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禅与生活
内容
编辑推荐

禅在本质上是一种见性功夫,是挣脱桎梏走向自由之道。它使我们啜饮生命的泉源,因而使有限的人类从这个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我们生命中本身具有一切使人类获得幸福的活力,只是由于我们的迷妄,才使这种活力受到阻碍而得不到适当表现的机会。禅的目的就是突破迷妄,使我们隐藏的活力得以自由地展开,使我们内心一切创造的动力得以自由地发挥。

  《禅与生活》是享誉世界的日本学术巨擘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所著。在铃木大拙生花妙笔下,把一般人望而却步的“谈禅”,变成人人可解的生活体验。

内容推荐

  《禅与生活》是享誉世界的日本学术巨擘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所著。在铃木大拙生花妙笔下,把一般人望而却步的“谈禅”,变成人人可解的生活体验。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含禅机。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固然也强调具体生活,但存在主义者所得到的是生活的苦闷,而禅家所体验的则是禅悟的喜悦。

要拯救现代文化的危机,使现代人不迷失自己而回到真正人的生活,《禅与生活》一书不容错过。

目录

译者序 禅对西方世界的意义

第一章 禅的意义

第二章 禅与一般佛教

第三章 禅的历史

第四章 悟

第五章 禅的实际开导方法

第六章 无理性的理性:公案的运用

第七章 禅的无心说

第八章 自然在禅学中所占的地位

第九章 存在主义、实用主义与禅

试读章节

怎么会这样呢?

禅道是这样的,当我们想要彻底了解它的时候,就必须经过一次艰巨的奋斗,有时候,要经过很长时间并要不断警觉。要加以禅的熏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一次,一位禅师说,只有一个具有伟大道德力量的人,才能完成和尚的生活;并说即使一位位及尚书的人也无法希望成为一个成功的和尚。(我告诉你们,过去,在中国,官做到尚书地步被认为是一个人在这世界上所能希望达到的最大成就)这并不是说和尚生活需要从事严格的苦行主义,而是说和尚生活表示一个人的精神力量提升到最高程度的意思。伟大禅师们的一切言论或行动都是来自这种精神力量的提升。这些言论或行动不是叫人不可思议或使我们陷于混乱。它们是一种充满着深刻体验的充实心灵。因此,除非我们自己也提升到禅师们同样的高度,否则对生命就不能得到同样居高临下的视域。罗斯金(Ruskin)说:“如果作者有价值的话,你就不会一下子了解他的整个意义——不但如此,而且过很久也无法以任何方式了解他的整个意义。并不是他没有说出他的意思,也不是没有运用有力的文字,而是他不能把所有东西都说出来,最奇怪的是他也不愿把所有的东西都说出来,只用一种隐秘的方式和寓言来表示,使他可以确知你需要它。我无法完全了解这个现象的理由,也不能分析智者们心中那种使他们隐藏更深一层思想的可怕沉默。他们把它给你并非作为帮助,而是作为酬报,并且,在他们让你接近它之前,先要使自己确实知道你是应该得到它的。”只有经过持久而痛苦的道德挣扎以后,我们才可以获得这把打开伟大智慧宝藏的钥匙。

