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纪定格(香港电影100年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特辑)》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燕、周星)策划,是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香港电影百年论坛”集结作品。全书分为影史探询、影人佳作、艺术文化、现状前沿、理论思辨五大部分,汇集两岸三地知名学者,对百年香港电影的发展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梳理。全书学术水平较高,是近年来内地较少出现的能够深刻总结、剖析香港电影的理论文集。
图书 | 跨世纪定格(香港电影100年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特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跨世纪定格(香港电影100年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特辑)》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燕、周星)策划,是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香港电影百年论坛”集结作品。全书分为影史探询、影人佳作、艺术文化、现状前沿、理论思辨五大部分,汇集两岸三地知名学者,对百年香港电影的发展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和梳理。全书学术水平较高,是近年来内地较少出现的能够深刻总结、剖析香港电影的理论文集。 目录 序言 影史探询 Black&Red:Postwar H0ng K0ng N0ir and Its Interrelation with Progressive cinema,1947—1957(黑与红:战后香港黑色电影及与进步电影的相互关系) 香港第一部短故事片的争议——《庄子试妻》与《偷烧鸭》 香港左派独立制片公司研究(1948—1951)——以大光明影业公司为中心 跨界之魅: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香港电影的全球拓展 影人·佳作 沦《清官秘史》与战后香港电影 《大地儿女》与《吾土吾民》比较研究: 兼论20世纪60与70年代港、台抗日电影 红线女的电影表演艺术与银幕形象 夏梦:一个明星的诞生 艺术·文化 从梁祝电影看香港电影之艺术流变 “香港故事”的困境与前景 香港电影与中国文化断想 “香港电影”的文化?——读阿巴斯《香港:消逝的文化和政治》有感 现状·前沿 华语电影融通背景下的香港电影认知 香港电影的“前生”与“来世” 香港政府对本地电影业所起的作用及影响 流动与共赢:新世纪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生态研究 理论·思辩 破冰:香港电影理论的现代转型 关于香港电影研究的若干问题 城市文化的另一种注解——香港电影批评的嬗变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跨世纪定格(香港电影100年第二十一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特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燕//周星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603857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14-03-01 |
首版时间 | 2014-03-01 |
印刷时间 | 2014-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6 |
CIP核字 | 2014036802 |
中图分类号 | J909.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6.6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