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今夜无鸟入睡
内容
编辑推荐

现实与想象交相辉映,现实严峻,想象灿烂;人物与动物次第登台,人物栩栩如生,动物似曾相识。

写动物,如《动物庄园》一般让人捧腹,心生怜悯;写人物,似《鼠疫》一般惊心动魄,发人深省。

一部典雅华丽而又风趣生动的小说,一曲令人深思的现实与未来之歌。

石新民的这本《今夜无鸟入睡》向读者展示了两个世界:以医生、食客、患者、官员为主的人的世界,和各种野生动物、家禽家畜组成的动物世界。

内容推荐

石新民的这本《今夜无鸟入睡》是一部富有童话色彩的现实主义力作。

故事发生在一座秀美的南方小城,以一场流行性传染病为背景,向读者展示了两个世界:以医生、食客、患者、官员为主的人的世界,和各种野生动物、家禽家畜组成的动物世界。

《今夜无鸟入睡》构思巧妙奇特,语言流畅华丽,情节幽默生动,将童话般的动物世界和最纯粹严峻的现实生活熔为一炉,是一部同时兼顾了文学性和可读性的作品,捧腹之余,让人深思。

目录

人物表、动物表

第一章 秋风沉醉的夜晚

第二章 鸡犬不宁

第三章 危机四伏之城

第四章 风声鹤唳

第五章 酒肉之徒

第六章 现世报

第七章 今夜无鸟入睡

第八章 当厄运降临的时候

第九章 戮力同心

第十章 《月光》

第十一章 和

后记

试读章节

初秋的傍晚,南华市凉风习习,华灯初上,呈现出一派迷人的南国小城景象。太阳刚刚落下山去。在西边的山峰上,晚霞还挂在空中,那一块块暗红色的云团交织着,扭动着,既像是翻滚的海浪,又像是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正有千军万马在往来厮杀。虽然暮色渐浓,但在那晚霞的下方,还依稀可以看到起伏的山峰、片片的森林和延绵的梯田。山的底端,从山脚一直到城市这边,田野上一片金黄,那是已经成熟、正待收割的晚稻。村落散布在田野间,此时正飘着袅袅的炊烟。

田野与城市之间隔着一条江。这条古老的江名叫“鹳江”。就像它的名字一样,这条江曾经是鹳的乐园,不过今天的人们只能去想象江面上那白鹳点点、帆船远去的美丽景象了——鹳江在最近二十年忽然流量锐减,而且被采沙船挖得坑坑洼洼,遍体鳞伤,早就投有了鹳的踪影。直到两年前,政府为了重振此地的旅游业,重新整治和疏浚了河道,在靠近城市这一段,筑了堤坝,形成一个狭长的人工湖,城市才重新有了江的气息。沿着河堤,有一条新修建的大道,这就是南华市有名的“滨江大道”。这条道路里侧行车,外侧,紧临江面,则是一条步行街。每年除了冬天最冷的时节,这条步行街都是市民最乐意的去处之一。

在步行街上熙熙攘攘的人从中,外科医生李扼下了班.正拎着一只公文包,由北向南,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上半年刚从市立人民医院调到疾病预防中心上班。那地方在江的上游,师范学院的旁边,林檎公园后面的小山坡下,一个刚修整出来的小院。从前那儿是个小化工厂,两年前,工厂迁到城外,留下一幢办公楼,被政府置换。李扼以前在医院上班的时候,是习惯骑车的,刚开始是自行车,结婚后改成了摩托车。现在他早晨是坐公交车过去,而下班后,他习惯走回家。这条步行街像一个狭长的花园,成带状沿着河堤延伸下去,约有两公里,一直到堤坝的下游,玉佛山的山脚。走在这条街上,李扼总是心旷神怡。穿行在一丛丛葱绿的麻竹之间,从一棵棵苍翠的小叶榕下走过,闻着黄挂的芬芳,与其说是赶路,还不如说是散步。虽然天气有些凉了(电视里的天气预报说,祖国的北方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下雪),而且正是准备晚饭的时候,可是这条街上的人并不少。有散步的老人,有嬉戏追逐的孩子,还有坐在童车里好奇地打量着这一切的婴儿。有人坐在长木椅上:看报纸,也有人随便在树水花丛间溜达。还不时可以看到外地来的游客。他们徜徉着,拍摄花草树木和江对面的风景,站在江边的护墙前留影。这护墙初建于明朝,全部用烧成暗红色的火砖砌成,后来虽经多次修葺,但始终保持了原来的样式。护墙每隔两百米便开有一个豁口,有一排石阶通向水面,形成一个小码头。每天都有人坐在码头边钓鱼。有几个码头边还停泊着小木船。只要花上五块钱,船工就可以带你划船到江面上转一圈。

