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叔的新娘
内容
编辑推荐

李兴杰编写的长篇小说《三叔的新娘》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小镇上,英俊的三叔和美丽的少女胡小琴相爱了,两人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三叔由于自身的才华,应召入伍,并在部队表现突出,连获提升。事业顺利的同时,三叔考虑起了自己和爱人的婚事,本来在外人看好的一对情侣,却生出了波澜,最终两人天各一方。

内容推荐

一部凄美动人的爱情咏叹,一首催人泪下的生命悲曲!一幅幅如泣如诉、如诗如歌的视觉画面,叩开读者尘封岁月里的斑驳记忆,于掩卷遐思中迸发强大震撼力!

作品《三叔的新娘》视角独特,语言质朴,故事情节婉转动人,人物形象清新爽目。小说主人公虽然生活在那个灰色年代,有着令人扼腕的人生境遇,但是,他们面对爱情、亲情和友情所表现出的感情取向与人生态度,却散发着独特光鲜的人格魅力和生命华彩!

《三叔的新娘》由李兴杰编写。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小的时候,小沂城虽然已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记载,但是,悠久和古老,一点也未能改变它积弱积贫的外貌和特征。

冷冷清清的街道,气色灰旧的民宅,残存于城边被荒草覆盖的老城墙,还有街道两侧那一条条又窄又瘦,既藏着很多人家,又散发着潮湿气息的幽深小巷……

我记事以后,小沂城虽然已从六十年代那场大饥饿中挣扎过来,但是,饥饿的阴影并没有走远。仅以我们家租住的大杂院为例,十几户人家中,几乎家家都有一段饥饿的辛酸记忆。邻居三奶奶因为家中断粮,曾把盐粒子放到锅里炒着吃;我的伙伴儿大国,因为饿得走投无路,竟乘着母亲不在家时,从棉袄袖子里往外抽棉花套絮吃……若不是被邻居发现制止,大国那一次非住院不可。

当天下午,回到家中的大国母亲听罢此事,不由分说,扯过儿子就是一顿痛打。说那一回你背着家人跑到菜市口儿捡西瓜皮吃,就已经欠挨揍了。这一回倒好,竟吃起棉花套子来了,连狗都知道那东西是不能吃的,你怎么连一条狗都不如了?

打过之后,她又抱着儿子的头哭。哭儿子不缺胳膊不缺腿,怎么偏偏要跑到我们这样的人家来投胎下生?

哭诉声引得邻居们纷纷前来安慰,看到母子俩抱头相泣的一幕,不少人触景生情,也跟着伤心难过起来。

三奶奶家的三叔,最见不得别人家遭受难为,听说此事,他也来到大国家中。他不声不响地站在人群里,看看伤心的大国母亲,又看看低头抹泪的大国,然后,转身就走了。

过了不一会儿,他又回来了。他手里托着五六个焦黄喷香的面火烧,进门就塞到大国怀里,然后说:“我小的时候,也做过傻事儿,不都是因为饿么?”

三叔的面火烧,犹如雪中送炭,弥漫在大国家里的悲悯气氛,一下子就被驱散了。

其实,当时三叔身上并没有钱,那几个面火烧,是他从街口的火烧铺里赊来的,为此,三叔好几天都不敢从火烧铺门口经过。

后来,榨油厂仓库门前赶来了十几辆骡马车,三叔便要求为他们干活儿。人家答应后,三权便脱了上衣,呼哧呼哧地扛了半天麻包,完事后,人家给他七毛钱,三叔就拿它到烧饼铺销了账。

求生的渴望,终于让大杂院的男人们坐不住了,他们聚在一块儿,一边抽着劣质旱烟,一边商量如何去养家糊口。年轻时见过一些世面的刘老头,便给他们几个支招,说费县平邑一带的山沟里盛产山楂黄梨,你们年轻力壮,何不置办几辆排车,去试着做做山果生意?人活着,总不能白白饿死呀。

于是,父亲与其他几个人接受了指点,凑足本钱,拉着排车就进了山……

那一年,三叔十五岁,身体还显单薄。他见邻居中的大叔大哥们都拉着排车出外找活路了,便也想一同前往。三奶奶不忍让年龄尚小的儿子吃苦,开始坚决不答应。可三叔却铁了心地要跟着去。三奶奶于是流着眼泪对他说,“三儿啊,娘宁可带着你和妹妹去讨饭,也不能答应你。”