通常,我们的心充满着各种理智上的无意义和情感上的废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它们当然有其用处。我们没有理由否认这一点。但是,使我们在感到束缚的情形下变成不幸而受苦的,主要就是由于这些蕴积的东西。每当我们想活动时,它们就束缚我们、阻挠我们,并对我们的精神领域投下一重厚厚的障幕,我们好像觉得自己不断生活在约束之下。我们渴望自然和自由,然而,我们似乎得不到它们。禅师们了解这一点,因为他们也曾经历过同样的体验。他们要我们摆脱所有这些讨厌的负担,因为,过一种真实和觉悟的生活,实在不必背负这种负担。这样,他们便稍稍说些话并用行动表示,当我们正确地体会以后,便会从这些理智蕴积物的压制和支配之下解脱出来。但是,我们不会这么容易获得这种体会的。由于长时期受惯了这种压制,心理的惰性便难得除去。事实上,它已深深地进入我们生命的根本,我们要彻底改造自己整个人格的结构。改造的过程是带着泪和血的。但伟大禅师们所攀登的高峰,不可能用其他方法到达的!除非我们以整个人格的力量来争取,否则,便永远无法获得禅的真理。这条路上满布着荆棘,而攀登的地方也十分溜滑。这不是生活中的游戏而是最严肃的工作;任何懒惰的人永远不敢做这种尝试。这确是一块锤炼你性格的铁砧。对于“禅是什么”这个问题,一位禅师答以“倒在烈火上的热滚滚的油”。在禅向我们现出微笑并表示“这里是你的家”以前,我们必须经历这种强烈的体验。

在禅师们所说的许多话当中,有一句震撼我们内心的话:庞蕴(以往是儒门弟子)问马祖(709—788):“不与万法做伴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马祖回答说:“等你一口吸尽了西江之水,我才告诉你。”对这个禅学史上最严肃问题来说,这是一个多么不相干的回答!当我们知道有多少人在追求这个问题的答案时,马祖这句答话似乎是亵渎神圣的。但是马祖的热忱是毫无疑问的,这是所有学禅的人都非常明白的事情。事实上,六祖慧能之后,禅的兴起归功于马祖的光辉事业,在他门下,出过八个以上的高明禅师,而那曾为禅门最初俗家弟子的庞蕴则获得中国佛教中维摩诘的美名。这两位老资格禅师之间的谈话,不可能是无聊的游戏。不管他们的谈话看起来如何轻松甚至不负责任,然而,其中却藏有禅宗文献中最宝贵的精华。不知道有多少学禅的人由于马祖这句话的不可思议而汗湿和号哭。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和尚问长沙景岑禅师:“南泉死后到什么地方去?”景岑回答说:“石头作沙弥时,曾参见六祖。”和尚说:“我不是问石头见六祖问题,我是问南泉死后到什么地方去?”景岑回答说:“关于这个,教你自己去想。”

灵魂不朽是另一个大问题。我们几乎可以说,整个宗教历史就是建筑在这个问题上。每个人都想知道死后的生命,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后,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呢?是不是真有来生呢?还是此生一了便百了呢?虽然有很多人可能根本不关心这个孤独“无伴”者的意义,但是,没有人一生中一次也不问自己死后到什么地方去。石头年轻时是不是见过六祖,似乎与南泉死后到什么地方去没有任何内在的关联。南泉是景岑的老师,这和尚自然而然地问他这位老师最后到什么地方去了。从一般逻辑的法则来看,景岑的回答根本不是回答。因此,便产生第二个问题,不过还是这位禅师口里的双关用话。“教你自己去想”这句话作何解释呢?从这里看,很明显,禅是一回事,而逻辑则是另外一回事。当我不能这样加以区别而希望禅给我们某种在逻辑上前后一致,在理智上明明白白的解释时,就完全误解了禅的意义。我不是一开始就说过禅只涉及事实而不涉及一般法则吗?这就是禅直接达到我们人格基础的地方。一般的说,理智并不把我们带到那里,因为我们并非生活在理智中而是生活在意志中。当劳伦斯修士(Brother Lawrence)说“我们应该在了解活动和意志活动之间作一大区别——前者比较没有价值,而后者则具有一切价值”时,就是表达这个真理。

