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的时光书(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让我们一起旅行。让我们一起在时光的中途,遇见叶芝、艾吕雅、惠特曼,遇见唱着葬礼蓝调的奥登和驾着醉舟的兰波,遇见诗的时光里所有的阳光与阴霾,圣洁与堕落。透过苏缨、毛晓雯所著的《诗的时光书》的文字,和21位大诗人交换灵魂的秘密。

内容推荐

苏缨、毛晓雯所著的《诗的时光书》收录了西方诗歌史上一流的诗作,包括叶芝、艾吕雅、兰波等著名诗人最具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并通过作者细腻、空灵的才思进行品鉴。

《诗的时光书》中诗人的命运与品评者的心绪交融,再现这些经过时光淘洗的诗歌韵味。

目录

序一:一个时代的风华与隐痛:我读《诗的时光书》

序二:神使赫尔墨斯的学问

1 朝圣者的心以及朝圣者陨落的年代

2 爱比死更冷

3 求生

4 谁也不知道在那些未被选择的选择里究竟会发生什么

5 令人困惑的人生哲理

6 从“一见钟情”到“不期而遇”

7 炽热或倦怠的爱情

8 意象的种子在无边的宇宙里疯长

9 植物的爱情与诗歌的理趣

10 被阳光刺穿的夜晚

11 我的小葡萄牙人

12 爱情三种

13 当时只道是寻常

14 麦田里的守望者

15 宿命与爱

16 因为我还没有听到波斯人的说法

17 猫与踩着小猫脚步的雾

18 找到一只醉舟逍遥向海

19 有阳光、空气和土地的地方,就有草叶在疯长

20 当人们不再相信“怀才不遇”

21 空虚时代的无用诗人

后记:用风餐露宿的一个季节,走过手机短信的一个按键

试读章节

掌声响起,帷幕落下。美丽的凯瑟琳匆匆地谢幕,又匆匆地离开。

这是1989年的5月,北京的天空无风无雨,燥热不安。

“演出还行吧?”贺连问着,点上一支烟(我竟然很怀念这个镜头,怀念那份只有年轻时代才会有的矫情的抽烟样子),“这也算叶芝早年的名剧了。当然了,演员都是业余的,虽然演得有点过火,但的确都挺认真的。”

我点点头,若有所思。

“凯瑟琳可真漂亮。”贺连接着说。

“叶芝当时也是这么想的,他的凯瑟琳名叫莱德·岗,惹得他苦苦追求了一辈子,甚至追不到手,又转而追求她的养女。但是,此时此地,我倒要问你,你是喜欢莱德·岗更多些呢,还是喜欢剧中真正的凯瑟琳?”

贺连竟然犹豫了……

贺连是个诗人。在那个年头,“诗人”这个头衔既不像李杜时代那样的弥足珍贵,也不像现在这样的无足轻重,只是比较泛滥罢了。是的,贺连就是方圆三公里的数千名诗人当中还算小有名气的一位。写诗之余他也搞搞别的,例如组织几个爱好者演个话剧什么的。据实说来,有些演出尽管稍嫌晦涩(这是那个时代的风气),但的确可以说是很成功的,比如刚刚谢幕的这场《胡里痕的凯瑟琳》。

贺连是个诗人,在燥热的1989年,他狂热地迷恋叶芝。我不知道这种近乎青春期式的热情究竟能持续多久。我曾自以为是地对他说过,叶芝的东西并不耐读。但我知道自己并没有能力去劝服一个初恋中的少年让他相信他的梦中偶像其实相貌平平,所以也就从来不与贺连就这个问题作太多的争论,只是说,也许明年,也许后年,时间一长,你就会相信我说的。

“那就走着瞧,”贺连一副桀骜不驯的神色,在某一天交给我一本英文版的《叶芝诗集》,“存在你那儿,也许有一天你会喜欢。”

就这样,我们都把对胜利的期许交托给了时间。现在,我已经知道了在十年前那场年轻人的无足轻重的争执中,自己早已兴高采烈地败下阵来,但贺连呢?

我已无法知道当初自己那个幼稚的预言是否应验,因为就在当年,我们得到了贺连的死讯。那一瞬间,我想起了他未曾回答的我的那句问话:“此时此地,我倒要问你,你是喜欢茉德·岗更多些呢,还是喜欢剧中真正的凯瑟琳?”

