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格(伪善偏见谎言罪与恶的背后)(精)》的作者(戴维·德斯蒂诺)不是哲学家,无意探讨“美德”的定义,但是,正如作者所说的:不管是最具理性之美的理论,还是最为精妙的实验,都不能与真实世界的数据相媲美。本书正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严谨科学的实验,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幅七彩的性格光谱。本书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的各种荒诞不经的行为,都是内心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斗争的结果,而这场斗争却是一场不公平的斗争,它时时被环境、诱惑和情感所左右。
图书 | 隐性格(伪善偏见谎言罪与恶的背后)(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隐性格(伪善偏见谎言罪与恶的背后)(精)》的作者(戴维·德斯蒂诺)不是哲学家,无意探讨“美德”的定义,但是,正如作者所说的:不管是最具理性之美的理论,还是最为精妙的实验,都不能与真实世界的数据相媲美。本书正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严谨科学的实验,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幅七彩的性格光谱。本书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的各种荒诞不经的行为,都是内心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斗争的结果,而这场斗争却是一场不公平的斗争,它时时被环境、诱惑和情感所左右。 内容推荐 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变化的状态;一次欺诈的行为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是个骗子;道德的概念也不能用神圣或罪恶来定义;理性分析和直觉判断都不能总是得出最佳结果;人们所认为的、反应了性格的决定,实际上都是受外力左右所作的,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隐性格(伪善偏见谎言罪与恶的背后)(精)》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严谨科学的实验,展现了一幅七彩的性格光谱。它揭示了人们的各种行为,都是人内心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斗争的结果,而这场斗争却是不纯粹的,它时时被环境、诱惑、情感所影响。 《隐性格(伪善偏见谎言罪与恶的背后)(精)》由戴维·德斯蒂诺等编著。 目录 圣人和罪人:决定我们性格的心理斗争 伪善和真善:为什么不要指责别人 心灵伴侣还是床第情人? 从骄傲到自大:七宗罪中最致命的罪行? 有情还是无情?凝望人心的镜像 公平与信任:黄金法则的百变金身 稳扎稳打还是赌一赌?风险、回报和毁灭 宽容与偏见:为什么有时总忍不住要讨厌“他们” 真色彩在哪里?了解和应对性格的光谱 附录 致谢 实验室要览 译后记 注释 试读章节 2. 伪善和真善 ——为什么不要指责别人 那是2008年情人节的前夜。 “乔治”偷偷地从华盛顿特区一间豪华酒店的侧门溜了出去。浪漫约会地点的一切都已就绪:他已预订了豪华套间,安排好美人的行程,确认香槟加了冰块。他已为这次幽会精心策划了几个小时。对于一个有地位的男人来说,这样的策划倍显这次幽会的重要性。他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追求高尚的理想:严惩各种堕落和腐化,处处保护草根阶层的利益。他对自己说,我所受的压力够大的了,今晚,我要放松一下自己。 他穿过酒店金碧辉煌的大厅,走进电梯,顿时脉搏涌动,等候他多时的浪漫激情将如期而至。然而这位“乔治·福克斯”,其实只用于在五月花大酒店登记的名字,此人的真实身份是艾略特·斯皮策,纽约州的州长;而他约会的对象也并不是他的结发之妻。那晚,斯皮策,这位以讨伐卖淫嫖娼而蜚声纽约、不留余力把成百上千的嫖客送进监狱的州长,自己却成了嫖客的一员。而他,也在这一场轰动的丑闻中出了名,一夜之间,形象和事业皆被毁得一败涂地。 更劲爆的是,五月花大酒店的那晚并不是他唯一的一次滥情、偶尔的道德失守。不,这位反嫖妓斗士是跨国卖淫集团“皇帝俱乐部”的正式成员,他曾花了几千美元和该集团最高等级的妓女鬼混了好几个小时。就是这个人,他曾把伦理和正义作为自己的手下政府的旗帜,还是这个人,曾多次高声谴责美国家庭价值观的倒退。但这位“9号顾客”(艾略特·斯皮策在该俱乐部的代号,后来这个代号因此出了名)在一个月里都将和十年中最富盛名的嫖妓案件牵涉在一起,并且作为“道德伪君子”的典范而垂名史册。 当然了,斯皮策并非特例。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伪善的例子比比皆是。想想拉什·林堡是怎样在脱口秀中大骂道德败坏的瘾君子吧,而他自己却搜罗了一推违禁药品来满足自己氧可酮毒品的癖好。老牌参议员拉里·克雷格在克林顿总统和莫妮卡·莱温斯基性丑闻曝光时,公开批评他是“不良少年、没规矩的男孩”,结果自己却因为在公厕里发出“猥亵行为信号”而被捕(顺便说一句,这是他正激烈地反对同性权利呢)[ ]。不仅仅是政客们是伪君子。数不清体育明星,从马克?麦奎尔,到巴里·邦德斯,到马里昂·琼斯,还有很多,都曾经谴责其他运动员使用兴奋剂,但后来自己却深陷兴奋剂丑闻。威廉·班奈特,我们国家最有名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倡议者,在广为流传的《孩子的美德书》中不遗余力地赞扬律己的那位博学家,在著书后的那几年向人们证明了:他是个疯狂地赌徒。