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大结局)
内容
编辑推荐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自来有许多传说。关于崇祯究竟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还是一个力图奋起的人,一直众说纷纭。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残酷的时代,也是一个精彩的时代。本书对这一段历史进行了分析梳理,引人思索。

《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大结局)》作者当年明月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你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内容推荐

真实再现晚明历史,颠覆传统历史观念(空行),写史红人当年明月再出佳作,千万明矾共迎完结篇,三年来最难舍的告别,以心写史的巅峰之作,《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大结局)》火热上市,绵延半个世纪的文官争斗,见证辉煌帝国的由盛至衰,边疆民族乘势壮大,戍边军队节节告退,说不尽的权谋之术、战争之策,道不尽的人性善与劣……

《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大结局)》作者当年明月一如既往地用诙谐的笔调,告诉你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目录

第一章 皇太极/001

第二章 宁远,决战/012

第三章 疑惑/032

第四章 夜半歌声/044

第五章 算账/057

第六章 起复/067

第七章 杀人/084

第八章 坚持到底的人/100

第九章 阴谋/117

第十章 斗争技术/132

第十一章 投降?/144

第十二章 纯属偶然/161

第十三章 第二个猛人/178

第十四章 突围/193

第十五章 一个文雅的人/211

第十六章 孙传庭/223

第十七章 奇迹/236

第十八章 天才的计划/252

第十九章 选择/268

第二十章 没有选择/287

第二十一章 结束了?/302

后记/310

试读章节

四小贝勒里的其他三人,那更别提了,年龄小不说,老头还不待见,以上四人可以全部淘汰。

而四大贝勒里,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没资格,排除;莽古尔泰比较蠢,性情暴躁,排除;能排上号的,只有代善和皇太极。

但是代善也有问题——生活作风,这个问题还相当麻烦,因为据说和他传绯闻的,是努尔哈赤的后妃。

代善是聪明人,有这个前科,汗位是不敢指望了,他相当宽容地表示,自己就不争这个位置了,让皇太极干吧。

于是,在众人的一致推举下,天启六年(1626)九月初一,皇太极登基。

在后金诸人中,论军事天赋,能与袁崇焕相比的,只有三个人:努尔哈赤、代善、皇太极(多尔衮比较小,不算)。

但要论政治水平,能摆上台面的,只有皇太极。

因为一个月后,他做了一件努尔哈赤绝不可能做到的事。

天启六年(1626)十月,袁崇焕代表团来到了后金首都沈阳,他们此来的目的是吊丧,同时祝贺皇太极上任。

在很多书籍里,宁远战役后的袁崇焕是很悲惨的,战绩无人认可,也没有封赏,所有的功劳都被魏忠贤抢走,孤苦伶仃,不胜凄凉。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说法是未经史籍确认,也未经大脑思考的,因为就在宁远胜利后的几天,袁崇焕就得到了皇帝的表扬,兵部尚书王永光虽然跟袁崇焕不大对劲,也大发感慨:

“八年来贼始一挫,乃知中国有人矣!”

总之,捷报传来,全国欢腾,唯一不欢腾的人,就是高第。

这位兄弟实在太不争气,所以连阉党都不保他,被干净利落地革职赶回了家。

除口头表扬外,明朝也相当实在,正月底打胜,二月初就提拔了袁崇焕,先是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一个月后又加辽东巡抚,然后是兵部右侍郎,两个月内就到了副部级。

部下们也没有白干,满桂、赵率教、左辅、朱梅、祖大寿都升了官,连他的孙承宗老师也论功行赏了。

当然,领导的功劳是少不了的,比如魏忠贤公公,顾秉谦大人等等,虽说没去打仗,但整日忙着阴人,也是很辛苦的。

无论如何,袁崇焕出头了,虽说他是孙承宗的学生,东林党的成员,但边界得有人守吧,所以阉党不难为他,反正好人坏人都不管他,任他在那闹腾。

几个月后,得知努尔哈赤的死讯后,他派出了代表团。

这就闹腾大了。

在明朝看来,后金就是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强盗团伙,压根不是政权,堂堂天朝怎么能和强盗团伙谈判呢?

所以多年以来,都是只打不谈。

但问题是,打来打去都没个结果,正好这次把团伙头目憋屈死了,趁机去谈谈,也没坏处。

当然,作为一名文官出身的将领,袁崇焕还有点政治头脑,谈判之前,先请示了皇帝,才敢开路。

憋死(打伤致歹D了人家老爹,还派人来吊丧,是很不地道的,如此行径,是让人难以忍受的。

然而皇太极忍了。

他不但忍了,还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回应。

他用最高标准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好吃好喝招待,还搞了个阅兵式,让他们玩了一个多月,走的时候还送了几匹马、几十只羊,并热情地向自己杀父仇人的使者微笑挥手告别。  这意味着,一个比努尔哈赤更为可怕的敌人出现了。

懂得暴力的人,是强壮的,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才是强大的。

在下次战争到来之前,必须和平,这就是皇太极的真实想法。P2-3

序言

旷野上,当年明月踽踽而行。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

“历史原来是很精彩的呀!”当年明月大喊一声。声音消失在风中,当年明月继续踽踽地走着,山野一片寂静。

好一段时间,远远地,传来一阵阵回声:“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很精彩的呀……”声音渐渐消失,山野又归于寂静。

前面那座古庙里有点儿动静,一个小和尚好像刚睡醒,慢腾腾地伸了个懒腰,抖落了身上厚厚的尘土。噢!那不是朱重八吗?他朝四下看了看。然后向当年明月走来了。那边还有人,朱棣骑着马,风尘仆仆,身上浸着汗水,也向这边赶来。后边是方孝孺,一脸正气,拉着朱允炆,有点儿嫌他走得太慢;沮丧的胡惟庸,骄横的蓝玉,都来了。远远地,过来一个瘦了吧唧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朱厚照,还是那样儿,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走路也是一摇一晃的……

