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共和国领袖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康之国编著的《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内容包括: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二、求学南开崭露才华;三、东渡日本:在彷徨中看到了真理之光;四、投身于“五四”洪流;五、身陷囹圄;六、异域的斗争;七、从《少年》到《赤光》;八、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九、两次东征主政东江;十、志同道合的伴侣;十一、黄浦江畔的风暴;十二、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十三、打响第一枪;十四、第一次莫斯科之行;十五、隐蔽战线上的硝烟;十六、挽救危局;十七、转移苏区;十八、军事高参;十九、长征路上(上);二十、长征路上(下);二十一、初到陕北;二十二、民族危亡时刻。

内容推荐

康之国编著的《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内容介绍:1911年(农历辛亥年),是清廷的多事之秋,这个腐败、专制、卖国的政权正一步一步走向倾覆。这年的6月,四川爆发了反对清政府把铁路专利权出卖给洋人的“保路运动”。为镇压这次运动,清政府命令端方自湖北领兵进入四川,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时隔不久,武昌却爆发了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说起来。清政府对武汉的控制不可谓不严,因为武汉是当时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革命党人活动的重点地区。但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革命党人在新式陆军中正大量地做着革命工作,新军中正酝酿着反清的武装起义。一起来翻阅《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吧!

目录

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求学南开崭露才华

三、东渡日本:在彷徨中看到了真理之光

四、投身于“五四”洪流

五、身陷囹圄

六、异域的斗争

七、从《少年》到《赤光》

八、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九、两次东征主政东江

十、志同道合的伴侣

十一、黄浦江畔的风暴

十二、在腥风血雨的日子里

十三、打响第一枪

十四、第一次莫斯科之行

十五、隐蔽战线上的硝烟

十六、挽救危局

十七、转移苏区

十八、军事高参

十九、长征路上(上)

二十、长征路上(下)

二十一、初到陕北

二十二、民族危亡时刻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911年(农历辛亥年),是清廷的多事之秋,这个腐败、专制、卖国的政权正一步一步走向倾覆。这年的6月,四川爆发了反对清政府把铁路专利权出卖给洋人的“保路运动”。为镇压这次运动,清政府命令端方自湖北领兵进入四川,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时隔不久,武昌却爆发了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说起来。清政府对武汉的控制不可谓不严,因为武汉是当时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革命党人活动的重点地区。但清政府没有想到的是,革命党人在新式陆军中正大量地做着革命工作,新军中正酝酿着反清的武装起义。

革命党人早在1904年就成立了武汉第一个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一开始就把新军作为进行革命活动要争取的主要对象。

革命党人通过努力,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武昌起义。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第八镇司令部。很快,起义军突破清军防线。湖广总督瑞澄打破督署后墙,从长江坐船逃走。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迅速传遍祖国南疆北域。此时的关东大地,已进入酷冷的冬季,莽莽原野,朔风凛冽,寒气逼人。然而,位于奉天府(今沈阳)的东关模范学校校园里,却是一片欢腾。学校处处都洋溢着爱国主义的热情,具有进步思想的师生备受鼓舞。有一位身材瘦小纤弱、仪表清秀英俊的热血少年,找来一把剪刀,“喀嚓”一声,剪掉了象征清朝臣民的辫子,表示同清朝政府决裂,成为全校第一个剪辫子的学生。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同学也都纷纷剪掉了辫子。这位冒着要掉脑袋危险的少年不是别人,他就是周恩来。

东关模范学校的前身是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成立于1905年。位于沈阳古城大东门外万泉河畔。这是一所在清末“废科举,兴学校”的潮流中办起来的新式小学,既教中国的经书,也介绍一些西方的新学,开设了修身、图文、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英文、图画、唱歌、体操等十门课程。周恩来的伯父周贻赓为了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学习“新知识”,于1910年秋天,将周恩来接到奉天府自己家里,并把他送入这所学校的丁班学习。

在学校里,一些进步的老师经常向学生讲述时局的危急和历代民族英雄的故事,激励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教历史的高老师很富于正义感,经常向学生灌输反清革命思想,慷慨激昂地讲述孙中山、黄兴、陈天华、秋瑾等革命党人的事迹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英勇牺牲的悲壮史实,并向思想进步的学生推荐进步书刊。在国难当头的年代里,周恩来那颗富有感情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了。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的问题。

1911年年底的一天,兼讲修身课的魏校长向全班同学提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此时,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位学生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问,他的回答是:“为明礼而读书。”当魏校长问到第三个学生时,该学生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当魏校长问到坐在后面的周恩来时,他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使校长为之一震,同学们投去惊异和钦佩的目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得多好,它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魏校长没有想到,学校里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一位年仅13岁的少年,为什么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呢?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周恩来小的时候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加上他的家庭逐渐衰落,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冷漠,也看到了那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说起。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周恩来的青少年时代/共和国领袖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康之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75903
开本 16开
页数 18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0
16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