来到“皓月楼”的时候,这条步行街随同整条道路在江面一侧绕了一个半圆,为的是给这座古楼让道。这是一座三层木楼,同样建于明朝,是当初与大堤护墙一起修建的。相传从前江水浩荡的时候,每到月明星稀之夜,城里的文人雅士、乡绅官宦常常聚于楼上,观星赏月,涛酒唱和。底楼两侧的厢房里,现在还保留着几十块石碑,上面镌刻着历朝名士的墨迹。古楼的北边,有一片高大茂盛的香樟林,下面是一个露天的茶馆,常常有外地游人从那楼上下来。坐在这儿品着本地特有的“柳叶青”,临风吊古。

李扼就在这儿离开了步行街。他从那茶馆中的一条小径穿过去,踏上一个钢质的螺旋状台阶,上到一个圆形平台上。这实际上是一个桥墩——因为道路的里侧是一个斜坡,有一座天桥驾在山坡里侧的道路与平台之间。李扼在平台上歇了口气。从这儿可俯瞰整条滨江大道。灯光亮起来了。整条路都被映照在江水中,波光潋滟,璀璨夺目,一派繁华。

李扼过了天桥,踏上了一条小街。这是一条顺着地势往上的小街。他穿过这条小街,来到一条大街上,从靠南边的路口穿过这大街,继续往北。这儿又是一条不宽的街。从这儿走出去,他就到了“海棠公园”。这是一个小巧的街心公园,没有围栏和院墙,被几条路分成了几半。海棠开始掉叶子了.不过它那小小的果实大都还挂在树上,一串串的,青中泛白,紧贴着枝干。李扼从树枝下走过,从另一边穿了出来。然后他走过马路,进入了又一条小街。这实际上只算得上是条巷子,有些狭窄,两旁都是小商店。这是一条古老的巷子。它的名字叫“楠竹巷”。巷子两旁一溜的小店,卖的都是本地的特产,除了几种有名的食品,还有毛笔、油纸伞、丝绸和手工艺品。一些外地的游客正在这儿买东西。

李扼总算走出了小巷。现在他来到了另一条大街上。他的家就在街的对面。他还得过一座天桥。他不紧不慢地上了天桥。到了另一边,就在他准备下桥的时候,忽然有个什么东西在他头上抓了一下。李扼一惊,本能地低了一下头。他以为是身后来了熟人在跟他开玩笑,可他回头一看,身后并没有人。他愣了一下神,继续往前走着。他刚走了几步,忽然又有个东西从他头顶掠过,并抓了他的头发。他再次本能地一低头,并马上抬头张望。这次他看清楚了,一只鸟从后面袭击了他,往前飞去。

“奇怪了!”李扼说着,整理r一下头发,看着远去的鸟儿。

李扼正准备继续前行,却忽然看到两只鸟,一左一右,从前方朝他疾飞过来。它们的翅膀先是远远地扇了两下,然后突然一收,直直地俯冲过来。李扼一惊,连忙弯下身子,随手举起公文包。只听见“噗哧”一声,一只鸟的爪子抓住公文包,力量很大,差点把包抓走,而另外一只鸟,则再次抓了他的头发。李扼迅速转过身,看清了那两只远去的鸟。这是两只黑色的大鸟。

李扼感到头上轻微地有一点痛。一定是鸟儿扯掉了他的几根头发。他紧走几步,到了桥北,从天桥左边的台阶小跑下去。他站在路边,打量着桥上。这两只鸟儿要干什么呢?李扼以医生的直觉并结合他不多的动物学知识快速地思考起来。他很快得出了结论:鸟儿一定是在这附近筑了巢,它们攻击行人,要么是因为刚孵了小鸟,担心人影响到小鸟的安全,要么就是出于饥饿,想要抢夺食物。果然,就在他刚才下来的那儿,紧贴着桥头,有几棵石楠树,他想鸟儿准是在里面筑_r巢。他正想走到树下去看个究竟.忽然听到从桥上传来一声惊呼。

