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建立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理论与实证研究
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概述

 第一节 刑事辩护准人制度概念之提出

 第二节 刑事辩护准人制度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课题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一 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二 研究重点与难点

 三 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小结

第二章 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之理论基础

 第一节 刑事辩护准人制度之法理学基础

 一 实现正义

 二 制约权力

 第二节 刑事辩护准人制度之经济学基础

 一 克服刑事辩护供求双方有限理性

 二 防止刑事辩护市场失灵

 三 降低辩护成本

 四 适应专业化分工

 第三节 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之社会学基础

 一 实现刑事辩护职业专业化

 二 确立辩护律师职业信任

 三 明确辩护律师角色定位

 小结

第三章 域外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介评

 第一节 域外刑事辩护准人制度概览

 一 域外刑事辩护准入制度历史沿革

 二 域外现代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概览

 第二节 日本刑事辩护准人制度介评

 一 进入机制

 二 惩戒机制

 三 退出机制

 四 配套机制

 第三节 美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介评

 一 进入机制

 二 惩戒机制

 三 监督与退出机制

 四 配套机制

 第四节 欧洲若干国家刑事辩护准人制度介评

 一 进入机制

 二 惩戒、监督与退出机制

 三 配套机制

 小结

第四章 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与有效辩护

 第一节 刑事辩护准人制度与辩护人角色定位

 一 辩护人角色定位误区

 二 国际上公认之辩护律师角色定位

 三 辩护律师角色定位重新思考

 第二节 刑事辩护准人制度与有效辩护

 一 有效辩护原则解读

 二 无效辩护制度考评

 三 中国有效辩护原则之确立

 小结

第五章 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与刑事法律援助

 第一节 刑事法律援助现状及与刑事辩护准人制度关系

 一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现状

 二 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与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之相互作用

 第二节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之完善

 一 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之域外经验

 二 中国政府律师模式之探索

 三 完善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之建议

 小结

第六章 刑事辩护准入制度配套制度建设

 第一节 辩护律师执业标准

 一 辩护律师执业标准确立之必要性

 二 辩护律师执业标准之具体内容

 第二节 辩护律师执业纪律规范

 一 辩护律师执业纪律规范确立之必要性

 二 辩护律师执业纪律规范之具体内容

 第三节 辩护律师教育制度

 一 辩护律师教育制度之必要性

 二 辩护律师教育之具体内容

 三 辩护律师教育制度现状、问题及完善

 小结

第七章 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供需及成本收益分析

 第一节 刑事辩护准人制度供需分析

 一 供需分析前提

 二 中国刑事辩护市场现状供需分析

 三 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供需分析

 第二节 刑事辩护准人制度成本收益分析

 一 成本收益分析基本思路

 二 主体角度成本收益分析

 三 制度角度成本收益分析

 小结

第八章 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构建

 第一节 建立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之必要性

 一 促进中国刑事法治健康发展

 二 适应社会分工需要,加强刑事辩护专业化建设

 三 规范刑事辩护市场,提高刑事辩护质量

 四 提升律师形象,促进律师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节 建立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之可行性

 一 政治环境可行性分析

 二 法治环境可行性分析

 三 市场供求环境可行性分析

 第三节 建立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基本构想

 一 进入机制

 二 监督考核机制

 三 惩戒机制

 四 退出机制

 五 防范机制

 六 环境建设机制

 小结

第九章 建立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实证研究报告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实证研究内容

 一 对法官之实证调查

 二 对检察官之实证调查

 三 对律师之实证调查

 四 对当事人之实证调查

 五 对警察之实证调查

 六 对社会公众之实证调查

 第四节 实证研究结论

 一 问卷调查概况

 二 实证综合分析

 三 实证研究结论

 小结

附录 建立辩护准入制度提高刑事辩护质量——“中国刑事辩护30年暨刑事辩护准入制度”国际研讨会综述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冀祥德编写的《建立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理论与实证研究》作为国内外首部对刑事辩护准入制度进行系统而深入研究的专著,第一次提出并清晰地界定了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概念,在从法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视角论证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正当性基础上,对在中国建立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广泛、深入、扎实而有代表性的实证调查,提出了建立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基本构想、具体制度构建及其障碍性克服。

《建立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理论与实证研究》由理论论证和实证研究两部分组成,共有九章。其中,理论论证部分由八章构成,分别是第一章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概述、第二章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之理论基础、第三章域外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介评、第四章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与有效辩护、第五章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与刑事法律援助、第六章刑事辩护准入制度配套制度建设、第七章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供需及成本收益分析和第八章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构建;实证研究为第九章,系建立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实证研究报告。