我至今也不知道那位美丽的业余演员究竟姓甚名谁,只听说在那次演出之后她曾同时受到贺连和另一位格律诗人的追求。在那场短暂的爱情里,她经常同时收到原创或抄录的各式中文与西文的诗作。来自贺连的比如“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来自那位情敌的比如“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中西合璧,传为一时笑谈。

后来,因为怀念,也因为焦灼,我经常翻看贺连留下的那本英文版的《叶芝诗集》,书是英国Guemsey公司出版的,封面是Emery油画的叶芝半身像,色调偏暗,满是忧伤。书也很厚,868页,加上我的英文水准平平,所以看得颇为吃力。但贺连是详读过的,页边页角总是写满了注释,时而中文,时而英语。而且,往往还是以谈话者的口吻——在争论中,多是以我为假想敌;在私语中,应该是向着他的那位茉德·岗了。他的最后一笔像是摘录了一段什么,无头无尾,含混晦涩,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谈话的对象绝对不会是我。

P2-4

序言

—个时代的风华与隐痛:我读《诗的时光书》

花有两种。一种是喜欢争奇斗艳的,可以在城市花坛的方寸之地变幻出专业色标上的所有颜色;你有时仅仅给了它们一座阳台,但它们仍然疯长得一如原野尽出的春草。尽管我们时时遇见这样的花儿,它们却总能够带给我们一些惊喜,尤其当我们侧身挤过人群或趁着最后两秒钟的闪烁绿灯跑过斑马线的时候。

另一种花儿并不艳丽,只静静地开放在某个崖壁的最高处,你若盯着它看,即便在无风的日子里也会感到一丝眩晕。你还会恼它,因它过于珍惜每一针花蕊与每一线叶脉,不可理喻地以优雅的姿态小心抑制着生命力的喧腾,使每一片花瓣的生长都如同死去的森林在亿万年的地底生成墨色的煤——那“前劫之灰”记载着史前时代大地板块剧烈撞击的信息,在露水的冰凉里潜藏着火焰的温度。

两种花儿分别是两种文字,我更欣赏第二种,所以我会喜欢苏缨和毛晓雯的文字,尤其是这本《诗的时光书》。她们的文字大气、从容——绝不雕琢辞藻、玩弄符号,或设计一些空有华丽外表却不知所云的句子,就连意象都用得极之开阔,鲜有一盏昏灯、一树桃花、一帘夜雨之类的自伤自怜(这是女作家的通病),不吝于为画面铺设深邃而苍茫的底色。

我有幸在《诗的时光书》出版之前就成为它的读者。苏缨和毛晓雯两位作者意图以这本书带我们“重返高贵的诗歌时代”,她们谈论久远历史中的诗歌与诗人,而她们的谈论本身亦不逊色于她们所谈论的。她们的谈论,甚至有种史诗般的力量:一篇不过几千字,却时常让人感觉荡气回肠,还有什么文字,比这部作品更适合拿来解说所谓“文字的张力”呢?所以我不是喜欢,而是迷恋这样的文字,它从不用浮夸的姿态和琐屑的情爱来刺激泪腺,若你落泪,那定是心受到了震荡。

在这本书所有的篇章中,我尤其偏爱叶芝那一篇。作者的语气,似老者追忆某段晦暗模糊的往事,没有完整情节,不过一些碎片。絮絮叨叨,断断续续,想起来说两句,忽而又沉默下去。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的极限就是世界的极限。”对此,我曾深以为然,但是这篇文字,使我重新审视维特根斯坦的观点:语言的极限,确是世界的极限;但世界的极限,并非灵魂的极限。语言所能表达的疆域,往往不及灵魂疆域的千分之一。就像贺连的故事,作者说多少伤心、挣扎,你也未必能全然体会她的痛惜。她索性只言说她所能言说的,那些无法形容的哀痛,她交给灵魂去诉说,以及交给另一些灵魂来倾听。阅毕全篇,不禁深深叹息:与其说作者写的是贺连们的个人悲剧,不如说她们写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与其说让作者写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剧,毋宁说作者哀悼的是理想主义的飘零。

《诗的时光书》中,每一篇文字各不相同:或缱绻,一如月光流淌的痕迹:或清新,散发着青柠檬的香气;或悠扬,像舒伯特的小夜曲;或铿锵,给文字最有力的节奏和秩序……而对理想主义的感怀,贯穿全书始终。这本书最令我珍惜的,便是两位作者通过她们精致的文字,不仅给予我们美的享受,使我们重返高贵的诗歌时代;更使我们在这个“理想渐远”的时代,重新获得向理想奔跑的力量与勇气。

唠叨了这许多,打住。最后祝愿正在翻阅这本书的你,与我一样,在她们的文字中找回你所失去的东西。

桑柔

2011年9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的时光书(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缨//毛晓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51462
开本 32开
页数 272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106.2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7
14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4: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