李扼抬眼一看,只见一个女子正急急地朝这边小跑过来。两只大鸟正鼓动着翅膀,在她头顶忽上忽下,用爪子抓她的头发。那女子一边挥着手里的小包抵挡、击打着,一边慌忙不迭地跑着。李扼大感意外,不知道鸟儿何以会如此熟练地攻击人类。这当口那女子跑下来了,李扼连忙迎过去问她:“你没事吧?”P1-4

后记

我们生活在一个文学土壤极为肥沃的时代,一方面,积淀千年的传统被彻底地搅动了,波翻浪涌;另一方面,国门大开,各种新奇玩意儿潮水般涌了进来。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每一个流淌着良知之血的人,都努力地瞪着双眼,思考着,想留下中国这个巨人的一个侧影、一个画面、一个神态和一段故事。

但现实太过纷繁、庞杂和诡谲,作者们能够留下的,往往只不过是只言片语。就本书而言,我抓到的,也只不过是中国这棵参天大树上的一小截树枝——丰衣足食的我们,却常常被以下一些问题搞得夜不能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爆炸、错误的生活方式……这不单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假如明天,淡水耗尽,我们将作何以对?争抢、厮杀还是互相投掷原子弹?

也不知道生活在哪一刻或哪一个点上触动了我,我开始构思这样一部小说。从最初的萌芽算起,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非典”肆虐的2003年,我一个朋友曾对我说:你说的那本小说要是写出来,非典就被你预料到了。“预料”这样的字眼太神秘了,似乎并非我等所能为之,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事情难道还需要预料吗?在《鼠疫》中,有一位帕纳卢神父,面对着因为绝望而涌到教堂的人群,他登上祭坛,大声喊道:“兄弟们,你们在受苦,兄弟们,你们是罪有应得,……跪下吧!”人群果然如受雷击一般,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其实神父也并非神人。对今天的世界和未来的世界,我们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吃的是什么样的食物,呼吸的是什么样的空气,我们的邻居和街上的路人都打着什么样的算盘。

人类到了必须反省的时候了。回到我这本小说,它既不深入探究哲学问题,也无关医学和疾病;它就是一件标准的文学作品,是当今社会的一幅幅生动的素描,是由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组成的一个大故事。我相信大家都熟悉那些人物,认识他们,包括那些形形色色的动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人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然后略有一些思索。我特别想做到的一点就是:您为了购买本书所花费的28元人民币是很值得,甚至是很划算的。

长篇小说的写作是一个体力活,有点像跑马拉松。小说写作的那段时间,我基本上都保持着锻炼的习惯。每天起床后,我走下楼,往南,拐过舞蹈学院,过国家图书馆,再往南进紫竹院公园。到了公园里,有时候还早,我就会到那个很老的餐厅里吃比较正宗的北京早点;要是过了早饭时间,我就瞎逛一气,查看一下荷花和莲叶的生长状况,或者观看那群著名的鸽子啄食小米。然后我会走到公园西北角,到竹林高处那个有些僻静的台基上,从西侧那棵老槐树下的一个砖缝中拿出一副跳绳(我藏在那里的),站在一个有阳光的地方,跳上一会儿。2009年的国庆前夕,有一天,临近中午,我正在跳绳,流着汗水,忽然从空中传来巨大的轰鸣声。那声音极为雄壮、威武,让人有地动山摇之感。我抬起头,看见在蓝天中,有四架战斗机,类似“苏-27”那种模样,雄姿英发,从东边呼啸着冲过来,远远地向西北方飞过来去了。原来这是准备参加国庆阅兵的飞机在训练。

后来,我把这番景象写到小说中去了。谈论战斗机的,是一只见多识广的金雕,这位空中的王者,它把战斗机称为“神物”。而让“张麻雀”母女俩羡慕的鸽子,也正是前面我提到的那群啄食小米的鸽子,如此等等。

我想说的是,本书中的人和动物,多数都有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有些来自我们亲眼所见,有些来自媒体,有些来自故事和传说。

最后要想说的是,无论是这部小说,还是我这么多年来的整个创作生涯,都有许多朋友给我提供过帮助和支持,我将在适当的时候,专门感谢他们。

石新民  2011年11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今夜无鸟入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新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4683501
开本 32开
页数 36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1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0
14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