当他所服务的政治机构,“授权美国组织”,正在发表抨击那些“到处用老虎机污染我们的社会”的立法者的言论时候,他正在豪赌呢。赌注如此之高,以至于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输掉了140万美元。[ ] 当这些人一个个地从道德神坛掉下来的时候,多数人不禁会问,他们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他们怎能如此虚伪呢?他们成天把高尚行为挂在嘴边,却怎么做得出恰恰与之相反的事情来呢?这些问题问得好,也曾被热议过。但是,问题没问到点子上。这些人不是故意用行为对抗思想。而是,他们所认为的“正确”是个相对的概念。就像前一章书所说的那样,伪善并非意味着违背自己的道德信仰,而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调整自己的道德信仰,使之符合当下的需要。所以,问题不是斯皮策等人是否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错的,而是我们该问问,在当时,他们的心理是如何让自己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会犯错。 现在,你或许还在想,“众人皆知,一谈到道德问题,政客和名人都是特别成问题的一群人。他们不像我们善良的老百姓那样。我们一定不会那么做啦,是吧?”好,这个问题很有趣。伪善这种特性只是存在于一小撮坏胚子里吗?还是它潜伏在我们所有人心里?根据我们的理论,我们认为后者是对的。不是因为我们相信人性本恶,也不是相信道德败坏,而是,如第一章所示,我们的心理长期存在隐形的斗争,因此前一时刻我们被敦促说或做一件事,结果后一时刻却做出了恰恰相反的事情。 但这场斗争是究竟怎么进行的呢?我们应该怎样对如此有力、激荡地动摇中的对和错的信仰进行试验呢?这恰恰是我们绞尽脑汁想要知道的。如何在实验室里研究伪善是问题的关键。很明显,我们不能直接问别人在某境况下你是否会违背信仰。毕竟,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伪君子,即使真有伪君子的存在,我们也怀疑他们是否愿意承认。所以,我们需要创造一个情境,让人们在违背了自己对外宣称的价值观后有利可图。这个情境要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的世界,存在伦理两难和现实的诱惑。所以我们像平时一样,设置了一个情境来测试他们的道德水准,看看这些人到了关键时刻是怎么做的。呵呵,他们被忽悠了,以科学的名义被忽悠。 这个实验还有一个环节:要研究伪善,我们就不仅要看看人们是如何衡量自己的行为的,还要看看同样的行为,如果是别人做的,他们又是如何衡量别人。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一个“坏蛋”,一名“帮凶”(心理学实验中称为“共谋”的人),来帮忙做出一些道德败坏之举,这样我们就能知道真正的参与者是如何反应的了。现在,阿历克斯粉墨登场。他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对研究人类心理的机制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他自愿在同伴中背着“卑鄙小人”(因为确实没有更好的词语了)的骂名参与我们的研究。他同意去不停地“折腾”其他同学,并让他们来评判他。现在,预备——开始! 遇见你内心的伪君子 “也许可以早点走,”詹姆士想。不久之前,卡洛·瓦德索洛走了,把他一个人留在实验室。詹姆士留在实验室是要参加一项关于“问题-解决”技巧的实验(我们告诉他的)。詹姆士来的时候,卡洛叫他坐到电脑前,要他完成两项任务中的其中一个。一项是简单有趣的图片搜索,只需大概10分钟。另一项是逻辑问答,比较难,可能要45分钟才能完成。卡洛解释说,他作为实验者,必须要“回避”,不能知道詹姆士和其他参与者分别完成的是哪一道题,这样才能保证他评分的公正(这是个幌子,但是可信。一会儿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那么,”卡洛继续说,“我们随机选了一些参与者,这些人有权指派给自己和其他人这两项任务中的其中一项。任务是交替进行的,就是说,前一个人完成一项任务后,后面的那个只能去做还没做的那一项。”而詹姆士正好是一名“有权分配工作”的“决策者”。(实际上,所有被试者都是“决策者”。)然后,卡洛不经意地告诉詹姆士,绝大多数人认为分配任务时最公平的办法是抛硬币,跟着,他交给詹姆士一个模拟抛币的电子装置,“如果要用,就可以用到它。” 现在,有趣的一幕来了(那是对于我们来说的):隐藏的摄像头里好戏上演。詹姆士坐了下来,看了看抛币模拟器,目光又回到了电脑屏幕,然后,像92%的众多实验参与者一样,没有使用抛币模拟器,便给自己选择了快速、容易的那项任务。他这样做时,很清楚地知道,这么做等于下一个人就注定要忍受45分钟的苦差了。然后,詹姆士刚刚完成简短的任务,电脑就出现了以下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整个实验的核心,虽然他并不知情):“你在分配任务过程中表现公正吗?请在从‘一点也不’到‘非常公正’的量表刻度上做记号。” 这个问题简单但很能说明问题,因为它要求人们以一种基本的标准——公正,来评价自己行为的正确性。我们统计结果时,发现那些给自己分配简单任务的人,如詹姆士之类,对自己行为的评分是中等,或多或少地靠近中间。他们相信自己的行为不能说是完全公正,但也没有做得太过分。简单来说,他们认为以别人付出劳动为代价来选择简单的工作,是件多少可以接受的事情。[ ] “好吧,”你也许会想,“那又怎样呢?可能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不会是件多么坏的事情。人们不会因为这样而被称为伪君子。”但且慢,实验还没完呢。跟着轮到杰克了。杰克也是被告知要做“问题-解决”研究的参与者。这一次,我们的实验做了重大改动。卡洛告诉杰克,他不用解答任何题目。相反,他的任务是作为旁观者,就本次实验和“问题-解决”中的任务提出反馈意见。