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禅学/中国古代思想宗教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漫长的中国禅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禅的正式出现是道生禅学,慧能禅学标志着中国 禅的真正形成,而中国禅义理体系和践履规范之完善是圭峰禅学和百丈禅学。

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禅学的有关内容。

内容推荐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中国禅学的有关内容。

《中国禅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目录

一、禅、禅定及禅宗

二、中国禅学的传承体系

三、中国禅学的特点及影响

试读章节

(三)四祖道信与五祖弘忍的“东山法门”

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禅宗初创于道信,基本完成于弘忍。道信是三祖僧粲的弟子。道信传法给弘忍。他们形成了从初祖到三祖相对独立的派别,即“东山法门”。

道信(580—651年),复姓司马,7岁出家。他曾经向三祖僧粲学习佛法十年。在唐武德甲申年间,在蕲州黄梅的双峰山(即破头山,今湖北黄梅县西北约10千米)弘法。据普济《五灯会元》记载,唐太宗曾四次诏请他前往京师,道信有三次都以患病推辞。第四次,太宗对使臣说:“如果再不来,就把他的头取来。”使臣对道信传达了太宗的旨意,道信仍然不肯奉旨离山,“乃引颈就刃,神色俨然”。使臣只得回去复旨。太宗听说后,对道信更加仰慕,赏赐丰厚,不再逼迫道信离山。

弘忍的再传弟子净觉撰写的《楞伽师资记》中讲到道信的禅学时说,道信撰写过《菩萨戒法》和《人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道信依据《文殊说般若经》,修行“一行三昧”,提出“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的二心论——净心与染心。“二心论”,由道信开创,成为东山法门的禅学特色。

《文殊说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强调长坐不卧的修行方式。道信注重坐禅,他要求弟子“努力勤坐”。道信进一步对参学者强调,“莫读经,莫共人语”。他认为到功夫成熟的时候,自然能对佛法有深入的体晤。有记载称道信“摄心无寐,胁不至席者六十年”。

《楞伽师资记》把“安心”定为东山法门的禅学的中心思想。但是,东山法门的“安心”与达摩的“安心”有所不同,东山法门是“安理心”。净觉释“理”时说:“心能平等名之为理,理照能明名之为心,心理平等名之为佛心。”道信曾经说过:“……独一清静,究竟处心自明净。或可谛看,心即得明净。”他认为,如果真能心如明镜之后,可能一年,可能三年五年,有的需要老师的点拨,有的不需要,就能解悟佛法。

禅法本是应机的,无法教授。如果自己觉得有所领悟,就秘密向师长表达自己的心得与见地,请求印证。这种传法的方式是在师徒两人之间秘密进行的,不落于文字表面。这就是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弘忍的禅学也是通过这种方法从道信那里传来的。

禅宗虽然不立文字,但也有“藉教悟宗”的主张,就是不与经教相违背。不立文字,是让参学的人忘言忘念,领悟佛法的真意。达摩、慧可、僧粲是以四卷本的《楞伽经》创立禅学体系的,而道信、弘忍以后的禅学,又增进了《金刚般若经》《大乘起信论》的思想。

弘忍(602—675年),俗姓周,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也有说他是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人。关于弘忍7岁奉事道信出家的事,《宋高僧传·弘忍传》有这样的记载:道信去黄梅县,路上遇到一个少年,“骨相奇秀,异乎常童”。道信问他:“子何姓?”少年回答说:“性即有,不是常性。”道信文说:“是何姓?”少年回答说:“是佛性。”道信问道:“你难道没有姓吗?”少年回答说:“姓空故。”少年的意思是,我并非没有姓,只是这个“姓”本质上是空的。道信见这个少年禀赋异常,预见到他对佛法的传承将会有所作为,就找到他的父母,请求允许他出家。少年的父母也颇为开明,“以宿缘故,殊无难色”。这样,道信就给少年取法名弘忍。

道信的弟子弘忍三十年不离左右。弘忍在道信的门下,勤于劳作,供养一同参学的“法侣”生活。他性情木讷沉厚,“常勤作役,以体下人”。“昼则混迹驱给,夜便坐摄至晓”,即白天与僧众一起劳作,晚上摄心静坐至天明。

他坚持执行道信“努力勤坐”“莫读经,莫共人语”的教诲。由于他修行精深,平时虽不常看各种经论,但只要听人读诵,就能领会其中的深意,“未视诸经论,闻皆心契”。

得到道信的传法袈裟后,弘忍在冯茂山(今湖北黄梅县北约10千米)弘法。除《楞伽经》外,他又发挥《金刚般若经》的意旨,听讲者超过700人。冯茂山在双峰山之东,所以也称东山,当时人们称弘忍为东山法师。道信与弘忍的禅学由此被称为“东山法门”。

因为弘忍的禅法是对道信禅法的发扬,道信倡导的“一行三昧”成为东山法门的根本。

弘忍的门下弟子,根据弘忍传法所论,集录了《最上乘论》,他的禅学思想,强调“守本真心”,他认为,“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人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

弘忍认为,众生与佛虽然真性无二,但众生由于迷于真性,丧失了本有的真心,因而沉沦生死,不得解脱。如果能悟达法性,自识本心,从而守本真心,妄念不生,就能与佛平等无二。弘忍把识心悟性提到极重要的地位,并且在《最上乘论》中有“渐修顿悟”的倾向,这在禅宗发展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此后,迷与悟,顿与渐,与禅宗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禅宗南北分歧的核心问题之一。

“东山法门”不再像从前那样行头陀戒行,而是有了严格的戒律;不是游行于村落,居无定所,而是已经形成了农禅并作,经济上自给自足的比较稳定的僧团,奠定了禅宗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方式,开创了中国禅宗特有的宗风。

P52-59

序言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的历史沉积。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本民族的文化。我们只有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意识。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个民族的存在依赖文化,文化的解体就是一个民族的消亡。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广大民众对重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愿望日益迫切。作为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继承并传播给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是我们出版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套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希望本书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也坚信我们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够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禅学/中国古代思想宗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杜永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41552
开本 16开
页数 1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1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9
156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0: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