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中国古代书画艺术
内容
编辑推荐

米芾,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吴人,祖籍太原。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李秋喜编著的《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米芾与“米家山”画法的有关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李秋喜编著的《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为丛书之一,介绍了米芾与“米家山”画法的有关内容。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目录

一、米芾的生平

二、米芾的书法

三、“米家山”的艺术特征

四、后人的评论

五、名作赏析

六、米氏父子年表

试读章节

(三)米芾的精神世界

米芾《宝晋英光集》卷四《题所得蒋氏帖》中说:“裴几延毛子,明窗馆墨卿。功名皆一戏,未觉负生平。”大概反映了米芾在政治上的抱负与艺术志趣之间的矛盾心态。米芾的“颠”,集中反映了他精神生活的复杂性,了解他的“颠”,也就了解了他的精神世界。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他的“颠”。

首先,米芾之“颠”,不是为颠而颠,而是他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宋史》本传讲他“好洁成癖,至不与人同巾器”,甚至连毛巾也不用,两手相互拍干。米芾挑女婿也按着自己的洁癖来,上门求婚的人里面,有一个南京人叫段拂,字去尘,米芾一看就高兴了:已经拂过了,还要再去一下尘,绝对是讲卫生的人,这才是我的女婿,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了这个人。而他的洁癖,更多的是表现在对待书画艺术的态度上。他对艺术是真正的投入,所以不能容许有一丝一毫的玷辱。《宋稗类抄》卷《古玩》第四十二条载有他因好洁而不惜弃去心爱之物的故事:有一次,米芾得到了一块珍贵的玛瑙砚,他非常高兴,约他的好友来,向他夸耀说:“你看我最近得到了这个稀世的玛瑙砚,很美吧?”朋友知道他有洁癖还特地用手帕擦擦手,再拿起砚台观赏,边看边点头说:“这砚从外形看来真的很美,但不知道发墨如何?”米芾立即叫仆人拿水过来,才一回头,这位朋友已经等不及地吐卜口唾沫在砚上,拿了墨块就磨起来,米芾很不高兴地说:“你刚刚还晓得擦了手再拿砚,怎么现在往上面吐口水呢?这砚已经弄脏了,我不要了!送给你吧!”无论如何,他也不肯再收存了。

这样的表现,来源于米芾对精神生活“纯粹性”的一种坚持,而不仅仅是日常生活习惯的“洁癖”。《清波杂志》记载,米芾的亲友偷看过他写信,结果看到他写“芾再拜”这句客套话时,竟然放下笔,恭恭敬敬地拜了两拜。这是最真实性情的流露,这种痴很纯粹,是一种坚持,这是米芾“颠”的第一层。

其次,米芾的“颠”,又是他展示、强调“文人”气质的手段。

他需要比一般的文人显得更文人,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宋史》本传称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这是米芾为自己设计的形象——唐人的衣冠,这当然是出奇的。1087年他刚服完母丧到汴京,每次出门都要撤去轿顶,戴着高檐帽,招摇过市,非常引人注目,晁说之称他像朝廷刚刚俘获的西羌首领“鬼章”。《蔡志》也说他“冠服用唐规制,所至人聚观之。视眉宇轩然,吐音鸿畅,虽不识者亦知为米元章出”。米芾不穿戴当时的服饰,而是穿戴前代的衣冠,他的出奇,终于达到了目的。

米芾一生还非常喜欢把玩异石砚台,有时到了痴迷的程度。相传米芾有“瘦、秀、皱、透”四字相石法,所爱之石,定非凡品,并开创了玩石的先河。据《梁溪漫志》记载:他在安徽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是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自己的寓所,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口中念念有词:我想见石兄已经二十年了,相见恨晚!此事日后被传了出去,由于有失官方体面,被人弹劾而罢了官。但米芾不怎么感到后悔,后来还作了《拜石图》。作此图的意图也许是为了向他人展示内心的不满。元代的倪瓒《云林诗集》有《题米南宫拜石图》诗:“元章爱砚复爱石,探瑰抉奇久为癖。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不虚得。”后世画家也喜欢绘制《米颠拜石图》,拜石一事,遂更喧腾人口,传为佳话。李东阳在《怀麓堂集》时说:“南州怪石不为奇,士有好奇心欲醉。平生两膝不着地,石业受之无愧色。”这里可以看出米芾对玩石的投入和其傲岸不屈的刚直个性。大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情怀。

据说米芾的死也很离奇。死前一个月,米芾就安排后事,跟亲友告别,把他喜欢的字画器玩全部烧了,就像知道自己要死一样。米芾还准备好了一口棺材,饮食起居全在棺材里。死前七天,米芾洗澡换衣服、吃素焚香。别人看他做作惯了,就由着他的性子闹。死的那天,米芾把亲戚朋友全请来,举着拂尘说:“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说完扔掉拂尘,合掌而死。

再次,米芾之“颠”,还是他释放、表达自己艺术感受的一个途径。作为一个敏锐的艺术家,米芾的情感是丰富而热烈的,艺术判断是独到精深的,有时他口出狂言,单刀直人。《海岳名言》中记载:“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襄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看起来,米芾对其他的书家都持一种批评的态度,即使对他所敬重的苏轼也没留什么情面,真是一个不能“随世俯仰”的人。但却不能不说他的评价是一针见血的。这样的评论,普通人看着是“颠”,而在专家眼里,却是真知灼见,至少其中不乏重要的艺术判断。

由以上种种轶闻趣事,不难看出米芾是无愧于“米颠”二字的,但仔细分析起来,米芾的“颠”又很值得推敲。就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群体构成来看,米芾不能完全算是主流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他带有许多隐者的特点。换句话说,米芾在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内部,有一定的边缘性。“颠”在一定程度上是他对待这种边缘性的策略,其目的很大一部分是强化自己与主流知识集团的联系。但有趣的是,这个策略只是达到了精神上的效果,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却反而强化了他自己的这种边缘性。当然,从艺术的角度看,这是历史的幸事,由于他的“颠”,米芾提升了自己人生与艺术空间的自由度,从而得以较大程度地保全自己的纯真天性,得以充分展示自己所具有的文人素质,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多姿多彩,使自己的艺术道路、风格选择与众不同,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面貌。“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人选择的对与错,今人又怎么能说得清呢?但话又说回来,历史上的怪人数不胜数,而米芾之所以能永载史册,终究是因为他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他的书法,自成一体,为后世所珍视;他的画,别开生面,被誉为“米家山水”。

P13-22

序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米芾与米家山画法/中国古代书画艺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秋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41408
开本 16开
页数 13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9
15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