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门中敬编著的《宪政宽容论》较为合理地运用了综合的研究方法,强调问题意识与实践理性,逻辑进路清晰,结构完整,安排合理,是一部较为严谨的具有思想性和学术性的著作。当然,书中的有些命题及论述,如我国宽容宪政的生成条件、宽容对于我国宪法变迁与宪政成长的影响以及宽容的价值诉求之宪法化以及宽容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尚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另外,在论证宽容的宪政意义时,如何在哲学、历史学与政治学等跨学科的知识运用中保持研究方法的专业特色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图书 | 宪政宽容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总体而言,门中敬编著的《宪政宽容论》较为合理地运用了综合的研究方法,强调问题意识与实践理性,逻辑进路清晰,结构完整,安排合理,是一部较为严谨的具有思想性和学术性的著作。当然,书中的有些命题及论述,如我国宽容宪政的生成条件、宽容对于我国宪法变迁与宪政成长的影响以及宽容的价值诉求之宪法化以及宽容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尚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另外,在论证宽容的宪政意义时,如何在哲学、历史学与政治学等跨学科的知识运用中保持研究方法的专业特色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内容推荐 门中敬编著的《宪政宽容论》以宽容与宪政价值的内在逻辑与历史为主题,就宪政的宽容精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释和论证。该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宪政精神及其在我国政治法律体系和宪法制度中的借鉴与运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研究领域和方法上,作者将宽容置于社会生活的广阔场域中,较为合理地运用政治哲学、法哲学和宪法学等综合的视角与框架,从历史、文本与现实的三位一体中,探讨了西方社会宽容宪政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宽容宪政实践的具体运行过程,建构了宽容宪政的理想模型,《宪政宽容论》考察了宽容宪政生成的那些可能的和相反的因素,形成了一个自洽的、系统性的范畴与体系,既增加了说服力,也增加了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古希腊政治哲学与宽容的起源 第一节 对“最佳政体”的哲学探求 第二节 对自然的终极关怀和对“平等自由”的古典诠释 第三节 对“次好制度”的寻求和宽容理论的早期建立 第二章 古代宽容与古罗马共和国之宪政实践 第一节 混合政体的宽容品格 第二节 蕴涵宽容理念的“自然法思想”及其法治实践 第三节 “共和宪政”的衰微及其对后世的启示意义 一、“共和宪政”的传统 二、绝对权力和根本法的概念 三、宽容的自由思想与法治观念 四、与罗马混合政体相契合的财产制度(主要是土地制度) 第三章 政治哲学的近代转向与现代宽容 第一节 现代宽容的催生:对中世纪宗教歧视与不宽容的反思 第二节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与现代宽容 一、政治哲学的近代转向:对自然正义传统的拒斥抑或自然权利论的催生? 二、宽容的天赋权利论:自由的本质抑或不宽容的源泉? 三、宽容作为自由主义的精髓:“正确的路途”抑或“虚无主义”? 第三节 宽容的论证:宽容理念所涉及的几对关系范畴 一、宽容与真理的关系 二、宽容与自由的关系 三、宽容与民主的关系 第四章 现代宽容与立宪(自由)主义之宪政实践 第一节 立宪自由主义的早期实践与“压制性宽容” 第二节 政体宽容:优良政体的理性选择 一、代议制民主与政党制度 二、权力分立与制衡 三、司法独立和违宪审查 第三节 制度宽容:对少数人(群体)的宪政保护 一、少数人(群体)权利保护的宪政发展历程 二、“少数人(群体)”的界定:一个待决的难题 三、少数人(群体)宪政保护的两个面向 四、余论:国家的宽容义务 第四节 宽容的实现:从实体到程序的转变 一、宪法的实体价值如何得以实现 二、宪法程序价值的体现及要求 第五章 宽容的再诠释:宽容宪政之理想模型 第一节 再诠释的必要性、意义与方法 第二节 整体与部分(个体)间的哲学关系范畴与宽容 一、人的可完善性需求与个体自主 二、国家的起源与本质属性 三、部分(个体)与整体间的内在冲突与宽容 第三节 融合与吸收:“民主平等”和“自由平等”的宪政体制与宽容 一、“民主平等”的宪政体制与宽容 二、“自由平等”的宪政体制与宽容 第六章 宽容理念在宪法上的应用 第一节 宪法意义下的宽容及其宪法价值要求 第二节 平等权原则与宽容 ——以平等和自由的关系为向度 一、平等与自由的关系 二、平等属于权利还是原则? 三、平等原则与宽容 四、保持自由和平等间的适度平衡:社会法治国原则作为宪法根本原则 第三节 宽容的界限及其程序性要求——以权力和权利的关系为向度 一、宽容在宪法上的界限 二、宽容界限形成的程序要求 三、宽容作为扩大而非限缩基本权利之依据 第四节 宽容与宪法未列举权利之保障 一、宪法未列举权利之界定 二、宪法未列举权利保障与宽容 三、宪法未列举权利保障之实践举例 第五节 民主、多元风险与宽容原则 一、民主与多元风险:法治国家与宽容的意义 二、宽容原则:一个有待确认的宪法原则 三、多元风险社会与宽容——以“克隆”为例 第七章 宽容之难 第一节 “宽容”的中西文化之维 一、“宽容”在西方文化中的释义 二、“宽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释义 三、“宽容”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法治生成的影响 第二节 和谐社会、宪法变迁与方法论 一、和谐社会与宪法共识 二、宪法变迁与权力视角下的方法论 三、余论:宪法的根本属性之检省 第三节 宪政宽容与宪政成长 一、权利(人权)共识与宽容 二、德性宽容与民主的生成 三、宪政成长与宽容的启蒙 参考文献 附录《宽容原则宣言》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宪政宽容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门中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8588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6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09-01 |
首版时间 | 2011-09-01 |
印刷时间 | 2011-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911.04 |
丛书名 | |
印张 | 11.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2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