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企业危机舆情热点面对面
内容
编辑推荐

企业家如何正确处理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企业家如何处理好个人与企业及社会的关系?企业如何经营才能健康发展?近日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企业危机舆情热点面对面》用15个著名企业与品牌经营失败的惨痛教训带给我们启迪良多,在职场内引起极大好评。这是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副秘书长彭铁元继去年推出《中国企业家非正常死亡舆情监测报告》后又一经济舆情力作。

内容推荐

《中国企业家非正常死亡舆情监测报告》由人民网资深舆情专家彭铁元联袂企业危机公关专家彭涵,立足社会舆论视角,精选中国著名企业典型案例,客观呈现、整体分析传统媒体和网民对于知名破产退市企业/品牌的意见和建议,为出现类似风险的企业提供科学的应对方案和极具价值的启示,更为顺风顺水者提供未雨绸缪的打算。

《中国企业家非正常死亡舆情监测报告》是国内第一次系统地从舆情反应的角度,区别于以往传播载体的形式,对社会极端事件信息传播进行了立体跟踪,对舆情价值做出清晰研判;对企业在应对经营危机、舆论危机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的应对方式做了相应的研究与评判;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提出了政府在帮助和支持企业、企业家在应对舆论危机时,适合采取的措施,即地方政府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和热点话题的立场表达。

目录

“暴富名人”光环下的陷阱:浙江东阳本色公司

中国航空界的“罗生门”:武汉东星公司

被诚信砸倒的“月饼多米诺”:南京冠生园公司

豪赌断送企业的资金命脉:浙江华联三鑫公司

信任危机捣乱中国股市:广东深圳中科创业公司

民间借贷引发的危机:内蒙古鄂尔多斯昊达公司

广告砸出来的保健品:沈阳飞龙公司伟哥开泰胶囊

截留贷款恶性膨胀入歧途:北京中担公司

圈钱、圈地、圈人、圈市场:四川成都托普公司

明星代言不能代替监管:重庆太极公司“曲美”

中国互联网的先烈被拍死在沙滩上:北京瀛海威公司

迅速“变脸”起死回生:天津中美史克公司

天价广告标王胡志标:广东爱多VCD公司

外资对赌多元化战略成败局:湖南太子奶公司

被资本神话的黑洞掏空:陕西西安飞天公司

免检金牌止不住道德沦丧:三鹿奶粉

试读章节

南京冠生园事件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数十年来“冠生园”一名多用的弊端凸显无遗。借用老字号固然容易使产品卖得火,但众多国内企业显然没有想到,万一产品牌子砸了而且又和企业牌子一致,就会酿成企业和产品同时倒下的悲剧。

“冠生园”品牌于1918年在上海创立,是几代人心血的结晶,该品牌价值数千万元。1956年,冠生园进行公私合营。上海总部“一分为三”,各地分店企业都隶属地方,与上海冠生园再无关系。就这样,昔日的“冠生园”被拆成了许多没有任何资产关系的独立企业,而且都沿用“冠生园”这一字号。于是,南京的“冠生园”就成了南京冠生园。从此,“冠生园”成了一块“公地”,各地厂家共同拥有一个品牌——“冠生园”。

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被揭露后,整个“冠生园”品牌月饼都遭连累。而更严重的后果是,尽管以“冠生园”命名的上海、天津、昆明、贵州、成都、武汉等地的几十家企业,与南京冠生园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全国以“冠生园”命名的30多家企业,还是全部受到“株连”,经销商大量退货,商品从柜台上被撤下来,原来签订的协议被终止,合同被废止,企业遭受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的损失。虽然事发后上海冠生园集团以最快速度发出严正声明:上海冠生园与南京冠生园不存在任何资产关系,声明购买月饼请认准“生”字牌冠生园月饼,但于事无补。其他“冠生园”无辜受牵连,就在这些受害的“冠生园”们准备对“南京冠生园”奋起反击时,却发现没有足够明晰的谋求公道的法律依据。

此次南京冠生园黑幕曝光,引发了两个场域的“悲剧”,一个是冠生园月饼甚至是月饼行业;另一个是老字号“冠生园”公司。第一个悲剧“场域”的结果是,消费者不再那么相信月饼厂商了;第二个悲剧“场域”的结果是,谁沾了“冠生园”的“光”,谁就倒霉——一场“公地悲剧”华丽上演。

那么怎样防止这种“公地悲剧”的重演呢?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开始时就给企业取个“好名字”,这个‘‘好名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突出自己的特色,有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名字。企业名称有别于商标,好的商标固然重要,但是企业名称在公众中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现在大多数人看重的都是商标权保护,但忽略了名称专用权的保护。在企业名称的使用上,国家有关部门,甚至企业都没有足够重视这个问题,或者说我们企业名称的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健全,所以企业必须自创品牌。要想维护企业的信誉不受侵害,必须拥有独立的企业字号。每次使用新的商标、商品特有名称、包装应事先进行有关的商标、外观设计检索、查询,以防止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从而避免官司缠身,商誉受损。

“冠生园事件”是对现行企业名称登记制度的一次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字号的专用权问题越来越突出,这要靠国家有关部门统筹解决。在商标的许可使用中,有关部门应当对被许可人的企业登记情况、资信情况、生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信誉状况、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考察,以免因被许可企业产品质量、商业信誉的下降影响商标信誉。商标的使用也应采用多品牌策略,不同档次、功能、规格和质量的产品最好对应不同的商标,一方面便于消费者区别,另一方面,高档次的产品与低档次的产品合用一个商标,无法表现自身的优良质量和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同时“一牌多品”策略可能会因某一款产品信誉受损而殃及其他无辜产品。