在禅的文献中,充满了这种话,这种话好像是很偶然的,好像是很不经意地说出来的,但是那些真正认识禅的人会告诉我们,所有这些从禅师们口里很自然地说出来的话,都好像烈性毒药,当我们一旦接受它们时,就会引起剧烈的痛苦以致使我们像中国人所说的一样感到回肠九结。但是只有经过这种痛苦和震动之后,所有内心的杂质才会洗涤清净,而我们对生命也就有了一种完全新的展望。奇怪的是,在经历这些内心里的奋斗以后,禅就慢慢变得容易领悟了。但事实上禅是一种实际的、个人的体验,不是一种可以用分析或比较方法获得的知识。“除了对诗人以外不要谈诗;只有病人才知道怎样同情病人。”这两句话说明了整个情形。我们的心应该成熟到与禅师们的心合调。如果我们达到这种程度,那么,只要我们敲击一根弦,另一根弦就必定发生反应。和谐的音符总是产生于两根以上琴弦的共鸣。同样,禅所做的也是使我们的心弦成为过去禅师们的共鸣者。换一句话说,从心理上看,禅使我们放出可能储藏的一切能力,在普通情形下,我们是感觉不到这些能力的。

P14-17

序言

大多数人一听到“谈禅说道”,总以为这是非常抽象的,其实,禅是非常具体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经验,无一不是禅机,所以禅不能离开生活,离开生活便没有禅。只要我们看一看禅的起源,便知道上面所说的话不虚了。

相传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他手中拿着一朵花,面对大家,一语不发。这时大家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发出会心的微笑。于是释迦牟尼便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禅就在拈花微笑之间诞生了。这段传说颇富于浪漫色彩,也许不是真实的,但不论真实与否,其表现禅的起源方式,却把握了禅的根本精神。

迦叶之后,禅在印度传了二十七代。到了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便东来中国。达摩来中国后,成为中国禅宗的初祖,六传至六祖慧能大师,便展开了中国禅宗的蓬勃气象。禅在中国之所以能够发扬光大,乃由于中国人所具有的实践精神。

禅在本质上是一种见性功夫,是挣脱桎梏走向自由之道。它使我们啜饮生命的泉源,因而使有限的人类从这个世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我们生命中本身具有一切使人类获得幸福的活力,只是由于我们的迷妄,才使这种活力受到阻碍而得不到适当表现的机会。禅的目的就是突破迷妄,使我们隐藏的活力得以自由地展开,使我们内心一切创造的动力得以自由地发挥。迷云消失之后,我们便可以看到自己的本性了,也就是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了,现在,我们便认识生命的意义,便知道生命不是盲目的斗争,虽然我们并不确切知道生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然而其中却有某些东西使我们在生活过程中感到无限的幸福。

佛家认定生命是痛苦的,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只要生命是一种斗争,是有限和无限,肉体和精神之间的斗争,就一定是痛苦的,但是为什么有许多斗争呢?那是由于人的理智作用。理智使人起分别心,分别心一起,便产生二法对待。人为了解决生命中许多矛盾对立的问题,便产生语言文字等符号,因而从事概念分析,可是概念分析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徒然加深了二法对待,更加抓不住本来面目了。所以禅要超越名言概念,去捕捉事实的本来面目,禅认为在事实与我们自己之间并没有任何中间物,一切有限和无限,肉体和精神之间的斗争,都是理智的虚构物。当我们感到饥饿时,便吃东西,当我们感到疲倦时,便去休息,这又哪来有限无限之别呢?只有当理智介入生活中而扼杀生命时,我们才中止生活而以为自己缺乏什么东西。其实,我们本来具备,本来自由自在,有限和无限之间自开始就不必有任何斗争,我们竭心追求的平和,根本不曾片刻离开过我们。苏东坡有一首诗: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诗中所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青原惟信禅师说:“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既参禅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可是禅悟之后真能得个休息处时,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了。”所表示的也是这个意思。所以,禅家便有所谓:

教外别传,

不立文字。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禅家不诉诸名言知识,只直接诉诸亲身体验的事实,而亲身体验是生活。有一次,一个和尚问睦州:“我们每天要穿衣吃饭,如何能避免这些呢?”睦州回答说:“穿衣吃饭。”这和尚便说:“我不懂你的意思。”睦州又回答说:“如果你不懂我的意思,就请穿衣吃饭吧。”

