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代中国史论(实证的知识呈现与思想表达)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史论(实证的知识呈现与思想表达)》是作者刘建平1990年代以来从事学术研究的成果集成,阐述了作者对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外交等诸领域政策得失的考评。作者既不迎合潮流作哗众取宠之论,也不故作高深为标新立异之谈,而是秉持客观公正的学术立场、严谨求实的学术精神,对中国社会问题从历史的、实证的角度加以分析和评判,以此“建构学术的公共性身份”,“发现问题及其演变的逻辑”,“为中国自我认识、认识世界”创造前提。

内容推荐

《当代中国史论(实证的知识呈现与思想表达)》由刘建平所著。

《当代中国史论(实证的知识呈现与思想表达)》内容如下:

中国正在经历GDP增长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兴奋崛起,也发生着假冒伪劣化的痛苦病变;中国不曾放弃社会理想和国际正义,但为什么陷入普遍的职业欺诈和周期性恶化的外交?“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话语无法处理文化衰颓、文明危机意义的叙事,新世纪的中国学术要反思科学主义的意识形态前提、实践主义的独断理性假设、发展主义的合法化主张,在实证的历史研究中建构知识体系,在有根据的知识和有逻辑的思想前提下论证价值。

目录

第一部 革命:思想的传播与权力的越境

革命政治过程中理论的生成:“新民主主义”溯源与辨流

苏联、斯大林与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及其体制的确立

毛泽东的美国观与新中国“一边倒”国际战略的形成

野坂参三与中国共产党的日本认识——新中国对日外交思想探源

第二部 建国:信念与谋略的政治、外交射程

新中国1951:农业合作化决策的过程及其政治学意义

意识形态陷阱:国家工业化战略与农业合作化高潮

作为政治改革思想先驱者的刘少奇

苏联、斯大林与新中国初期的对日外交

“一边倒”冷战体制下和平共处的限度:朝鲜战争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的过程及其国际政治学意义

中国国际战略的概念和历史阶段

第三部 反思:中国问题的知识确认

五四精神与中华民族新世纪的命运

在比较历史研究中理解民族主义:伪问题与真问题

历史与政治学视野中的党史文献编纂

当代中国口述史的发展及其文化身份

社会史学视野中的公共安全问题

社会冷战论:在政治史、社会史研究中理解中国

化解人权与主权之间的紧张:国际法准则和中国历史的逻辑

战争责任问题与革命外交遗产

中国的日本论和对日外交危机

战争记忆重构:后殖民文化的国际传播学分析

“西藏问题”视野中的西方与中国

边缘性焦虑:“不高兴”中国的病理分析

从世界历史和中国问题理解全球化:知识、话语、体制的主体性思考

从思想共同体重建共同体精神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代中国史论(实证的知识呈现与思想表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建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25184
开本 16开
页数 4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12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70.7
丛书名
印张 2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3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