2.企业危机公关

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中危机处理的缺陷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危机反应失误导致危机蔓延。

南京冠生园缺乏危机管理的意识,在危机潜伏一年后,最终由央视报道,从而导致南京冠生园危机事件的爆发。事件爆发后公司对此做出激烈回应:央视是在捏造。但央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权威性毋庸置疑,已引起公众的极大反响,消费者对“冠生园”原有的认同感正在改变,并将随着事件的变化而彻底改变。所以说冠生园的反驳是缺乏思考的,随着一篇篇消极文章见报,企业还没回过神来就被这种舆论所淹没。企业对于危机的反应方式没有加以审慎考虑,让企业言行在各地争相见报,使企业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任别人随心所欲地评论。而且公司在公众面前的无理辩驳,使得公司遭到更糟的结局,直到走向破产。

冠生园事件是由媒体曝光的,也必须靠传媒平息、化解。企业应成立危机管理小组与媒体进行有效沟通,争取公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唤起公众对冠生园的认同、重振冠生园,而一味辩驳是无力的。因此,反应失误导致危机蔓延。

第二,缺乏良好有效的沟通,导致企业的毁灭。

南京冠生园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没有成立有效的危机管理小组做好与公司员工、公众和当事人的沟通,从而导致公司成为众矢之的。

企业在出现危机时要让内部员工享有知情权。员工是企业的细胞,员工不应仅仅知道公开的信息,还应该让他们知道得更多一点。企业决策层与危机管理小组应搞好内部关系及员工关系。渡过危机的关键要靠员工的信心和努力,员工不仅要了解现状,还应了解事情的进展。同时,公司还应要求员工勿对外泄露消息,而在南京冠生园事件中,企业的一些重要消息却是由公司内部员工透露给外界的。决策层与内部员工缺乏良好有效的沟通,也导致了企业危机的恶化。

南京冠生园在处理危机时,除了辩驳,没有采取其他有效的行动;从当事人那里了解情况,回收产品,在危机处理中缺乏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再加上媒体的连续报道,最终使南京冠生园失去了公众的支持。

第三,缺乏责任心,失去诚信。

面对强大的舆论压力和消费者激愤的情绪,南京冠生园表现得缺乏心理准备,不知所措。在对外的宣传中,南京冠生园本应该鼓足勇气,勇敢地向公众承认自己的一时失误,向公众致以真诚的歉意,表明自己的立场,争取舆论公众的谅解,并承诺永不再犯。而公司却由于过激的言辞,把自己推到了同行和公众的对立面,失去了媒体的同情与支持,从而使危机更“危”。P54-56

序言

中国已进入危机常态化社会。2012年4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在发布的《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2)》中说,2011年全年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网络热点事件总计349件,平均每天0.96件。

一个企业在危机常态化社会中成长与壮大,而没有危机意识和机制无疑是不可能有成长期的胚胎。一个企业的强大,不是因为它在这个世界上赚到了多少钱,也不能只看到了它为这个世界做出了多大贡献,而是看它在企业舆情危机面前的表现有多么大的承受力,能抗拒多大的危机地震和风暴。一个企业能从容地应对舆情危机,这才是企业的王道。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愿意失败,也没有人去准备失败。但非常不幸的是,可以不夸张地说每天都有一些企业走向了不归路。因为从事新闻工作的关系,笔者有许多机会到企业去学习、参观,与各种企业家在各种心境下近距离地接触,也客串过企业管理,对企业的出生、成长和毁灭有切肤之感。我不愿意再见到企业还在黑夜里摸索、徘徊、挣扎……愿企业生长在阳光下,每天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笔者拿起笔来的动力。

没有企业的强大,就没有国家的强大。2009年,在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公司,49个是国家。世界上有161个国家的财政收入比不上沃尔玛公司的收入。全球10大公司的销售总额,超过了世界上最小的100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如果说当初是13家种植园企业草创了美国,那现在美国的综合实力已有550万家公司作为世界霸主的后盾。

我想,这就是企业与国家的最直接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说,企业家爱国家,承担起社会责任,首先是要依法把企业做大。作为企业危机应对的学者,我就是要把企业失败的危险——这些已经倒下的企业及品牌当作警示牌树起来,让后来的企业避开这些雷区,走向成功!

什么是舆情呢?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表现的总和。

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印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于互联网上。

企业舆情是民众关于企业的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企业舆情危机是由企业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导致形成的一种对企业基本目标实现具有威胁性、破坏性的事件或状态的舆情影响力的集合。

企业法人是企业舆情危机的第一受害者、风险评估者、危机舆情体系建立者、危机防范措施决策者、危机处理和危机控制的主要执行者。

企业舆情危机的特点:

①意外性。由于企业法人对舆情危机危害性认识不够,每次舆情爆发都会出人意料,尤其是对危害程度和结果无法预料。

②聚焦性。互联网时代,企业舆情危机的传播和影响就好像干柴遇到了烈火,短期内就成燎原之火,无法控制。

③破坏性。心理打击;人才逃亡;财务瘫痪;生产停顿;销售停滞;法人逃亡或入狱;企业破产。

④紧迫性。危机爆发,势如破竹、众叛亲离,难有还手之力,企业处于破产倒计时阶段。

⑤违法性。几乎所有企业舆情危机爆发后,都会牵涉法律问题。这里根本不管你之前是否违法,危机爆发后的结果是你已经违法了。

企业如何叫成功?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华为任正非认为的成功,是必须面对危机、研究危机、解决危机!本书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危机应对案例,供大家学习和研究,希望大家能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引领企业走向更大的成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企业危机舆情热点面对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铁元//彭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105645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5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丛书名
印张 18.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51
18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