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罗辑思维(Ⅱ)
内容
试读章节

坍塌掉的知识金字塔

今天咱们说一点特没劲的事:读书。

先说一个段子,据说有一年北大开了两门选修课,一门植物学,一门动物学。植物学老师比较鸡贼,上第一堂课时就做广告:我建议大家还是选植物学。为啥呢?你想校园里这么多花花草草,包括那些像花一样美丽的女孩子。约会的时候你能告诉她:这是什么花、那是什么草,显得多有学问啊!你学动物学有啥用呢?总不能天天去动物园谈恋爱吧?你在动物园里追上的女孩子能是什么样的呢?此言一出,果然广告效果非常好,动物学选修课没有什么人,植物学这边倒是立马人满为患。

这个场景生动地告诉我们,传统的知识构成和我们要面对的未来世界的知识构成有什么区别。原来“schole(sch00l的词源)”这个单词是休闲的意思,就是雅典城那帮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天天跟着苏格拉底在城里转悠闲聊。他们不是学习而是休闲。读书是人们吃饱喝足后追求的一种精神享受。

可是近代化以来,教育不再是这么回事儿了。教育已经变成人类一项沉重的知识负担。因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个门类的知识疯狂增长,知识变得越来越沉重,我们必须建立一个体系把这些知识给年轻人灌下去。

在近代以前什么叫孩子?就是未成年的人,那时没有少年教育和儿童教育这些概念。但是随着现代化教育出现之后,我们就觉得孩子是一个罐,从小罐到大罐摆成一排,然后往里灌东西,越大灌的东西越多,越分门别类。所以形成了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博士后这样一个非常漫长的金字塔阶梯,让一代代年轻人去攀爬。

可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个金字塔轰塌了,变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碎片。我们发现,现在获得知识没那么困难,干嘛非得一路往上爬呢?

清华的保安都可以上研究生了,一个叫当年明月的海关公务员也可以写出一本最受欢迎的明史,任何人都可以自学成才,而这些其实都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就是知识重新回到悬疑和场景。

什么是悬疑?要知道整个知识体系在建造的时候,都是按照问题去建造的。比如说原始人学数学,二以上的就算不清,一知道,二清楚,三就不清楚了,三以上的都叫三,古汉语中就用三表示很多的意思。所以最开始的数学能够把计数这个事情弄清楚就行了。比如打了一头牛,两只羊,三头鹿,然后计个数。数学史上的每一个发明都是针对当时的具体的问题。可是到我们学数学的时候,老师从来不讲这些,只是拿一些方程、公式、定理让你去背。

背书这种方法,在传统社会是可以的。司马光就告诫年轻人说,读书一定要背。为什么要背呢?你把书背下来,你就有很多闲暇时间去消化,比如在床上睡不着的时候把背熟的书像牛反刍一样倒出来琢磨。

你看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治学,目不窥园几十年,非常用功。我还记得孟森先生一篇小文章中有一个小段子。他带了一个叫商鸿逵的研究生,后来也是著名的明史专家,有一天孟森到公寓去看商鸿逵。看完之后说挺好的,临走的时候指着门后一个痰盂说,平时就在这儿读书,不要出门了。为什么?就是说,你上厕所就在痰盂里好了,每天倒一次痰盂,剩下的时间就不要出门了。种下兴趣的种子

再比如明史专家吴晗先生:他从大学时代就开始编一本书,叫《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皇皇巨著十几本。那是可以完成的,一旦完成以后,他就占据了学术金字塔的顶端,他就是专家了。

那时候做学问是可以这样的,因为知识的总量还没那么大,如果一个人目不窥园几十年,他是可以把他学的这个专业的门类全部拿下的。可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你觉得还有可能吗?那么庞大的知识总量你怎么去攀爬?如果再用过去的传播手段和学习手段,它会把人压垮的。古人老说一句话“君子格物致知”,就是说要穷尽物理,所有的事情的原理我都得知道,所有的物体里面的性状我都得知道。你看王阳明“格”竹子,“格”一根竹子都吐了血。现在你弄一个iPad格格试试,那还不得格死了去。

用传统的治学方式来吸收如此庞大的知识总量已经不可能了,那怎么办?这就回到我们前面讲的,从自己的应用场景出发来重新构建你的知识世界,这是读书的不二法门。工业社会强行地把知识大卸八块后给我们灌下去的,可是实际上在知识的积累过程中,难道不应该根据应用场景,根据当事人的具体困惑和困难,一点一点堆积出来吗?

