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江南(家族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浙江卫视编写,钱文忠主讲的《江南(家族传奇)》不仅叙述历史人物的掌故,也有意识地通过讲述展现相关时代的历史精华,利用全方位的“电视语言”,结合外景视频短片、三维动画、资料实物考证等多种手段,深度描绘和剖析历史细节,不避讳阐发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观点和见解,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并力争由此将江南山水风光背后的文化脉络织成一张巨网,生动有趣、具体而微地表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内容推荐

浙江卫视编写,钱文忠主讲的《江南(家族传奇)》追溯和认识家族的由来,着重探寻世族起源,了解其移居变迁,并重点介绍世族中的传奇人物故事,探寻家族文化兴衰背后的历史内涵,从而透视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江南(家族传奇)》兼具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全面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和正确引导观众的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录

海宁查氏(上)

海宁查氏(下)

藏书人家(上)

藏书人家(下)

沪上李家(上)

沪上李家(下)

海上盛家(上)

海上盛家(T)

德清俞氏(上)

德清俞氏(下)

南浔刘家(上)

南浔刘家(下)

南浔张家(上)

南浔张家(下)

上海“地产大王”(上)

上海“地产大王”(下)

吴越钱家(上)

吴越钱家(下)

试读章节

一、海宁望族查氏

那么我们的《江南·家族传奇》就以姓氏为切入点,因为“姓”恰恰就是家族的一种标志,当然本书所涉及的姓氏、所讲述的大家族,并不意味着就代表这个姓氏的整体,而是这个姓氏中比较有名的一支或几支。我们不仅要探寻一个家族的兴衰,更想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乃至江南地区的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脉络。

海宁查家是个非常有声望的家族,它的声望高到什么地步呢?康熙皇帝曾经赐给这个家族一副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意思是说,海宁查家自唐宋以来歙是名门望族,是江南地区数一数二的大家族。可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族。

“查”这个字作为姓,本来常被人念错,但是最近几十年来,大家很少念错,因为我们都喜爱的一位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就姓查。金庸先生原名查良镛,是海宁查氏的第二十二代孙,他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刊行量达三亿多册,并且不断被改编成电影、电视以及动画作品,华人世界几乎无人不晓。读其书,自然想知其为人,许多人禁不住对金庸先生的出身以及这个家族的背景产生了浓厚兴趣。那么我们就来说说金庸,也就是查良镛先生的家族——海宁查氏。

2004年,著名爱国实业家、海宁查氏第十九代孙查济民先生决心续修家谱,他找到海宁博物馆的地方史研究者吴德健等人,通力合作,开始了这一次繁琐而又庞杂的重修工作。明嘉靖三年(1524)甲申,海宁六世查约第一次纂修海宁查氏族谱,初名为《龙山查氏宗谱》,后改称为《海宁查氏宗谱》《海宁查氏家谱》。清宣统元年(1909)由二十世查燕绪主持第九次纂修《海宁查氏族谱》,共二十四册并刊刻。这次重修就是以此为基础.历时两年半,通过在全国各地查阅资料、寻访查氏后人(金庸先生还为草稿做了修订),海宁查氏家谱续修完成,断裂了百年的家族史被再次连接。家之谱犹国之史,一部厚厚的《海宁查氏族谱》。记载着这个家族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二、“查”姓来源

那么“查”这个字是怎么成为一个姓氏的?为什么会念“zh6”?关于查姓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最流行的一种说法,认为查姓是从别的姓氏改变过来的,这种情况在中国比较普遍。我们现在的姓氏都是从古代少数几个姓氏逐渐衍变而来的。春秋时期。“姬”姓是周王朝的国姓,分封到各地的诸侯就有很多是姓“姬”的。当时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一个诸侯(本来姓姬),到了他的封地,往往就将封地的名称改作自己的姓氏。

春秋周惠王的时候,鲁国鲁庄公之子姬延,被封为子爵,“食采于查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把查这块土地封给了他,他可以享用查邑这块地方的租赋,是这儿的大地主了。于是他“以地为氏”,把自家的姓氏改成了查,姬延就成了查延。现存查氏族谱的记载中,都比较认可这一说法,都把查延看成查氏始祖。

