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复兴之路
内容
编辑推荐

《复兴之路》由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节目组、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编写组编著,一百七十多年的剧变与沧桑,一百七十多年的思考与探索。人们一直在苦苦追寻一个答案:中华民族如何才能从失败与屈辱中破茧而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一段不平凡的道路。《复兴之路》以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为主线,全景式地追溯了中华民族一百七十多年来不懈探索强国之路的伟大历程。这是一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史诗,一本极具深厚历史底蕴和史料价值的精粹集成,更是一本思想性、历史性、可读性俱佳的精品著述。

内容推荐

《复兴之路》由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节目组、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编写组编著,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用三句话精辟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本书按照这一主旨,沿着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之路展开叙述。其中,上篇和中篇记叙1840年至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开之间的史事,下篇叙述十七大之后至今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重大而典型的事件,如北京奥运会、中共十八大召开、习近平视察深圳等。全书由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栏目组与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编写组共同撰稿,全书史料翔实可靠,语言深沉优美,配以珍贵稀有的图片,全方位展示了全球化进程中中华民族复兴的恢弘历史画卷。

目录

上篇 雄关漫道真如铁

一、江山暮色?

(一)悬崖边上的“天朝上国”?

(二)茶叶与鸦片:两种植物与两个国家?

(三)昏庸、无知与谎言导向屈辱?

(四)一纸条约,如何面对后世子孙??

二、山河破碎?

(一)一本书,两种态度,两种命运?

(二)内忧外患激起的布衣之怒?

(三)太平天国,难成太平之国?

(四)踏破山河,终成一曲悲歌?

三、自强难强?

(一)洋务运动——拜“外夷”为师?

(二)骑驴赶马的早期近代化?

(三)仇恨与无知,洋务运动无法逾越的障碍?

(四)狼子野心对日薄西山?

四、帝国挽歌?

(一)戊戌变法难维新?

(二)八国旗帜插上了中国的心脏?

(三)假“立宪”难挽真危厄?

(四)愁看秋雨湿黄花?

(五)武昌起义:丧钟为谁而鸣?

五、风云激荡?

(一)再添国耻的窃国贼?

(二)护国战争:讨逆者怒而奋起?

(三)新文化运动:近代史上的百家争鸣?

(四)五四运动:新青年放声高歌?

六、星星之火?

(一)一个舶来的主义,终成一个民族追随的信仰?

(二)国共合作:“切不可疑神疑鬼”?

(三)北伐:和平、奋斗、救中国?

(四)时代大潮中,人民力量暗流涌动?

(五)苍茫群山中的星星之火?

七、血荐轩辕?

(一)“我们的”苏维埃政权?

(二)长征:逼出来的战争奇迹?

(三)九一八,回响至今的警笛?

(四)在战火中瓦解,也在战火中团结?

(五)留得清漳吐血花——敌后抗日战场?

(六)我以我血荐轩辕——正面抗日战场?

八、历史抉择?

(一)谈判破裂了,但我党满载人心归去?

(二)尽失人心的政权打碎了所有的美好愿望?

(三)大败仗与各种运动共同演绎了蒋介石政权的挽歌?

(四)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中篇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一、重整河山?

(一)《东方红》响起:十月城楼下的欢呼与泪水?

(二)收拾旧河山,建设新中国?

(三)冷战交锋下的抉择?

(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二、“一五”计划?

(一)“三大改造”与强国梦?

(二)伏尔加河上听见长江流水声?

(三)六亿神州尽舜尧:中共“八大”召开?

三、十年起伏?

(一)反右:“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言堂?

(二)“大跃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三)调整思路,自我反省?

四、十年动荡?

(一)全国山河一片红,正是神都有事时?

(二)小球推动大球:中美关系破冰?

(三)伟人离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

五、春天的故事?

(一)复出者的整顿:改革开放的前奏曲?

(二)冰川纪已经过去,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三)“两个凡是”不“凡是”?

(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五)何谓真理标准?

(六)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七)拨乱反正,但是要把毛主席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八)跨越大洋的握手:中美建交?

六、鸡鸣早看天?

(一)小村里的惊天大事:凤阳先行“大包干”?

(二)一声春雷:乡镇企业的大发展?

(三)特区……要杀出一条血路?

七、迈步从头越?

(一)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给国有企业松绑?