三叔听得此话,火气一下子上来了:“娘,我宁可把自己卖了,也不去讨饭,更不会让妹妹跟着我丢人现眼……”

娘俩闹僵了,邻居们纷纷出来圆场。三奶奶见儿子从未这般执拗,只得妥协让步。于是,三叔脸上露出孩子一般的兴奋,跟着邻居们一起,踏上了艰辛的谋生道路。

三叔是三奶奶家中唯一的男孩儿,她早前的两个儿子,都因穷病交加而过早天亡。三奶奶在感情上不忍忘弃自己的亲生骨肉,才把这个终于活过来的小儿子称作“三儿”。

有一次我问三奶奶,说三奶奶你家的大叔和二叔都到哪里去了?

三奶奶便笑着对我说:“你大叔不听话,被我打跑了,跑到北京去了。你二叔也不听话,也被我打跑了,跑到南京去了。”

“哦,我知道了,”我伸长脖子望着三奶奶,“三叔他因为听话,才被你留下来了,是吧?”

 三奶奶笑着捏住我的左腮帮:“对啦好孙子,你真是个聪明孩子。”

在大杂院,三叔最令我崇拜。从我一记事儿,他就开始影响我。

记得有一回,我从家里的一个什么地方无意翻出了五块钱,我拿着它就往烧饼铺子跑……可钱还没花出去,我拿钱的手,就被背后的另一只手给攥住了。我吓了一跳地急忙回头看,三叔却把我一把搂在怀里:

“小明,你妈怎么敢让你花这么大的钱,是她给的么?”

我做贼心虚地低下了头。

P1-3

后记

三叔与胡小琴的故事,是我孩提时代的一段深刻记忆。

这两位青年男女,算得上一对完美配。两个人不仅长相般配,性情又善良温和。所以,当邻居间传出三叔跟胡小琴搞上了对象,几乎很快就成了美谈。三叔不仅因此成了伙伴们艳羡的对象,就在我们这些孩子的心目中,他也具有了偶像般的魅力。

三叔是幸运的。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底层青年,但是,在赢得胡小琴的芳心之后,他的生活态度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他参军入伍,并且在部队表现出色很快就成长起来的人生经历,固然得益于自己家庭出身好,并且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但是,他的人生道路之所以越走越宽,与胡小琴对他的支持与勉励是分不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胡小琴对三叔的影响,是巨大的。

小说中的三叔,虽然最终未能在挽手并肩中迎娶那位美丽善良的好姑娘,但是,他毕竟恪守了对胡小琴的承诺,并且也做到了在艰难的境地中苦苦坚守,并咬牙挺了过来。总之,他是一个被我理想化了的小说人物。而现实中的三叔,他其实未能做到这一点。这是三叔人生中的一大败笔,也是他生活的代价。从此,不论三叔走到哪儿,生活在哪儿,那个像流星一般转瞬即逝的美丽身影,不仅让他挥之不去,也让他在未来的生活中,黯然神伤。

但是这一切,不能全归错于三叔。

三叔对胡小琴,有着一份可对天盟誓的真情。但是,在那个特有的年代,当胡小琴被无辜推入自己无力挣脱的境地,三叔却变得犹豫和怯懦了。在人生前程和爱情之间,他只有选择前者,他为此羞红了脸。每次探家,他都不敢从胡小琴的家门前经过,再后来,他甚至不再探家。他不仅没有了面对胡小琴的勇气,甚至在家乡人面前,他也无言以对。

直到今天,我也不忍心指责三叔。他有他的难处。在那个极不正常的年代,他不敢违背社会规则。那种规则,其实就是群众专政。单个的人一旦成了群众专政的对象,其遭遇是很可怕的。三叔是共产党员,是军人,他必须老老实实去遵守当时的社会规矩,否则,他不但拯救不了他与胡小琴的感情出路,甚至还会把他们二人的人生未来推向绝地。这绝非是耸人听闻,但凡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会对此记忆犹新。庆幸的是,“文革”被否定了,“文革”的现象,也绝没有理由再重演。

但是,我却不能原谅三叔。他纵使万般无奈,也应该给胡小琴一个理由,并且让这个理由能够让身处艰难的胡小琴获得一份实实在在的精神支撑。我所以对三叔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我坚信,如果生活把三叔推向窘境甚至绝境,胡小琴一定不会辜负三叔。以她的性格,她不仅能做到不离不弃,也会毫无畏惧地厮守住三叔,与他患难与共,与他生死相依。