这么多人都围上了当年明月,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乱哄哄的,有的拍着当年明月的肩膀,有的指手画脚,吵吵嚷嚷,只听清几个词儿:很精彩的,很精彩的,写写吧,写写吧……写吧,写吧,就像写你们公司的老板,那个胖子,写厂子里那个猴儿精小李,前村儿的嘎子,胡同儿里的小三儿,写吧,想到哪儿写哪儿,就这么写吧……

当年明月也不知是惊喜,还是兴奋,都快晕了。

镜头拉远。

声音淡出。

旷野上又是一片寂静。

忽然,一阵风吹来,一摞纸被吹散了,漫天飞舞。一个过路人捡起一张。一看,原来是书稿,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这也算我给它写的序,比上次那篇序轻松点儿。

毛佩琦

2006年9月8日于北七家村

后记

本来没想写,但还是写一个吧,毕竟那么多字都写了。

记得前段时间,去央视<面对面》访谈,主持人问我,书写完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其实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我自己很多次,高兴、兴奋、沮丧,什么都有可能。

但当这刻来到的时候,我只感觉没有感觉。

不是矫情。

怎么说昵,因为我始终觉得写这玩意,是个小得没法再小的事。然而很快有人告诉我,你的书在畅销排行榜蹲了几天、几月、几年,然后是几十万册、几百万册,直到某天,某位仁兄很是激动地对我说,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的发行量,可以排进前十五名。

有意思吗?说实话,有点意思。

雷打不动的,还有媒体——报纸、期刊、杂志、电视台,从时尚到社会,从休闲到时局,从中央到地方,从中国到外国,借用某位同志的话,连宠物杂志都上门找你。平均一天几个访问,问的问题,也大致雷同,翻来覆去,总也是那么几个问题,每天都要背几遍,像我这么乏味的人,谁愿意跟我聊?那都是交差,我明白。

外型土得掉渣,也硬拽上若干电视讲坛,讲一些相当通俗,相当大众,相当是人就能听明白的所谓历史(类似故事会),当然,该问的还得问下去,该讲的可能还得讲下去。

这个没意思。没意思,也得接着混。

我始终觉得,我是个很平凡的人,扔人堆里就找不着,放在通缉令上,估计都没人能记住,到现在还这么觉得,今天被人记住了,明天就会被人忘记,今天很多人知道,明天就不知道,所以所谓后记,所谓感想,所谓获奖感言之类的无聊的、乱扯的、自欺欺人的、胡说八道的,都休息吧。

那么接下来,说点有必要说的话。

首先,是感谢,非常之感谢。

记得马未都同志有次对我说,这世上很多人都有不喜欢你的理由。因为你成名太早,成名太盛,太过年轻,人家不喜欢你,那是有道理的,所以无论人家怎么讨厌你,怎么逗你,你都得认,你该认。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无所谓。

但让我感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应该还是喜欢我的,一直以来,我都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帮助,没有你们,我撑不到今天,谢谢你们,非常真诚地谢谢你们。

谢谢。

然后是心得,如果要问我,有个什么成功心得,处世原则,我觉得,只有一点,老实做人,勤奋写书,无它。

几年来,我每天都写,没有一天敢于疏忽,不惹事,不闹事,即使所谓盛名之下,我也从未懈怠,有人让我写文章推荐商品,推荐什么就送什么,还有的希望我做点广告,费用可以到六位数,顺手就挣。

我没有理会。因为我不是商人。

出版商亲自算给我听,由于我坚持把未出版部分免费发表,因此每年带来的版税损失,可以达到七位数,这还不包括盗版,以及各种未经许可的文本。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最后送一首食指的诗给大家,我所要跟大家讲的,大致就在其中了吧。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二十多岁写,写完还是二十多岁,有趣。

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书评(媒体评论)

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力。《明朝那些事儿》的确是别开生面的,是一种创造。我热晴地支持这种探索和创造!期待他把这三百年写完。

——毛佩琦(央视百家讲坛主讲)

作为朱元璋的后人(家谱为汪),能够看到你这样好的文章真是三生有幸。

——竹筏渡海(网友,有家谱证明是朱元璋×重孙)

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化身为魔语)讲述了600多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继续讲述至明末的276年历史。此文做工严谨而又不乏幽默,可做明史普及读物,也可用于茶余饭后消遣,皆是居家旅行、学习阅读、无事消遣之首选读物。

——接近真理的理(网友,归纳中心思想形成条件反射的学生)

《明朝那些事儿》中的政治争斗、权谋之术、战争之术满足了国人的胃口。我很怀疑这个作者是不是一个政府官员。《明朝那些事儿》一是好看,二是正好起到了普及历史的功能,并且普及的还是正史。所以喜欢读它的人群会特别宽泛。我预感它会大红大紫。

——周枝羽(文学博士)

我的读后感:

1.成功者一定是要经历许多磨难的,只有这样,朱重八才是朱重八。

2.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做事不要太专心,开始做人时要低调。

3.权术是很重要滴,不懂权术,就不是朱老大登位而是兄弟们当皇帝了。

4.大脚女人可以旺夫。现在女生都不裹脚了,随便找准做老婆都可以放心了!

5.明朝那些好玩的事儿课堂上学不到。

——趵突泉良民(前学生,中关村太平洋柜台IT精英)

我有个宏大的愿望,希望大伙能坚持不懈地一起将《明朝那些事儿》直接顶入中学课堂,成为每个中学生必备的书!

——潜水潜到2008年(网友,热心中学教育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朝那些事儿(第7部大结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当年明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46278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6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8.09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35
16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