当然这里边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古时的地名用字和现代是不一样的。当时查延食采的查邑的“查”,有写成“槎”(ch6)的,也有写作“檀”(zha)的,前者意思是竹木筏子,后者是指一种野果子。当时的很多古地名都带有木字偏旁。

那么现在使用的“查”姓,又是经历过怎样的更改,才最终定型的呢?这和一位皇帝有关。那就是宋真宗赵恒。

宋代有一部书叫《古今姓氏书辨证》,里面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真宗与查道(龙图阁侍制)语及姓氏,谓日:宜求音之近而美者称之。又问姓所起,引《春秋》会吴于槎以对,自是改之。”

意思是说,一个叫查道的人(那个时候的查姓还不是现在这个“查”字),曾在北宋时期担任过龙图阁侍制,就是侍奉皇帝、管理公文的,他和宋真宗关系不错,时常在一起聊聊家常。有一次,宋真宗觉得这个龙图阁侍制的姓字形不好,读音也隆怪的,就问起了关于查姓的起源。

宋真宗一定是觉得这个姓读起来也不怎么美,所以认为应该改改。如果根据封地易名的这个起源说,那么我们来猜测—下当时的“查”姓是用什么字的,如果是“槎”字,去木则为“差”了,字音、字意当然均不好。如果是“植”字,字音上是挺有特色,但是去掉木字偏旁后的字,字形则很奇怪。

这两个字有一个共同的同音字,那就是山楂树的“楂”字。“楂”这个字去掉木偏旁后,字形不错,再保留通“植”时的读音,这样或许就符合宋真宗对于美雅的要求了。

不管改得有没有道理,皇帝“金口银牙”,查道岂敢不“自是改之”?于是在皇帝的干涉下,“查”姓就定型了。P10-13

序言

浙江卫视系列文化栏目“江南”即将出书了,首先请允许我列出一张名单:

策划监制夏陈安杜防夏燕平

制片人王欣

编导 邱珏

葛临镫

王 蕾

杨圆媛

赵雪妮

朱 挺

摄像 史鲁杭张克鑫曾伟民高国军

导播 叶惠明苏伟华

后期制作陈宇翔杨奕蔡慧

制片主任倪卫良崔彦凯

舞美设计黄颖

统 筹陈亚楠

此外,还有接送我往返沪杭之间的陈志坚、胡建兴两位司机师傅。

这就是“江南”的主创团队。我有幸和很多电视台合作过,然而,我必须说,“江南”主创团队是我遇见过的最优秀的电视团队。我们的合作不仅是愉快的,而且连“美好”都不足以形容,我只能说它是完美的。我想,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会赞同我的说法。能够分享如此珍贵的一份记忆,是我的荣幸。图书装帧会受到各种技术限制,或许不能一列出他们的名字,我则要以最显要的方式列出他们每一个人,不仅因为如果不这么做,我内心不安,而且,我更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向他们表达我的认同、赞美和感激之隋。

我只不过是这个团队的一员,若论为这个栏目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他们中的任何一位都绝不会比我少。之所以由我担纲来写这篇“前言”,绝不是因为我做出了什么特别的贡献,而只不过由于我是出镜的讲述者。如此而已。

近年来,浙江卫视“中国蓝”在竞争空前激烈的电视传播领域内昂首迈向一线。这项了不起的成就,正是浙江卫视独有的文化财富积淀所致。文化品位、人文情怀和精品意识是浙江卫视长久以来坚持并积累的特有品质。

浙江卫视在人文栏目上的投入,在同行业中是不多见的:自2008年起,就陆续推出了《百年越剧》《中国大使》《浙江文化地理》等大型纪录片。2010年3月,更是斥资千万,三年磨一剑,推出了大型纪录片《西湖》。亮相荧屏后,反响热烈,备受关注。

2010年7月,浙江卫视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倾注了更大的力量,致力于jlf昌导生态传播,打造人文经典”,又推出了名为“炫蓝地带”的季播栏目带,希望能在江南文化的基础上,为观众献上一档开阔、灵动的全民文化栏目。

