更平等,不是人人都幸福,而是少数人更幸福,多数人则成为经济上的奴隶。

《卢瑟经济学》中的马尔萨斯、凯恩斯和弗里德曼不仅仅是经济学家,更是僧侣、官僚和资本家利益的代言人。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人类最终的乐土,而是随着财产的集中逐渐走向自己的反面,最终崩溃。帕累托最优不是人类的天堂,而是卢瑟造反的前夜。

《卢瑟经济学》的理论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在头脑中冥想出来的。没有复杂的数学推演,却有很多身边的例子和历史的事件——所有人都参与的博弈,每个人权重不同,怎么可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推导呢?

本书尝试从不同于西方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我们所处的社会,以非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剖析世界,回答以上的这些问题。读完本书,会让我们看到大概了解为什么主流经济学并不能指导经济实践?少数人怎样建立了优势?他们如何充分利用这种优势?为什么会发生经济危机?为什么经济危机难以治愈?资本主义的前途究竟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个loser或者稍微还有那么些正义良知的winner,而且自认为还算爱思考、不愿意浑浑噩噩、人云亦云且对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始终饶有兴趣的话,如果读后有那么些许的如鲠在喉的东西想吐出来的话,这本书能够满足你们,这就涉及到研究卢瑟经济学的意义。

安生

2012年8月23日(于七夕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卢瑟经济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安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48356
开本 16开
页数 25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4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
丛书名
印张 16.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