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雪岩传/九三学社人物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九三学社是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和感召下,于抗日战争后期成立的,她参与新中国的建立,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统一战线中八个民主党派之一。陈建明、王京强编著的《张雪岩传》介绍的是九三学社的人物—张雪岩,其主要内容包括:长剑一杯酒,高楼万里心;农民是国本,知识是力量;留学海外,心系祖国;为国家争独立,为民族求解放等。

内容推荐

九三学社是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和感召下,于抗日战争后期成立的,她参与新中国的建立,成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爱国统一战线中八个民主党派之一。在共和国成立以来的60多年里,九三学社始终弘扬爱国、民主、科学的传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共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国家建设、改革、发展征途上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在此历史进程中,九三学社发展成为拥有13万多名社员、组织比较健全、有较强参政能力和较高社会地位的政党。九三学社走过的历程,是一部无数优秀人物引领广大同仁一往无前、执著追求的奋斗史。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九三学社创始人或多方奔走,参与抗日,或介绍新知,宣传救国。解放战争时期,面对独裁专制、民不聊生,九三学社同仁或大声疾呼民主,反对暴政,或积极主张科学,倡导革新。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九三学社同仁和全国人民一起殚精竭虑、奋斗不止。

《张雪岩传》由陈建明、王京强编著。

在张雪岩逝世60周年纪念之际,我们通过编著《张雪岩传》的方式来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就是要继承他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加强参政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目录

第一章 长剑一杯酒,高楼万里心

第二章 农民是国本,知识是力量

第三章 留学海外,心系祖国

第四章 为国家争独立,为民族求解放

第五章 为农民请命,为和平呐喊

第六章 为真理做辩护,为民主做斗士

第七章 北美讲学,沟通中西

第八章 迎接新生的中国

附录 张雪岩著述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三节 宣扬爱国主义

张雪岩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时时将宣传和实践爱国主义贯穿在他一生的活动中,这在抗战之前和抗战时期表现得尤为明显。1935年9月,在纪念“九一八”事变的时候,张雪岩撰写《九一八又到了》一文,告诉读者:“若想把‘九一八’这种耻辱洗去,把国家转弱为强,我们做国家主人的老百姓,当赶快读书识字,学做明白人。负起监督政府的责任,尽尽拯救国家的本分,好叫国家的事天天变好,日日长进。”他还借纪念国庆日的时机,号召民众相互合作和团结。“我们如要对得起那些为国死了的人,应当在这纪念的日子立志,本着他们为国牺牲的精神,论做官的为民的,都能学好做好,为国尽忠,彼此真诚合作,把这又大又美的中华民国保住,只有这样,才算真的纪念。”

1936年4月,日本侵略军霸占华北之后又进行开发,张雪岩义愤填膺地对此提出“日本为什么开发华北”的疑问,进而揭露了日本侵华的险恶用心:“近来日本要花很多钱用很大力量来开发华北,要做的事,主要的是开发农业、工业,例如设立农场,改良稻麦、棉花、肥料,及提出农村副业,设立合作社等。日本为什么这样办,真的因为看见中国老百姓苦,动了菩萨心肠要帮忙吗?如果真是那样,又何必今天发兵,明天来飞机,东抢一块,西夺一块呢?所以开发华北的真意思,并不是汉奸们所梦想的那种天空掉馒头的福气,乃是从此不能自主不能自由,一切要听人家摆布的,因为这样,日本可以独霸华北,独发大财,不但中国的老百姓要好好的受他管理,就连英国、美国的买卖势力,也要从此被赶出去。自己的家自己不能做主,您说可怜不可怜。望老百姓早觉悟,望政府快想办法。”张雪岩希望以强烈的爱国心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政府和老百姓能够一起反抗日本侵略行为。