在这样的契机下,“江南”应运而生了。

“江南”第一季《江南·人物传奇》,邀请了我主讲。不少朋友知道,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先后主讲了《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钱文忠解读(弟子规)》等专题。尽管我和浙江电视台—直有合作,彼此很了解,可以减少“江南”前期的磨合时问,但是,我的加盟也注定会使观众朋友将“江南”和“百家讲坛”作比较。“百家讲坛”影响力巨大,在这个背景下,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人都知道,这实际上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尴尬”中,“江南”团队反而寻找到了突破口。

以第一季的《江南·人物传奇》为例,我们不仅叙述历史人物的掌故,也有意识地通过讲述展现相关时代的历史精华,利用全方位的“电视语言”,结合外景视频短片、三维动画、资料实物考证等多种手段,深度描绘和剖析历史细节,不避讳阐发带有明显个人色彩的观点和见解,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传播历史文化知识,并力争由此将江南山水风光背后的文化脉络织成一张巨网,生动有趣、具体而微地表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江南”节目的制作过程中,整个团队花大力气去了解体认观众的真正需求,尊重他们的欣赏趣味,配合当前的热点和“兴奋点”;同时,坚持我们认同的电视品格。2010年9月推出的《江南·人物传奇》之“伊人在水”系列,选取了秋瑾、林徽因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知名女性,全方位地为观众呈现了这些女性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江南·国宝传奇》把着力点放在浙江的文化遗产上,突出对珍贵文物的保护与传承,注重正确历史观的传播和高雅文化的推介;《江南·家族传奇》则追溯和认识家族的由来,着重探寻世族起源,了解其移居变迁,并重点介绍世族中的传奇人物故事,探寻家族文化兴衰背后的历史内涵,从而透视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

我还想特别指出一点,而这,在当下的电视界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我一贯强调应该区分“收视率”和“视收率”。关于“收视率”的问题,我不打算在这里讨沦。我想借此机会,再次倡议在电视节目考核中引人我“生造”的“视收率”。我们应该看重电视节目收视传播的到达广度,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其有效性、落实性。我们总应该有一些高雅的、高品位的、有人文情怀、有价值关怀的电视节目,能够让观众看到、记住、回想,从而能够丰富、提升大家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视”(观看)而后“收”(接收、吸收),这才是有效有益的传播。这样的电视节目是不适合用当下通行的收视率考核系统来评估的。

浙江卫视在日益残酷的收视率竞争的行业环境下,对“江南”几乎没有提出收视率考核标准,这就给这档人文节目提供了宽松的创作环境,使其具备—了,一种不急不躁、戒粗戒野、拒鄙拒俗的雍容舒缓,这是很多电视人、传播人梦寐以求的气度和风格。在这一点上,我要特别向浙江卫视表达我的谢意和敬意。

然而,我们自始至终坚信,“江南”终究会得到社会公正的评价。事实正是如此。

“江南”栏目自推出的近两年时间里,制作播出了近100期节目,正是由于这一份信心和坚持,使它最后成为一档既具有浙江卫视印记,又兼具全国影响力的人文类节目。“江南”在市网、省网乃至全国网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同时也多次得到广电总局《收听收看》的专题点评表扬。

2011年4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授予浙江卫视常规人文栏目“江南”“2010年度创新创优栏目”的荣誉,不仅对栏目进行了表扬,并且向全国广电系统推荐。而这一一次总局向全国广电系统推荐的“创新创优栏目”,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一共只有十个栏巨其中省级卫视更是只有三个栏目得以入选。

总局评价“江南”兼具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在全面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和正确引导观众的价值取向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江南”节目一播出,也引起省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和观众的关注,许多热心观众打来电话,要求购买节目光盘;多家媒体对“江南”栏目做了专题报道,上海和浙江省内的许多专业出版社也纷纷表示有为此节目结集出书的意愿。

这些都让我们由衷地感到欣慰。我们的坚持和努力没有白费,此刻,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恩之隋。

现在,我们将“江南”以图书的形式呈现给大家,感谢大家一路来的关心、支持和厚爱。对于我们自己,则是一份难忘的记}乙和永久的纪念。  钱文忠

2012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江南(家族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浙江卫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935825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6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