人都是有限的,无法活在时空之外;只要我们活在这大地上,就无法抓住无限者,怎能摆脱存在的限制呢?这也许是那个和尚所提的第一个问题中的意思。对于这个问题,睦州的回答是:我们一定要在有限中寻求解脱;如果你真想追求超越的东西,这个念头就会使你和这个世界脱节,这等于毁灭你自己,你总不会为了追求解脱而牺牲生命吧。所以,你就得穿衣吃饭,而在穿衣吃饭之中寻求自由之道。和尚不明了这层道理,因此,睦州继续说:不论你了解不了解,都要活在有限之中,涅槃要在生死中去求。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并不是烦恼之外另有菩提,生死之外另有涅槃,而是菩提就在烦恼之中,涅槃就在生死之中,迷时为生死烦恼,悟时即菩提涅槃。这就像明和暗一样,并不是先有暗,然后又带来明,明暗自始就是一个东西,暗之变为明只是发生在我们内心,因此有限的即是无限的,无限的也是有限的。两者不是分离的东西,只是我们的理智作用逼着我们把它们分开,从逻辑上看,这也许是睦州回答那和尚话中所含的意义。

现实世界就是理想世界,理想世界要在现实世界中去求,并不是离开现实世界另有一个理想世界可得。解脱要在现实生活中求,离开现实生活别无解脱可得。所以当和尚们请百丈涅槃禅师说法时,百丈叫他们先去田中工作,等工作完了以后再说佛法。可是当他们照着百丈的话做了之后,再请百丈说法时,百丈却一语不发,只对和尚们张开双臂。也许禅里面终究没有什么神秘,一切都摆在我们眼前,只要我们穿衣吃饭、耕田种菜,就完成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需要做的工作,而无限也在我们身上实现了。

三  人的生活不能离开自然,人不能活在自然之外,人的存在根源于自然。所以,对禅来说,人与自然之间,没有对立,彼此之间往往有一种亲切的了解。青原惟信所谓:“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既参禅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可是禅悟之后真得个休息处时,见山又是山。”禅就在其中。

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这是从常识观点和理智分别心去看山,这时的山是没有生命的山。既参禅后,我们不把山看作耸立在自己面前的自然物,把它化为与万物合一,山便不再是山,可是当我们真正禅悟之后,便已把山融合在自己生命里面,也把自己融合在山里面,山才真正是山,这时的山是有生命的山。

这样,一旦我们认识自然为自然,自然便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自然不再是与我们漠不相关的陌生者。我在自然之中,自然也在我之中。我与自然,不但彼此参与,更是根本的合一。因此,山是山,水是水,我之所以能够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因为我在山水之中,山水也在我之中。我见山如是,山见我亦如是,我之见山亦即山之见我。“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亦如是。”如果没有这种合一,就不会有自然。禅所谓的“本来面目”,就是要在这里加以体会的。

当我们达到这个阶段时,纯粹主观即纯粹客观,主体即客体,人与自然完全合一。不过,这种合一并不含有为此而失彼的意思。山并没有消失,我没有吞没山;山仍然耸立在我们面前。山也没有淹没我,我仍然保留着我的自觉。这是禅家的真如妙境。

那么禅是不是神秘主义呢?禅不是神秘主义,更不是西方式的神秘主义,因为西方的神秘主义者自新柏拉图学派的普罗提诺(Plotinus)以来,都想穿过自然或感官世界的障幕去体验与更高实在者的直接合一,可是禅家否认这种将实在分为较低和较高两个层面的二法对待。对禅家来说,较高世界和较低世界根本是一个世界;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根本是一个世界。而且,在神秘主义者身上产生意识灭绝现象或半恍惚状态,可是禅家不会亡失于境中,仍然保留自觉,所以禅绝对不是神秘主义。

现代世界普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那么,东方的禅道对现代人类的生活,能有什么意义呢?我想,其意义是很深长的。因为西方文化到今天已进人穷巷,其文化上的缺失已使现代人迷失自己,所以现代人虽大多数仍然过着西方文化孕育出来的生活方式,但西方文化的深处已开始动摇。