我还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学高数和微积分,从导数开始学起。文科生学高数真是造孽,一学期下来一脑子雾水和浆糊,最后我生拉活拽总算是考了一个及格。但是说实话,我真的理解什么是高数和微积分是很多年之后业余学了一点经济学,才明白原来数学的微积分是解决变量和趋势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翻开经济学的书里面有那么多微积分的公式,因为经济就是解决未来发展趋势的。可是这对于发明微积分的牛顿、莱布尼茨来说,这不是问题呀。这就是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我们的应用场景之间的脱节。

传统的知识建构还有个毛病:所有的这里面培养出来的精英和知识都只告诉你结果,而故意隐去他为什么关心这个问题以及得出这个结果之前艰难而有趣的过程。比如著名的数学大师高斯,同时代的人评价他说,高斯就像是一只狡猾的狐狸,他用尾巴把所有他得到这个结果的痕迹扫得千干净净,最后就给你一个非常完美而漂亮的知识结果。这就是传统的知识体系。

现在我们主张怎么做?主张根据每个人的应用情况,用你的兴趣把自己的心当作一颗种子,在你的环境里种下去,然后寻找你最需要的东西,一点一点的生长,而不要囿于传统工业社会里一个一个的学科分类。P2-5

书评(媒体评论)

互联网到底怎样改变我们身处的时代?罗振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恐龙拖着沉重的身躯穿越不出侏罗纪,我们载着笨重的工业时代思维也难以跃入互联网时代壮阔的海洋。《罗辑思维》是一张人生船票,通往自由的彼岸。

——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

《罗辑思维》是个很有意思的节目。我们平时从各个方面获取信息和知识,但获取后怎样吸取营养呢?得到什么收益呢?《罗辑思维》常给出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让你受到启发。你未必全部赞同它的观点,但它眼界之开阔,思路之新颖肯定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中国著名企业家:柳传志

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她的公民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该具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应该具有与主流世界对话的能力。《罗辑思维》点滴传递的正是这种现代公民精神,而这种精神才是孕育“中国梦”的温床。

——万科董事长王石

目录

 序一:给毛毛一封信

 序二:我为罗胖写个序

 序三:来电啦,又

第一集  互联网时代如何读书

 Part Ⅰ 互联网时代读书的方法

 Part Ⅱ 读书的目的

 Part Ⅲ 读书的心态

第二集  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Part Ⅰ 嘘!别说岳飞不懂政治

 Part Ⅱ 岳飞真的有那么神吗

 Part Ⅲ 性格决定命运

 Part  Ⅳ 失去弹性的宋代政治

第三集  奸臣指南

 Part Ⅰ 奸臣是稀缺品

 Part Ⅱ 当奸臣的三个条件

 Part Ⅲ 昏君的苦衷

第四集  击溃牛顿的钟表匠

 Part Ⅰ 夺命的经度

 Part Ⅱ 小木匠传奇

 Part Ⅲ 环境如何造就创新

第五集  南北战争这场架不白打

 Part Ⅰ  真相远没那么简单

 Part Ⅱ 南北对峙:为自由,毋宁死

 Part Ⅲ  为什么这场战争没白打

第六集 这一代的怕与爱

 Part Ⅰ 悲催的人生需要解释

 Part Ⅱ 一个人单挑整个世界

 Part Ⅲ “体验时代”的来临

 Part Ⅳ  不能错过的一些机会

 Part Ⅴ  爱是真正的修炼

第七集  一个被吃掉的少年

 Part Ⅰ 他们该吃人吗

 Part Ⅱ 吃人的道德值得歌颂吗

 Part Ⅲ 为了多数人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吗?