(三)“倒爷”与双轨制的时代?

八、疾风知劲草?

(一)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民营经济努力向上的渴望?

(二)上海是我们的王牌?

(三)东方风来满眼春:南方谈话?

九、风破万里浪?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伟大复兴指明方向?

(二)买股票:“赶快寄身份证来”?

(三)中国领导人应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小平归去:一个特别杰出、非凡的人离开了我们!?

十、到中流击水?

(一)东方之珠终于回归?

(二)在金融风暴中崛起?

(三)九八抗洪——那感天动地的集体战斗!?

(四)下岗风潮:“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十一、青山遮不住?

(一)给点阳光就灿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草根的民主新尝试:村民自治制度?

(三)高峡出平湖,西部可放歌?

十二、当惊世界殊?

(一)加入WTO:中国真正走向世界?

(二)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三、沧海横流时?

(一)情系西柏坡,开始新征程?

(二)“非典”!“非典”!大爱中国?

(三)科学发展观:民族复兴的又一指导性理论?

十四、为生民立命?

(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群众利益无小事?

十五、和风谐雨来?

(一)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天路进高原?

(三)科教文化兴,国家民族兴?

十六、谱写新纪元?

(一)连胡会:相逢一笑谈共识?

(二)和谐的世界,负责任的大国?

(三)十七大:身后是波澜壮阔的历史,面前是前所未有的曙光??

下篇 长风破浪会有时?

一、二〇〇八:艰难中开局?

(一)冰天雪地见真情?

(二)人神共悲大地震?

(三)走出金融危机阴影?

二、非凡的成就?

(一)超越东邻: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民主是个好东西:人民民主扩大?

(三)一切都是那么繁荣:文化科技的大发展?

(四)不是乌托邦:民生显著改善?

(五)教育公平:共同沐浴阳光?

(六)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

(七)维护世界的和平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八)中国声音,推动世界和谐?

三、荣耀属于中国?

(一)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二)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三)改革开放30年:这是一个急起直追的中国!?

(四)一个甲子的轮回,世界再次聚焦长安街?

(五)九十周年:回首中共的光荣之路?

四、盛世书华章?

(一)十八大盛会:世界目光汇聚北京?

(二)大会报告:催人奋进,充满希望?

(三)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四)党章修改: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五、 美丽中国梦,伟大复兴路?

(一)不一样的希望?

(二)新起点,新开拓?

(三)美丽中国梦,伟大复兴路??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模式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以高度中央集权为特征的君主专制,还有发达的农业文明,以及沉静平和的精神世界,人们追求伦理道德和内心的安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特质维系了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谱写了一部部“浪花淘尽英雄”的王朝更替史。

但无论王朝如何更替,外敌如何强大,内乱如何严重,中华文明却以其博大和坚韧薪火相传,从未间断,生生不息。中华文明强大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尽管历尽沧桑,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长河的主流。

历史似乎可以永远按照“周期率”演进下去,而无需考虑其他因素。然而,直到公元1492年,随着哥伦布从西班牙扬帆西去,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欧洲的航海家们在利益的驱动下,通过船帆征服了海洋,逐渐联结起了整个世界。人类的舞台因为视野的开拓而广阔,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一个接一个欧洲国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谋求自己的兴盛发展之路。从此开始,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无视逐渐扩展到全球的贸易大潮。伊丽莎白一世时的英国已经声称“左右商业的人左右世界的财富,因此也就控制了世界”。

沉寂的大海日益喧闹,却少了中国人的身影。中国明朝水师七下西洋之后再不见踪影,因为仅仅为了宣扬天朝上国的威严而进行的大巡游实在代价高昂。而且,中国的皇帝们始终认为国家的命脉在农业,而不是商业和贸易。对于世界的状况和其他的国家、民族,“天之子”们缺乏了解的兴趣,在他们的脑海中,中国是“中央之国”,富有四海,其他国家不过是仰“中华上国”鼻息的“蛮夷”,有什么必要去了解他们?