6月初,在日本侵华步伐加快深入的时候,两广军阀以抗日名义出兵北上,向南京国民政府军采取军事行动。张雪岩站在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的高度,及时写文章告诉读者这一消息,并期望两广军阀为国家民族着想,在国难当头之时,千万不要发动内战,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文章说:“前几天忽传西南(广西广东)对中央政府有军事行动,凡是中国人,听了这个消息,一定万分痛心。后经南京与西南两方面竭力证明,说是没有这回事,人们心里才感到无限安慰,但谁料这个消息现在倒证明是千真万确了!我们不能作别的,只有凭着爱国的天良,对西南的大官们作最后的哀告,请大家不论在对内对外的政策上怎样不同,尽可用难兄难弟朋友的态度和平商量,万别再动刀枪,自家相打,给外人看笑话,给敌人找便宜,中国己到了最后阶段,自己若再有不妥不慎的动作,那却是自取灭亡了。谁是谁非,我们老百姓都不管,不过国家是我们的,凡扰害国家,斩伤国脉的,不但要失败,也是我们老百姓不容许的。我们现在噙着热泪,向西南的大官们求告,万不要让我们的祖宗在地下哭,而使仇视我们的人在旁边笑!”进入七八月份,两广军阀的军事行动并未停止,继续向北进军,内战危险一触即发,张雪岩又接连发表《再向西南哀告并向中央进言》、《两广与南京》、《内战的危险》、《识大义的余汉谋》、《敬告李白》、《再劝李白》、《我们所希望于中央政府的》、《祈祷和平》、《庆祝国内和平》和《敬告中央政府》等数篇言论,期求国内稳定和平,全国上下能以爱国为重、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张雪岩坚持认为全民团结共赴国难在抗战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敌人所最怕的,不是我们的政府和军队,乃是我们全国民心的齐一。农友们,醒起来吧!我们的齐心,不但能给抗敌将士作真正的后盾,也是中国转弱为强的唯一道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通过《田家》的宣传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鼓励民众积极支持和慰劳前线将士,为前线将士捐款捐衣,为抗战救国出钱出力。

P56-59

序言

1901年,张雪岩出生在渤海之滨的山东潍县大常疃村(今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大常疃村)一个农民家庭。他少时求学于教会学校,因贫困而中途辍学,做过杂役伙计。1916年远渡重洋赴欧洲战场做华工,归国后以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教书、办实业、从军和文字出版等领域探索着救国之路。1930年至1933年间,张雪岩在南京金陵神学院学习神学,毕业后到上海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担任宗教教育干事。

1934年8月,张雪岩与孙恩三在济南共同创办《田家半月报》。他孜孜不倦,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把一生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办报的工作中。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田家半月报》成为深受农民喜爱的读物,发行范围遍布全国乃至英国、美国、朝鲜和泰国等地,发行量最大时多达十几万份。1937年8月至1940年6月,他先后留学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尽管身处海外,他仍然心系祖国,即使忙于学业,仍不遗余力地为《田家半月报》奔走宣传、筹募资金。

张雪岩学成归国后,继续致力于办报,并以《田家半月报》为阵地,大力宣传动员抗战,参与发起和推动“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支援前线,考察军队生活状况以及呼吁保障战斗力等。抗战胜利后,张雪岩以民主自由宣传者的身份为真理做辩护、为民主做斗士;以农民代言人的身份为农民请命,坚持反对内战,为和平奔走呐喊。

张雪岩作为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为九三学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他参加许德珩等人发起的民主科学座谈会,参与了九三学社的筹备和成立工作。1946年5月4日,他在九三学社成立大会上被推举为理事,12日在九三学社第一次理监事联席会议上被推举为常务理事,此后积极参与九三学社的民主政治活动。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他利用自己的教会人员身份,为九三学社的早期活动提供了场所。1948年初,为躲避国民党当局迫害,张雪岩赴美讲学,其间做了横贯北美大陆的反内战、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旅行演讲。

1949年夏,张雪岩在美国得知祖国即将解放的消息后,谢绝了朋友的挽留,毅然归来,以基督教团体代表身份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任以周恩来为组长的《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委员,并发自内心地认为“这次的政协是一个轰动历史的大会议”。会议结束后,他参加了一系列报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情况的活动,向各地基督教团体介绍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盛况,推动教会开展工作,解决实际困难。1950年1月28日,张雪岩因操劳过度,突发脑溢血,不幸在北京病逝,年仅49岁。

