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早期国家史话/制度名物与史事沿革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王和所著的《中国早期国家史话》论述的是夏、商、西周这三代的历史,这一段历史的时间跨度颇大: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至公元前8世纪周平王东迁。这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变化最巨大、意义最重要的一段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内容推荐

王和所著的《中国早期国家史话》中:早期国家,是指尚未发展到纯以地域组织为基础而体现为地缘与血缘特征相结合国家形态的初始国家。中国的早期国家时期,指夏、商、西周三代。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上古先民经过若干万年的发育成长、繁衍生息,终于突破族邦结构社会的桎梏并接近完成对今日中国疆域之内核心区域的开发与占领的历史。它对于中国与中华民族的国家制度、民族精神、文化特质的形成、凝聚和延续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当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无不一一走完其由发育、繁荣趋向衰亡,最终归于湮灭之历程的时候,《中国早期国家史话》讲述悠久的中华文明却因这段光辉的历史而具有绵延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从远古一直走到今天。

目录

一 何谓中国早期国家

 1.什么是早期国家

 2.由酋邦跨入文明时代:关于中国国家起源及发展道路的特性问题

 3.对传统国家理论的反思

 4.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发展和向成熟国家演变的历程

二 英雄时代的史诗

 1.舜逐四凶:华夷之辨的发端

 2.尧舜禅让:躁动于酋邦母体中的文明时代

 3.“启继禹位”再认识

 4.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 

 5.“韦顾既伐,昆吾夏桀”:从夏的灭亡看邦国联合体夏王朝的特征

 6.“商都屡迁”:农牧业混合经济的文化特征

 7.“殷人重神,率民以事神”:粗具宗法与神权统治的时代

 8.“纣克东夷而殒其身”:英雄时代的挽歌

三 赫赫宗周的礼乐文明

 1.累世务农的西土小邦

 2.宗法政治化与王权的强化

 3.神权衰落,人文主义精神发展

 4.追颂文、武与“孝”、“德”观念的产生

 5.周公“制礼作乐”:具有伟大与深远影响的社会变革

 6.从“昭王南征而不返”到平王东迁

结语 从突破族邦桎梏的意义去认识三代历史

试读章节

按照中国史学界目前的一致认识,所谓中国的早期国家时代,一般指夏、商、西周这三代。而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则是由早期国家到成熟国家的过渡时代。本书论述的即是夏、商、西周这三代。

这一段历史的时间跨度颇大: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至公元前8世纪周平王东迁。

这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上变化最巨大、意义最重要的一段历史。

在这段历史开始的时候,黄河流域的一些势力强大的酋邦刚刚跨人文明时代的门槛,还保留着明显的氏族社会痕迹;地缘组织尚未建立,人们仍然依靠部族社会强有力的血缘组织维系生存;广袤的大地上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众多以族邦形式存在的居民点,横亘其间的,则是一望无际、未经开垦的林莽荒原;文字只以萌芽状况的幼稚形态出现,神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祭司们虔诚地向日月风雨等自然神灵顶礼膜拜。

而在这段历史行将结束的时候,一个疆域广阔、人口众多、文化发达、制度先进、具有共同的心理认同的“华夏共同体”已经在这块东亚大陆出现;“华夏”与“四夷”共生的多民族统一体格局已经基本建立;以人本主义的群体本位为特征、影响中国其后的漫长历史并一直延续作用于今天的文化精神业已形成。

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上古先民经过若干万年的发育成长、繁衍生息,终于突破族邦结构社会的桎梏并接近完成对今日中国疆域之内核心区域的开发与占领的历史。它对于中国的国家制度、民族精神、文化特质的形成、凝聚和延续,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

当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一一走完其由发育、繁荣趋向衰亡,最终归于湮灭之历程的时候,悠久的中华文明却因这段光辉的历史而具有绵延不息的顽强生命力,从远古一直走到今天。

这段历史,在现代最新的史学研究中,被称作中国的“早期国家时代”。什么是早期国家

所谓早期国家,是自20世纪后期随着国际学术界对于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形式研究的逐渐深入,被普遍地使用于历史学、人类学和考古学等学科的一个概念。而在我国史学界,这一概念则如一些学者所说,目前使用得还不很多,尚属一个“比较新的提法”。不过,由于一批具有新的史学思想和观念的学者的大力提倡运用,其概念和内涵已日益为广大的.史学工作者所熟悉和接受。从近年来国内对这一概念的使用情况来看,我国史学工作者主要是从如下意义来认识这一概念的,即将早期国家看做是虽已具有国家的若干形态,但尚未发展到纯以地域组织为基础亦即恩格斯所说的“不依亲属集团而依共同居住地区为了公共目的来划分人民”那样的发展阶段的、县有早期特征的国家。在这种早期国家里,由于生产力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地域组织还没有建立或仅仅处于初始阶段,人们仍然生活在血缘组织之中,其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基本单位是家长制大家族。家长制大家族之上是宗族。这种宗族或比宗族更大的血缘组织,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被称为“邦”或“方”。这样的血缘组织是直接从氏族部落发展而来的,所以每一个邦又称“某某氏”。现代的研究者则称其为“邦国”或“方国”。由于这种以血缘组织为基础的邦国在管理、公共权力、财产分配及占有乃至意识形态等方面均已具有鲜明的国家性质,但在以血缘组织而非地缘组织为基础来划分居民这一点上又明显仍然遗存着氏族社会的特征,所以人们称之为“早期国家”,以既区别于氏族部落,又区别于成熟形态的国家。

我国的史学工作者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早期国家问题,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曲折的认识过程。

P1-3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莫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救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话》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早期国家史话/制度名物与史事沿革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25955
开本 32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1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1
丛书名 制度名物与史事沿革系列
印张 6.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3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