第一章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概述,在学术界首次提出并界定了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概念,认为所谓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是指政府部门或者是受委托的行业组织,出于保护被追诉入辩护权有效实现的需要,依法对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提供刑事辩护法律服务的主体资格进行确认和批准,并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各项规则的总称;对学术界和实务界有关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概括;介绍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指出本课题之研究,立足于中国社会发展与变革之实际,从中国司法制度的现实出发,密切结合国际社会通用规则,特别是中国已经签署批准的国际规则和已经签署、即将批准的国际规则,以扎实的实证研究为特色,同时运用比较分析、规范分析、历史分析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本着解决中国刑事辩护制度实际问题的思路,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核心问题集中于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刑事辩护的进入机制与退出机制以及与刑事辩护准入机制相关联的监督机制、惩戒机制、防范机制以及环境建设机制等。

第二章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之理论基础,主要分别从法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三个视角论证了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正当性基础,提出实现正义与制约权力是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法理学基础,克服刑事辩护供求双方的有限理性、防止刑事辩护市场失灵、降低辩护成本和适应专业化分工是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经济学基础,实现刑事辩护职业专业化、确立辩护律师职业信任和明确辩护律师角色定位是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社会学基础。

第三章域外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介评,从比较法的视角,阐述了域外若干国家和地区有关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历史沿革,论述了域外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制度内容,重点介绍了日本、美国以及欧洲若干有代表性国家的刑事辩护准入制度及其配套制度,指出建立中国的刑事辩护准入制度,应当立足于中国现实,有条件、有选择地借鉴域外的相应制度规则。

第四章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与有效辩护,论述了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与有效辩护原则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立法与社会语境中关于辩护入角色定位的误区进行了全面反思,介绍了国际社会公认的辩护入角色定位,重新思考了中国辩护入角色定位,并评析了辩护入角色定位对刑事辩护准入制度规则构建、功能发挥以及制度运行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理性解读有效辩护原则内涵、综合考评无效辩护制度内容和主张建立中国有效辩护制度,阐述了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与有效辩护功用互动。

第五章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与刑事法律援助,以目前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考察为始点,剖析了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通过考察域外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回顾中国试图建立政府律师模式的探索之路,提出了完善中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思路,阐述了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建立与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完善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指出建立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有助于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而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完善能促进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建立。

第六章刑事辩护准入制度配套制度建设,以系统论的方法研究与刑事辩护准入制度密切关联的配套制度建设。研究认为,与刑事辩护准入制度密切关联的配套制度至少包括辩护律师执业标准、辩护律师执业纪律规范和辩护律师教育制度。辩护律师执业标准既有实质性标准,又有程序性标准,前者是辩护律师的辩护行为是否帮助被追诉入获得了无罪、罪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实体结果,后者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辩护律师是否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程序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维护被追诉入的合法权益。辩护律师执业纪律规范是指辩护律师在进行刑事辩护时所应遵守的具体行为规则,包括执业行为规范和执业纪律。辩护律师教育制度既包括执业能力、执业经验、职业道德和修养教育等内容的基本教育,也包括辩护律师学历、知识等方面的继续教育。

第七章刑事辩护准入制度供需及成本收益分析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以跨学科研究方法,使用经济学分析中的两大工具——供求分析和成本收益分析的工具对在中国建立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必要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论证。通过对刑事辩护市场中刑事辩护服务和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供给和需求情况分析,认为,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设立,能够使得刑事辩护市场的供给状况从现阶段低位的非常态均衡状态逐步过渡到常态的均衡状态;通过对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相关主体及刑事辩护准入制度自身运行中涉及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认为,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建立,能够促使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供给者和需求者高度关注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投入与产出比,合理利用资源,降低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成本,实现制度运行的高效率。

第八章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构建是本书的核心内容。该章从规范刑事辩护市场、提高刑事辩护专业化程度以及促进律师业的健康发展等方面论证了在中国建立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现实必要性,从政治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供求环境等方面进一步论证了在中国建立刑事辩护准入制度具有的完全可行性,提出了在中国建立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基本构想:在中国现实国情允许的情况下,从死刑案件开始,分步骤、分阶段地设立刑事辩护准入门槛,同时设置相应的监督机制、惩戒机制和退出机制,且为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九章建立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实证研究报告是本书最有特色、最有价值,也是最具说服力的部分。课题组斥资、费时、耗力,深入中国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具有代表性的地域,在其各地的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律师事务所、监狱、看守所、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办事处、农村、学校等不同单位,对于建立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可能涉及其权利和利益的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被追诉入以及可以代表一般社会公众的社会各阶层入员,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得出了令入信服的实证研究结论,为本书的理论论证成果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证支撑,实现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有机结合。

编辑推荐

冀祥德编写的《建立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理论与实证研究》作为国内外首部对刑事辩护准入制度进行系统而深入研究的专著,第一次提出并清晰地界定了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的概念,全书由理论论证和实证研究两部分组成,共有九章。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建立中国刑事辩护准入制度理论与实证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冀祥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92832
开本 16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15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5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5.215.4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3: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