西方传统有两大渊源,即希伯来和希腊。两者在根本精神上都是二元对立的。就后者来说,希腊人基于智理的观点把实在分割为二,例如,柏拉图,他把实在分割为睿智世界和感官世界。希腊人的伟大成就,乃是把人类看作理性的动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不但把理性看作最高的功能,甚至把它当作我们整个人格的重心。柏拉图在其洞窟的寓言里,描写人类好像生活在洞窟中,面对墙壁,洞外的光将外界事物投影到洞内墙壁上,人透过墙上的投影而认识外界。这里所说的墙上投影,象征人类的名言概念,透过投影认识外界,就是通过名言概念认识世界,人与世界之间有一中间物,人不能直接认识世界,只能通过名言概念间接认识世界。这个观点对西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刻,使西方文化走上知性主义道路,造成科学的蓬勃发展。于是西方人把自然完全看成为一种与人类对立的东西,人与自然之间没有亲近的可能;人只能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然而人非但未能征服自然,而且被自然的广大无限所震慑,感到恐怖战栗,更因为过分倾向理性主义,情意生活便相对萎缩,人格的完整性受到割裂,生活抽象化,于是人便迷失在自然中,内外都无依凭,这是西方文化的危机,也是现代人生活中的根本危机。

18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告诉过我们,理性的功能是有限度的,可是启蒙运动的遗风却迷信科学万能,直到科学本身产生矛盾后,本世纪的科学才承认康德的观点,海森堡(Heisenberg)的不定性原理和其他数学上的缺陷,都表现出理性的有限性。现代哲学家更从哲学上说明理性的缺陷,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哲学根本是一大错误。产生二法对待的理智,不但使人与世界离裂,也与自己离裂。

在理性主义冰冷的空气中,人冻僵了,所以早有克尔凯郭尔、帕斯卡、尼采等人的反理性主义出现,虽然他们的呼声盖不住理性主义的洪流,却也掀起了大洪流里面的小浪花,到了本世纪,文学艺术方面,兴起了反理性主义趋势。现代艺术突破了保守的传统,向东方寻求创造的灵感,劳伦斯(D.H.Lawrence)和乔伊斯(James Joyce)的小说,也脱离传统的风格,前者反对无血色的理性主义文化而诉诸人的直觉,后者则打破美丑等二元对立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存在主义,更掀起了一股反传统运动。存在主义者反对抽象生活,要求完整的具体生活,突破理性的藩篱而诉诸直觉的感受,从这一点看,存在主义可说是西方文化到东方文化的一座桥梁,存在主义之强调具体生活和禅家之强调切身体验,颇有相似之处。然而,存在主义到底是西方传统下产生出来的反动,与禅虽有相似之处,却也有不同的地方。禅离不开生活,在生活中得到禅悟之后,产生禅悟的喜悦,自由自在。可是存在主义者在生活中所得到的却是苦闷,因为存在主义者的无限自由,带来无限责任,面对着无限责任,使人有畏惧焦虑之感。克尔凯郭尔、萨特都有这种看法。萨特的烦恼是苦于物我不透,而人的自由又复可怕,人注定要领受苦闷,真是解脱无门。

再者,存在主义运动当初是在文学中表现出来,事实上也只有文学的方式才能表达具体的生活内容。可是,后来存在主义成为系统化思想,一旦系统化,就与活的生命脱节,最后又落入理智思想的陷阱中。禅虽也诉诸文字般若,但文字般若的目的是观照般若而证实相般若,所以,禅始终抱着“言语道断”的观点,以语言破语言而把握本来面目。

最后,我们可以说,存在主义虽是西方文化接通东方文化的桥梁,虽是提醒现代人回到具体生活的呼声,但它并没有完成使命,所以,要拯救现代文化的危机,要使现代人不迷失自己而回到真正人的具体生活,东方的禅道将要担负重大的责任。

刘大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禅与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铃木大拙
译者 刘大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41052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3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9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