张雪岩以基督教文字工作者、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创始人等多重身份谱写了他丰富的人生乐章。他的一生是充满坎坷和挫折的一生,是不断探索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从他光辉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矢志不渝和忠贞至诚的报国之情;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着九三学社老一辈爱国、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不断进步的优良传统。

在张雪岩逝世后,全国政协、政务院和九三学社为他举办了隆重的悼念仪式。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致悼词,并将他安葬于北京香山东麓的万安公墓。他的墓地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墓碑被毁。在中共中央统战部、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张雪岩墓地得以修复。2007年4月19日,九三学社中央在北京万安公墓举行了隆重的修复竣工暨追思仪式。时至今日,人们仍在以不同的方式来缅怀他、纪念他。

九三学社中央历来重视社史工作,注重加强社史资料的收集整理,积极开展重要社史人物的研究与宣传,坚持将社史工作与社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社史内容,以史为鉴,存史资政,进一步增强广大社员的光荣感、使命感和社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使广大社员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张雪岩的家乡也非常重视对地方历史文化人物资料的发掘和保护。20世纪90年代初,潍坊市寒亭区政协组织编写了由周培源题写书名的《张雪岩史料选编》。后来,陆续发表了关于张雪岩的系列文章。2009年,在九三学社中央和九三学社山东省委的指导帮助下,九三学社潍坊市委与寒亭区政协共同策划,在寒亭区建立了“张雪岩纪念馆”,并于当年4月19日在寒亭区于家大院广场举行开馆仪式。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韩启德亲自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邵鸿,山东省副省长、九三学社山东省委主委王随莲出席了纪念馆开馆仪式并为纪念馆揭牌。

为进一步弘扬张雪岩的爱国爱民思想,九三学社潍坊市委员会向九三学社中央申报了编写《张雪岩传》的课题,顺利中标。九三学社潍坊市委、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员会、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具体负责该书的编写事宜。

在张雪岩逝世60周年纪念之际,我们通过编著《张雪岩传》的方式来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就是要继承他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加强参政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努力!

在此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张雪岩家乡的乡亲,远赴北京、南京、重庆、成都等地图书馆查阅资料,走访知情人,特别是张雪岩的亲属张国华、张中华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很大帮助。同时,我们还吸收了之前有关张雪岩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由于时间仓促,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各位领导及读者批评指正。

九三学社潍坊市委员会

政协潍坊市寒亭区委员会

2010年12月20日

后记

张雪岩是一位基督教文字工作者、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他以编辑《田家》为事业,以服务农民为抱负,以追求民主与科学为理想,以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为目标,不畏艰险,英勇奋斗,奉献出自己毕生的精力。他的生平和志业是值得人民怀念的!

20世纪80年代初,在潍坊市寒亭区政协机关工作的张中华就开始收集与张雪岩有关的史料,包括查询档案资料、做调查访谈等;1990年5月,张中华受潍坊市寒亭区政协领导委派到北京做深入的调研,查阅相关资料;90年代初期,寒亭区政协在广泛征集张雪岩史料的同时,还集中人力整理编辑张雪岩史料,由寒亭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张道路和张中华共同承担此项任务。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政协寒亭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终于在1991年6月编辑印行了《张雪岩史料选编》,此书由毕愿清任主编,张道路、张中华任责任编辑。

在学术界,关于张雪岩和其所办刊物《田家半月报》的研究成果也陆续出现,如:焦聚川著《张雪岩史略》(载《民主与科学》1995年第1期),欧阳康著《中国现代传播史上重要的一章:张雪岩和他创办的(田家)半月报》(载《人物》2002年第7期),荆世杰著《一个基督徒的民主追求》(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其中,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在张雪岩和《田家半月报》的研究方面力度更大些。我长期从事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尤其注重对中国基督教文字事业的研究,已经完成国家课题“近代基督教在华出版事业研究”,正在主持教育部课题“中国基督教文字事业编年史”的编撰。《田家半月报》属于以上课题所需收集文献资料的范畴。我曾先后到四川大学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省档案馆、国家图书馆等单位收集到部分《田家半月报》的卷期。之后,我指导的博士生王京强同学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就对《田家半月报》的研究产生兴趣,以此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我们进一步到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补充完善了所缺《田家半月报》卷期。在资料基本完备的基础上,我指导他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民国时期中国基督教的乡村文字事工——(田家半月报)研究》。我们已经发表的论文有:王京强著《抗战时期在四川的(田家半月报)》(载《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4期);陈建明、刘路著《中国基督教传媒领袖张雪岩与(田家半月报)》(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陈建明著《(田家半月报)与民国时期乡村教育》(载《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4期):王京强著《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田家半月报)与乡村建设》(载《宗教学研究》2009年第3期)。