第八集  康有为:光绪皇帝的野蛮网友

 Part Ⅰ 真理是谁的孩子

 Part Ⅱ 草率的改革,后果很严重

 Part Ⅲ 改革光靠忽悠不行

第九集  慈禧是怎么崩溃的

 Part Ⅰ  温柔的慈禧太后

 Part Ⅱ 康有为,你摊上大事儿了

 Part Ⅲ 失控的慈禧太后

第十集  和你赛跑的不是人

 Part Ⅰ 人类进入失业模式

 Part Ⅱ 互联网正在带来的冲击

 Part Ⅲ 互联网时代的就业趋势

第十一集  你的女神你不懂

 Part Ⅰ 分层升级的追妞大法

 Part Ⅱ 你懂女性思维吗

 Part Ⅲ 追妞心法,别有妙用

第十二集  假如再给光绪一次机会

 Part Ⅰ 光绪的死穴

 Part Ⅱ 给光绪支招

 Part Ⅲ 什么是真正的管理

序言

今天是周末,看到“罗辑思维”又要出书了,还邀请会员写个序。我从上学时作文就写得不好,也没有什么文采。经过思想斗争还是打开电脑开始打字。近一年来,每天都和罗辑思维相伴,我就说说它在我身边显现出来的影响力吧。

我是八零后,在京拼搏十年,成功创立了几家公司,也算是丰衣足食。

2013年初,我公司招聘的一名新员工到我办公室汇报工作,坐在沙发上我给他倒了一杯茶水聊天。过程中我听出他有很多观点的角度很新颖也很深刻,他上学的专业好像也和这些知识无关。追问下得知他在听“罗辑思维”,并在观看“罗辑思维”的优酷视频。

于是,自那天起我也加了“罗辑思维”微信,收看优酷“罗辑思维”视频。一口气把原来没有看的六期全部看完了。深吸一口气,好家伙,这个罗胖确实有两把刷子。自此,我就成了忠实的听众和观众。在确定了罗辑思维能让我有很多收获之后,我发布消息,让全公司的同事们都开始听。逐渐发现听罗辑思维还有企业培训统一观点的作用。

再说一个故事吧。罗辑思维出第一本书的时候,作为铁杆会员的我当然也收到了一本罗胖签名的书。我上四年级的儿子经常看。这学期我第一次参加了儿子的家长会,会上,老师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意想不到的是,老师突然拿起一本《罗辑思维》说:“我们的孩子现在阅读书籍是非常广泛的,有的书很不错,比如这本”。家长们纷纷记下书名。我当时很惊讶,这本书是我的啊,上面有罗振宇给本人的签名还有印章啊。后来得知是我儿子带到学校和其他同学分享这本书。现在班上一半学生都有。回到家我给老婆说“罗胖子肯定想不到他的《罗辑思维》在小学还这么受追捧”。

写的不成逻辑,罗胖见笑了。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充满恐惧的时代,人类正处在工业社会向互联网社会的大转折中。史无前例的巨大不确定性笼罩在我们的头顶,我们习以为常的真理在破灭,我们平稳的人生随时可能被颠覆。我们该如何这个陌生的明天。

《罗辑思维(Ⅱ)》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罗辑思维(Ⅱ)》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编辑推荐

互联网到底怎样改变我们身处的时代?罗振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恐龙拖着沉重的身躯穿越不出侏罗纪,我们载着笨重的工业时代思维也难以跃入互联网时代壮阔的海洋。

《罗辑思维(Ⅱ)》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其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在知识中寻找见识。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罗辑思维(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罗振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7371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2
CIP核字 2014022315
中图分类号 D609.9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36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6:18:02