在中国内部,自宋朝开始,程朱理学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发展到了一个极端的程度,而且成为中国统治阶层的指导思想。“存天理,灭人欲”,力图使人消融于对伦理纲常的道德追求中,排斥自然欲望,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四书五经中消耗殆尽,种种的发明被视为有悖伦常的“奇巧淫技”,对世界的新认识被视为异端。即使民间刚刚出现一点新见识的萌芽,也在统治者的高压和文化钳制下被扼杀。知识阶层的人们尚空谈、轻实用,文化观念日益保守,思想的创造力日益低下。

此时的欧洲各国已开始走出中世纪的阴影,先后进行了文艺复兴运动和科学革命,一系列新知识、新技术被逐步推广。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科学精神日益得到推崇,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理性的发展,从而为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17世纪初,莎士比亚在戏剧中极富预言性地高喊:“人们可以支配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受制于人,那错不在命运,而在我们。”他的戏迷——伊丽莎白女王并没有因他说出戏剧对白“脆弱呀,你的名字是女人”而龙颜大怒,更没有兴起文字狱把莎士比亚送上断头台。倒是40多年后,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议员克伦威尔把他的国王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欧洲舆论一片哗然。

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没有引起中国的一丝一毫反应。中国正忙于又一次政治大轮回,大明王朝的末代皇帝在北京煤山(今景山)自尽,清兵入主关内,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是两个在性质上完全不同的事件,中国是传统式的改朝换代,正是百代犹行秦制度,而英国则是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确立开辟了道路;中国换了一个“坐天下”的姓氏,而英国换了一种国家管理和发展的模式;一个仍停留在封建社会,而另一个已经迈进了近代,并向着现代飞奔。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1689年,英国人第一次选举产生了自己的国王威廉三世,君权不再神授,而是民授,“朕即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率先结束了。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与这一事件相提并论的是牛顿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人类站在了“现代”的门槛前,而牛顿头上的光环甚至超过了一个真正的君主,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在中国,金圣叹已经死了26年,这位著名才子因反对地方官刑讯逼粮的恶行,和100多位学生、1000多名百姓到孔庙大哭,却被视为冲撞了祭奠顺治皇帝的仪式,最后被斩首示众。

P3-5

序言

2012年11月2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基本陈列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过去,展望未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何实现?

2007年11月,一部由中国电视人用影像梳理中华民族近代历史的六集历史政论片《复兴之路》在央视二套黄金时段首播,2008年3月,央视一套重播。由此引发了人们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思考与探讨。一个关注大国崛起、期盼民族复兴、探求强国富民之路的时代课题引起人们强烈的共鸣。

当年与纪录片同名同步推出的《复兴之路》系列图书出版后,社会影响广泛。2010年11月被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列入“向党员干部推荐的第三批学习书目”。

为适应时代需求,中央电视台、人民出版社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通力协作,在原版《复兴之路》系列图书基础上,对全套图书进行精编,力图更深入地探究中华民族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阐释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图存的探索之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本书也力求准确阐释党的十八大主题和历史性成就,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内涵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我们知道,一百七十多年来,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历史事件众多,见证历史发展、参与历史变革的中华人物不胜枚举,如何透过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解读历史、理解历史,特别是从何种角度理性审视这些历史事件,如何重新观察并发掘历史人物的价值,就显得至关重要。比如,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八大王”因“投机倒把罪”而被捕后又得以平反的故事,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社会一个比较典型的个案,八个普通的中国人,他们的命运与国家发展的历程连在一起,他们的经历,反映了当时中国在摸索中创新路的时代特征。全书正是在叙述大量真实而生动的历史事件的基础上,阐释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一个时代的课题。

用历史感悟未来。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

书评(媒体评论)

◆在外国人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中,大清“天朝上国”的迷梦被击得粉碎,与之相伴而至的是一系列的失败、愤恨与迷茫……那些写满屈辱与伤痛的岁月,不仅是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创痛,也是中国走向复兴的起点……

◆华夏毕竟有志士!先贤们没有沉沦,他们警醒,他们反思,他们历经坎坷与磨难,义无反顾地挑起历史的重担,举起了民族复兴的猎猎战旗。

◆ 中国人,一次次迎击,一次次反抗,一次次探索,一次次拼搏;他们奋力走出晦暗的岁月,他们一次次实现伟大的转折,他们谱写民族复兴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在他们的奋斗中日高日上,终于昂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穿越波澜壮阔的历史,带着超越时代的荣光,我们今天向新的历史高度迈进;中华民族在伟大的复兴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复兴之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央电视台复兴之路节目组//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编写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116051
开本 16开
页数 4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19
丛书名
印张 3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