在那条街上,胡小琴就是一道风景。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美貌如花,更因为她温和善良,待人礼貌。邻居们对她好评如潮;那么多的年轻小伙儿都对胡小琴存有一份倾慕之心。在这些人中问,不乏人品与才华兼具的青年,他们对胡小琴的感情与态度,也是真诚的。可胡小琴偏偏就认定了三叔,并且把一个女孩子的纯情与忠贞,完完全全地献给了三叔。直到为此流落他乡,变成荒山深处的一棵树,她也无怨无悔……

现实中的胡小琴,即使在调离家乡的时候,也做下了一件善事。跟她对调的那个人,是一个跟胡小琴素昧平生的女子。她被招工到地处山区的三线工厂,是胡小琴甘愿顶替她去那里工作,才使得那个女工有了返城的机会。

有一年,沂河东岸的飞机场停落了一架苏制的安-2飞机。小城里那么多的人都带着看新鲜事物的心情涌去看飞机。那一年我六岁,在邻居伙伴大柱的鼓动下,我们两个半大孩子也尾随大人们跟着去看热闹……可回来的路上,又累又饿,怎么也迈不动步子了。就在我们俩一筹莫展地坐在大桥上发呆时,恰巧被骑着自行车赶路的胡小琴遇见。胡小琴车技不高,无法同时带着两个孩子骑车,她就让我们俩一前一后地坐在她的自行车上,推着我们回到了家……路上,她还掏钱买汽水给我们俩喝。那是一种土造的汽水,四分钱一杯。汽水的颜色是绿的,喝到嘴里,凉沁沁,甜滋滋,还有一种说不出的清香味道。

能被胡小琴用自行车推着回家,就已经很感激她,可她还买汽水给我俩喝,这有点儿太抬举我们。所以,手里端着汽水杯,我跟邻居伙伴儿的脸上都有些难为情,喝汽水的时候,不仅低着头,也不好意思大口喝。

胡小琴似乎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她笑着问我们:

“这是怎么了,难道这汽水不甜么?怎么像喝苦药水啊?”

我被胡小琴的话说的脸部一阵发烧,赶紧一仰脖,把杯子里的汽水喝个精光……

当然,胡小琴不会想到,此时此刻站在她面前低头啜饮汽水的这个小男孩,会在若干年以后,把她写进了小说。

生活中的胡小琴,确实是一位好姑娘。如果生活别难为她,能让她像正常人一样,有选择和追求生活的权利(这种权利本来就应该是她的),那么,胡小琴的人生故事,也许就不会是书中的样子。从感情上说,我真希望能这样,而且,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试图努力改变这一切。我希望胡小琴能活下来,能凭着自己的坚贞守候最终追求到自己的真爱与幸福。可偏偏胡小琴在命运面前屡遭无辜,并且在生就的环境里越走越窄,越走越难,最终被生活逼到了墙角……

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胡小琴的命运身世强烈地冲击着我,我不仅无数次地为她伤怀,写到动情处,我甚至在夜深入静的时候,躲在家中的储藏室里痛哭失声……我被自己的作品弄得如此失态,实在是因为胡小琴活得太可怜。她从孩提时代的那种怯生生到长大成人之后的那种被边缘化,所有的遭遇,都不是她自身的原因。而面对这一切,她不辩解,不抗争,只会默默接受……这样的一个人物,能不被人写进小说么?

关于刘小军,她的生活原型,来自我的一位战友。虽然我跟三叔是两代人,但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的这二十年间,社会的政治文化形态,其实处于一种恒定的固态,人们的生活观念没有太大改变。所以,我把我的战友移植到三叔的从军时代,在真实可信度上,是能扛得住的。

刘小军也是一位优秀的女性,在素质审美上,她跟胡小琴,不仅在那个时代,即使在今天,也依然还散发着人文价值的光彩。虽然她们俩是两座苗圃中的花朵,但是,她们都各自开出了自己的绚丽和灿烂。这一点,相信读者能从书中找到答案。

最后,我还要真诚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他们有的是我的同事,有的是我的朋友,在创作这本书的过程中,都给过我很多弥足珍贵的帮助,恕不能一一说出他们的名字。

李兴杰

2013年7月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叔的新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兴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369680
开本 16开
页数 2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2013210127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7: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