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那些地方/写写画画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当初国门渐渐打开,我们的先辈在西方学会了新的观察与表现方法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平平的从侧面看只有鼻部微微突起的脸。以为自己也跟眼睛所看到的充满起伏与凸凹的脸是一样的于是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将一种全新的东西带回来。试图来弥补我们前人留下的不足与空缺。

《那些地方》是画家武艺在法国巴黎、德国爱莎芬堡、日本大船、中国敦煌写生时的笔记,文字朴实快乐,状态喜人。

内容推荐

《那些地方》是画家武艺在法国巴黎、德国爱莎芬堡、日本大船、中国敦煌写生时的笔记,文字朴实快乐,状态喜人。

《那些地方》中的速写插图,或毛笔或铅笔或炭笔,认认真真,平平淡淡,画那些工人、居民、普通的车站牌、空无一人的小街……带着些孩子的好奇和老人的宠辱不惊,不经意间灵气四溢,传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目录

2002年 法国巴黎

2008年 德国爱莎芬堡

2009年 日本大船

2010年 中国敦煌

试读章节

2002年9月10日 巴黎国际艺术城

一、塞纳河边,几个年轻人在玩滑板(旱冰),围观的人有我、一群黑人妇女及儿童,还有其他一些游客。其中一位玩滑板的年轻人微胖、近视,看来是初学,转身时突然摔倒,在人们还在为他担忧时,那几位黑人妇女及儿童已被逗得哈哈大笑,笑得很真,毫无顾忌,甚至前仰后合,直笑得那位初学者不敢轻易再做动作。

二、蓬皮杜中心广场,一位艺人正在表演,他请观众与他配合,学他走“猫步”。这位观众很幽默,走了几步,被告之重走,没想到退回来也是反着的“猫步”。我禁不住大笑,忽然感觉在离我不远处还有一位笑声更大。.转过头一瞧,是一位黑人,看来第三世界的人民还是有共通的地方。

2002年9月12日夜12:20巴黎国际艺术城

今天下午,我在卢森堡公园旁的一条小街道上走着,前面有一对情侣,回头看见我,忽然大叫一声,便快步走开。我感到诧异,有些不解,转身从橱窗的玻璃反复端详自己,觉得挺正常的呀!

记得以前一位朋友说,中国人第一次到丹麦,便被关在笼子里,让人们像看动物一样参观。有时我们看外国人像动物,他们看我们可能也是如此。

2002年9月24日 巴黎国际艺术城

今晚,在艺术城的表演厅,云南的廖老师在办她的独唱音乐会。刚开始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意思,一群欧洲人将不大的音乐厅挤得满满的,廖老师的形象又很中国,略微有点老和胖,露出的胳膊已显得有些松弛,白色的裙子紧攥着身体,尤其是唱到高音处,身上的裙子像要爆开一般。伴奏的是一位中国先生,小眼,短下巴,头发向后背,神情有点傲慢。

前面的两首歌是英文歌曲,我听不懂,曲调也陌生,但廖老师唱得很投入。我想拍些照片,便回去取相机,回来时,看门的小姐示意歌曲唱完才能进入,我等里面响起掌声才进去。接下来的一首歌是一位中国男士在唱,可能是特约嘉宾,歌词仍然听不懂。等廖老师再出场时,高潮终于出现了,她换掉了裙子,重新着一身纯绿色的民族服装,上面有一些不规则的牡丹花图案,只是裤子短了些,露出的厚底皮鞋显得有些怪怪的。

一首熟悉的曲子响起,等她唱到中间,我才想出这歌的名字是《走进新时代》,如果换在国内听的话,可能很平常,但在巴黎,它的意义完全变了。我有些激动,感觉血在向上涌,这是到巴黎后第一次这么激动!我猛劲地鼓掌,却被旁边的国人低声告之,在巴黎听音乐会中间是不能鼓掌的,但为时已晚,全场的人都像听懂了这支歌似的,掌声很响。