然后,我们让杰克通过网络摄像头,在自己的电脑上偷偷地看另一个人做的、和詹姆士刚刚完成的同样的事情。这意味着,他能够看到和听到这个环节所发生的一切,包括里面的人是否抛了硬币、是否给自己分配了那项简单的工作。然后,杰克被要求讲述他关于整个过程的观点。非常简单。 杰克欣然同意参与其中,享受扮演着这个多少有点鬼祟的“秘密偷窥者”的角色。这个时候,阿历克斯——我们众所周知的“坏蛋”,走进了房间。杰克看着阿历克斯从卡洛那里接过了指令,这些指令和以前的一样:阿历克斯被告知有两项任务,而他被选为决策者。卡洛给了他抛币模拟器,把他一人留在了房间里。杰克然后看着阿历克斯看了看模拟器,轻轻地摇了摇头,回到电脑前,然后做了更划算的那项任务。然后,杰克的电脑停止了对阿历克斯的房间的转播,向杰克询问实验过程的反馈意见,包括评价阿历克斯的行为是否公正。 我们换了45个人充当“杰克”的角色,将上述实验一一重复。P25-32 序言 人性格的本质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人们会做出那么多出格的事情来?谎言、欺骗、伪善和偏执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感谢陈四百同学,让我有缘和这本书见面,让我在纷繁复杂的人际社会中窥见心理学家的真知灼见,也进一步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洞悉人性的奥妙。 本书的作者不是哲学家,无意探讨“美德”的定义,但是,正如作者所说的:不管是最具理性之美的理论,还是最为精妙的实验,都不能与真实世界的数据相媲美。本书正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严谨科学的实验,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幅七彩的性格光谱。本书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的各种荒诞不经的行为,都是内心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斗争的结果,而这场斗争却是一场不公平的斗争,它时时被环境、诱惑和情感所左右。 在翻译本书时,我家宝宝不足一岁半,时常蹦蹦跳跳地跑到电脑前来“骚扰”我。使我忙碌而又幸福地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工作。等她长大了,我会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她听。 感谢我教课的学校和我的学生。没有他们,便没有宽松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我忘不了在美国文化课上,当我讲述桑德福州长、老虎伍兹和阿汤哥的“奇闻逸事”时,台下吃吃的笑声和专注的神情。本书在无形中也成了我教学素材的来源、课堂讨论的焦点。我相信,这本书和我译书期间所经历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不好,你也好不到哪儿去!这本既深刻又有趣的书是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它告诉我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 丹尼尔·吉尔伯特(Daniel Gilbert)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哈佛幸福课》的作者你是否想过,关于善与恶已有多少心理学家论述过?但到现在为止,只有戴维·德斯蒂诺和皮尔卡洛·瓦德索洛真正说出了它们的本质。他们既是杰出的实验人员,也是深刻的思想家,其著作《隐性格》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突破了性格稳定这一观念,提出了一个关于虚伪、傲慢、偏见、嫉妒和爱情的全新观点。全书论述严谨,行文流畅,研究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保罗·布卢姆(Paul Bloom) 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 断然评判一个人道德与否或人品好坏是不合适的。取而代之的是,戴维·德斯蒂诺和皮尔卡洛·瓦德索洛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不是世界上充满了好人和坏人,而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 彼得·沙洛维(Peter Salovey) 耶鲁太学第23任校长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隐性格(伪善偏见谎言罪与恶的背后)(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戴维·德斯蒂诺//皮尔卡洛·瓦德索洛 |
译者 | 黄欣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863899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80 |
出版时间 | 2013-04-01 |
首版时间 | 2013-04-01 |
印刷时间 | 2013-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C912.6-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7 |
宽 | 177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David Desteno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