我们在对《田家半月报》进行研究的时候,被其主编张雪岩的进步爱国事迹深深打动,于是萌发了进一步研究他的意愿,所以开始留意搜集有关张雪岩的资料。2006年9月,我发现潍坊市寒亭区政协己在内部发行《张雪岩史料选编》一书,经过一番努力,与该书编者之一张中华先生取得了联系。2008年12月13日,我和王京强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之后,乘火车到潍坊对张雪岩在故乡的生平事迹做调查。14日上午,我们在张中华、张建伟夫妇、九三学社潍坊市委办公室干部刘文山、寒亭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张宏伟、寒亭区政协文史委退休干部张道路等人的陪同下,到张雪岩的家乡潍坊市寒亭区固堤镇大常疃村调研;下午,与九三学社潍坊市委主委李传恒、副主委梁文道,寒亭区政协主席郑立琦、副主席韩希明,以及张宏伟、张中华、张道路等人座谈,讨论关于“张雪岩传”课题编写问题。通过商议,九三学社潍坊市委、寒亭区政协与我们共同承担这项任务。

2009年3月15日,我和王京强专程再度前往山东调研,先行至济南山东省档案馆查询张雪岩在齐鲁大学创办《田家半月报》的史料;17日,到达潍坊,与九三学社潍坊市委和寒亭区政协商量具体编写事项,确定编委和编写小组成员。17至19日,相继到潍城区档案馆、张雪岩母校潍坊二中、潍坊市图书馆调研,收集到广文中学五十周年校庆特刊中张雪岩为母校校庆撰写的纪念文章《为母校庆寿》、《窘》,以及张雪岩详细介绍资料和潍坊二中相关老照片若干。3月20日至4月2日,由王京强和刘文山到北京(国家图书馆、北京市档案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张国华女士家、王红谊先生家)、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金陵神学院图书馆)、重庆(重庆市档案馆、重庆市图书馆)等地查询搜集张雪岩相关资料。2009年9月,我利用到北京开会之机,再次到张国华女士家采访,她为我提供了回忆录《和爸爸张雪岩一起生活的日子里》以及若干历史照片。这期间,张雪岩和妻子董谟芳的外侄欧阳康先生曾数次与我通电话,提出了中肯的编写建议。

2009年4月初,编写小组正式进入写作阶段。在九三学社潍坊市委主委、潍坊市政协副主席李传恒先生具体指导下,经过7个月的辛勤努力,编写小组终于在10月底完成了《张雪岩传》初稿的编写任务。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进一步修订,于2010年5月1日完成定稿。

本书撰写离不开老一辈人的珍贵回忆、当代人的前期研究成果,以及图书馆、档案馆提供的历史资料。这里要特别感谢的是九三学社潍坊市委和寒亭区政协高度重视《张雪岩传》的编写,为此多次进行统筹协调,大力推进;还要感谢张中华先生多年来所做的大量基础性调研工作。除了上述列名者外,尚有众多未列名者,特在此向有关单位和个人一并致以谢忱!

本书写作具体分工如下:陈建明负责全书统筹、编写大纲、统稿,撰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第八章;王京强协助统稿,撰写第三章、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张雪岩著述一览。

陈建明

2010年5月1日

于川大花园南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雪岩传/九三学社人物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建明//王京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740868
开本 32开
页数 4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0
出版时间 2012-09-01
首版时间 2012-09-01
印刷时间 201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5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7
2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