接下来是云南民歌,加上她的那些动作(有些像东北秧歌)显得更加刺激!演出结束,观众报以长久的热烈的掌声,可能每个人的掌声中都有个人对她认可的角度,它的过程太有意思了,尽管廖老师本人没有意识到这些,她只是很投入地唱完预定的每首歌曲,对她来讲,这已经足够了。

随着歌声的结束,不能说我的感觉在消退,起码在之后的几天里,我嘴上哼的仍是那首曲子,尤其洗澡的时候,更要放声大唱。

2002年10月4日 夜2时 巴黎国际艺术城  昨晚,我在卢浮宫的倒金字塔形厅看了一个时装表演,原以为要两三个小时,没想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当人们起立鼓掌的时候,我以为是幕间休息,感觉还没有在外面排队入场的时间长。

设计师选择的模特不漂亮,年龄偏大,但气质都有些特别,服装也颇有乞丐服的意思。他将情节性带入时装表演,这一点是我头一次见到。一位拉提琴者首先出场,他走到T型台中央与一位模特有种情节动作的组合,模特是一位魅力十足的四十岁出头的女人,舞蹈动作也颇大。设计师是将音乐、舞蹈、时装三样融在一块儿来展现他的设计观念。

这是一次不错的时装发布会,但怎么也不能让我像看廖老师独唱会那样激动!那么记忆犹新!因为它太协调了,协调得让八觉得音乐与时装、情节与舞蹈结合得那么天衣无缝。它也有意外,但当你刚刚感觉到它的意外时,忽然又觉得如此合乎情理,随之意外也消失了。

廖老师的作品则不然,她将所有的毫无关系的东西放在一块,逼着你去感受它、享受它,直至融化它。她把我非常熟悉的以至于熟悉得近乎毫无感觉的东西赋予了新的活力;她那身生生的、嫩绿的、上面有几朵牡丹花图案的服装让整个音乐厅,甚至整个巴黎都充斥着不协调性。巴黎自身的协调感时常让人有种睡眠的欲望,她太需要对比、太需要生涩的东西了。

一位设计时装的国人认为这是一次个性化的时装表演,最终设计师是靠设计来博得人们对他个性的认可,而廖老师的意义已不是“个性”一词所能概括的了。

傍晚回艺术城的路上,又一次见到廖老师,我还是有些激动,可她根本没注意到我,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前方,从我身边匆匆而过……

2002年10月4日夜3:30分 巴黎国际艺术城

中秋节那天晚上,巴黎的月亮很圆。

我和朋友去蓬皮杜旁边的影院看了一场电影,名字叫《十》,整个影片反复在演一个女出租车司机与三个乘客之间的对话,拍摄的角度也只有正、副驾驶两个位置。这是一部阿拉伯国家的电影,它是靠神情与对话来充实着的影片。因为语言听不懂,只能大致猜其意思。导演是有智慧与头脑的,他在用无聊、单一来阐述一种观念,看的过程中也有些不耐烦,有中途告退的想法。

这部“无聊”的电影是我这些天一直在琢磨的一件事,“无聊”能让人忘不掉,能带给人想像,这就足够了。

2002年10月9日铁塔附近

昨晚,艺术城有三个法国人的演奏会。首先,一位先生扛着大提琴上台,向大家行礼后,忽然发现忘记了带乐谱,赶紧回去取,这是一个小插曲,也只有在艺术城的演出厅才有这种情况,因为这儿的演出完全出于休闲、放松的目的。

廖老师坐在我的前排,休息时她说:“拉大提琴的人就住在我隔壁,几乎每天都能见到,按道理说,住艺术城的人都可称为艺术家了,可这个人每天拉提琴的感觉就像初学者。”这句话使我想起了柯罗,柯罗的绘画也朴素得像初学画的人,有时这些成为人们理想或追求的东西,其实就平淡的在你身边。P3-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那些地方/写写画画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武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14213
开本 16开
页数 2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3: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